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圣经学校)位于衡阳市南岳区集贤峰西侧的白龙潭畔。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0月,朱德在武汉会议上向蒋介石提出国共两党举办游击干部培训班的建议。1938年11月20日至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岳圣经学校举行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上,采纳了朱德的建议。
游干班由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任副主任,李默庵任教育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和中共代表团团长。叶剑英于1939年2月10日带领陈子英、姜雪影、谢景屏、刘澄清、陈婉文、李扬、王华、何思政、徐天宝等30多名工作人员前来南岳。2月15日,南岳游干班正式开学,24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南岳游干班班本部设在白龙潭上方的圣经学校,但校舍容纳不下千余人食宿,山下的岳云中学、大庙长廊厢房、西街口外的何键公馆等处也住满了学员。中共代表团共30多人住在南岳橘盈圃和果园内。游干班从1939年2月至1940年7月,共举办了3期,培训了3000多名游击干部战士,学员来自全国各战区、部队选送的校级尉级军官,以及从衡阳、衡山、桂林等地直接招考的高中毕业生,教育训练实行精神、政治、军事并重,课目分为“精神训练”、“政治训练”、“军事训练”三大类。精神训练以总理遗教、领袖言行为主;政治教育以游击政工、党团祖训运用、民众运动为主;军事教育以游击战术、游击战斗及爆破技术为主。采用的教材为毛泽东、彭德怀、朱德等人的《论持久战》、《抗敌的游击战术》,周恩来和蒋介石等国共两党要人为游干班做过专题演讲。南岳游干班除教官讲课之外,还特邀了中外知名人士和领袖人物讲课、演说或作报告。兼任游干班主任的蒋介石,在游干班开学典礼或毕业仪式上向学员作了“训词”,还专门演讲了“推行基本建设与实现三民主义”;苏联顾问季维诺夫讲授了“炮、步兵协同作战”;日本共产党鹿地亘也为游干班的学员们讲述了“对日本军阀的剖析和日本国内的民主斗争”。游干班的学员毕业以后参加到全国各个抗日战场,用所学的游击战略战术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原为美国壳牌公司于20世纪初在南岳修建的基督教会学校,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青砖木质结构,青瓦覆面。新中国成立后,圣经学校被部队设为军事禁区。因为年久失修,原大礼堂等建筑已倒塌,目前仅保存20世纪40年代的教官楼和美龄宫残存建筑。
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圣经学校)于1999年11月被南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南岳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