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基本消灭。党中央为了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干部五万三千名,随军南下,解放江南人民。
介休出发
中共介休县委根据党中央、华北局、晋中区党委和地委的指示,于1949年元月研究抽调一个县建制的干部名单,呈报地委批准。2月19日召开了县委会议,分析了南下同志的思想状况,采用培养积极分子的方法,造成南下热潮;晚上召开了各区分委、各机关党组负责同志会议,提出不但自己要服从调动,而且要做好别人的思想工作。2月20日上午在县人民政府大院召开县直机关、各区主要干部及抽调南下干部动员大会,县委组织部长赵锐主持,县委书记冀达讲话,南下县委书记韩曙光同志作动员报告,主要讲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和战斗任务,号召干部积极报名南下,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会上宣布:南下干部的家属,一律按军属优待,南下干部的爱人,有工作、身体好的可以随军南下;本人不愿南下的,等南下干部到新区安定后,组织上负责接送。未参加工作的组织上同样接送,会上有几位同志带头表决心报名南下,会后全县干部进行热烈讨论,一致表示:服从组织,争取南下,留者安心,南下愉快。21日县委组织部长赵锐,宣布了南下干部及勤杂人员名单,共计138人(内干部117人)。韩曙光同志针对有些人考虑家庭困难和爱人问题等,再次作了动员,反复讲清南下干部政策,接着分组讨论,集中食宿。22日县委分析了讨论情况,认为个人利益方面的顾虑解除了,但缺乏从党的利益高度上去认识,韩曙光同志进行了第三次动员,进行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和前途教育。开展回忆对比,比过去困难环境艰苦斗争的功绩;比解放军战士牺牲个人利益;比妥协干部的切身教训,进一步提高了认识,19个组83人写了决心书。会后,放假12天,3月8日集中。
3月9日,中共介休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欢送南下干部大会。冀达同志讲话,热烈欢送同志们光荣南下,为解放全中国做出贡献,为老区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南下干部代表也表示了决心,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不辜负党和家乡人民的希望。当天中午,举行会餐招待。下午县直机关和城关群众,敲锣打鼓,到火车站欢送,南下同志胸戴红花,兴高采烈告别了亲人,告别了风景秀丽的“绵山”,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下。
当晚,乘火车到达地委所在地太谷县。全区各县南下干部集中后,听取了地委书记岳钟泰同志的形势报告,介休南下干部编为一○五部三大队六中队,共138人(女20人)。确定韩曙光等九位同志为中队党委成员,并成立了参谋处,韩曙光同志全面负责。李秀山同志负责参谋处工作及上下联系,乔生茶、张健同志负责打前站,侦察,李长喜同志负责整队及警卫,王执元同志负责掌握时间,收管公文,接受汇报,张志荣同志负责收容工作。3月13日从大谷乘火车,经榆次、阳泉、出娘子关。于15日到达河北石家庄,住在东郊元村。
石门学习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作了重要报告,南下同志正在行军途中,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未认真学习;当时党中央与国民党正式谈判,党中央和总部党委决定,在石家庄组织学习。
在石家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文件和《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首先由区党委副书记武光同志在和平剧院,作了动员报告。接着石家庄市委书记兼市长柯庆施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我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托,和大家见面,你们到江南新区的任务很重、很光荣,江南人民盼望你们去,党中央希望你们肩负历史重任。他还讲了当时的形势、任务,七届二中全会的基本精神,进入新解放区党的方针、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剿匪支前等问题。这段学习讨论,非常认真,学后还进行测验,生活按军事化行动,早出操,晚点名,穿军装,严纪律。除有组织的到市区听报告、洗澡、参观纺织厂、观看“三打祝家庄”戏剧各一次,平时不准到市区。经过43天学习,大家进一步看清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坚定了“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明确了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决策;懂得了新解放区的任务和基本政策;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袭击。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23日解放南京。24日解放太原,飞机散传单,报社发“号外”,频频的捷报,节节有胜利,更加振奋了精神,坚定了南进的决心。25日总部和大队通知,要大家轻装,每人不超过八公斤,大家马上动手,把棉被、棉衣裤的棉花抽出,送给当地群众。27日将住房打扫干净,28日早晨告别房东,乘马车浩浩荡荡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奋发行进。途中经高邑、内丘、邢台、沙河、邯郸,绕道过漳河到大名,再过卫河到清丰县,经濮阳到枣庄。5月7日横跨浮桥,强渡黄河,入山东省东明嘴。8日到达开封市,在开封休整3天。12日从开封乘火车,13日早晨到达河南省巩县,下车后步行五里,驻城北曹沟。
