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70周年。毛泽东曾经说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卢德铭率领下参加起义,进行了多次战斗,成为秋收起义部队的主力之一。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部队的总指挥,积极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这对改变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撤离湘东,向南转移,以保存革命实力,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卢德铭在江西萍乡芦溪遭到敌人伏击,英勇牺牲。缅怀先烈,刊登此文,以飨读者。
中秋节过后的江南大地,晴空万里,秋阳高照,炎热犹存。
随部队行进的毛泽东,刚抵营地喝了几口水,燃上一支烟,凝视着桌上的行军地图,沉思着。
“毛——委员——”
悲怆而痛苦的呼唤声,扰乱了毛泽东的思绪。他急步迈出房门,见一位汗水淋漓的警卫战士跪伏在地,颤抖的双手高高地托着皮盒子和望远镜。
毛泽东扶起战士,急切地向:“怎么啦!总指挥呢?”
警卫战士泣不成声地说:“总、总指挥,他——他牺、牺牲——了啊——”
当下,毛泽东的两眼潮红了,他急忙掏出手绢,为战士揩去额上、脸上、发梢上的汗珠,饱含悲痛的泪眼转望着芦溪河方向,沉重而缓慢地踱着,喃喃念叨着:“总——指挥,我们的——总指——挥啊——”
这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的一幕,时间:1927年9月23日上午,毛泽东呼唤的总指挥,就是中共党员,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
一员北伐战将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又名继雄),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今属自贡市)。自幼聪颖、活泼、开朗,6岁始读私塾。七八年间,他熟读了《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书籍。史书中的英雄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勤奋好学的少年卢德铭,深得长辈、亲朋的器重。父亲的好友颜湘浦,便将女儿瑞琴许配卢德铭为妻。
卢德铭的少年时代,正值兵荒马乱,匪患连年。狮子湾是宜宾、荣县、富顺3县交界的边远山区。这里土匪蜂起,百姓不得安宁。为此,他立志消灭土匪,为老百姓保一方平安。
1921年,卢德铭进入成都公学读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关心时事,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3年冬,他得悉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招生,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可当他克服千难万险赶到广州时,黄埔军校招生考期已过。在这进退两难之际,经四川同盟会员石清扬、谢慧生、卢思谛等人引见,卢德铭持李筱亭信函谒见孙中山先生,陈述了自己的履历和志愿。孙中山先生见这位青年志向不凡,便问道:
“你的学历如何?”
卢德铭坦率地回答:“正在读中学。”
孙中山说:“我们招收的是中学毕业生,你的学历不够格。”
“学历不够格,我会自学。”
“你的年龄不够格!”孙中山又提出。
卢德铭拍打着结实健壮的身躯:“年龄不够,我会长!”
孙中山见卢德铭机智灵敏,应变力强,深有好感,便命题让其当面作文。不多时,卢德铭就交了卷。孙中山阅毕,觉得文章写得好,很满意。但怀疑卢德铭曾做过类似的题目,便又命一题让另作。卢德铭略略思考,提笔成文,在限定时间内交了卷。孙中山见卢德铭才思敏捷,当即写了一张便条,曰:“该生经我面试,合格,收他入校学习。”
就这样,卢德铭有幸进入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编入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
卢德铭在军校学习期间,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被孙中山誉为“学生的楷模”。
