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创造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片断回忆
袁福生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中央和湘赣等苏区遭受了严重损失,红军被迫远征。

    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央军委命令湘赣红军为先遣部队,进行西征,与贺龙同志的红三军联系,创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并指定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组成军政委员会,任弼时同志为主席,领导这次军事行动。八月七日,湘赣军区指挥机关率红十七、十八师共九千七百五十八人,由江西永新牛田、关背和遂川的横石,开始向湘南突围。八月十一日,我军冲破敌人长达二百多里的碉堡封锁线,到达了湖南桂东的沙田圩和寨前圩。十二日,部队在沙田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肖克同志为军团长,王震同志为政委。誓师大会后,部队继续前进。

    十月中旬,我军在贵州石阡的甘溪,与广西之敌廖磊部激战一昼夜,一度被截为两路:一路由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率领,于十五日在沿河县的沿厂坝与红三军、黔东独立师会合;另一路由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率领,于二十三日到达印江县的木黄。这时,红三军就驻在附近不远,因为没有电台,同我们联系不上,不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当晚,我们部队放了个军事哨在木黄东面的山丫口,红三军的侦察连还来摸我们的哨,一连摸了几次,都被我们打退。快天亮时,他们听老百姓说,昨天来的是一支打富济贫的军队,将打土豪得来的东西分给了穷人。接着他们便又来到我们哨前,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是不是红六军团?”我们放军事哨的同志,还以为他们是敌人,很警惕地回答:“我们是红六军团,你们想怎么样?有本事就来!”他们听了,知道我们是自己人,便连忙解释说:“你们不要打枪,我们是红三军的侦察连。”于是,我们放军事哨的同志令他们先来一个人,经了解,确实是自己人,因此我们放军事哨的同志和红三军侦察连的同志都高兴得抱起来,象亲人见面一样,格外亲热。红三军侦察连的同志说:“我们军部离这里只有十五里。”他们立即派了两位同志回去向首长报告这一好消息。接着,我们团也将红三军侦察连的同志送到军团司令部,见了任弼时、肖克、王震同志。第二天上午,贺龙等同志率领红三军来到木黄,与我们六军团会师了。

    会师的当天,部队继续出发。两军于十月二十七日,在四川酉阳的南腰界举行了誓师联欢大会,任弼时和贺龙同志都在大会上讲了话。贺龙同志讲话中有一句说:“我们的根据地就在脚根底下。”我们听到这句话,心里头就有些惊,原以为同红三军会合后,能得到一个短时间的休整,却没想到湘鄂西苏区也丢掉了。这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王明“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两军开完联欢大会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根据中央指示,确立了以中央代表任弼时同志为首的党的领导机构。在军事上成立总指挥部,贺龙同志任总指挥,任弼时同志任政委,关向应同志任副政委。决定红二、六军团控制具有战略重要地位的湘鄂川黔边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借以钳制敌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十月二十八日,红二、六军团由南腰界出发,在凉风垭、毛岗、鼓石等地击败了敌人两个旅后,经蚂蝗井进占四川酉阳县城,并继续向湘西挺进。十一月七日,攻克永顺县城,在这里得到了一周的休整,补充了人员、马匹,互相调整了装备,还从红六军团抽调部分干部到红二军团,从而逐渐恢复党团组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两军亲密团结和统一行动,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

