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光烈士墓位于涟源市六亩塘镇温塘村洪水岭的山麓。
陈文光(1901—1939),蓝田光明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安化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驻蓝田特派员。马日事变后,陈文光由茶头冲李文星、李文普两人护送到杨家滩后,化名陈东明、陈养吾等,以卖武为生,隐蔽漂泊活动于益阳、邵阳、湘西等地。后到益阳板溪锑矿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在他流浪期间,家里两次被抄,三次被封,家人受尽磨难,其母亲、妻子、一子、一女、侄女相继去世。陈文光在妻子梁昭悌死后,1933年曾潜回蓝出,作有《哭亡妻》诗一首。并带着儿子陈健夫辗转邵阳、隆回等地,父子俩仍以教武术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与友人谈及革命,他不禁感慨:“我不是因无产而革命,乃是为革命而无产。我既走了无产者革命的道路,更加要努力向前。”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于年底回家,目睹家破人亡的惨景,义愤填膺,革命意志更加坚定,立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重建党组织工作。组织“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接着从中小学教员、码头工人、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先后建立小教、码头、珠梅、三甲等4个支部。1938年5月,任中共安化县工作委员会副书记。12月,成立中共蓝田特别区委,陈任书记。1939年6月平江惨案后,蓝田形势恶化,组织令他立刻转移,陈从小道去邵阳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受命。后化名胡思维去湘西活动。不料因其“塌鼻”特点被敌人发现,于是年12月在通道县被捕。不久,在该县文星桥英勇就义。其事迹载入《中共娄底党史人物》(2005年版)第382—384页,《涟源英烈》(1990年)第32—36页。
陈文光烈士墓原建于涟源市委党校内,后因党校基建,迁出至蓝田街道办事处民光社区洪水岭上。烈士墓地水泥覆盖,四周树木葱郁,墓碑由黑色大理石雕刻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