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春故居位于宜章县天塘乡罗轸村。
张际春(1900—1968),1900年12月出生。1920年考入省立三师,1925年夏毕业回乡任教。1926年11月由李文香、高静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笆篱党小组组长。后任中共宜章县委委员、农委书记,县农民协会秘书长,领导建党建政,广泛开展土地革命。“马日事变”后被通缉。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1928年4月随军上井冈山,相继在红四军第29团、第28团党委从事政治教育和群众宣传工作。1929年初随部向赣南闽西进军,2月任红四军第2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1930年任红四军政委办公厅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长,为创建红军政治工作作出了贡献。1931年后相继任红三军政委办公厅秘书长,红四军第11师、第13师,红十五军第45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3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军事裁判所所长。是红军中出色的宣传家,主办了军团油印的《战士报》,还自编自演戏剧。1934年初任红军第二步兵学校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随红五军团第13师第37团参加长征,红五军团担负中央红军长征的后卫任务。1935年9月,调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任政治教员,后代理红大政治部主任。同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与朱德、刘伯承等一起努力说服干部战土服从中央决定,坚持北上方针。
1937年初,张际春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队学习,任党支部书记。9月任抗大政治教育科科长,创办《思想战线》刊物。1942年9月任抗大代理政委和军政委员会主席。在抗大工作5年,为培养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人才建立了功绩。1943年1月调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兼宣传部长。10月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1945年4月参加中共七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5年9月,张际春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7年6月后,相继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时任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与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参加挺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初期,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等职。1954年1月调中央工作,先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国务院文教办副主任、主任等职,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6月、1961年9月两次回宜章调查视察,极力支持家乡兴修水利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文化大革命”中,张际春受到打击迫害。1968年9月蒙冤逝世,终年68岁。1979年1月,中共中央为张际春平反昭雪,邓小平主持追悼会,韦国清致悼词,称赞他是“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的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故居为一进三间老式民居,建筑面积为93.6平方米,进深9.75米,面宽9.58米。正面青砖墙,其他三面为泥砖墙,硬山顶、出檐墙、盖小青瓦。因年久失修,泥墙、木料破损严重。
张际春故居于2008年7月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