    正在这时,湘西土著军阀陈渠珍部龚仁杰、周燮卿两个旅和贵州的皮德培、杨其昌两个师约十个团的兵力,向我进行围攻。我军于十一月十四日从永顺城撤至吊井岩一线,诱敌尾追,待机重创敌人。因此,我军一天只走几十里路,我走敌随,我驻敌宿,隔沟相峙。过了龙家寨,总指挥部决定选择十万坪这一有利地形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十一月十六日,肖克军团长和王震政委亲率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三三个主力团为第一梯队,在十万坪的碑里坪与杉木村之间的山坡上埋伏。王震政委下令:他不开枪,任何人都不准先开枪,违者枪毙。尾随我军之敌周燮卿亲率一个团先钻进我们的口袋。待敌离我埋伏阵地二十米时,王政委才开第一枪。顿时,我军机枪、步枪、迫击炮和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紧接着军团首长把手一挥,六军团就象潮水一般,冲向敌群,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作为二梯队的红二军团趁此胜利时机,如猛虎下山,紧跟着敌人穷追痛击,一直追到永顺城。这一仗,除周燮卿、龚仁杰、皮德培、杨其昌带领一些残兵败将逃走之外,活捉了龚仁杰的参谋长,歼敌三千余人,缴获枪枝二千余枝和大批弹药,补充和改善了我军装备。这是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的第一次大胜仗,是打开湘鄂川黔局面,建立革命根据地带关键性的一仗,其意义非常重大。随后我军乘胜攻克了桑植、大庸等县城镇,直逼沅陵。重新以原湘鄂西苏区之永顺、桑植、大庸、龙山、来凤、鹤峰、古丈、慈利等地为基础,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大庸县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同志任书记,并成立了湘鄂川黔省苏维埃政府,贺龙同志任主席。又成立了湘鄂川黔军区,贺龙同志为司令员,任弼时同志为政委,关向应、肖克、王震、张子意等同志均为省委委员。接着以四十九团、五十三团、十六团分别于永顺、大庸、桑植一带,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发展党团和建立群众组织,成立地方革命武装,肃清地主武装和土匪,领导群众展开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十二月一日,湘鄂川黔省委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令。不久,永顺、桑植、大庸、龙山、古丈、慈利等县区乡革命政权相继建立,群众发动起来,进行了土地革命运动。十二月十日,湘鄂川黔省委机关迁至永顺塔卧。在大庸的丁家溶和永顺的塔卧批判了夏曦同志的错误,并撤掉了他以前的重要职务。同时又奉命在塔卧建立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贺龙同志为主席,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同志为委员。

    十二月十六日,我军经过慈利,在浯溪河消灭了刚从湖北调来防守的敌独立第三十四旅罗启疆大部,随即占领了桃源。第二天,前卫部队穷追猛进,一度攻入常德城内,由于后续部队没能及时赶到,被迫退出城外,待后续部队赶到后,又包围了常德城。我军在常德、桃源地区活动七天,扩红数千,筹得大批物资。这一行动,震动了国民党反动集团,何键急令其在湖南截击我中央红军的十六、十九,六十二三个师兼程救援常德等地。敌二十六师亦由江西驰援常德。这样,我红二、六军团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远征。

