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革命文献 > 文章
胡耀邦突然辞世,举国同悲
张黎群;张定;严如平;唐非;李公天

1989年4月15日7时53分,一颗还在想着党和国家大事、想着人民群众的炽热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胡耀邦逝世的消息,没有几个钟头就传遍了北京城。几乎人人都感到突然:“他真的去世了吗?”“不是前些天还出席人代大会了吗?只不过消瘦了些,何至于这么快就去世?”

上午就有人赶到胡家去吊唁和探询。中南海的,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军队的,老干部以及老知识分子,都纷纷赶来。胡家把那间四十多平方米的会客厅设置成一个灵堂,将他的遗照披上了黑纱。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是从哥哥王光英香港打来的电话中获悉的。她赶紧去花店选购花篮,花店的人听说这是祭奠胡耀邦的,执意不肯收钱,说这花篮也代表我们的心意。她的花篮很早就摆在胡耀邦灵前。随即,来吊唁的人敬献的鲜花摆满了灵堂,以后又摆满了院子里的一些地方。

此后连续几天,北长街会计司胡同,成了北京肃穆人群聚集最多的一个胡同。亲朋好友,中央领导人,著名学者专家,中央和北京各机关、团体的代表,大专院校的师生,各阶层的群众以及街坊邻居,络绎不绝地前来吊唁,表达他们最沉痛的哀伤,挥洒他们心头涌出的泪水。

九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给李昭写了一封慰问信,让自己的夫人张瑞华和女儿聂力到胡家吊唁、慰问。聂帅的慰问信说:“耀邦同志先我而去,令我非常痛心!我已年迈老残,常寄希望于年轻或较年轻的一代,今耀邦同志逝世,确使我痛惜。”聂帅还特别提到胡耀邦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华北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

中央苏区的老战友张爱萍写了一首《诉衷情•痛悼耀邦同志》:“突闻噩耗哽咽喉,往事涌心头。少年战场携手,长征喜同俦。肩重任,为国谋,谱春秋。感君勋业,造福人民,光耀神州。”楚辞专家文怀沙在胡耀邦遗像前激动地对胡耀邦的家属说:“耀邦同志应该留在人间,我已经七十八岁了,我多么愿意替他去死啊!”

八十岁的诗人艾青拄着拐杖来到灵前,深深地三鞠躬。他说:“耀邦同志当总书记的时候,有人从广州给他送来鲜荔枝,他自己不吃,却派人将这些鲜荔枝送给我、丁玲、马海德、艾黎。如今送荔枝和吃荔枝的人都走了,只剩下我。”悲痛的热泪难以抑止。

孙敬修老人在孙女的搀扶下来到灵堂。他泣不成声,半晌才说出一句话来:“您是一个大好人啊!”

从山西赶来的植棉能手吴吉昌,已经年逾八十了,他一进灵堂就跪下磕了三个头,唏嘘地对人说:他给农民想得很多很多啊!

更多的人在留言簿上表达了他们对胡耀邦的热爱和敬意:“说实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苍松、翠柏、君子兰……放满了胡耀邦的遗像前,还有十几条洁白的哈达。这是中国藏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学生敬献的,他们说,耀邦同志给我们西藏人民带来的幸福,是藏族人民忘不了的。

来到会计司胡同吊唁的人,在悲痛中无不赞叹胡耀邦的俭朴。来祭奠的人看到,他的会客室只有四十平方米,现在变成了灵堂,人们只能三三两两地你进我出。他的卧室只有十四平方米。东侧是两个书橱,里面陈放着工具书及日常在阅读的各类书籍。有一只绘有周恩来肖像的瓷盘很引人注意,那是他十分敬仰的伟人。西北角的木板床上,铺着打了补丁的褥子,枕头是用一件破旧的针织背心缝成的,里面填装了一些旧衣服。床头柜上放着一个青瓷座台灯,灯口裹着厚厚的胶布,把已经破了的裂口粘在一起。在北侧窗下,放了一张理疗用的按摩床,这是因为他这些年来颈椎病和腰痛需要定时按摩。南侧临窗,书桌上放着三台电话机,一个普通的铁皮架台历,十几支铅笔和毛笔插在笔筒里,茶杯是一只装咖啡的玻璃瓶。书桌上左边放着前些日子正在读的书籍报刊,一本厚厚的《周恩来传》中划有许多记号。他的起居室东侧还是书橱,西侧那台电视机只是二十一英寸的,他把外国友人送给他的大电视等等礼品,都转送给中国少年活动中心、幼儿园、警卫队战士了。人们被他的俭朴和廉洁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比我们老百姓过得还清苦啊!”“真是我们的平民领袖啊!”

