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作品 > 故事传说
向蔡同盟
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

  共同的革命志向,使蔡和森和向警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常互相谈论政治,抒发理想,研究学问,在思想深处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就在这远离国土的蒙达尼,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婚礼!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天空蓝得出奇,梧桐也显得格外年轻!在蒙达尼男子公学的一间普通的法国式的木板平房里,传出了一阵又一阵欢乐的笑声,几十个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正团团围住新郎新娘,庆贺道喜。

  这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不少看热闹的人们,一下子就挤满了木板房,而且愈来愈多。蔡和森见到这种情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提仪把婚礼搬到房外举行。向警予欣然答应。他们俩手挽手,肩并肩,在绿菌茵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参加婚礼的人们也很快地围了拢来。只见他俩衣着朴素,神态自然,一个手里捧着一本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个手里拿着自己编印的《向上同盟》,文静、端庄的脸庞上洋溢着幸福的激情。

  在他俩的对面,坐着蔡老太太和蔡畅。围观的人们除了仔细地打量着这对幸福的伴侣,还不时地把目光投送到那位55岁高龄的中国女留学生身上,赞美之声,啧啧不绝。也许是太兴奋了的缘故,蔡老太太那久经风霜的面容上,竟滚着几颗晶萤的泪花。这是她在为儿子、媳妇这种自由、美满的结合而感到欣慰和骄傲!同时,也勾起了自己过去婚姻痛苦的深深回忆。

  婚礼继续在举行。温柔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梧桐树叶,倾洒在人们激情燃烧的身上。蔡和森和向警予这对多情的伴侣,更是情思萦绕,喜不自禁地向人们讲述着他们爱情的发展过程。

  早在长沙读书时,蔡和森就博阅众书,熟悉社会,对中国劳动妇女的痛苦,有着深切的了解和同情。特别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林黛玉这对钟情儿女的悲剧,更触发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愤恨。他曾和毛泽东宣言过要“终身不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社会。因此,家乡曾经有许多人向他提媒说亲,都被婉言谢绝了。

  然而,在生活中总是交织着各种爱和憎的矛盾和斗争。蔡和森一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征途,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思想情感上的爱,那就是志同道合的向警予。颠簸的海船生活,象一束无形的丝线,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每天,他们或观看海上日出,或倾听夜涛澎湃,不知疲倦地谈政治,谈抱负,谈工作,谈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流露。

  在船上,蔡和森和向警予流露出的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博得了许多随同赴法学生的赞许。可是也有那么一些旅客,有点看不惯,有的甚至冷嘲热讽。各种各样旅客的表情,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注意。向警予曾经也发过誓,宁可过独身生活,也决不被束缚在封建婚姻的桎梏里。如今,面对着来自封建礼教的习惯势力,她勇敢地挑战了!她坦率地向蔡和森表露了自己的心事,同时,公开向群众宣布:“这是我俩的爱情!”蔡和森也理直气壮地向大家进行婚姻自由的宣传。这时,他俩的爱情,已不再是一种情意相投的结合,而是一种勇敢地冲决封建婚姻制度的表白。他们的行动,也赢得了蔡老太太的同意和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幼苗也在茁壮成长。来到蒙达尼几个月的日子里,他们来往更加密切,感情更加深厚,经常促膝侃谈,赠诗作答。这些诗编在一起,汇集成了一本小册子,蔡和森把它取名《向上同盟》,意思是说,他们两个人的志趣没有一点不同,要结成坚强的同盟,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发向上。他们还特地把这本诗集寄给了远在国内的毛泽东等挚友。

  幸福的追述,激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胸,草坪里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连坐在对面的蔡老太太和蔡畅,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跟着大家拍起手来。

  在欢乐的掌声中,蔡和森又打开了《向上同盟》的诗册,高声地朗诵了曾在赴京途中所作的一首一《少年行》。

  雄浑的诗句,奔放的豪情,使每一个人心里都燃起了一把火。一股不可遏止的热情在展翅飞腾!

  向警予更是情怀激烈。她理了理鬓发,挺身站立起来,向大家说道:“‘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我一定要与林彬兄并肩战斗,要让那自由之花、幸福之花,遍地开放,红透中华!”

  警予话音未落,和森也站了起来,兴奋地向大家发出了铮铮誓言:“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法国。今日诸君为我们举行了这场新式而幸福的婚礼,明日我们就要和大家扬戈跃马,共同战斗。多谢诸君的关怀和鼓励。”说完向大家再次深深地鞠了躬。

  顿时,暴风雨般的掌声响彻草坪,惊动了前来庆贺歌唱的林间小鸟。简朴而有意义的婚礼,就在这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蔡和森和向警予这种恋爱的自由结合,在勤工俭学的|青年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把他们这种结合,称为“向蔡同盟”。蔡和森的学友罗学瓒还特地把这个喜讯写信告诉了国内的毛泽东。他在信中感慨地写道:

  “中国家庭万恶,要改革社会,非先改革家庭不可。欲改革家庭,非先改革婚姻不可。”“家庭!家庭!真是杀尽中国的牢狱,我等不能不设法解决者也!”

  毛泽东接到这信后,也同样感慨万千。他当即回信,热情洋溢地赞道:

  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约,我想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已有婚约的解除婚约,没有婚约的实行不要婚约。同盟组成了,就开始向世界宣战,开始“攻击”反对我们的敌人,务使全人类对于婚姻制度都得到解放,都纳入同盟……

  是的,“同盟”已经组成了!在中国这块沉睡的土地上,千千万万觉悟了的中国男女青年,正如蔡和森、向警予一样,向着冷酷的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制度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来源:《乾坤一少年——蔡和森的故事》
时间:2005-03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