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五卅”运动中的蔡和森同志
刘运承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党无限忠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宝贵生命全都献给了党和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伟大的“五卅”运动就是与蔡和森同志分不开的。

  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是党成立以后领导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五卅”运动的策源地是上海,蔡和森同志那时正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他和恽代英等同志一起,就近发动和领导了这次伟大的反帝斗争。当时,蔡和森同志除了通过他所主编的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组织文章,指导运动,还十分注重把马列主义理论运用于当时的具体革命实践,在党中央的会议上坚持正确路线,为党发动和领导“五卅”运动,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战略策略,从而保证了运动正确而迅猛的展开,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五卅”运动是以顾正红同志被残杀为导火线的。一九二五年日商纱厂工人二月大罢工胜利结束后,工人按约复工,但到了四、五月间,日本内外棉厂厂主利用市场上棉价升高、纱市清淡之机,全面撕毁复工条约,疯狂向工人反扑。他们克扣工人工资,侮辱殴打工人,开除工人积极分子。党派到沪西领导纱厂斗争的刘华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考虑到当时罢工不利,决定以怠工对付。但狡猾的日本资本家却又以关厂相威胁,于是党进一步作出决定,领导工人群众同日本资本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五月十五日下午五时,内外棉七厂夜班工人五、六百人,群集厂门,要求上工。日本厂主紧闭厂门,拒绝工人入厂。工人无比激愤,在年轻共产党顾正红的带领下,破门而入,冲进厂内。日本资本家黔驴技穷,露出了帝国主义者的狰狞面目,公然向工人开枪,顾正红英勇牺牲,胡培良等十人受伤。这就是有名的“顾正红事件”。

  “顾正红事件”的产生,激起了内外棉各厂工人的万丈怒火,当晚即纷起集议罢工。面对这种急骤变化的形势,党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来领导这次工人斗争呢?还在顾正红事件之前,蔡和森同志曾在《向导》上发表过一篇《今年五一之中国政治状况与工农阶级的责任》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已经预感到我国工人阶级的新的反帝风暴的到来,提出应把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及时地转变为民族斗争,他说:“我们若以‘只问面包不问政治’的态度拒绝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那末不仅是一个错误,而且是一种罪恶,因为如此将使中国无产阶级永远屈服于帝国主义之下,而贻误自己解放的前途。”顾正红事件发生后,党吸取了蔡和森等同志的正确意见,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工人群众中爆发出来的强烈反帝激情,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一方面把以主要反对剥削和压迫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为反对民族压迫的政治大罢工,把罢工斗争扩大到全上海去;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各阶层群众、各民众团体,起来援助这次政治大罢工,掀起一个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要目标的反帝运动。第二天,内外棉五、七、八、十二等厂七千多工人一齐罢工。这天下午,党又通过印刷工人联合会,联合学生、店员等三十五个团体,组成“日人残杀同胞雪耻会”,声讨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的罪行。“为顾正红报仇”、“誓死反抗帝国主义”的宣传,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一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大罢工迅速兴起了。

  革命人民的斗争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恐慌,他们决意要把工人的罢工斗争镇压下去,并扬言上海中国官厅如不取缔罢工,他们将把工厂迁回日本,以此进行要挟。同时,他们还与英帝国主义主持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勾结,以武力禁止工人的反帝活动。于是捕房巡捕在五月十八日逮捕了领取顾正红尸体的两名工人,十九日逮捕了正在马路上向群众进行宣传的工人唐宝生,接着又逮捕了工会干部刘贯之。巡捕房还公然镇压援助工人的青年学生,二十三日,文治大学两名学生因上街募捐援助罢工工人被无理逮捕,二十四日,上海大学四个学生前往潭子湾参加顾正红追悼会,路过租界也遭非法逮捕。会审公堂还决定在五月三十日审讯被捕学生。因为青年学生出身于各个阶级和阶层,这件事在上海工人、学生乃至全市人民中引超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顾正红被杀和工人、学生被捕的事件,就成了上海全市人民群众瞩目的中心。

  以上情况表明,至五月二十四日,斗争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是帝国主义者的镇压加剧,已由镇压工人群众扩展到镇压青年学生;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反帝斗争的逐渐扩大,已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屠杀罪行发展到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在租界的殖民统治。同时随着斗争的发展,也出现了十分困难的情况。这时工人罢工已经坚持了十天以上,而他们都是靠当月工资收入,维持其一家老少的最低生活的。当时学生虽四出募捐,总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七、八千工人的最低生活需要,要把罢工斗争坚持下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很明显,反帝斗争现在已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面对着帝国主义者蛮横凶残的镇压破坏活动,面对着人民群众势不可遏的反帝怒火,面对着罢工斗争中出现的困难局面,应当采取什么战略方针,采取什么有力步骤,才能把斗争坚持下去,才能团结和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反帝大军,给帝国主义以有力打击,从而把方兴未艾的星星之火燃成熊熊的反帝烈焰,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党必须立即作出决策,拿出办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蔡和森同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胆略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在五月二十八日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正确地估量了当时的革命形势,为党制定了领导这次反帝斗争的策略。他和恽代英等多数同志都看到了当时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五年一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就加强了对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的领导,全国反帝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追悼孙中山逝世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各地广泛开展的纪念“五一”、“五四”的活动和“五七”、“五九”国耻纪念日的活动,使“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呼声响遍全国;福州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请愿,惨遭美帝国主义指使的福建军阀血腥镇压,激起了全国性的学生声援“福州惨案”的反帝斗争;汉口、青岛等地的工人反帝罢工斗争更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因此,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遍布全国的反帝干柴上的一把烈火。

