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故址 > 名人故居
周佛海青少年旧居

  周佛海青少年旧居位于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周家组。

  周佛海(1897—1948),原名明繁,字子美,少年时代的周佛海,在乡下读私塾,10多岁就和一个郑姓的农村姑娘结了婚,后又离婚。1917年5月,因闹学潮,周被沅陵第八联合中学开除,他在好友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1920年暑假,周佛海回沅陵途中经人介绍,结识陈独秀等,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作为留日中共党员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仍赴日本留学。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同年9月脱离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总教官。1929年出席国民党三大,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兼总司令部训练主任。1932年,周佛海参与筹建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主编反革命的《新生命》月刊,编写了《三民主义之理论体系》等反共书籍和大量反共文章,成为国民党C·C系理论家,曾被选为国民党第四届、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39年12月19日,周佛海随汪精卫逃到河内,29日发表声明,公开投敌叛国。1940年3月后又任汪伪政府财政部长兼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市长等职。1939年12月和1940年11月,曾两次与日本签订秘密和正式的卖国条约。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佛海又任蒋介石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司令。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6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判处死刑,次年被改判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死于南京狱中。

  周佛海青少年旧居始建于19世纪中期,房屋为木瓦结构。“文革”期间,房屋受到几次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加之年代久远,日晒雨淋,木料开始腐烂剥落。周佛海后人对原来的房子进行了整修,仅有部分围墙、地面及堂屋门得到保存。整修后的周佛海故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保存状况差。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