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是战功赫赫的胡子将军,深受毛泽东等人的器重。他率部征战地域之广,跋涉路途之遥,历经艰难之多,在我军高级将领中也是罕见的。抗战后期,王震带领南下支队孤军深入,完成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就是其戎马生涯中的精彩一笔。
主动请缨 受领任务
1944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与此同时,在中国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展开大规模局部反攻。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决定,在巩固华北、华中的同时,抽调一部兵力向华南发展。
7月的一天,毛泽东找到正在延安附近进行大生产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向他交代一项特殊任务:“最近党中央准备派900名干部到南方去,路线是经河南先到新四军第五师,再南下广东,与东江纵队会合,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因路途遥远,沿途情况复杂,想从你三五九旅抽一名团长带上一个加强营护送这批干部南下。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王震说:“抽一名团长和一个加强营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正像主席说的,路途遥远,沿途情况复杂,以一个加强营护送这批干部——宝贵财富,兵力是否少了些?请主席再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和其他同志研究一下,看看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案,总之要圆满地完成任务。”毛泽东指示。
王震回到旅部后,立即找来几位团长商议,大家都感到这次护送要通过日、伪、顽军占领区,长途行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派一个团长去,恐怕难以完成这项任务。于是,王震主动向毛泽东请缨,亲自带部队护送。
事隔一天,毛泽东又找王震。他没有谈南下问题,而是先仔细询问部队的情况。王震说:“今年我们开荒种地35万亩,争取上交公粮1万担。朱德、任弼时、彭德怀等同志都先后去视察部队,并作了指示。我们根据中央指示,一边生产,一边整训,政治工作和军事练兵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士气高昂,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毛泽东说:“你们是兵强马壮哟!要告诉同志们,仗是有得打的,还有更艰苦的任务。今天找你来,就是谈这个问题的。”接着,毛泽东对王震详谈了国内外形势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他说:“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战略方针是,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就是要向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发展。作为中央的部署之一,是由你们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护送从广东、广西等地来延安学习的干部南下。共分成两个梯队,你带领第一梯队先走,等与东江纵队会合了,第二梯队再继续南下。”接着,毛泽东分析了南征的两种前途:“一种是乐观的,即随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三五九旅可以在华南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第二种是不乐观的,或者说是残酷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以深沉的目光盯着王震。
王震说:“主席,关键的时候,就得豁出命来,不管怎样,我绝对完成任务,您往下说吧。”
毛泽东继续说:“第二种前途是残酷的,即日本很快投降,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把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他会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们。这样,你们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斗争将十分残酷,你们的处境会极其困难,孤军奋战,甚至可能全军覆没,都不得生还,包括你本人在内。”
良久,毛泽东说:“王震同志,你要做好第二种前途的思想准备……不过,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听到任务到手,王震表示:“有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决地完成任务!”
充分准备 誓师出征
此次谈话后,中共中央多次开会研究,考虑南下部队的组成问题。10月31日,中央召开书记处会议,最后确定了南征的区域和组织机构,决定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由王震任支队司令员,王首道任支队政治委员。
南下支队主要由三五九旅组成,下辖6个大队:七一七团两个营组成第一大队,大队长陈外欧,政委李铨;七一八团三个营组成第二大队,大队长陈宗尧,政委罗章;七一九团一个营组成第三大队,大队长张仲瀚,政委曾涤;特务团的教导营及旅直参谋训练队组成第四大队,大队长徐国贤,政委廖明。另外,还有中央调赴新四军第五师工作随军南下的干部组成第五大队、第六大队,贺炳炎、廖汉生率领第五大队,文建武、张成台率领第六大队。全支队约5060人。除南下的6个大队外,三五九旅还留下一部作为南征的第二梯队,继续担负保卫边区和从事生产建设任务,随时待机南下。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第一梯队营以上干部集中在中央党校举办了一期训练班,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敌后工作经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专门前去讲课。
1944年11月1日,南下支队誓师出征。这天上午,全支队人员集中在延安东关飞机场,举行誓师阅兵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王震的陪同下检阅了南下支队。毛泽东勉励部队说:“你们这次到南方去,到敌人的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一回你们是去长征的,一直到湖南、广东,要准备饿饭,没有房子住,生病受伤没有人抬担架……你们要用最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要像‘王者之师’那样,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真正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要同群众打成一片,忠实地为人民服务!”