  蔡和森同志根据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向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目标。他指出,党应该不失时机地把现在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给帝国主义以有力打击,从而促进全国反帝运动高潮的到来。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在于要把工人的罢工斗争坚持下去并进一步扩大,用它来推动整个反帝运动;要把工人的反帝斗争完全汇合到正在蓬勃发展的总的反帝运动中去,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在工人加入了全上海的反帝战线后,又要使他们保持独立,以成为整个反帝战线的中坚力量。

  蔡和森同志的这一卓越战略思想,是他长期攻研马列主义,深入参加中国革命实践,并把二者正确结合起来的结果。蔡和森同志还在《今年五一之中国政治状况与工农阶级的责任》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工人阶级必须参加并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工农阶级惟有增强反帝国主义的争斗才可领导中国民族达到真正的解放”,而工人阶级“亦惟有成功独立的阶级的组织,才更能增强反帝国主义的势力,而完成我们工农阶级历史的使命。”蔡和森同志上述策略主张,就是在“五卅”运动爆发前夕,对这一思想的运用和发挥。

  为了保证上述策略主张的实现,还必须采取有力的革命步骤。所以,蔡和森同志进一步在会上提出,在五月三十日,组织工人学生到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一方面反对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反对工部局逮捕工人、学生,动员民众援助内外棉纱厂的工人罢工;另一方面反对工部局所提出的“三提案”。去租界示威游行,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需要何等的革命气魄!只有坚信群众的反帝力量,紧贴革命运动的脉搏,才能提出这样的行动方案。这也表明了蔡和森同志十分善于掌握革命的时机,是个娴于领导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因为五月三十日正是会审公堂公审被捕学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游行示威,既能最广泛地动员工人、学生群众,又能使帝国主义难以找到阻止示威活动的借口。此外,这时正值工部局旧事重提,要在六月二日的西人纳税人会议上,强行通过“三提案”,即一、“增订印刷附律”,就是规定一切印刷品都要经过工部局审查,违反者监禁、罚款;二、“增加码头捐”,从原来按价抽千分之一,增为千分之一点五,比原数增加百分之五十;三、“交易所注册”,就是要交易所向工部局登记领照,受其控制。这三项提案明显地损害了上海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正在为此事忧心忡忡,叫苦连天,面又无可奈何。把“反对三提案”作为示威游行的口号之一,这必然会引起他们对反帝示威的同情和支持,有可能促使他们加入反帝的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把斗争扩大为由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各阶级参加的反帝运动。

  蔡和森同志提出的这一行动方案是符合马列主义的。列宁指出:“政治罢工转变成街头游行示威。这是伟大的前进步骤,无产阶级的一切自觉的领导者都应该强调这个步骤并且予以正确的评价。”但是,蔡和森同志的这一正确主张,在会上却遭到了陈独秀等少数人的反对。他们脱离群众的革命斗争,看不到工人学生中蕴藏着的极大反帝革命激情,认为蔡和森同志的主张是“空泛不切实际”。陈独秀甚至说如果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蔡和森同志驳斥了这种右倾保守观点,指出:“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病的观点,只看到上海有多少党员团员的机械估计,而没有看到目前正在酝酿着的整个革命运动形势,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采纳了蔡和森同志的意见,通过亨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的决议。

  实践证明了蔡和森同志主张的正确。五月卅日,在党的动员和组织下,三千多工人、学生怀着满腔仇恨,抱着不怕牺牲的决心,走上公共租界,走上南京路,游行示威。宣传队激动人心的演说,吸引着无数的听众,示威的队伍越来越扩大,连人行道上也挤满了水泄不通的人群。“反对枪杀工人!”“反对逮捕工人学生!”“反对工部局三提案!”“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打倒帝国主义!”的传单,四处散发,满天飞舞。声讨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全城,声震宇空。群众的反帝怒潮,使帝国主义胆颤心惊,英帝国主义操纵的巡捕房公然对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进行血腥的屠杀,当场死伤数十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血案”。但是,帝国主义的屠杀并没有吓倒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运动反而在烈士们的血光中爆发起来了。