    敌人不甘失败,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调动了将近三十个师达二十多万人的兵力,向我湘鄂川黔根据地压来;敌张万信旅渡澧水向大庸边界进犯;郭汝栋师壬振东旅和李觉师陈子贤、陶柳两旅,由慈利、桃源边境向大席进犯;第一路司令陶广所部六十二师钟光仁旅,十六师章亮基所部何友松旅,由沅陵向大庸、永顺进犯;陈渠珍师顾家齐、周燮卿、廖怀忠、戴季韬各部向永顺进犯;张振汉率四十一、四十八师从湖北鹤峰、来凤向我军进犯;王东原(湘军)等部则驻守川东秀山一带。敌以大庸、桑植为重点对我军取包围形势,但章亮基部深入永顺的高粱坪时,我军迎头予以痛击,仅用四、五个小时,歼其戴鼎甲团和两个保安团,残敌经王村向古丈溃逃。三月间,我军一部主动撤出大庸城,向永顺等地转移。李觉、郭汝栋乘虚逼进大庸。三月二十一日,敌十九师、十五师从大庸城倾巢出动,妄图歼我于永顺、大庸交界之后坪。红六军团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决定在后坪给予痛击,令十七师五十团(原五十三团)为先头部队,拂晓前占领后坪通往永顺之要道鸡公垭,由于该团耽误了时间,结果鸡公垭被敌人抢先占领。我军不惜牺牲,对鸡公垭山头反复冲锋三十多次,大战一整天。全体指战员顽强战斗,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第二天,红二军团从永顺王村一带赶来后坪,配合作战,又给了敌人沉重打击。李觉、郭汝栋见我援兵已到,只得带领残兵退出战斗。后坪之战,共歼敌约三千余人。我军伤亡也较大,约五、六百人。五十团政委贺志高、五十一团政委周志斌以及六军团宣传部副部长刘光明等同志,都不幸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敌人虽然屡遭失败,但仍不死心,再次集中强大兵力向我军围攻。四月九日,敌十六师占领永顺县城。十二日,湘鄂川黔省委领导机关退出塔卧,向北转移至龙山兴隆街。当日敌即占领塔卧,因而我根据地逐渐缩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必须转移到外线作战,选择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以粉碎敌人的“围剿”。敌人当时的兵力部署是:东南面为陶广、李觉两纵队,是敌人的主力。这一带地势较平坦,靠近敌人的中心地区常德、桃源,不利我军活动;西北面是张振汉、陈耀汉两纵队,从北方调来的,地形不熟,不善于山区作战。因此,我军决定向桑植西北面突围,以求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敌人。但是驻桑植县城的陈耀汉抢先一步,派张万信旅占领了陈家河,企图阻止我军北进。于是,红二、六军团总部决定先消灭陈家河之敌。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打击陈家河之敌,激战一昼夜。第二天上午,六军团十七师的四十九团、五十一团等以及十八师上阵。敌人向我北山攻来,当敌人接近我部队时,罗章同志带领五十一团第三营象猛虎一样冲下山去,其他部队也随着一起冲向敌群,即将张万信旅全部歼灭,毙张于陈家河畔。陈家河战斗后,我军休整一天,打扫战场,清点战果。这时,二、有军团总部判断驻桑植城的敌人陈耀汉师,可能弃城向塔卧方向靠拢,乘胜追击陈耀汉是非常有利的。果然不出所料,陈耀汉见张万信部被歼,感到极大威胁,急忙率五十八师退出桑植,向塔卧的李觉、陶广所部靠拢,当晚宿营于桃子溪。我们指挥部立即命令红十七师五十团为先头部队。神速插向桃子溪,主力部队则走大路,从正面压去,包围敌人。我当时是六军团保卫局检查员,在十七师工作,故跟五十团前卫营行动。我军前卫营与敌打响后,迅速勇猛冲向敌炮兵阵地,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一下就缴获敌钢炮二门(有一门现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各自逃命,溃不成军。除陈耀汉和他的特务连等一部分逃走之外,其余全部被我军歼灭,俘敌师参谋长周桂先以下官兵约二千人,缴获电台一架,各种武器二千余件。陈家河和桃子溪两次战斗,对于粉碎敌人“围剿”,恢复湘鄂川黔根据地和转入反攻具有重大意义。

    陈耀汉部覆灭后,我军乘胜收复了桑植县城及其他广大地区。五月六日,湘鄂川黔省委领导机关由龙山的兴隆街迁至茨岩塘。接着我军收复塔卧,歼敌钟光仁一八四旅三六八团及补充第五团。五月七日,在塔卧通往永顺道上之茶林坡,又歼敌六十二师一个整营。五月九日,军委分会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分析了两湖敌人的矛盾,决定改变主要作战方向,对湖北敌人采取攻势,对湖南敌人采取守势。因此,我军大踏步转向西北,以六军团一部包围湖北宣恩县城,创造围城打援的战机。敌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率十一个团于十五日向宣恩增援。我军得悉,立即转头向张振汉部攻击,张振汉师部和三个团,被我军围困于湖北来凤县忠堡的一个山沟里。战至第二天上午,王震政委令钢炮营向敌轰击,第一炮就把张振汉的参谋长炸成两截,连轰几炮,炸得敌人手忙脚乱,十分惊慌。当时,我亲眼见到王震政委满面灰尘,他一面吃着锅巴,一面趁此有利时机,下令吹号发起总攻。我军从两面一齐夹击,势如破行,仅用三十分钾,就将张振汉的纵队指挥部及其三个团全部歼灭,并活捉了张振汉。

