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9日的湘潭,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然而,小东门码头上却是人山人海,彩旗如林。人们冒着烈日酷暑,抬着毛泽东巨幅画像和欢迎横幅,翘首驻足,在这里等候着解放大军的到来。
下午5时左右,几只载着解放军的木船,向着岸上的人海劈波斩浪而来。顷刻,码头上鼓乐齐鸣,呼声震天。欢迎的群众挥动五颜六色的彩旗,高呼“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坐在船上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的官兵。他们不断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人们欢喜若狂,奔走相告:解放军进城了!湘潭解放了!大家沉浸在欢乐的喜悦之中。
百万人民盼天明
湘潭县是近百万人口的大县,县城为湖南重镇。由于水陆交通便利,明末清初即成为全国药材、猪鬃、大米集散地,湖南四大商埠之一。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湘潭的经济日益衰败。抗日战争中,田汉路过湘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长驱尘雾过湘潭,劫后乡城忍细看。市烬无灯添夜黑,野烧飞焰破天蓝。衔枚何重人千百,整屋完垣户二三。扰有不磨雄杰气,再从焦土建湖南。”由此可见侵略者蹂躏过的湘潭市区之惨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恢复了在湘的独裁统治,地主恶霸横行乡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物价飞涨,市场萧条。1949年夏,湘潭暴雨成灾。全县15万多亩农田被淹,40万农民处于饥荒之中。国民党湘潭县政府不得不承认“民无储米,县无存粮,遍野灾民,嗷嗷待哺。”
在严重的灾害面前,湘潭的反动派却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进行着激烈的争权夺利斗争。他们跟随白崇禧,主张“湘桂合作”,反对湖南和平解放。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向湖南推进,白崇禧却利用自己的心腹少将高参吴声镐,用武力逼走由程潜委任的湘潭县长(民革地下党员)马良骥。吴当了湘潭县的县长以后,联合国民党特务、警察局长温国纯,派捐勒款,压迫人民,并企图把湘潭的6万多担存盐廉价抛售。湘潭人民对吴声镐的反革命行径恨之入骨,日夜盼望人民解放军早日到来,盼望湘潭早日解放。
银坡起义奏序曲
1948年1月22日,中共湘潭县工委领导张鹏飞武工队在银坡举行武装起义,奏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序曲。
张鹏飞是抗日时期的游击队员,名震湘中。抗战胜利后,不满国民党统治的张鹏飞掩埋了武器,准备日后起义。1947年10月,湘潭县工委与张鹏飞联系。张鹏飞表示愿意接受党的领导,1948年1月22日,武工队成立,队长张鹏飞,政委胡佑生。这天晚上,武工队18人在银坡发动起义,连续袭击了吟江和古圹桥两个警察所,震惊全县。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张鹏飞武工队打劣绅、袭军警,搅得国民党反动派惶惶不可终日。国民党湖南省保安司令部、长沙警备司令部和湘潭县政府4次找张谈判,妄图招降张部。招降不成,反动派出动重兵围剿。武工队寡不敌众,武装斗争最终失败。1948年5月30日,胡佑生英勇就义,7月21日,张鹏飞壮烈牺牲。
张鹏飞武工队的斗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它敲响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丧钟。
一圆会议定大计
从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迅猛发展。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决策。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中共湖南省工委委员罗振坤于4月来到湘潭,在雨湖一园主持召开湘潭县工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改组湘潭县工委,李克孝任书记,周道任副书记,杨汉卿、段昆任委员。为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决定在原城区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湘潭县城市工作委员会,张犀文任书记,阳光、廖新雨、杨恺、刘知白为委员。会议明确了湘潭护市迎解的工作部署:第一,组织各界群众,广泛开展护厂、护校、护路、护桥、护粮斗争;第二,加速完成对全县国民党党、政、军、警、特等机构、人员及会道门组织的调查,同时掌握全县工矿、交通、邮电、银行、教育、文化、商业单位的设备、资产、人员情况,控制各类仓库储存物资;第三,加强组织和建立人民武装;第四,进行统战策反工作;第五,积极支持和平解放运动。一园会议是湘潭党的地下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后,党的工作从以反对派的身份进行斗争转为以主人翁的姿态保护城市。
发动群众打基础
一园会议以后,湘潭县工委在农村和城区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为迎接解放打下群众基础。
在农村,党组织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开展闹粜、阻境、封仓斗争,宣传土地法大纲,组织农民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通过这些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并以他们为核心组织贫农团,将广大农民团结起来。在城区,党组织通过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影响和发动城区的群众。
