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消息
水口山的烽火岁月——写在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在全国公演之后
作者:成俊峰 郭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成俊峰 通讯员 郭华

近日,原创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汇报演出在衡阳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1200余观众沉浸式体验了一场舞台历史盛宴。

该剧为常宁市原创民族歌剧,以水口山工人运动为主要内容,演绎以宋乔生、耿飚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勇于战斗、敢于牺牲,带领常宁八百矿工义无反顾奔赴井冈山、踏上革命斗争伟大征程的光辉事迹。

今年5月23日至24日,该剧精彩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是湖南省唯一选送剧目、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剧团(常宁市歌舞剧团)剧目,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

六年磨一剧,用作品“回望”历史

缘何创作这部剧?

国家二级演员、常宁市歌舞剧团负责人陈少辉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以作品‘回望’历史,希望观众能从中获得思考和启迪。”

衡阳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尤其是水口山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陈少辉介绍,该剧从剧本打磨到服化道筹备,再到排演、登台,共耗费了6年时间,“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除了演员的歌唱表演外,对配器、乐队、合唱队、灯光、舞美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

为更好地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该剧还邀请了原常宁歌舞剧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陈经荣作曲、配器、指挥,他告诉记者:“不要小看一部歌剧,一小节音乐就有20多个声部,总谱达200多页呢!一页谱子写出来,大家就排练,不顺畅的地方再返工打磨,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反复推敲,才有了最终的成果。”

一流的创作加上演员全力以赴地排演,才有了最终的舞台呈现效果。

历史真实与舞台艺术完美融合,再现波澜壮阔的水口山工人运动

“水口山来山连山,青山绿水河弯弯……”

剧目伊始,在弦乐单薄的震音背景下,童谣《水口山来山连山》唱响,随即一幅水口山矿工在矿洞采挖托运矿石,地面“敲砂麻拐”辛勤劳作的时空叠加画卷在舞台上铺陈开来,一种视觉、听觉上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紧接着,该剧从“矿难反抗”“谋划武装”“智斗截枪”“戏敌惩奸”“临危不退”“大义示警”“胜利上井冈”七个篇章,生动演绎以宋乔生、耿飚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勇于战斗、敢于牺牲,带领衡阳常宁八百矿工义无反顾奔赴井冈山、踏上革命斗争伟大征程的光辉事迹。

表演过程中,张弛有度的舞台节奏、饱满的剧情、精炼的台词、精致的舞美无不给观众以美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尤其是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令人感动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历史场景,让人仿佛身临波澜壮阔的水口山工人运动历史场景之中,难以忘怀。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资深研究员耿焱观剧后感慨颇深,她说该剧很有创新,通过舞台还原历史,深深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物故事的人情味,这种融合很舒服,很自然。

80载“常歌”接续奋斗,以精品力作赓续红色血脉

此剧一经推出,深受线上线下观众喜爱,引发各界热议与好评——

“从表演中更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无畏精神。”“《八百矿工上井冈》让我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深受鼓舞。”“常宁歌剧此次在国家级大舞台的亮相,这是基层剧团歌剧表演的重大突破,希望常宁成为湖南歌剧绿洲上的重要创作基地,让中国民族歌剧走进更广阔的民间大众。”

国内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们不仅对剧目称赞有加,更对其创排团队——常宁市歌舞剧团(简称“常歌”)寄予厚望。

业内人士透露,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舞台艺术创作和表演综合水准的体现。过去一般只有国家级和省级院团才有创作歌剧的条件,如今“常歌”一个县级院团,不仅推出歌剧作品,还登上了中国歌剧的最高舞台,说明近年来基层文艺院团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提升。

“别看我们剧团是县级剧团,但它始建于1936年9月18日,原名‘湖南抗敌演剧第三分队’,后改为‘九一八剧团’,历史悠久,本身就带有红色血脉。”陈少辉认为,“常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青春焕发,是因为其创作始终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一代代“常歌人”砥砺深耕,薪火相传,创作出了一批批艺术精品历久弥新。

“我们剧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每年都创作一批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的新剧,坚持每年完成100多场惠民演出的任务。”陈少辉告诉记者。

他表示,“常歌”将以此次参加歌剧节为契机,不断提升剧团的创作和演出能力,以精品力作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歌剧文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