1925年2月,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国民政府组织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力的广东革命军进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卢德铭受命担任侦探长。同年8月20日,国民党右派杀害了廖仲恺,在军校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卢德铭代表学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讲到激动处,他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听众无不为之感动。经过党组织考察,卢德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革命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周恩来在广东肇庆组建成立。叶挺任团长,卢德铭任第二营第四连连长。他帮助驻地农民恢复和建立农民协会,使当地农民运动又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
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独立团担任先锋,由肇庆、新会挺进湖南。途经广州时,卢德铭参加了周恩来在叶挺家中召开的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聆听了周恩来对时局和北伐伟大意义的精辟分析和论述。回到连队,他立即召开连队骨干积极分子会议。他在会上说:周恩来讲,尽管我们孤军远征,敌人非常强大,但是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两湖工农运动的积极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打开北伐的局面,横扫两湖,直捣武昌,饮马长江……卢德铭在军队中贯彻了周恩来的讲话精神,激发起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1926年6月1日,独立团抵达湖南永兴。
此时,刚被广东国民政府收编为第八军的唐生智电邀独立团去安仁,以解江西军阀唐福生及谢文炳部对安仁的进攻。6月3日,独立团冒雨急行军抵湖南安仁县城,正值唐福生部围攻安仁北面的录田。6月4日,独立团兵分两路增援唐生智部。叶挺派卢德铭所在的第二营直插敌后,与另一路军两面夹击,激战数小时,围攻录田之敌全线崩溃。此时的卢德铭虽未接到上级追击敌人的命令,但他灵活地把握战机,主动果断地带领四连战士乘胜追击,逼敌于攸县河南岸。叶挺团长对此举极为赞赏,他在独立团干部会上说:战功是大家努力争来的……如攸县的占领,就是第四连连长卢德铭同志在指挥我,而不是我在指挥他们。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7月10日,独立团占领了醴陵。当时,湖南方面的敌军集中于汨罗、平江一线,利用汨罗江为阻隔,构筑坚固工事,组成“汨罗江防线”。在19日的平江战役中,卢德铭带领四连机智勇敢地绕到敌后,袭击敌人的薄弱环节,造成两面夹击之势,攻破敌阵,歼灭敌人。
吴佩孚眼看北伐军直逼武汉,匆忙将他的主力部队从北方调回,在武汉外围沿铁路汀泗桥、贺胜桥,凭险要地势设防固守。
1926年8月27日、31日,北伐军在农民群众的支援下,一举攻下通往武汉的要冲——汀泗桥、贺胜桥。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被歼灭。卢德铭战功卓著,升任二营营长。
1926年9月初,北伐军直逼武昌城下。敌军依靠坚固城墙死守,北伐军攻城十分困难,将士多有阵亡,只好改攻城为围城。独立团担任通湘门方面的围城任务。10月1日,从通湘门内冲出敌军“敢死队”3000多人,卢德铭指挥二营奋力阻击,打退了敌军。10日,叶挺独立团首先攀登城头,二营最先攻入武昌城,其余各部也相继入城,攻克了武昌。
攻克武昌后,叶挺升任二十四师师长,独立团改为二十四师七十三团,周士第任团长,许继慎任团参谋长。许继慎调任七十二团团长后,卢德铭升任七十三团参谋长,驻武昌南湖。
1927年1月3日,英帝国主义在汉口和九江登陆打死打伤中国人。武汉工人和市民在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占领了汉口英租界。驻武汉的七十三团官兵义愤填膺,战士们纷纷写血书,要求收回英租界,为死难的中国人报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声势浩大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国侵略者不得不将汉口、九江交还中国。借此,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源源派兵来华,七十三团官兵对此非常气愤。卢德铭在官兵中说:“现在同庚子年的情况不同了,现在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觉悟更加提高了。全国已有200多万工人加入工会,好几百万农民加入了农会,革命军也扩大了,又有世界无产阶级的援助。帝国主义骗不了我们,吓不倒我们,打不过我们。”这一席话大大地鼓舞了全团官兵的士气和斗志,激励着官兵不畏强暴,与帝国主义者抗争。
1927年4月19日,卢德铭率团继续北伐,向驻湖南的奉军进攻。5月中旬,在河南上蔡县的东洪桥和西洪桥,七十三团和兄弟部队紧密配合,打败了奉军主力。此时,武汉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在宜昌叛变革命,进攻武汉。卢德铭奉命率部返回武汉,随武汉卫戍司令叶挺领导的二十四师,击溃了夏斗寅的叛乱部队,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
