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英,原名贺民英,乳名香姑,是贺龙的胞姐。她的名字虽不及贺龙响亮,但在湘西大地,在湘鄂边,在红四军的将士当中,提起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她对桑植起义的爆发,红四军的诞生,尤其是对贺龙早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伢,做事要做正道上的事。”
贺家姐弟出生于武陵山下,澧水源头的桑植,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贺英长贺龙10岁,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又体弱多病,因此,贺龙出生不久,贺英就担起抚养贺龙的重担,姐弟俩有很深的感情。贺英性格豪爽、刚直,对贺龙的教育却十分耐心,希望贺龙能成长为有作为的人。
有一次,小贺龙的肚子饿极了,就偷偷溜进邻居家拿了一个红薯。刚好贺英回来见到贺龙手里拿着红薯,心想:家里还没挖红薯,小弟手中怎么会有红薯呢?于是问道:“常伢(贺龙原名贺文常),家里还没有收红薯,你的红薯从哪里来的?”贺龙怕大姐责怪,就撒谎说:“从自家地里挖的。”“我刚在地里,怎么没看到你呢?”贺英反问道。小贺龙看着大姐严厉的神色,慢慢低下了头。贺英趁机开导说:“常伢,一个红薯是小事,可千万莫干偷盗的事。人穷志不短,做事要做正道上的事。”小贺龙听明白了,用力点了点头。
事别数十年后,已是共和国元帅的贺龙在回忆起这段日子时,仍清晰地记得大姐说过的那句话:“做事要做正道上的事”。贺龙说:“大姐这句话,始终是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自己。”
“云卿,要小心火烛啊!”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云南都督蔡锷宣布独立,为了策应蔡锷起义,在湘西的革命党人酝酿举兵。贺英与丈夫谷绩庭在革命党的安排下,发动农民武装,由贺龙指挥成立了“讨袁军”。贺英动员洪家关妇女老幼,烧茶送水支援农民军攻打桑植县城,并杀了民愤极大的大劣绅朱海州,桑植人民喜气洋洋,贺氏全家沉浸在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
谷膏如叛变投敌,使形势风云突变。谷膏如是洪家关人,曾在常德与贺龙一起搞过枪,后被捕。经贺龙抢救出狱后,却恩将仇报,一心想当官,怨恨贺龙没让他担任重要职务,于是怀恨在心,暗中谋反。
一天中午,贺龙正在县城东门王家大屋营房午休,谷膏如见有机可乘,想下毒手杀死贺龙,却被细心的贺英发现。贺英见谷膏如探头探脑,行迹诡秘,当即厉声喝道:“膏如,青天白日,你饭吃饱了么!”谷膏如见势不妙,也不作答,提脚就跑,惊慌中掉下一把尖刀。贺英拾起尖刀,进屋对贺龙说:“云卿(贺龙字云卿),要小心火烛啊!”贺龙见状急问大姐:“是谁?”“还不是那个谷膏如。”贺龙纵身而起,紧握左轮手枪,跃向门外,但已不见谷膏如踪影。
不久,谷膏如勾结当地“神兵”,烧了贺家的房子,杀了贺家及邻居30多人,并勾结土匪,杀死贺龙的父亲,蒸死贺龙的弟弟贺文堂。贺英的丈夫谷绩庭也被敌人诱杀于洪家关。
面对敌人的残酷屠杀,贺英没有屈服,她决意抛弃家园,率领丈夫生前留下的武装上山抗官府,杀豪绅,救穷人。
“你跟那些国民党左派搞在一起靠不住。”
1927年春节,贺龙驻军武汉,写信邀请贺英与小妹满姑到汉口共度佳节。贺英接信后,带着贺家和谷家亲朋好友几十人到了汉口。此时,北伐战争胜利发展,各地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处在革命形势轰轰烈烈的武汉,贺英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在与周逸群、贺龙的交谈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她感到单靠个人报仇是成不了大事的,杀掉一个仇人,一个坏人,后面还有一批仇人,一批坏人,只有靠工农革命,发动广大的劳动人民,才能改天换地。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摇摆不定。贺英心如刀割,她凭着多年的斗争经验,分析当时的残酷形势,忧心忡忡地对贺龙说:“云卿,我看你跟那些国民党左派搞在一起靠不住。政治主张上还是共产党的好。”贺龙听了连连点头:“大姐,你放心,我会把握住的。”
鉴于斗争形势复杂,贺英决定在汉口购置一批武器,带回桑植,巩固后方。离汉前夕,她对贺龙说:“我看国民党那帮人只管升官发财,不要指望他们干出什么好事来。”同时又鼓励贺龙:“你只管大胆地干,在外面若不行了,就回湘西来,乡亲们会支持你们的。”
贺英回乡后,立即扩建队伍,自任游击队司令。这年8月,贺龙等领导南昌起义的消息传到桑植,贺英异常高兴。为了给南昌起义军以有力的配合,在中共湘西特委陈协平的协助下,联络当地农民武装,再次攻克桑植县城,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清乡铲共”的反动气焰。
“我的队伍连人带枪统统交出来,算我首次向共产党献的礼。”
1928年3月间,有消息说贺龙要回家乡来,贺英听后,激动万分,连夜带人赶到十几里外的堰口上,把贺龙、周逸群等一批人接回洪家关。贺龙一见到贺英就说:“大姐啊,现在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中华革命党,是中国共产党。”贺英闻听,马上拉住贺龙和周逸群的手说:“好啊,共产党好啊。你是,我也应该是!”
