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梅故居遗址位于桃源县三阳港镇红岩士当村王家坪组。
王其梅(1913—1967),男,桃源县仙瑞乡(今三阳港镇红岩垱村王家坪)人。青年时奔赴北平(今北京),先后入弘达学院和北平大学附属高中求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加入“反帝大同盟”,任该组织二十三支部书记。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因参加李大钊的公葬示威游行而被捅,后由学校具保获释,7月转为中共党员。获保释后,接受中共派遣,潜入抗日同盟军,从事兵运工作。华北危亡之际,积极组织救亡工作,先后任中共北平东城区组织委员,西城区支部书记和民国学院共青团支部书记等职。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任北平学生联合会交际股长。七七事变后,王其梅任中共西华县县委书记,举办第二期抗日干部训练班,为豫东地区培育武装抗日力量。1943年5月,王其梅奉命暂离抗日前线,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次年12月,被派往豫西,任河南军区独立7旅政委。1945年3月,改任河南四军分区副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12月,任豫西桐柏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1946年2月调中原局组织部,4月受中原局派遣回湘西长期潜伏,因敌人发觉,5月回抵邯郸,7月任冀鲁豫六分区副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此后先后任冀鲁豫六分区和豫皖苏五分区司令员、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区委委员。1949年3月,任二野第18军第53师政委,12月任第18军副政委兼川南泸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950年春,第18军奉命向西藏进军,王其梅任前敌指挥所政委,解放西藏东大门昌都。1951年7月,奉命任西藏先遣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先遣支队委员会书记,西进拉萨。1952年1月西藏军区成立后,先后任军区副政委、军区后方司令部政委,负责指挥川藏公路工程建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67年8月15日,含冤溘逝。1979年1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
故居现已毁,其遗址上已建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