    忠堡战斗胜利后,六月十八日,红二军团以一个师围困龙山之敌师兴吾、刘文华两个团(我军其余部队利用时间休整),以便造成大攻龙山县的局面,诱击更多的增援龙山之敌,消灭其有生力量,为在龙、来、宣、咸、利等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条件。二十三日,我军开始围攻龙山县城,同时在茨岩塘成立了龙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沙道沟成立了宣恩县苏维埃政府,在空壳树成立了慈桑县苏维埃政府。七月三日,我军主力一部在永顺小井击败增援龙山之敌陶广纵队,歼其一个师的大半。红六军团宣传部长李扑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七月十日,红二军团在象鼻岭击溃增援龙山之敌潘善斋独立三十四旅,歼敌五百余人。七月十五日,我军在胡家沟打垮了增援龙山之敌黄新纵队,给了敌人严重杀伤。七月二十七日,我军完成了围城打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任务之后,撤出了龙山之围。但是陈渠珍部二十八日仍然赶来增援龙山之敌,因此,红六军团在招头寨与敌战一天,给了陈渠珍部周燮卿等旅严重打击。在这次战斗中,王震同志负了轻伤,红十七师师长苏杰同志和五十团政委方振生同志壮烈牺牲。

    八月三日,新从北方调来投入湘鄂川黔战场的敌八十五师增援龙山。我军集结了二军团四师主力十二团,六师主力十八团、六军团主力十七师之四十九团、五十一团以及其他部队的优势兵力,突入敌人纵深,以有利地形和旺盛的士气,采取伏击手段,在板栗园与敌打响。只经几小时战斗,就将敌八十五师全部歼灭,击毙敌师长谢彬,并乘胜解放了宣恩。

    八月八日,我军在芭蕉坨经过激战,打垮了陶广纵队十个团。至此,我红二、六军团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恢复和发展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结束了反攻阶段。

    八月二十七日,我军开始由反攻转入进攻,主力乘胜东进。在津市、澧县地区,击溃了敌孙连仲部、庄文枢旅、王育英团,先后攻占了石门、澧县、临澧等县城以及当时号称“小天津”的津市,并在这一带地区赢得了时间,扩大了六千余新战士,筹得了大批物资。不久,敌二十六路军及樊松甫纵队向津市、澧县进犯,积极布置对我军更大规模的“围剿”。我军于九月上旬撤离津市、澧县、临澧,向大烟圹、王家厂等地转移。在大烟圹和王家厂附近与敌二十六路军和樊松甫纵队激战一天后,于十月二日,进入石门山区的磨岗隘、仙阳、皂角市等地进行休整,宣传组织群众,成立农民协会,打土豪劣绅,建立游击队,扩大红军。

    十月八日,蒋介石在湖北宜昌设行辕,派陈诚为行辕主任,指挥何键、刘建绪、徐源泉、薛岳、陈继承、孙连仲等二十二个师和五个旅,共计一百个团以上的兵力,再加团防部队,约三十万人来对付我军。陈诚将其所指挥的部队分为“进剿军”和“堵剿军”两种。“进剿军”装备优良,战斗力较强,逐段筑碉前进;“堵剿军”实力较弱,依恃碉堡,积极活动,配合“进剿军”进攻。敌人采取碉堡战术,实行大规模的四面合围,竭力向我军逼进,缩小我军活动范围,企图将我军压缩于桑植、龙山等狡小地区,一举歼灭。不久,我军由东返回桑植一带集结,十一月四日,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突围部署等问题。会后,张国焘以党中央名义发来电示,令我军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远征,北上抗日。因此。我军在桑植一带积极进行突围远征的准备工作:从主力抽调部分部队为骨干,并将各地方独立团和游击队集结起来,组成了红二军团的第五师和六军团的第十六师。各师下辖三个团,进行深入的政治思想动员,筹备各种物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安置伤病员,选择突围的有利方向。暂时留下红十八师牵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行动(该师在贵州铜仁江口归回了建制)。十一月五日,我军主力由桑植刘家坪等地先后出发长征,北上抗日。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