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使中央苏区摆脱困境,在政治上宣传我党抗日主张,揭露蒋介石国民党右派卖国内战的罪行,在军事上威胁国民党军队后方,调动敌人以减轻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继红七军团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北上之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大力发展湖南的游击战争,使其成为中央苏区和川陕根据地的枢纽,遂决定红六军团西进湖南中部,开辟新的根据地,并向北与红三军取得联系。
1934年6月19日,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决定创建黔东根据地。随后,红三军恢复了政治机关,重建了党团组织。同时还大力开展以梵净山为中心,以沿河、印江为立脚点的黔东苏区工作。夏曦同志率领工作团,于7月下旬,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为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8月17日,红六军团九千多人,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率领下,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于11日到达桂东以南的寨前圩、沙田一带,正式成立了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李达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为了摆脱湘粤桂军阀的围追堵截,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地区以后,便迅速向东转移到阳明山地区,尔后又由嘉禾折转西进,击退湘敌和桂敌八个团的进攻。于九月4日在界首地区渡过湘江,到城步、绥宁、武冈地区打击敌人,以与红三军取得联系。后因敌人集中兵力防我北进,遂占领通道县城,继续向西挺进,进入贵州的清水江流域。至此红六军团面临着西征以来尤为艰险的处境。
当时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加之群众没有发动起来,部队所到之处,供给十分困难,尤其是部队在几面受敌的情况下,竟我不到一份贵州省地图。岳来几经周折,才在黄平的一所天主教堂里找到一本法文的贵州省地图。为冲破湘、桂、黔敌人的围追堵截,10月7日部队从黄平向北继续往石阡前进,不料在甘溪与桂敌精锐部队廖磊的第七军相遇。敌居险要地形,来势凶猛,置我于湘、桂,黔之敌共二十四个团的包围之中。我被敌切割成三段。这时我十七师四十九团迅速抢占了甘溪口,坚守要隘,击溃敌人数十次进攻,战至黄昏,刚撤出战斗,尾追我军敌人又与我后卫十八师打响。为摆脱被动,四十九团一转及五十一团之一部编成四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队的一个独立营(营长是五十一团一营樊营长,政委是四十九团特派员谭若和同志)由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突围,在沿河一带找到了红三军。李达同志向贺龙报告了红六军团西征情况和当时处境,次日便与红三军主力南下,途中击退了敌周燮卿部的多次进攻。到达水田坝后,配合红三军七师二十八团粉碎了黔敌王家烈的三、六、九团对沿河苏区的围剿,把敌人赶回思南、印江等地,为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创造了有力条件。
我十七师五十一团及其他人员,十八师及军直主力正转战于石阡、镇远、余庆、施秉一带。这里山势险峻,人烟稀少,物资奇缺,部队为在悬崖峭壁上行动,将行李、马匹全部丢掉,每天连一顿稀饭都难以保证,许多人没鞋就光脚在荆棘丛生的密林里行走。当时随军行动的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同志身体不好,仍然拄着拐杖带领部队前进。十八师五十二团在板桥被敌人截击和包围,全团与敌决战三、四个昼夜,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师长龙云同志负重伤被何键俘后杀害,师政委甘泗淇同志也负伤。五十二团团长田海青同志当场牺牲。全军伤病员很多,大多数人掉队在山谷,但他们仍手持木棒、石头同敌人进行无畏的战斗。五十二团总支书记熊晃等同志就是在岩洞里坚持斗争,直到1936年才在毕节将军山战斗后回到部队。
当时,我主力部队由老猎人带路,于夜间通过一条人迹罕见的润谷,击退了石阡至镇远封锁线上敌人警戒部队,占领了东去的要道。这时,湘军补充第三纵队和桂军发现了我主力,企图在黄昏时从南面向我攻击。我军团教导队和特务连依据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激战,掩护部队在深夜全部通过,翌日凌晨走出深沟。为避免与敌相峙,保证有生力量。部队常常在深山里坚持战斗,生活极端艰苦,饥饿和疾病威胁着部队的生存,不少同志因饥饿停止了呼吸。贺锦斋烈士生前曾作诗道:“层层铁网遍周围,夜集深山雪满衣,为党为民何惧死,宝刀要向敌头挥。”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甘溪一仗,冲破了湘、桂、黔敌人的围追堵截,随后红六军团继续经翁安猴场向印江前进,首先与红六军团十七师郭鹏率领的五十团在江口县的木根坡会合,随后继续南下,于10月24日在印江的木黄,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胜利地会师了。当晚部队转到松桃的石梁。26日部队又到达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翌日,两军在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贺龙和任弼时先后在会上讲话,任弼时同志宣读了党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同时宣布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会上还宣布将原红三军的第七师改为四师,原九师改为六师。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的战斗行动。这次西征的胜利,圆满地实现了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根据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分会决定,为粉碎国民党围歼红军的狂妄企图,从桑植地区出发,开始了又一次战略转移——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