湘潭电工厂(现湘潭电机厂)是由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于1936年开始兴建的,1948年7月开工生产,有职工700多人。工厂开工伊始,厂方就盘剥工人,想方设法克扣工人工资。引起工人不满,几次爆发罢工斗争。1949年春夏之交,眼见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厂方阴谋抽走资金,撤走设备和技术资料。省工委传达南方局指示,要求工人运动迅即开展反迁移、反破坏、反遣散的斗争,全力保护工厂。城市工委认真贯彻这一指示精神,通过工厂党支部,到广大工人和技职员中做工作,启发他们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争取改善生活待遇方面暂作让步,留厂护厂。
与工人运动相呼应,青年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也组织起来了。在湘潭简易师范,城市工委将一批觉悟较高、活动能力较强的积极分子组成党外小组(这其中有不少民革、民盟地下成员),团结广大同学,传阅革命书刊,随后组建跨越班级的“学社”。1949年4月3日,岳阳中小学生举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示威游行,遭到残酷镇压。消息传到湘潭,筒师的学生于4月17日在学校集会,通过了《湘潭简易师范学生声援四•一三惨案告全县学生书》和《告全县同胞书》。6月,在城市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湘潭师范、湘潭中学、湘潭女师、广德护士学校及新群、新湘、化民、弘道四所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会议,成立“湘潭县学生联合会筹备会”。
统战工作显神威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顽固的敌人,城市工委经请示省工委同意,于1949年4月成立了“湘潭人民民主革命统战联络小组”,联络小组的成员包括中共、民盟、民革的人员。湘潭民盟、民革的地下组织就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随后不久,受程潜安排,国民党中将参谋唐伯寅来湘潭建立了“湘潭县各界人民自救会”。城市工委吸收唐参加统战联络小组,并利用自救会这一公开合法组织,发动各界进步人士建立自救、自卫、自促组织。
1949年5月2日,在城市工委的策划下,湘潭县商会、工会和昭潭镇的进步人士发起成立了“湘潭县工商业联合办事处”,一批共产党员、民革、民盟地下成员都参加了这个组织。通过这个组织,号召全城的工商业者和市民组织起来,实行自保、自救,并宣传党的工商政策,从而使计划外迁的工商户安定了下来,创造了到湘潭解放时没停一天市、没走一个工商户的奇迹。
5月,程潜派民革成员马良骥担任湘潭县长。马提出必须得到湘潭地下党的支持。经省工委研究,派党员萧仁(萧家实)来潭担任马的秘书,并指示马、萧和县府男一秘书组成统战小组,凡县府大事均由统战小组决定,而由萧与湘潭县工委书记李克孝、城市工委书记张犀文联系,汇报请示后实施。
7月26日,白崇禧派心腹吴声镐来潭接任县长,请同学龚业光帮忙。在统战小组的安排下,作为民革成员的龚业光担任了县府主任秘书。县府的大小事情仍在统战小组的掌握之中。
由于党的统战工作深入、细致,最大限度地分化、瓦解了国民党统治阵营,逼得吴声镐主动找共产党联系起义事宜,作出了拥护共产党和平解放湘潭,绝不破坏、听候接管的保证。
护城迎解细安排
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湘潭地下党组织相机把工作重点放到作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上来,提出了护厂、护校、护路、护桥、护粮的“五护”口号,争取尽量减少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湘潭县城由城市工委负责。他们加紧进行社会调查和策反统战工作,并发动城内工人、店员、学生和居民组成一百余人的纠察队,巡逻放哨,保护城市;组织中教联、小教联和中学生联合会,保护城内的中小学校;发动湘江煤矿、电厂、株洲田心机车厂、永利化工厂等工厂的工人保护机器设备和技术档案。对当时华南最大的工厂——湘潭电工厂,城市工委和该厂的地下党支部以工会名义成立工人自卫队,日夜巡逻站岗,采取了更加严密的保护措施。对湘潭境内铁路、公路的桥梁、涵洞,县工委组织力量分地段进行保护。
8月5日,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宣布和平起义。中共湘潭城市工委闻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以张犀文、阳光、刘知自等人负责的护市迎解指挥部。在城市工委的领导下,由中教联倡导,于8月6日在化民中学(民革成员周家乾创办)召开有中教联、小教联、民盟、民革、工会、农会、商会等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湘潭县各界人民拥护和平迎接解放筹备会”,公推周家乾为主任委员,赵桂福、王翰章为副主任委员,符石安为秘书长,下设总务、宣传、组织等组,全面开展护市迎解工作。
河山从此还原主
在湘潭人民满怀激情地做着迎解准备工作的同时,随军南下的湘潭县委也在紧张周密地部署着接管工作。准备进入湘潭的是晋中南下工作团的干部。工作团在河南休整期间就配备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武汉停留时,长沙地委决定设置湘潭市,并确定刘祥庆为市委书记,王彩章为市长。后来,省委为了工作的方便,决定派省委秘书处长、湘潭籍干部杨第甫任湘潭县县长兼县委副书记,魏国光调祁阳专署工作。行军至平江县时,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金明和组织部长曹瑛在听取接管湘潭的工作汇报时,建议撤销湘潭市,由湘潭县委统一接管,并发出电报请示省委。第二天,省委复电同意,湘潭市建制即行取消,原定的湘潭市委干部一部分安排到湘潭县委各部门,一部分由地委重新分配。
