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显赫的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杨勇原名杨世峻,他是怎样改名的呢?说起来可有个故事呢。
杨世峻13岁那年正在家乡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念高小一年级。当时,北伐军已攻占长沙城。在革命形势鼓动下,杨世峻参加了儿童团。一天,体育老师组织儿童团在学校操坪上练队列,文家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里仁学校校长陈世乔经过操坪。陈先生见就数杨世峻的步子走得好,便停下脚步当众夸奖杨世峻,啧啧称杨“是个当兵的好料子”。体育老师接话:“他的口令也喊得挺好的呢!”陈先生禁不住乘兴叫杨世峻出列喊着试试。杨世峻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的迈步队列前中央,脚跟一磕,做了个深呼吸喊道:“稍息,立正”陈先生听了杨世峻那洪亮有力的口令,越发高兴,连声夸:“好,好呀!丹田之气很足嘛!”陈先生兴犹未尽,走近队伍前,大声说:“同学们,你们都应该象杨世峻这样,认真对待军事训练,增强军事素质。‘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一种陈腐的偏见。同学们想想,如果没有北伐军将士浴血奋战,会有我们今天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么?同样,要保住今天这样的好日子,没有手握武器和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战士也是绝对不行的啊!”
说到这,陈世乔先生环视了一下大家,继续说道:“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诗篇中曾这样歌颂爱国将士‘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说是说,忠诚、勇敢、刚强不屈,才是一个好儿男应有的阳刚之气呀!同学们想想,假如我们把‘勇’字分成两部分,上面像不像一顶‘帽’子,下面像不像一个‘男’字呀?”同学们齐声答:“象!”陈先生紧接着往下说:“男儿戴上军帽当然就是士兵,所以这‘勇’字就正是形容士兵的。我希望同学们发奋读书的同时,要刻苦参加军事训练,砥砺志节,把自己锻炼成一名能文能武的预备士兵,以便将来能担当革命重任。”
杨世峻受到校长的当众夸奖心里甜滋滋的。校长的话就数他听的最认真,心里记得特别牢。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他更加刻苦努力。不久,他就当上了文家市儿童团的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了文家市地区一名杰出的年轻革命者。
1930年6月,17岁的杨世峻梦寐以求当红军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经浏八区苏维埃政府介绍,去平江县黄金洞参加了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军随营学校。根据杨世峻参军前的表现,不久,随营学校党组织就批准他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被选为党支部青年委员,还被任命为政治队的班长。
从此,杨世峻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可是他脑子里总在酝酿着给自己改个名字,以适应这种新生活,激励自己做一个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红军战士。改个什么名才好呢?一连好多天,他拟了好几个名字,但都是很快被自己否定了。一天,一个灵感突然涌上心头,13岁那年,他受到陈世乔先生当众夸奖,陈先生给同学们讲屈原‘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诗句,讲解“勇”字的那一幕竟然鲜明的闪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双手一拍,高兴地跳了起来,顿有所悟地自语道:“好,就取这个‘勇’字!”于是,杨世峻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向校领导报告后,得到赞同和批准,这以后,杨勇以忠诚、勇敢、刚强不屈的好儿男阳刚之气刻苦学习,英勇作战,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上,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迈向了他的将军之路。
来源:文家市纪念馆
时间: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