当时,人们对于贺龙回乡,议论很多。3年前,贺龙曾以澧州镇守使的身份荣归故里,骑着高头大马,卫兵开道,威风得很。现在却丢了军长的职位,身穿布衣,脚蹬草鞋,卫兵没了,高头大马也不见了。许多人对此不理解。二叔贺士奎听说贺龙要戴“红帽子”,也连连摇头,对贺英说:“常儿脾气犟,真是没办法,他拿着军装不穿穿便服,马靴不穿穿草鞋,洋房不住住菜棚,还硬要戴‘红帽子’,你去劝劝他吧!”贺英听后很气愤,马上回敬这位前清秀才道:“你的脑筋太老化了,就知道升官发财。共产党的主张多好,他们一定会成功的,我也要跟着他们干!”晚上,贺龙、周逸群与贺英商量组织武装的事,贺英旗帜鲜明,果断地表态:“我的队伍连人带枪统统交出来,算我首次向共产党献的礼。以后,我的人也是共产党的了。”周逸群听了大为感动,马上站起来握住贺英的手:“好极了,党最需要您这样的礼物。我代表中共湘西特委向您表示万分感谢!”
第二天,贺英集合所部300多人,动员大家说:“我贺英不会讲漂亮话,就一句,我这支队伍交共产党指挥了,不愿者可以回去。”由于贺英享有很高的威望,300多人无一离去。接着,贺英又按照贺龙和湘西特委的要求,翻山越野,走东串西,动员亲朋好友及旧部,参加共产党的军队。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这支部队扩充到3000人。不久,发动了桑植起义。
“应先建个好窝。”
贺龙的部队由于连续作战,伤病员比较多,这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贺龙想:部队要摆脱困境,先要解决后顾之忧。想到这,贺龙找到大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贺英想:自己在这一带颇有影响,活动起来比较方便。于是,她向贺龙提出:她愿意留在后方,保护这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贺龙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大姐,只是深深地点了点头。
贺英接受任务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由于刘子维叛变投敌,处境更为艰难。除了要对付国民党军的“围剿”外,还得提防地方团防武装的偷袭。然而,贺英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没有屈服,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为贺龙的部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极大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作战。
贺英身在后方,心仍时时牵挂着前方。当她听说部队存在散漫习气时,她向贺龙建议说:“你带兵,像抓豆子一样,手一松,全散掉了。队伍跟着你,过去是为升官发财。现在为什么?你搞革命,不是有党员、团员吗?把组织恢复起来,好好整顿部队嘛?”贺龙听了大姐的一席话,茅塞顿开,立即开展了著名的“堰垭整顿”,成立了红四军。鉴于部队长期流动作战,没有根据地,她又向特委建议:“养鸡要有个鸡窝,带队没有巢怎么行,老东跑西颠的,不是长久办法,应该建个好窝。”特委采纳了她的建议。
经过严酷的革命斗争,贺英对党和革命的认识越来越深,信念越来越坚定,她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月至3月,她先后两次提出申请,要求加入党的组织。红三军政委关向应代表党组织向她做了解释,说:“大姐,你有你的名气,有你的关系,你现在不参加党,在党外,活动更方便。”贺英服从了党的决定,并坚决按照党的指示去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33年5月6日清晨,敌人包围了贺英的驻地,贺英在激战中不幸胸部中弹,光荣牺牲,时年仅47岁。
来源:军事历史
时间:19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