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被捕后的第六天,胡耀邦虽赋闲在家,却对国事已有深谋远虑,让叶选宁转告他父亲叶剑英以及华国锋,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了花。"他强调"中兴伟业,人心为上"。
胡耀邦为什么那么重视"人心",把"人心"看作所有事情的支撑点、核心的核心。因为共产党是历来主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最终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面对文革造成的浩劫,冤狱遍地,人民正遭受巨大的痛苦,他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困境和愿望,他们未来的命运。一切应从此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种顺乎民心民意的政治谋划,而是怀着深厚的同情和睿智的远见,以及他历来对人的生命的重视,才提出这样的思想。这在当时党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创见,他的思想是前沿先行的,他是党内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进入新世纪后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正是承续着胡耀邦的"人心为上"思想而来的。
文革后,胡耀邦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组部部长、中宣部部长、党中央秘书长、主席、总书记等职务,无论是在工作还是讲话中,都充分表现了他的"人心为上"思想。王若水曾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遭到权威人士的批判,指责为"自由化"思想,说应该是"以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试想一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是人的生活吗?离开了人,还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样简单的逻辑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被扭曲,歪理大行其道;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文革把人变成鬼,把人不当人。胡耀邦的"人心为上"思想通过实际工作,特别是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把鬼变成了人,使得上亿的人回归社会,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得到应有的生存和发展,尊严和自由,几乎是中外历史上少见的人数如此众多的冤案大平反。真是功德无量!
从土改开始,每次政治运动都会制造出一大批阶级敌人。历次政治运动成了批量制造阶级敌人的机器,吞噬无数生命的怪兽。说起来每次运动把揪斗对象限制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实际上即使百分之一也足以骇人听闻。到了文革前,公安部明文规定的阶级敌人就已有所谓五类分子即地、富、反、坏、右,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三千万人,株连其亲属就有一、二亿人,当时全国八亿人口,这是多大的比例!其中右派,据毛泽东1968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说,小学教员中百分之十是右派、反革命,占全部右派的三分之一。文革开始又增加了"敌(人)、特(务)、叛(徒)"三类。轮到第九类就应是中央文件里明确规定文革重点打击对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声称"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几乎全国各级大小领导干部多数受到冲击,都成敌人有点说不过去,就又创造了一个所谓"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才算敌人。结果到底谁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连定刘少奇这个"头号走资派"时都觉得难以服众,于是再给他加了"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第九类还有一个对象,就是知识分子,因此对他们蔑称为"臭老九"。但是把知识分子都列为资产阶级,作为全面专政对象,好像也说不过去,于是领袖又表示开明,说"老九不能走"。至于资产阶级,一直被认为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多数的政治运动目标都是声称为了批判资产阶级,是敌是友也是变幻莫测。这种任性制造阶级敌人的做法随心所欲,如同儿戏,但是被打击的人却掉入苦难的深渊。这样一来,党和政府就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至暴力对付这个庞大的阶级敌人群,或镇压,或揪斗,或改造,或内控,或防范。他们的家属和子孙也因此有了"原罪",世世代代烙上了家庭出身的"金印",而受到歧视,上学、就业、婚姻、升职、参与政治活动等等都不能得到一般人的正常待遇;每个人档案里的履历表有两栏重要的内容:"家庭出身"和"个人成分",是鉴别此人可被使用和信任程度的标识。每逢新的运动发生时,总是无例外成为最先被揪出来的阶级敌人活靶子遭到批斗。文革前,北京市就表示要打造成纯洁的水晶板,所有阶级敌人都要迁出本市。文化部文件说要在机关里"犁庭扫院",把所有认为有问题的人彻底处理,集中起来审查。这些想法做法到了文革时,特别是1966年的"红八月",就由红卫兵更激烈地完成了,"打砸抢抄"、驱赶遣返五类分子出北京回原籍。

陈丹晨
值得深思的是,一般老百姓受到蛊惑,也普遍接受了这种偏见,对"阶级敌人"轻则避之不及,重则"共讨之""共诛之"。小说、影剧等文艺作品描写坏人一定是出身地富或是暗藏的阶级敌人。总之,他们成了"恶""坏"的特定符号。记得文革结束后,看到过一部东德电影,里面就有那些普通民众包括老大妈成了施虐者,在街上随意辱骂犹太人是"犹太猪",让犹太人在地上爬、学狗叫等等肆意虐待的场面。这种场面在文革期间在中国大量重演。其结果就是造成社会族群的撕裂和仇恨,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排斥、歧视和迫害。南非曾经有过黑白族群撕裂,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形成雅利安人和犹太人的严重族群撕裂。中国这种政治歧视,也把相当一部分人排除在正常社会之外,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基本生存发展权利,成了一种贱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家庭成员中出了一个五类分子,而全家倒霉。
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族群撕裂,制造歧视和仇恨,加剧社会矛盾,人心动荡,很难想象国家还能够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更不必说兴旺发达了。胡耀邦正是看到了这点,上任伊始就积极解决文革中的冤案,然后又提出解决"右派"问题,接着提出解决"地富"问题,倡导、主持和推动了大规模平反活动。破除积累了二三十年的陈规陋见,阻力重重。有些人强调毛泽东钦定的案子不能翻;有些人积极为在文革中受了委屈的老干部平反,但对文革前的冤案却坚持不能翻。文艺界有一位老领导多次讲话,历数文革前几次大批判和政治运动都是毛主席革命红线贯穿始终,都是正确的,最多略有扩大化。即使平反以后,受害者仍被视为异己另类。
更有甚者,七八十年代之交,人们破除迷信,进行历史反思,对文革以至伟大领袖提出质疑,有些高层领导就认为形势颇像五七年右派进攻那样,甚至还要厉害,说希望不要迫使中央再来一次反右派。胡耀邦进行这样大的平反工作,确实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万难,克服种种阻力,才使亿万民众回到人的正常生活中来,享受人的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旧的思维习惯直到现在也未绝迹,仍还有些人对待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某些不同意见或新的思想观点,就似见到敌人那样惶惶然,动辄喊着要"亮剑",要揪人"严惩",又想搞阶级斗争,制造阶级敌人。他们不懂,大家都是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共同享受着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现代文明人。
早在1980年2月《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胡耀邦就曾激动地说:"我们的党就要发誓:坚决不许对文艺作品妄加罪名,无限上纲,因而把作家打成反革命!"这对今天还是抱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陈腐的敌对思维的人,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共产党历来认为自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军队是"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政府门前都挂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文艺界的刊物标示"人民文学""人民音乐"。"解放""人民"是两个关键词。因此不能想象在解放以后人民中间竟能制造出那么多的阶级敌人,占着那么大的比例。难怪这些被打成"阶级敌人"的人群在得到平反回归社会后称之为第二次"解放"。
胡耀邦的"人心为上"思想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热爱,对遭受灾难和不幸的人们的巨大同情。他以最大的热情献身于人的解放,人的正当权利的维护,人的自由创造和发展,人心的张扬。"二战"以后,人们有感于战争对于人的生命的大规模毁灭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人道主义思潮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在对人权、人的生命的尊重,看作最为重要和至高无上的;对于战争和暴力都是反对和谴责的,提倡和平对话等政治手段解决矛盾。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文思想史上新的进步标志。胡耀邦正是共产党内具有这样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他立德、立功、立言,将永远载入史册。
(作者为《文艺报》原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传记作家)
来源:胡耀邦纪念网
时间: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