这年6月,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警卫团,经共产党方面做工作,卢德铭担任了该团团长。中央军委聂荣臻向卢德铭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吸收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左派充任各级干部,使警卫团成为党直接领导的部队。下旬,在全团党的活动积极分子会议上,卢德铭阐述了扩编部队、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团结、提高军事素质的意见。他对干部战止十分爱护,官兵团结友好,上下级关系融洽。他对战士们说:我是当团长的,我一定要把全团带好,训练好,管理好,上下团结如一人。你们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我的生命也是你们的生命。他身体力行,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待人诚恳热情,处事公道,深受士兵的爱戴和敬重。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工农运动、屠杀革命干部,许多革命干部如何长工、何挺颖等都来到警卫团组成干部连。卢德铭对这些干部十分关心,常与他们交谈,征求意见,注意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卢德铭还从这些同志处读到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对警卫团干部说:“毛委员这篇报告写得很好,讲得非常正确。”此时,他虽然不认识毛泽东,但是很钦佩毛泽东。
率众响应南昌起义
1927年8月2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检查完营房、岗哨,回到自己的住处,已是深夜11时了。他解下腰带,脱下军装,痛痛快快地洗了澡,着便衣坐到写字台前,扭亮台灯,照例在记事本上记录着当天的军务大事……
“报告!”警卫员干脆、急切的声音。
“什么事?”卢德铭笔未停、头未抬地问。
“机要员要见团长!”警卫员补充说。
“请!”卢德铭边说边拉开房门。手捧公文夹的机要员肃立门口,递上两张电报纸,报告道:“刚收到两份电报,送团长阅。”
卢德铭读罢两封电报,觉得情况十分紧急。他吩咐警卫员:“请指导员、参谋长速来!”几分钟后,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来到了卢德铭住室。卢德铭将电报纸递上说:“你们交换着看看。”待辛焕文、韩浚看过电报内容后,卢德铭说:“清楚了吧,周逸群号召我们参加南昌起义;张发奎要我们星夜赶赴九江待命。何去何从?想听听你们的高见!”3人就国内局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最后形成决议:响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不回电张发奎,但要利用张发奎调动部队的命令,率团公开出发赴南昌。警卫团去向决定后,又进一步研究了行动的具体事宜。当辛焕文、韩浚步出卢德铭住室时,已是1927年8月3日凌晨2时了。
红彤彤的太阳刚刚升起,警卫团全体官兵,以营为单位列成方阵肃立在操场上。团长卢德铭、团指导员辛焕文、团参谋长韩浚,分别作了行军前的简短动员讲话,跨上高头大马的卢德铭绕场一周,勒马队列中央,威严、庄重、坚定地发出命令:“开步走——”
司号员吹起嘹亮的行军号,军乐队奏出《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乐曲,“打倒蒋介石!”“收回租界”等气壮山河的口号声,在队列中此伏彼起。部队斗志昂扬地经过市街,奔向长江边的黄鹤楼码头。
汽笛一声长鸣,轮船开航以后,卢德铭立即召集团部领导人研究军事行动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东下实有风险,应向南昌方向搜索前进。根据大家的意见,卢德铭当机立断,命令轮船在大冶附近的黄石港靠岸,弃船登陆向南昌挺进。
在由武宁向靖安行军的途中,卢德铭遇上黄埔军校时的同学、共产党员陈烈。陈烈告诉卢德铭等,他随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由武汉乘船至九江,船刚靠岸,就被张发奎派来的部队缴了械。由于叶剑英的关系,张发奎允许教导团官兵徒手随叶剑英回广州。陈烈还向警卫团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南昌起义的情况。
部队到达靖安,卢德铭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得知,参加南昌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撤离南昌南下潮汕;张发奎已占据了南昌,并派出两个团溯江而上截击警卫团。情势十分紧迫。卢德铭与辛焕文、韩浚商量决定:为保全部队,不人靖安城,露营城外小山上。次日,卢德铭率部向奉新县境前进。