  “五卅”运动的急风暴雨,把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卷了进去,全上海的人民都沸腾起来了。但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斗争形式,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沉重打击帝国主义,这是急待党来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共中央在“五卅”运动爆发的当天深夜召开了会议,进行研究。在这次会上,蔡和森同志又一次表现了睿智的识见和杰出的领导才能。他主张立即号召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店员和商人罢市,实行全上海人民的“三罢”斗争,反抗帝国主义的屠杀暴行。他说:“现在学生总罢课是无问题的,总罢工也可逐渐实行,现在要用一切力量促成总罢市的实现,以造成全上海市民总联合的反帝大运动。”在蔡和森同志的建议下,党立即组成了行动委员会,派出干部连夜分赴各群众团体,发动和组织“三罢”斗争,领导整个运动。

  “三罢”斗争是上海人民在“五四”运动中曾使用过的斗争形式,但当时还带有很大的自发性,而这次的“三罢”斗争却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目的更明确,规模更壮阔,组织性更强,也就更有力量。六月一日,上海工人阶级在蔡和森、刘华等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并宣布即日起实行总罢工。帝国主义所办各工厂的工人,在“开除”、“坐牢”、“屠杀”的威胁下,无所畏惧,迅速投入总罢工。至六月四日止,全上海罢工工人已达十多万人。青年学生在恽代英等同志的领导下,也从六月一日开始实行总罢课。全市投入罢课的大中学校学生达四万多人。正如蔡和森同志在五月三十日会议上所预计的那样,“三罢”斗争中的总罢市,是经过严重斗争后才实现的。五月三十一日,党领导了一万多工人、学生在总商会召开市民大会,逼迫总商会宣布罢市。上海总商会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组成的,而实权则掌握在买办资产阶级手中。它拒绝宣布罢市。但是,由于代表商业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商人利益的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已被我们党团结过来,赞同罢市,特别由于工人、学生已把总商会包围起来,表示“不宣布罢市,死不离开”,把持总商会的买办资产阶级分子见众怒难犯,迫于情势,只得宣布六月一日起实行总罢市。“三罢”斗争的实现,在政治上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在经济上也使帝国主义在上海开办的工厂、企业陷于瘫痪状态。

  “五卅”运动发动起来了,“三罢”斗争实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但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把这一运动坚持下去,这是摆在党面前的又一严重问题。六月一日,党中央开会专门进行研究。蔡和森同志在会上提出了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组织的策略思想,他说,“在上海应当马上成立工商学联合会,为这一反帝运动的总的钡导,以巩固和发展这一运动,成为长期的斗争”。蔡和森同志的这一提议,极端重要,是把“五卅”反帝运动坚持下去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统一战线的具体组织形式,才能把各种反帝力量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才能促使抱有不同政治倾向的各种反帝力量彼此协调,统一步伐,共同作战,只有有了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统一领导反帝运动的公开机关,才能把党的意图有效地贯彻到社会各阶层、各群众团体中去,并变成他们自己的行动,才能组织和号令社会各种反帝力量,向帝国主义不断发动进攻。会后,党立即进行了这项工作,由上海总工会、中华全国学生总会和上海学生联合会出面,邀请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的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共同筹建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六月四日,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正式成立。以后的事实表明,工商学联合会成立后,在领导上海人民坚持“三罢”斗争中,在反对帝国主义、军阀政府、买办资产阶级的镇压和破坏斗争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这次党中央的会议上,蔡和森同志还提出耍把“五卅”运动坚持下去,单靠上海一地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快地把上海的运动发展到全国去,成为一种金国规模的反帝运动。为此,六月五日,党中央在《向导》上发表了“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书,为“五卅”反帝运动指出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方向,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投入当前的反帝运动。因为蔡和森同志的这一提议是根据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提出的,果然全国范围的反帝运动迅速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各地成千上万的人民涌向街头,集会抗议,示威游行,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都响彻中国人民的反帝怒吼。仅广州、北京、长沙、南昌、武汉、南京、杭州、济南、天津、开封、西安等几个大中城市,就有三百万人参加。各地群众,同样发动“三罢”斗争,向帝国主义进攻。在这场斗争中,工人阶级的表现尤为坚决,是骨干力量。全国参加罢工的工人,除上海的二十五万外,各地还有五十多万人,几乎凡是有帝国主义工厂、矿山的地方,都举行了罢工。

  席卷全国、震动世界的“五卅”运动,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沿着蔡和森等同志所规划的路线发动和发展起来了。这个运动从政治上、经济上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使他们的威势和在华贸易一落千丈。这个运动使中国人民经受了各种考验,屠杀的和欺骗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人们从斗争中认清了敌我,增强了必胜的信心。这个运动标志着全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在“五卅”运动后期,蔡和森、恽代英等同志一面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罢工策略,继续领导工人、学生的斗争,同时将经过这一伟大斗争洗礼的大批骨干力量,送到广州、武汉参加革命;在“五卅”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的省港大罢工,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些都为以后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卅”运动还为后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五卅”运动的所有这些功绩,都是和蔡和森同志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蔡和森同志必同“五卅”运动一起,永垂青史!
   
                                             —九七九年三月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