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六,略)
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西征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了组织全国反日反卖国贼的民族革命战争,为了保存中国红军的实力,不中敌人的诡计(敌人企图围困我们于狭小地区,最后用飞机、大炮、毒气来消灭我们),在1934年7月底,决定红六军团开始实行突击的反攻战略。那几天的黑夜,全体指战员都没有睡觉,整夜的行军,爬山涉水,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疲劳,以奋发战斗的精神,完全冲破了敌人包围湘赣苏区的封锁线,如入无人之境地进入湘南。
当时,为了保守军事秘密,突围时,没有公布湘赣红军新的组织与新的任务。直到突围成功后,才在湖南桂东的沙坪圩宣布了红六军团正式成立。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为最高领导机关,主席任弼时,委员肖克、王震。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肖兼十七师师长,王兼十七师政委,张子意同志为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同志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同志为十八师政委。
8月5日从沟石向西行动。那时红日若火,天气炎热。每日都是行军百里,神速机动地深入湘南。沿途击破与焚烧敌人的碉楼不可数计,指战员们都高喊着:“烧乌龟壳呀!”“烧鸡笼呀”!群众都眉飞色舞地观望着,并大声叫着“烧得好呀!”同时,群众沿途挑水送茶给红军喝,他们用亲切的口吻说着:“同志们!辛苦了,喝茶吧!”我们拿钱酬谢他们,他们非常高兴,经过五、六天的急行军,攻占了新田县城。只休息一天,又继续前进。至永州抢渡湘水,因敌人阻碍未成。我们前卫部队为抢渡湘水,一天一夜走了240里,又转过湖南著名的杨明山。我们爬了整整一天,只爬过一半,即在山上露营。第二天,翻过杨明山,到了白果市,从四倍于我之湘桂军包围中,毫无消耗地脱离了敌人,神速经过宁远、嘉禾、蓝山、江华等县,胜利地渡过了潇水。进行了湘桂交界之永安关的战斗,击破了堵截尾追我军的湘桂军队三个师,得以顺利进入广西。又经全县、灌阳,进入湘西,占领通道县城。再渡渠水,进入贵州。在新厂一役,击溃何键之补充纵队,缴获甚多,使敌不敢轻易尾追。于是,我们从容地从锦屏、黎平、剑河、台拱之间通过,渡清水江,经过邛水,施秉,占领黄平,再走余庆、瓮安到河坝场,渡余庆河,继续向石阡县前进。甘溪的战斗,敌人将我军截为两段。四十九、五十一两团政委晏福生、苏杰同志和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率领两团之一部首先到达黔东之松桃地区,与红二军团会合了。而五十团与四十九团之一部、十八师、军直则在无人迹的丛山峻岭中,开辟道路,打破湘桂黔敌军二十个团的包围,经过两周的艰苦的行军,战士们大多数都是打赤脚跑路。贵州的苗山地区荒凉,人烟稀少,道路崎岖,粮食困难,有时每天只吃一餐饭。由于指战员英勇卓绝的艰苦奋斗精神,终于通过了石阡封锁线,打坍了广西、湖南、贵州军阀的堵截和追剿,到达黔东之松桃,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
与红二军团会师是1934年10月24目,地点在贵州松桃之石良场(偏僻的山地)。贺龙、关向应、夏曦同志等及其所领导的二军团全体同志,举行热烈盛大的欢迎,两军指战员政治情绪及阶级友爱提高到了极点。因为我们经过三个多月的远征,天天处在行军作战的环境里,现在战胜了敌人的追剿、堵截,克服了一切险恶困难,完成了与二军团会合的光荣任务。