追赶起义部队已来不及了,部队向何处去?这是当时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卢德铭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慎重的研究决定,部队折回湘赣边界的修水县,边整休、边筹饷、边扩军;同时派人与江西、湖南党组织取得联系后,确定其后的发展方向。
于是警卫团派出特务连连长宛希先去南昌与朱培德接头。朱培德允许警卫团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驻防修水。8月中旬,卢德铭率警卫团与余贲民部进驻群山环抱、绿水相依的江西省修水县城。
修水整军找党
卢德铭率部进驻修水县城后,得知该县桃树巷有一支由罗荣桓领导的从鄂南开来的通城、崇阳的农民武装,即派人与之联系,把他们接来同住修水,编为警卫团特务连。卢德铭又通过平江农民军与驻铜鼓的浏阳农民军取得了联系。下旬,警卫团和平江、浏阳农军等单位负责人在修水县水口镇召开会议,决定把这几支武装力量合编为一个师。
卢德铭率部进军修水时,击溃了邱国轩团。邱国轩慑于卢德铭团的军威,退却到离修水城30华里的平江、修水边界扎营。邱国轩原为黔军王天培部下,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指挥的津浦路战斗失败后,蒋介石为解脱自己的困境,杀害了王天培。王天培部溃散后,邱国轩带领两百来人枪,逃到修水一带为匪。湘军第八军和平江县清乡队前往清剿,被邱国轩部击败,获枪数百支,队伍扩充到1000多人,邱国轩自封为团长。该匪乘机欺压百姓,抢劫、奸淫,无所不为,为修水民众的一大祸害。卢德铭率部击溃邱国轩团,此举深受修水人民的拥护。
为壮大革命力量,卢德铭、辛焕文、韩浚研究决定,利用邱国轩与蒋介石有私仇这一矛盾,争取收编这支队伍。开初,卢德铭写信给邱国轩,他不敢回信。为表示收编的诚意,卢德铭派参谋长韩浚登门做工作,事后邱又派出一名副团长前来联系,表示愿意投诚,接受收编。第二天,邱国轩面见卢德铭及各营营长,于是邱团被编为第二团,邱国轩为第二团团长。
正在收编邱国轩团和组建武装力量之时,卢德铭突然接到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的通知,调卢德铭等去闽粤交界的南昌起义部队工作。卢德铭与派来联系的人员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
临行前,卢德铭召集全团官兵讲话时说:“我们的走,是为革命而走,是服从革命的需要。走,是暂时的。”他勉励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齐心协力打击敌人;一定要听从党的号召,听从党的指挥。队伍,只能扩大,不能削弱;一定要保存好这支革命的骨干力量。最后,卢德铭代表新组建的部队宣布:合编师由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下设3个团:由李腾芳、余洒度、邱国轩分别任各团团长。
卢德铭等冒着危险,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到达了武汉。他们总觉得夏曦调他们离开部队不对劲,于是想起崇敬已久的向警予大姐,决定向她汇报此时此刻的思想,听听她的意见。
向警予热情地接待了卢德铭等人,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离开部队的情况汇报后说:“夏曦叫你们离开部队的意见是错误的。在目前比较混乱的情况下,部队、战士更需要他们熟悉、信任的指挥员。你们在,部队就有力量;你们走,部队就会削弱。这个影响太大了!”她还说:“夏曦要你们到广东、福建一带去找起义部队,路上很困难,随时可能遭到意外。我的意见,你们应该马上返回原部队,掌握好党的武装。要知道没有武装,便没有发言权呀!”卢德铭等不住点头称赞,顿觉心明眼亮,表示接受大姐的意见,立即返回修水。向警予最后说:“为了慎重起见,我和其它同志再研究一下,你们明天来,听决定。”
第二天,向警予兴奋地对卢德铭等说:“我们已经研究了,同意昨天对你们说的意见。”接着,她向卢德铭等3人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中央已派毛泽东到湘赣边界地区领导秋收起义的决定。说:“现在,你们要响应中央‘八•七’会议决定秋收起义的号召!”卢德铭高兴地拍着手说:“好啊!好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向警予代表党组织派给卢德铭6名年轻的党员军事干部,发给3000块银元做活动经费,详细地研究了回修水的路线和办法。
由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沿路盘查更紧,为了安全,卢德铭等9人分为3组,保持一定间隔距离行进。行至崇阳县大沙坝时,辛焕文遭地方民团伏击光荣牺牲,韩浚被俘。幸好一位军事干部挣脱敌人的束缚,跑来向卢德铭报告了情况,他果断决定离开原定路线,走上山间羊肠小道。在农民协会的护送下,卢德铭等越过重重艰难险阻,回到了修水县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战友们中间。
回到修水后的卢德铭,便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