在北京的许多机关、学校、团体、企业单位,自发设置了灵堂祭奠胡耀邦。许多单位的干部沉痛地哀悼他的突然逝去,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追念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格。团中央一些在胡耀邦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干部,无不深情地怀念他那充满革命朝气的工作精神。“他总是鼓励我们要深入实际,与青年人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声,调查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困难,总结他们的经验。”他特别强调青年干部要注意学习,认真读书,在团中央倡导和组织大家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向科学进军,影响深远。中央党校的教职员工回忆说,耀邦同志在党校实际工作只有九个月,可是他大智大勇,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提出要用实践来检验“文化大革命”,给了我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锐利武器;第一个着手平反“文化大革命”及历次运动在党校的冤假错案,并向全国提出要把颠倒了的干部路线纠正过来,为全国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拉开了序幕;第一个提出要正本清源,创办《理论动态》,组织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澄清理论思想上的是非,从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他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无私无畏和彻底唯物主义精神,是我们的光辉榜样。中央组织部的干部最难忘的是,胡耀邦在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中提出的“两个不管”,说“这是耀邦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范例,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对于他倡导把组织部门办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并且身先垂范,亲自接待来访、处理来信,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品格,大家更是感到历历在目,应当好好学习和发扬。

科学家钱三强连叹“可惜!可惜!”“胡耀邦同志尊重科学,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荣毅仁说:“胡耀邦同志为人正直,富于正义感,勇于承担责任。中信公司在筹建和发展中都曾得到过他的关心和支持。”正在出席北京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高度赞颂了胡耀邦的业绩、为人和作风,说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一些年迈的老共产党员都为胡耀邦的突然逝世感到惊愕,说他以惊人的胆略和智慧,大刀阔斧,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使许多老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个功绩是永垂青史的。许多市民说:他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永远怀念他。

在全国各地,尤其是胡耀邦走过的千山万水、广袤大地,他的音容笑貌唤起了亿万人民的思念。各阶层群众无不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他为民造福的伟大功绩,难抑自己的哀思。西安的许多干部缅怀他六十年代来陕西当省委第一书记,敢于顶住“左”倾风潮,解放大批干部,大力领导生产的事迹。他那种坚持真理,无私无畏,深入实际,热爱人民,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是各级干部学习的楷模。正在呼和浩特出席内蒙古自治区六届二次政协会议的各族委员悲痛万分,他们深情地说:耀邦同志来过我们草原,与我们牧民促膝谈心,问寒问暖。这些年许多边远落后的地方他都去过,对我们少数民族非常关心,为我们脱贫致富想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优惠的政策,他是一位受到各民族人民尊敬和热爱的领导人啊!在乌鲁木齐,许多民族干部和群众走进自治区大会堂,在胡耀邦的灵堂前向他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他们为这位几次来过新疆深入民间的领导人的早逝而悲痛。在广西边防法卡山,守备部队的指战员冒着春雨采回山花,送到胡耀邦1984年视察时与指战员合影留念的阵地坑道口,献给这位永远离去的故人。指战员们回忆说当年边防哨区还有硝烟,胡耀邦却不顾危险来到阵地看望最前线的指战员,给我们带来了党的温暖和人民的厚望,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守好边防。壮族老农王正萱捧着几个月前在南宁与胡耀邦的合影激动地说:“好人啊!”各地的大专院校,普遍在校内设立灵堂进行悼念,悲痛的气氛笼罩在每一个校园。尤其是胡耀邦曾经到过的学校,师生们更是追念他的音容笑貌和光辉业绩,赞颂他热爱青年、尊重教师的高尚品德。

胡耀邦的家乡在湖南浏阳。他十四岁背井离乡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只有1962年到湘潭兼任地委第一书记时到浏阳蹲点才回过一次家。现在家乡人民深深怀念胡耀邦。胡耀邦的哥哥耀福特别悲痛,没有想到半年前还在长沙一起住了几天,就此再也见不到了。他的侄子、侄孙们纷纷来到故居他的灵堂前痛哭。过去也有些人怪他不给家乡“批条子”“做贡献”,后来都明白他的清正廉洁、为国为民就是对家乡的最大贡献!家乡人民为有这样的浏阳人而自豪。



来源:胡耀邦纪念网
时间:2016-04-15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