石良场会合后,经过两天的行军,进入黔东苏区(二军团1934年创造的)的南腰界。休息两天,举行二、六军团的大会师大会。二、六军团的指战员站满了一个草坪,两军欢呼声震天动地。宣布开会后,全场严肃地听中共中央代表任弼时同志、我军领袖贺龙同志演说。全体指战员都十分相信我们二、六军团的伟大力量,决心在党中央和贺、任首长领导之下,团结一致,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八、贺龙、任弼时同意为领袖的二、六军团的斗争
我们的会师大会,亦是誓师大会。为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攻,中央军委电令红二、六军团由贺、任为首长,统一指挥。我们的领袖贺龙同志,是在这个区域——湘鄂川黔群众的长久斗争中产生的、具有崇高威望与荣誉的领袖。熟悉那里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地理地形道路。他迅速地定出了袭击四川酉阳,进入湘鄂边地区,占领永、保、龙、桑的战役计划。十月革命节(11月7日),我们攻克了永顺城。尔后休息了一个星期,收集物质资材补充了部队,发动与组织群众斗争。湘西军阀陈渠珍,集中其湘黔十个团以上的兵力,联合地方民团向我们进攻。我们退出永顺城,连日行军,诱敌尾追,于地形有利情况下,坚决的反攻(这也叫做杀“回马枪”)直到11月16日退到龙家寨杉木村,敌人陈渠珍中了我计。这一战斗,敌人十个团惨败。我缴获人枪各二千余,乘胜追击,永顺城重入我手。为了呼应一方面军的行动与扩大战役胜利,我们留下一小部巩固永顺,掩护临时后方医院,进行地方工作,扩大部队,建立临时政权;集中主力乘胜东进。11月24日占领大庸(继二军团十六团一营占领桑植)。当此战役胜利结束后,即决定为创造新的根据地,成立党政和军事领导机关,贺龙同志为军委分会主席,任弼时同志为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夏曦为省革命委员会正副主席,关向应、肖克、王震、张子意均为省委和军委分会委员。二、六军厨主力于1935年春进取辰州未得手,即向东转移,取得浯溪河战斗的胜利,击溃敌军三个团,乘胜占领桃源,包围常德,岳州动摇,长沙震动。在这个时期中,红二、六军团英勇地、艰苦地在湘鄂川长江南岸进行战斗,配合全国红军的行动,创造了以永顺为中心的苏维埃区域(包括永顺、桑植、大庸全部,龙山、慈利的一小部分区域),使得二、六军团有了新的根据地,部队得到了新的发展。
敌人从“追剿”中央野战军的战役上及湘鄂赣等省调遣军队,于1935年2月开始组织新的大举“围剿”。这个新“围剿”采取了五次“围剿”中进攻中央苏区的策略。四面封锁包围、组织六个纵队(每个纵队都在十个团兵力以上)。其中陈耀汉、郭汝栋、陶广、李觉四个纵队从东南进攻,以合击大庸为且的,徐源泉、张振汉两纵队从谣北方向堵截和威胁我后方,并有一部分敌军扼守乌江,防止我们与野战军会合。这个时期,我们集中主力,消灭和打击东南面的敌人,因此有2月8日溪口的战斗,3月14日后坪的战斗,3月21日高粱坪的战斗,给了郭汝栋、陶广、李觉等纵队以重大的打击。然而这些战斗没有取得决定意义的胜利,我军一天一天被紧缩与围困在狭小地区。4月间,情况要求我们转移到敌人的后方和侧翼,从大规模的运动中实行反攻,以打破敌人的包围。4月13日陈家河的战斗,我消灭陈纵队一旅,乘胜追击敌人。15日桃子溪的战斗,消灭其由桑植退走的另一旅。陈耀汉师全部覆灭后,我们恢复了桑植苏区,从被动转为主动的局面。5月间有慈利、石门之行动,人员资财得到了补充。6月11、12、13日三天,在忠堡地区战斗,击败了张振汉纵队十个团,俘获纵队司令兼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忠堡战斗胜利后,开始围攻龙山,创造龙、来、宣、恩、利新的苏区,给了增援龙山的敌人许多打击。7月3日小井战斗,六军团击败增援之陶纵队。7月10日象鼻岭战斗,二军团击败增援之潘旅。7月中旬胡家沟战斗,打坍增援之黄纵队。长江南岸胜利发展中的二、六军团,给了统治阶级极大的威胁,使敌人不断地进行“围剿”。7月27日,我军自动撤龙山之围。7月28日招头寨战斗,击败继续增援之陶纵队。我们年青的勇敢的苏杰同志(十七师师长)。率领四十九及五十团勇猛冲锋,光荣地牺牲了。8月3日板栗园战斗,打坍敌人八十五师,师长谢彬负伤被俘后死了。8月8日芭蕉坨战斗,打坍陶纵队十个团,完全打破了敌人的“围剿”。