巩县整训
巩县靠近中岳嵩山,在此比较安定地住了34天,进行了整训。
首先,总结了前段行军情况,修订了下段行军计划,通过总结,表彰了学习好、工作好、遵守纪律好、团结互助好、联系群众好的模范人物38名;按照党、团员条件,发展中共党员五名、团员八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帮助了五个纪律遵守不够好,工作不够积极的同志,在总结中,认为前段思想工作不够细,任务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党支部起的保证作用差,针对问题,中队党委重新制订了行军工作计划,规定了政治工作的任务与要求,成立了政治处,由张自新、赵理同志负责,梁彪、韩明三同志抓组织工作,邓岗、马征凯同志抓文娱活动,刘青山同志负责民运,王维武同志管理伙食卫生,张师学同志负责保卫,七个小队和参谋处、总务股、炊事班也分别制定了行军计划。
其次,明确了南下接管地点,组建了县委、政府和各区的领导班子。这时湖南省工委已派谢竹峰等同志到河南,与南下工作团区党委接头,向南下同志介绍了湖南行政区划和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情况,湖南人民有革命的光荣传统,特别是老苏区人民觉悟较高,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总部决定:三大队分到衡阳地区,六中队分到茶陵县(后抽调一个区的建制、十三个同志到安仁县),随即组建了中共茶陵县委会,县人民政府和区委领导班子,南下地委组织部长王锦心同志宣布:
中共茶陵县委书记韩曙光,县委委员、县长张佩,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张自新,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赵理(不久调资兴县后由李旺志担任),县委委员、武委会主任李秀山(不久调酃县工作),县委委员、公安局长武纯一,农会主席刘青山,工会主席石平,妇联主任魏光(南下途中在石家庄因病住院,1952年才到茶陵,1951年地委派王宝兰同志担任妇联主任)。一区区委书记李杰、区长林云,二区区委书记张宏远,区长霍辅昭,三区区委书记樊怀玉,区长王平,四区区委书记李静时,区长苏培荣,五区区委书记樊栋柱,区长郭增禄。
再次,组织学习。三大队召开中队宣传部长会议,布置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和邓子恢同志关于新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方法的报告,对开辟新区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挺进湖南
1949年6月17日,由巩县乘火车到达河南省郑州市。住在德华街,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继续学习待命。我们再次学习了邓子恢同志的报告和城市工商业政策,农村政策。7月1日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伟大历史文献发表了,新华社也发了“七一”社论,我们认真进行了学习讨论,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
在郑州学习期间,上海、武汉相继解放。第四野战军先头部队,已到湖南边界,平汉铁路已分段通车,为我们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7月18日由郑州乘火车,经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夜过武胜关,进入湖北孝感,在孝感,王继武同志上车不慎,掉到车轨上,压断了右臂,立即包扎。7月24日到达聂口,火车不通,便乘木帆船,沿长江逆水而上,到达汉口江汉码头,一上岸即将王继武同志送至医院抢救。我们到汉口,住在中山公园附近的一所中学里,8月4日由汉口乘轮船,过长江,到武昌,再乘火车到湖北省咸宁县,8月5日坐第四野战军的卡车,经崇阳、通城翻越暮阜山,山高路险,星夜奔驰,进入平江。8月6日到达长沙县朗梨镇,住周家祠。在这里,南下长沙第一任县委书记陈郁发同志,接见了我们,表示欢迎。后接上级通知,长沙已和平解放,二野逼近茶陵,要求我们尽快赶到。8月13日步行到长沙市小吴门,乘火车到达醴陵县姚家坝,14日从姚家坝出发,经醴陵、攸县,历时七天,步行310华里,于21日傍晚,全中队104人,进入茶陵县城,受到了二野十八军首长,茶陵县各界人士以及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进城后,住在首善镇公所。
在整个行军过程中,是非常艰苦紧张、严肃而又愉快,行军坐马车,沙尘扑鼻;乘铁棚火车,闭气闷人;搭木帆船,头晕呕吐;连续步行,腿痛脚起泡;加上有时敌机轰炸,随时都有危险,进入江南,水土不服,吃的是糙米饭,辣椒、南瓜、东瓜汤,晚上蚊子咬,不少人泻肚子、生浓疮;天气炎热,整天汗流夹背,汗浸衬衫变白霜,多数人劳累得面黄肌瘦。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同志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肩负着历史重任,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作风,团结互助,严肃、愉快地战胜了各种困难,胜利完成了行军任务。