进入湘潭县的南下干部及其他勤杂人员共203人,根据省委指示,取道株洲,接管湘潭。8月3目下午,南下县委随同解放军从浏阳抵达株洲,湘潭县冶的这个七千多人口的小镇获得解放。第二天,在该镇工作的湘潭城市工委委员廖新雨,向县委书记刘旭、县长杨第甫汇报了株洲的社会情况,并送上了田心车辆厂的有关资料。刘、杨要他通知地下党负责同志前往株洲共商接管问题。县工委即派城市工委书记张犀文携带社会调查资料赴株洲,向刘旭、杨第甫等南下县委领导汇报了湘潭迎解准备工作情况。
8月11日,刘旭、杨第甫率南下干部及工作人员一百多人,在解放军护送下,由株洲乘专列抵湘潭,从小东门趁夜渡过湘江,进驻县简易师范学校,与9日进城的解放军部队和地下县工委会师。12日,举行了南下县委与县工委和城区党组织支委以上干部会师会,讨论接管方案和步骤。然而,湘潭政权的接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当时,白崇禧令其主力鲁道源兵团拦截解放军于湘乡青树坪、界岭一带,湘潭茶恩寺以南驻扎着白崇禧的部队。白崇禧气焰嚣张,在衡阳扬言8月15日到长沙过中秋。湘潭县的县长吴声镐及一些职员对白崇禧存在着幻想,希望白崇禧卷土重来。当县委派人去通知吴声镐移交政权时,吴声镐借口未接到省政府的命令,不肯移交。当马壮坤等去接管昭潭公所时,镇长杨鄂生神气十足地质问接管干部:“你们到底接管什么?”马壮坤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是奉命接管昭潭镇的政权的!昭潭镇的印鉴、档案、枪支、弹药、土地、房屋,统统接管!”杨拍着腰间的盒子枪气势汹汹地说:“我是还乡军官,枪是从部队带回来的,难道我的枪你们也要接管?!”马壮坤针锋相对:“你的枪也不是你自己地里种的,无非是美帝国主义送给你们打内战的,当然也不例外。”针对这种复杂情况,县委一方面发动群众,利用进步势力对吴声镐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利用起义部队与国民党地方政权的矛盾,由二三二师师长致电陈明仁,请他敦促吴声镐办理移交,吴只好照办。
8月22日,杨第甫率数十名干部进入原县政府大院,正式宣布接管县政府,并废除国民党旧政府的一切制度和法规。吴声镐要他的主任秘书龚业光代表他以新旧县长打移交的形式在县政府礼堂举行仪式,县直单位干部和绅商各界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仪式。龚业光将县政府大印用红布包起来,在台上交给杨第甫,杨一手把印推开,郑重地宣布:“这不是新旧县长打移交,这是我们推翻了旧政权,成立了湘潭县人民政府!”杨第甫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接着,宣布湘潭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根据上级的决定,杨第甫为县长,王元方为副县长。新的政权诞生了,湘潭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全县百万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翻身做了主人。
组织人民支前
新生的人民政权诞生后,立即组织筹粮支前。当时,湘潭要供应四十六军、四十九军和二野先遣部队、四野后勤部及县级党政军机关的给养,任务大,时间紧。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进行部署,并组织大批干部下乡,发动群众筹粮支前。到11月20日止,全县共供应部队472万斤粮、580万斤木柴,动员了16831名民工支援前方,组织了长途运输船307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筹粮支前任务,保证了衡宝战役的顺利进行和大军过境。湘潭解放以后,南区仍有数股土匪约五千人枪在乡下派粮派款,敲诈勒索,弄得人心不安,秩序混乱。为了安定社会秩序,沟通城乡往来,保证征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集中力量进行了剿匪工作。一方面以县长名义写信给各游杂武装,要他们不再派捐索款,将捉去的人质送回。另一方面发动群众提供匪情,并组织武工队的宣传队下乡,在解放军配合下收编武装,清剿土匪。到10月底止,共收编土匪3股,千余人;剿灭土匪4股,约一千人枪;缴械归农的土匪9股,二千多人枪。巨匪马飞龙等也被捉拿归案;匪患清除,群众拍手称快,民心得以安定。
解放前的湘潭“马路不平,电灯不明,乞丐成群,商业凋零”,解放后,百废待兴。湘潭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整顿社会治安,平抑物价,以工代赈,救济失业工人,使工厂、矿山迅速恢复生产,对反动党团和反动会道门进行了登记。县委还十分注意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搞好生产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在发动全县人民整修圹坝的同时,重点组织整修了卓江湖大堤和乌龙潭、刘家坪堤。卓江湖防洪大堤全长11660米,修好后,使近万亩农田不受洪水淹没的威胁,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在解放后的第一个冬天实现了。他们说:“过去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几十年中筹钱多次也没有修好的大堤,人民政府一声喊就办成了。共产党办事真快。”卓江洞大堤的修建,不仅治堤一带农民欢天喜地,而且对全县影响很大。全县农民在政府的号召下,开展了冬季生产和生产自救,出现了一派生产支前的景象。
1949年11月,湘潭县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县长杨第甫作了县人民政府三个月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大会作出三个决议(1)突击送粮和恢复与发展生产;(2)清匪反霸和建设人民武装;(3)组织农民协会。我们一定号召全县人民,坚决执行这些决议,为建设新湘潭而努力。
当家作了主人的湘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