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背景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工作会议,即7000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纠正“五风”错误,号召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尽快恢复(到1957年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5月,中央书记处决定从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抽调一批领导干部带职下放到主要产粮区。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工作重点放在湘潭。
胡耀邦到湘潭的时候,正是我国处在“大跃进”、“大饥荒”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虽然中央调整了一系列政策,生产开始好转,但是困难尚未过去,粮食严重不足。群众口粮人均在400斤左右,还有相当数量的群众温饱问题未解决。
胡耀邦到湘潭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北到南深入各县和社队进行广泛的调查。每到一地,他最关心的是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通过调查研究,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针对当时三年经济困难恢复时期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地委常委会议,作出“四个大抓”的决策。
《抓规划,抓管理,组织推动生产高潮》(1963年3月4日),是胡耀邦在中共湖南省湘潭地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二)主要观点
胡耀邦讲话的核心观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经济,推动生产高潮。
1、要抓生产规划。
生产规划的总要求,是在以千方百计增产粮食为主的同时,尽可能发展多种经营。一是积极增产粮食,二是因地制宜地积极地发展一些经济作物,三是认真抓好副业,四是大力发展生猪,五是为明年、后年大力经营山林创造条件。
生产规划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为了推动生产、促进生产,二是充分走群众路线。
2、要抓集体生产的经营管理。
耀邦同志认为,集体生产经营管理问题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必须切实解决经营管理上社员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劳动力剩余问题,二是忽视工夫质量问题,三是财务公开问题。
3、改进领导经济的工作作风。
干部存在不健康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和革命朝气三个问题上。耀邦同志认为,无论抓什么工作,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耀邦同志关于改进领导经济的工作作风思想,在后来主政陕西时有了新发展,提出以“生产好不好,是检验各项工作好不好的最主要的标志” 作为评判标准。
(三)几点启示
《抓规划,抓管理,组织推动生产高潮》,是胡耀邦早期经济思想中,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
1、 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主政川北时,胡耀邦就提出,恢复和发展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并拟定了发展农业的四大措施。此次主政湘潭,又在湘潭推广了四大措施,即大抓粮食生产;大抓牲猪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大抓经济作物;大抓封山育林,有计划地开展一个群众性的荒山荒坡造林运动。
胡耀邦的注意力始终没有放在阶级斗争上。为不影响生产,他提出两手抓的方针,即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白天抓生产,晚上抓教育;教育为了生产,生产不忘教育。
2、正确处理以粮为纲与多种经营的关系。
胡耀邦早在川北发展经济的四大措施,已涉及到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问题。在湘潭明确提出以粮食为主,发展多种经营。他后来进而明确指出,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单一发展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把“以粮为纲”和多种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要把“以粮为纲”换成“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用多种经营方式促进粮食生产,以达到搞活农村经济的目的,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体现了让“人民富裕”的胡耀邦经济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尊重经济规律和农民生产自主权。
在农村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虽然不是胡耀邦最先倡导的,但他是最早参与实践的领导者,也是那场争论的终结者。
主政湘潭期间,胡耀邦顺应人民的意志,尊重经济规律和农民生产自主权,支持了包产到户。据时任地委负责人回忆,后来,大约有30%的生产队坚持了包产到户,个别地方搞了“明集体,暗单干”,实践证明,包产到户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从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胡耀邦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如果办得不好就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那就根本没什么优越性”开始,到1983年,胡耀邦主持的第二个“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人民公社体制逐渐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长达20多年的争论终于画上句号。
来源:胡耀邦纪念网
时间: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