乘着打破敌人“围剿”计划的胜利,迅速集中主力实施新的进攻战役计划(十八师仍留龙桑苏区活动,保卫苏区和后方机关的安全)。我二、六军团主力占领津市、澧州、临澧、石门、枝江等城市,扩大了将近一万名新战士。在执行消灭豪绅地主的斗争中,大大地解决物质资财与发给广大群众粮食财物。这一行动威胁长江,逼近常德,震动长沙。此时,国民党南京当局,继续执行其对外退让、对内用兵的反动政策。调添了孙纵队(三个师一个独立旅)与樊纵队(四个师),配合湘鄂军阀共一百个团以上的兵力,企图用四面包围与封锁,紧缩我们于龙山、桑植狭小地区,最后消灭我们。这就使我们由津、临、石撤回桑植,集中整理训练,准备实行新的战略方针。
总结我们在湘鄂川黔一年多(1934年11月7日至1935年11月19日)的艰苦斗争,宝贵的经验与伟大的胜利的原因是:
(1)二、六军团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与贺、任统一指挥下,在艰苦独立作战的困难环境中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成为不可分离的整体。在历次英勇的战斗中,象一个人的左右两手——两只铁拳自然而灵活地互相配合着,一拳一拳地打中敌人的要害。因此,它在五次战役中获得了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开辟了湘鄂川黔广大地区的土地革命斗争。红军占领永顺、大庸、桑植、慈利、桃源、津市、澧州、临澧、石门等城市,建立了劳动人民的政权(革命委员会),领导了群众的土地革命斗争,武装工农群众,开展了游击战争。
(3)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打坍了一百个团以上的敌人,缴获了万余枪枝,毙伤敌万人以上,俘虏八千余,俘虏纵队司令张振汉兼五十八师师长1人,旅参谋长2人,团长3人,营以下军官三百余人,击毙师长谢彬、旅长二人、团长五人。
(4)扩大了部队,比会合时在数量上增加两倍。
(5)正确运用战略战役的机动原则,大大发扬了干部机断专行和部队勇猛果敢的精神。
九、二、六军团长征
敌人新的“围剿”到来了。我们根据当时政治、军事情况,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这个新战略的目的,是运用广大机动的运动战,来呼应西北红军发展,保存和扩大本身力量。1935年11月19日,开始执行湘中战役计划。20日,我十七师抢渡澧水成功,夜袭澧水南岸十余个碉堡,消灭敌人一个营。22日抢渡沅水又成功,消灭敌郭汝栋部一个连,湖南保安第十二团两个营,缴获军用品很多。我军胜利地渡过澧水、沅水,深入到湘中广大地区。
现将1935年11月19日起至1936年11月初远征简述于下:
(1)横扫湘黔边
实行湘中战役计划时,由于我们行动神速,故渡过澧水、沅水看,15天以内即占领了新化锡矿山、蓝田市、溆浦、辰溪、浦市等重要城市。因敌追剿紧迫,我军迅速集中兵力实行新的机动,在十几倍于我军的优势敌人逼进的情况下退出了湘中,依据战略总方针,向着湘黔边迅速转移了。
在实行进入湘黔边的战斗中,我军处于受敌防堵、侧击和尾追之严重情况下,在地形上有清江、沅江之阻碍。我们的领导者贺、任、关灵巧地指挥了这一行动,打破了湘军之堵剿与蒋军之尾追。在冰雪严寒与饥饿中,我军奋勇破敌,绕深山小道连日行军,脱离敌人。并能组织先遣支队,肃清地方敌军(民团),以强度急行军,占领江西街,在民众帮助与拥护下,两小时内架起了二百米宽之急流上的浮桥,顺利地渡过沅水,而连续占领了湘省晃县、龙溪口,黔省玉屏,获得了主动地位。遂有1936年1月5日的便水战斗,给了李、章纵队以创伤,大挫追剿敌军之士气。虽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然而我军浩荡地向西进发,六军团占领江口,闵家场,二军团占领石阡县城,主力取得了两星期的休息。
