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忆湘西剿匪中的大树坳战斗
黎原

    在建党80周年来之即,在我平静的安度晚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血雨腥风的战场,想起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献身的英勇壮举……

    19509月,盘踞在湖南省芷江、麻阳一带的股匪张嗣基、肖德纯、李运忠等部,经我解放军前段时间的反复清剿打击,损失惨重,残部聚集在大树坳一带,活动频繁。

    大树坳是湖南省芷江县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是两省三县交界的地方,地势险要。匪兵们在这里构筑了防御工事,修地堡、交通壕、储备粮食、弹药,准备长期与我方对抗。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师驻息后,营长王树才一边迅速联络驻守在麻阳县一带的一三九师四一七团三营营长侯传锁,将两个山头的土匪包围,一边向上级报告。

    我当时是一四○师参谋长,接到警卫营报告的情况后,立即与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研究,一致认为,这正是我们彻底消灭他们的好机会。于是决定,由我亲自组织指挥打响这场战役。

    我迅速从芷江县城赶到师警卫营,听营长的汇报,了解敌情,又察看了地形之后,于二十六日在营部所在地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了这次战斗的周密打法。

    二十七日上午九时,笼罩在山头的薄雾刚刚散去,总攻开始了。首先实行炮火攻击。我军的山炮、步兵炮、迫击炮等,对着事先瞄准好的土匪的地堡、火力等目标,突然一起开火,一阵猛烈的轰击,将敌人的工事大部分摧毁。工事里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其余也乱作一团。炮声一停,突击部队立即在轻重机枪等火力的掩护下,同时向敌人发起冲击。

    攻打麻阳坡的突击部队,是一四○师警卫营一连和四一八团三连。警一连连长冀青山同志指挥突击排三排,从麻阳坡山的东南角向土匪勇猛冲击。八班是尖刀班,在三排长郑铁军同志的率领下冲在最前面,趁着土匪被我军炮火打得晕头转向时,十几分钟就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冲上山顶后,残余的土匪利用他们尚存的工事进行顽抗,战斗打得很激烈。郑铁军同志的脖子负了伤,鲜血直流,说话都很困难,却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二梯队上来后,他才被送到后方包扎治疗,不久在师卫生营牺牲了。八班长李绍堂同志见排长和投弹手负伤后,愤怒地一跃而起,大喊:“同志们!给负伤的战友报仇啊!快跟我冲!”勇猛的战士们冲入敌阵,夺了土匪的一挺轻机枪。七班长司云风同志也带领全班冲了上去。九班长陈景珍同志见敌人的一个地堡里还在向外打枪,他端起轻机枪朝地堡眼就是一梭子,一下子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了。这时候,二排的同志正好冲上来,六班长眼明手快,随手扔过去一枚手榴弹,土匪的地堡被报销了,他冒着弥漫的硝烟,立即带部队冲了过去。这时,四一八团三连也从另一方向攻了上来,大家用机枪、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一阵猛打,顽抗的土匪死伤一片,其余的大都缴械投降了。

    在一四○师警卫营向麻阳坡的土匪发起攻击的同时,在我的布置下,四一七团的两个突击连,也迅速向茅丛寨的土匪开始了勇猛的冲击。茅丛寨紧靠着大树坳村南;山坡陡峭,只有一条小路上山,在上山的路口处,有土匪修的地堡把守。七连首先端了土匪的两个地堡,为上山打开了通路,突击部队冒着浓烟往上冲,在山头上展开了攻打天王庙的激战。我军火力齐备,且组织严密,虽然有些伤亡,还是冲到了庙里,打开了突破口。

    茅丛寨和麻阳坡的残匪看情况不妙,一窝蜂地向山沟里逃窜。我军早就在这里埋伏好了火力,一看到狼狈下山的敌人钻进了包围圈,立刻进行猛烈的阻击。匪首李摆子和他的老婆,一边向树林跑,一边胡乱开枪向我军还击。一班长用冲锋枪一扫,战士尚保义随即投去一个手榴弹,将李摆子和他老婆当场击毙。

    攻下麻阳坡和茅丛寨后,我派部队分散到附近的森林里继续搜剿散匪。匪大队长杨海洲躺在匪兵死尸旁装死,被我战士活捉。

    这次战斗,共计俘虏匪首张居,大队长杨海洲及手下一百六十九名,击毙匪首李摆子、张嗣基及手下二百三十五名,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二挺,长短枪等各种武器二百八十五件。

    在这次战斗正在进行时,匪首吴海堂率部分土匪,去增援麻阳坡未逞,狡猾地窜到我军后方企图进行骚扰。以牵制我攻击麻阳坡的部队,由于我早有准备,提前派一四○师警卫营三连指导员申志贤率三排赶到新店坪,粉碎了敌匪的阴谋,保证了大树坳战斗的顺利进行。

    大树坳战斗,创造了湘西剿匪中第一次聚歼股匪最多的(400余惯匪)歼灭战范例,也是湘西剿匪中最后一次较大的战役。受到了湘西军区,湖南军区的通令嘉奖,荣获中南军区首长的通报表扬。

    在这次战役中,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战役胜利结束,令我倍感欣慰。这场战斗成为我念念不忘的回忆。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三日,虽然我年已八十,可还是专程从北京来到大树坳,瞻仰烈士墓,巡视当年战斗过的战场,与当地老百姓站在一起,缅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激动万分。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