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桑植县城北行12公里,有一个英雄辈出的村庄——洪家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就出生在这个村庄。他两把菜刀闹革命,是从这里计议起事的;他开创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从这里首举义旗的;他率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是从这里起步出发的……所以湘鄂西人民把洪家关称为“湘鄂西革命的摇篮”。
洪家关,地势险要,四面大山环抱,东有鱼鳞寨,南屏天河观,西指岁门界,北靠牛角尖。玉泉自东北流向西南澧水河,支流二虎溪、鸦鹊泉合流洪家关,形成马金塔葫芦形半岛,曰“金钱吊葫芦”。洪家关乃丘陵平原。中间有大山界庹家岗突起一中脉如龙行呈奔腾之势至洪家关,是为正龙。左为老虎猖,右为狗爬岩,前右支峰山,前左麂子台,形成五龙捧圣之地。周围峰峦起伏,大小山似雄狮、似骆驼、似猛熊、似大象,俯伏朝拜,好一块龙腾虎跃“风水宝地”。
正因为是“风水宝地”,敌人对它恨之入骨,恨不得铲地三尺,屋烧三遍。大革命时期,敌人在这里拆庙宇,毁桥梁,烧房舍,挖祖坟,欲“挖绝龙脉,断绝龙种”,把“贺子贺孙,斩草除根”,进行了一次次大屠杀。因此,在洪家关发生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悲壮画面。这里,先说一个“贺龙名字”由来的故事吧!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老四,按排行取名为贺文常,字云卿。一天,贺龙和一群小伙伴在河边玩“军队打仗”的游戏,事先要选一个“指挥官”,大家提议:现在雨后河里涨水,谁要敢游到对岸就选谁。小伙伴们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一个个都向后退,不敢下河,只有贺龙挺身而出喊道:“看我的!”说完他“扑通”一下跳进河。贺龙虽然已学会游水,但碰上这种水势暴涨、风急浪大的阵势,还足难以抵挡。他使尽全身力气游了一阵,快到河心时突然被急浪打翻,人一下就被滚滚的波涛给卷走了。小伙伴们一看人被冲走,都吓得一边顺着河边跑,一边大声呼叫:“人冲走了!”“快救人呀!”河水一直把贺龙冲到离洪家关三里多远的地方,才被那里捞山柴浪渣的人搭救上岸。贺龙的父母赶来,看见儿子已得救,就对捞柴人感激地说:“多谢你们救了我家孩子。”捞柴人随口笑道:“你们这孩子命真长啊!”他父母一听若有所悟,高兴地说:“好,那我们孩子就起名叫‘长长’吧!”从此,贺龙又名叫“长长”。
1916年9月的一天,贺云卿接到就读湖南政法学堂的堂兄贺连元的来信,约他去长沙。贺云卿单枪匹马,经慈利、常德,前去长沙寻找中华革命党。
到了长沙,贺龙找到贺连元,并由贺连元、罗剑仇带路,一同拜访在国民党里享有盛名的林德轩。林德轩早年留学日本,曾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历任旅长、湖南省清乡督办、湘西护法军军长、国民党中央二届委员,是老同盟会员。
贺连元、贺云卿来到林德轩家里,正值湖南省中华革命党组织以“正谊社”名义进行活动,坐了许多人,罗剑仇向大家介绍说:“这就是桑植民军总指挥,18岁就加入中华革命党,本名贺文常,字云卿”。
“久闻大名啊。”林德轩起身握手道,“老弟,不瞒你说,我内人姓贺,看来我们还有点瓜葛哩!”贺云卿说:“那我该叫你姐夫吧!”
林德轩见面就说:“云卿有云,云从龙,你改名贺龙,多好!”
贺连元说:“龙?恐怕……”
林德轩见状就问:“怕什么?”
贺连元说:“怕重上犯祖!贺龙一名,贺姓第三代祖人用过。”
“你们祖上有叫贺龙的?”
“是啊,我们贺家是从湖北安陆入湘的始祖贺崇先公的第八代孙,若云卿也叫‘龙’,恐怕族人反对,会犯煞气的。”
“我才不怕犯煞气哩!”贺云卿说。
林德轩说:“一个武人怕什么煞气哟!倒是要有点杀气才好!云卿有胆气,怕要超过你们祖人。就是重了祖先名字,我看前有老龙开道,后有小龙翻腾,龙子龙孙,行云布雨,好得很!”
一位深受孙中山器重,参加过武昌起义的老同盟会员廖湘芸听此议论说:“我们革命党现在需要腾出无数智勇双全的龙,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贺龙这名字改得好。”
贺连元说:“好,龙就龙吧!”
自此,贺云卿正式使用“贺龙”这个名字。
来源:《红色的记忆——桑植人民革命斗争故事》
时间: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