(2)从湘黔边进到黔大毕地区
在江口、石阡休整后,继续向西转移,1月22日至23日连夜急行军,通过龙溪、河坝场之封锁线,击败守碉堵卡之敌二十三师(李云杰部)。经过牛场、猴场、瓮安、平越、扎佐、修文,于2月5日渡过鸭池河(乌江上游),连续占领黔西、大定、毕节三个县城。此时,以大定为中心发展地方工作,集中主力去打击当时“追剿”的蒋系郝梦龄纵队、万耀煌纵队。经过打鼓新场、将军山等战斗,给了敌人以打击。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我军虽未能解决敌人,但敌亦疲于奔命,不敢急进。而我军获得将近一个月在该地的停留,在消灭封建豪绅地主、官僚军阀的斗争中,补充了军队物质资财,组织和领导群众斗争,在斗争中发展游击队,二、六军团共扩大了八千余新战士,医愈我军之负伤指战员。在黔、大、毕时期,是我们开始执行党中央的1935年12月决议案,在党的新策略路线下,团结部分上层分子,组织了黔、大、毕的抗日救国会与抗日救国军。党和红军之抗日救国主张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博得中国之东南和西南民众舆论之同情与赞扬,当时香港的报纸以及一般舆论称贺、肖军队为“救国救民”、“王者之师”、“所向无敌”。
(3)从退出黔、大、毕到渡过金沙江
南京政府集中十几倍于我军之力量向我“追剿”。在樊、郝、万、李、郭,孙等敌军六十余团(除川军及黔东防守军外)之“追剿”逼迫下,我军遂离黔而去滇。在镇雄、宣武、昭通之间,人烟稀少,粮食困难,山地荒凉,冰雪严寒之处境下,取得黔滇边之以则河胜利,消灭追剿军二十八师一部。继而取得则章坝消灭湘军与樊、郭纵队各一部的胜利。从敌人包围之纵横30里的幅员中,穿过进入云南。观音堂战斗,击败滇军孙纵队10个团及郭汝栋。这时以北渡金沙江为目的,前破滇军之阻,尾抗蒋军之追。二、六军团分两个纵队,西渡普渡河上游,连续占领楚雄、镇南、祥云、盐兴县、牟定县、姚安县、盐丰县、宜川县、鹤庆县等10余县城,常常每天进一个县城。这个时期中,我们天天行军作战,并且经常是夜间的急行军,每日走120里至170里。
(4)与四方面军会合
渡过金沙江后,5月2日翻过上下150里的大雪山,到了藏民区域的小中甸。由小中甸而中甸(二军团则由中旬继续北进到德荣、而巴安、而白玉……),由中甸而定乡、稻城、理化、瞻化,到达甘孜等县。越过三座最大的雪山,一个是从格罗湾到小中甸的大雪山,一百几十里,5月2日翻过;一个是从瓮水到易窝的大雪山,约120里,5月12日翻过;最后一个是从那坡到德窝的大雪山,150里,6月1日翻过。此外,还翻了许多小雪山。翻雪山时,虽身穿皮衣,仍感严寒。特别是有的山上大雪纷飞,虽在6月炎天,积雪犹深数尺。更为厉害的是雪山顶上空气稀薄,常头晕、脚无力,几乎不能行走。但是,每个指战员为了争取一、二、四方面军的西北大会合,完成北上抗日的光荣任务,忍受与克服自然界的困难,相互帮助与勉励,终于通过了雪山的障碍。同时,我军在生活上起了极大的变化。往年的5、6月是暑天炎热,而这一年的5、6月则过雪的世界,且吃大米转变到吃青稞、糌粑、酥油、牛羊肉等。特别是语言不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经过我们正确执行对藏民的政策,纪律严明,不驻喇嘛寺,不破坏经典神像,尊重藏民风俗习惯,以及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汉官压迫”的口号下,在藏民中进行政治工作,得到了藏民的热烈拥护,他们一群一群争先恐后送糌粑、酥油、牛羊给我们。沿途藏民男女老幼蜂拥而来,我军乘马人员一到,即扣马举手送鸡、献帛。经过通事(翻译)答谢,他们经常向我们伸出两个大拇指,嘴里不停地念着“耶莫耶莫”(藏语:“顶呱呱的”意思)。