接管茶陵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二将军在长沙宣布起义后,向全省发出了和平解放通电。8月14日晚,解放军已兵临城下,旧县长罗楚书召开县政府、县警察局、自卫总队部的核心人物会议。响应程、陈和平起义通电,布置了迎接解放军进城。8月15日下午3时,军民共同架好东门浮桥,解放军大部队进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沿街商店居民,自动在门上插着红旗,门口摆设茶水稀饭,鸣放鞭炮,千余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进城后就成立了军管会,十八军民运部长秦天贞任主任,对旧政府机关、团体实行军管。收缴了自卫总队部、警察局各种枪支586支,手榴弹412枚,各种子弹16339发;对97个旧职人员边集训,边责令做好移交准备;对群众广泛开展宣传,进行抚慰,还在县体育场(今茶陵二中体育场)召开了盛大的军民联欢会,军政委谭冠三将军讲话,主要讲解放战争形势和我党在新解放区的政策,接着文艺队进行文艺演出,这样民心很快安定,各行各业照常进行,为南下接管茶陵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下工作队进驻县城后,首要工作是组织接管。韩曙光同志立即到军管会会见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交换工作意见,旧县长罗楚书、警察局长胡磊当晚找到张佩同志,要求办理交待。8月22日县委、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研究了接管工作,决定以县政府各科室、公安局等分头接交。23日宣布中共茶陵县委会成立。25日南下同志搬进县政府,用纸写了“茶陵县人民政府”7个大字,贴在“刘家祠”大门横匾上,旧县长罗楚书交出了政府印鉴,接着召开了第一次政务会议,发布了第一号布告,成立了五个区,委任了各区区长,并责令各乡保人员继续供职,服从人民政府领导,将功赎罪……;当天,张健同志接管了伪中央粮仓,这就宣告了茶陵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9月3日开始,乔生荣、冀中文同志接管第三科(教育建设);武惜时同志接管第一科(民政、军事),王涛、张健同志接管第二科(财政),武纯一同志接管警察局,邓岗、何广汉同志接管税务、银行、邮政、电信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也相继进行了接管,并保护工商业开业,学校开学,对参加集训班的旧军政人员,一部分留用,一部分遣散回家生产。
当时,最突出的任务是征粮支前和剿匪,解放军大部队路过茶陵,参加衡宝战役,急需粮草支援。可是土匪在农村活动猖獗,匪首谭超(自称国民党县长)潜伏在桥塘乡一带,徐凤祥流窜在八团等地,颜自爱在思聪、小车城郊骚扰,颜润泽在小田山区活动,周名辉盘踞湖口、浣溪,还有攸县、酃县和江西股匪出扰我县边界,这给征粮支前带来很大困难,必须采取边剿匪、边征粮。9月初,二野十八军留守处离茶前夕,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将军与衡阳地委副书记谢竹峰同志来茶,提示韩曙光同志,茶陵剿匪任务大,可去衡阳军分区要兵,韩曙光同志立即乘谭冠三将军的吉普车到衡阳军分区找司令员,十八军留守处离茶后,第二十一兵团二一四师在茶陵整编,稳定了局势。9月下旬,衡阳军分区派来了四十九军四八四团,由团政委崔林同志与韩曙光同志召开了县、团、区、管干部会议,决定由韩、崔两同志率领部队剿匪,后四八四团留下一个营,改为县大队,韩曙光同志兼政委,张佩同志兼大队长,陈广轮同志任副政委,李文生同志任副大队长,县公安局也成立了公安队,继续清剿。同时成立了县支前指挥部,组成了征粮工作队,分赴各地征粮。在剿匪中,发挥了党政军民的总体力量。在强大军事清剿下,全面开展政治攻势。特别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苏区人民,积极投入了剿匪征粮工作。匪首颜润泽就是通过农会组长刘元妹,公安主任彭定朱侦察好抓获的。匪首徐凤祥就是乡妇女主任贺哲英等四人配合部队组成便衣组,跟踪追捕十多天,在江西永新县文竹市抓回。到1949年底,已发展民兵3000余人,八股股匪已基本肃清。歼灭土匪17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49支;同时征收公粮稻谷。1095万多斤,柴280多万斤,稻草180多万斤,其中冒着枪林弹雨,用武装押运到耒阳火车站的粮食就达60万斤,有力地支援了两广和大西南的解放。
开辟新区工作的关键是培训吸收干部,扩大革命队伍。8月中旬由军管会举办了旧职人员集训班,知青座谈会(座谈会时间仅3天,集训班时间较长)。9月由县人民政府先后举办干训班、工训班,11月举办了农民积极分子训练班,共培训594人,通过培训录用,留用旧职人员和个别接收,到1949年底吸收革命新生力量250人。南下干部后续人员继续来茶。加上从部队学校分来十人,至1950年底共达128人。
通过组织接管、剿匪征粮、培训吸收干部,为全国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1950年春,全县召开了农代会、各界代表会,布置了工农业生产、减租反霸、肃清残匪等工作,制止地富拍卖田土,保掂佃权,号召开垦荒地,保证谁开谁种谁收;张贴布告,禁止宰杀耕牛。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和减租反霸,群众生产情绪高涨,全县军民共开垦荒地4185亩,108个保减租反霸,获得胜利果实(稻谷)12000余担,有效地解决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下半年进行了土改准备,12月2日成立了茶陵县土地改革委员会,铺开了8个乡167个村的土改工作。通过土改、镇反、抗美援朝3大运动,胜利完成了新民民主义革命,转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