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故居遗址位于醴陵市黄獭嘴镇龙兴坳村严家冲。
耿飚(1909—2000),出身贫苦,7岁随父母逃荒到常宁。13岁到水口山铅锌矿当童工。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引导下,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6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奉组织派遣回醴,组建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10万农军攻长沙。后几经辗转,于1928年4月找到党组织,任浏(阳)醴(陵)游击队队长。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率领游击队参加红军。历任红一军团第3军第9师参谋、师干部教导队队长、作战教育科科长。1933年春,任红军团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红军长征中,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掩护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后,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毛泽东曾就此写信表扬耿飚。遵义会议后,任红一军团第1师参谋长,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抢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重要战役战斗。抵达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1941年7月人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6年8月,参与组织收复张家口之战。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先后参与组织正太、青沧、保北战役,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清风店、石家庄战役。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称第19兵团、即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1950年初,调外交部工作。至1971年,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1971年1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当晚,耿飚奉命到国家广播事业局,掌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期间,为消除江青反革命集团在宣传舆论战线的破坏和影响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78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79年1月任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1981年3月,兼国防部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任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率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各国议会联盟第71届大会。耿飚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6月在北京逝世。
耿飚故居——耿传公祠已被拆除,仅剩一堵墙,部分遗址上建有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