通过雪山障碍后,进到理化以南之甲洼,首先与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军会合。他们沿途写着:“欢迎横扫湘鄂川黔滇康的二、六军团”,“欢迎善打运动战的二、六军团”,“欢迎善打河川战的二、六军团”,“欢迎所向无敌的二、六军团”。他们整齐了队伍,领导数百藏民群众排列路旁唱藏歌,跳藏舞,呼口号,庆祝与我们伟大的会合。两军举行了联欢大会、会餐、表演新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情绪。与三十二军会合以后,继续北进占领理化。经过六天行军,到达瞻化,6月22日到达甘孜之普玉隆,会合红三十军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甘孜休息了几天,得到红四方面军热烈的慰劳,他们不分日夜地用羊毛打了几千套衣服,送给我们。
(5)艰苦地通过草地与到达陕甘宁苏区会合一方面军结束长征
我们同四方面军会合以后,继续北上向抗日前进阵地一方面军的所在地——陕甘宁苏区前进。部队不顾一切疲劳,通过不足两个星期的休息与准备工作,即开始了通过广漠草地的艰苦行军。
我们由甘孜出发,只准备了七,八天的粮食和少数的帐蓬,据当时四方面军的首长说:北行3日至日庆,即可补充牛羊,再行4天至西倾寺,可补充粮食;再行2天至绒玉,又2天至哑龙寺,均有粮食补充。预料从甘海子到阿坝只要10天行程,但是结果有的走了20天,有的走了23天才到阿坝。在路上仅补充了极少数的牛羊,没有补充粮食,所以部队遇到了极大的饥荒。在这20余天的草地行军中间,有的8天甚至12天没有见过一颗粮食,遭受了人类难以忍受的饥饿、雨淋、寒冻。在粮食断绝的时候,大家都是吃野菜、野草甚至连牛皮草鞋、牛皮斗篷都煮熟吃完了。我军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同饥饿作战,同暴风、雪、雨、冰雹作战,终于战胜了这一段最困难的数千里无人烟的广漠的草地,到达了阿坝。
上中下阿坝有四、五千户人,那个坪坝纵横约50里,大金川由西往东流,两岸都是10里宽的麦田。部队在阿坝加紧筹备粮食,以继续通过草地。然而到阿坝的头两、三天里,每天吃的粮食都不够,但是,经过部队收集粮食的突击运动,完成了筹粮计划,每人带了半个月的粮食,继续出发通过草地。从7月30日至8月10日共12天,都是没有人烟,过了草地,到达上包座。这次在路上一般没有发生大的粮食恐荒,这是由于节省粮食、调济粮食等及钓鱼补助,政治工作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到了上包座休息了几天,依然是“为粮食而斗争”。在继续前进中,经过十几天的山地行军,到达甘南之哈达铺,才算完全通过了草地。
在通过草地的时候,我们不但每人要背十几斤粮食,并且要背5斤至7斤柴禾、牛粪。因为有些地方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当燃料。所以,我们每人都背柴禾,有时找不到柴禾,就去找牛粪代替,到了休息和露营的时候,把它燃烧起来,烧开水喝,调炒面吃。喝草地冷水会立刻生病。
草地又有干草地与水草地的分别。从甘海子到阿坝都是干草地,从阿坝到包座,有五、六天行程的水草地。过水草地时,每人都要包好脚,扎好绑带,不然就会脚胂脚烂。有许多地方人马坠入泥坑,淹没及半,不能自拔。特别是马匹驮载过重,往往坠入泥坑而死。
通过草地后,我二方面军即进入甘南,占领徽县、成县、康县、两当体息整理,扩大部队,收集资财,配合一、四方面军在甘东一带作战。由于张国焘违反中央意志,破坏整个战略方案,使二方面军处于不利地位,造成被迫退出陕甘边,而连续急行军,北渡渭水河,经过突破黑城与海源之间的封锁线的战斗,到达陕甘宁苏区,会合了一方面军,胜利地结束了整整一年的伟大的两万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