接着,王震带领全体将士庄严宣誓:“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为了解放千百万华南的人民而南征。我们要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爱护人民,保护人民,紧密团结,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用我们的血和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孤军血战 南征北返
11月10日,王震率部告别延安,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地向南疾进。经过艰苦行军,到1945年1月29日,南下支队到达鄂豫皖边大悟山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师。随后,南下支队向边区的新四军移交了随军南下的干部,并取消了两个干部大队的建制。全支队在新四军驻地休整17天,对南下以来各方面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研究确定了下一步行动计划,为继续南征创造条件。
1945年2月14日,南下支队告别新四军战友,向鄂南挺进。前进方向最大的障碍是长江天险。当时,长江两岸的大小城镇都被日伪军占领。国民党军得知我军要南渡后,调集3个师的兵力,严密封锁各个渡口。王震出其不意选择敌人防守最严的路线,从蕲春的田家镇渡江成功,顺利进入鄂南,攻占湘北平江县,威震江南。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初步开辟了以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南下支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救国军”,组织领导一切不变。后来,由于国民党顽军的包围夹击,部队被迫撤出平江县城。
3月1日,南下支队向湘赣边进军,继续南下。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于8月底抵达广东南雄县境内,与前来接应的东江纵队只有数百里路程。就在这时,时局突然发生了变化。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其时,南下支队正在湘南海拔为2048米的八面山地区活动。蒋介石对我军挺进华南早就惶恐不安,他当然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决心绞杀这支孤军。八面山很快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出山的5条通道全被封死。部队粮也断了,天下起大雨,战士们又冷又饿,处于着被饿死或束手待擒的境地。
危急关头,王震站在高坡上,大声说道:“同志们,国民党反动派想把我们困死饿死,消灭在这八面山里,你们说怎么办?”
战士们齐声回答:“坚决打出去!”
王震说,“多少年来,我们这些肩扛七斤半的人,历尽了人间的艰难险阻,牺牲了无数亲爱的同志,我们在走着一条痛苦的血染的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一句话,就是要使全中国的百姓翻身!哪怕环境再艰险,战斗再残酷,也要拼命冲杀出一条生路!我们南下支队是钢铁队伍,不是豆腐捏的队伍。”
说完,他率部队冒雨往山下奔去。他们遇到陡坡就爬,遇到深沟就双手抱着腿朝下滚,大家个个泥头鬼脸,衣服撕破了,手脚出血了,奔波一个通宵,终于冲出八面山。
虽然此次突围成功,但南下支队因连续作战,疲劳到了极点。南方8月炎热的天气,给行动增加极大困难。南下支队经常腹内无食,脚上无鞋,每天都有人中暑晕倒,非战斗减员很大。在紧急时刻,王震由于积劳成疾导致胃出血。战士们硬把他按在担架上,让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每当遇到其他伤病员时,他总是嘱咐战士把他抬下来,再把伤病员抬上担架,自己捂着胸口,艰难地步行指挥战斗。
8月下旬,部队进入五岭地区。虽然此时东江纵队已开始北上准备迎接南下支队,但是南下支队的困难愈来愈严重。国民党军从南北两面拼命追堵,使南下支队立足十分困难。党中央鉴于南下支队的艰难处境,同意让其自由选择路线北上。于是,王震率领南下支队被迫北返。而蒋介石则纠集7个军15万人,在2000余里的战线上,对南下支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围追堵截。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王震率部奋勇拼杀,穿过江西、湖南两省边境的崇义、桂东、永新、莲花、萍乡、浏阳、平江等县境,经过24天的艰苦行军,于9月23日返回鄂南。9月26日,部队夜渡长江,胜利回到鄂豫皖,与新四军第五师再次会师。
南下支队与新四军会师后,中央军委立即致电祝贺:“这次长途行军,又是一次重大的考验,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对你们艰苦行军特表慰问之意,并望你们在适当地点集中休整补充,治好伤病人员,以便在鄂豫皖中央局和军区司令部的领导之下,执行新的战斗任务。”
中原突围 再显本色
1945年10中旬,南下支队在黄陂县所属的孙家畈进行恢复第三五九旅的整编工作,撤销了“南下支队”番号,编入中原解放区。王震担任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负责保卫军区的西部和北部。
1946年6月,蒋介石鉴于内战准备完成,以30万人马将中原军区部队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纵横不足百里的狭小区域。危急时刻,王震再次及时指挥三五九旅进行突围。在数十倍于我的敌军的包围中,三五九旅指战员以勇猛机敏,以赤诚忠心,以血肉之躯,日夜苦战,渡溪水,钻密林,抢占紫荆关,攀过鲍峪岭,终于将敌人的隔离带冲垮。
7月25日,部队进至长沟口、土地岭地区,再次陷入胡宗南8万人的重围之中。王震立即召开营长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他说:“敌人对我军形成铁桶合围了,胡宗南铁了心要消灭我们,怎么办?我们三五九旅是脓包吗?不是!胡宗南瞎了他娘的狗眼,小瞧了我王震,小瞧了三五九旅!”
大家高声回答:“我们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
王震斩钉截铁地说:“对,我们用大炮掏个窟窿也要冲出去!”
王震身先士卒,率领大家在崇山峻岭中左突右杀,与敌人在山隘口、山洞旁、溪流间炮战枪击。经过十天十夜的血战,摆脱了胡宗南的重兵堵截,突出重围,以血肉之躯铺出一条通路。
紧接着,王震和指战员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与疲惫,昼夜急行军,越过川陕公路。8月20日,部队徒涉渭河,跨过陇海铁路。虽然蒋介石迅速车运2个师截击,急令4个师追击,分几十路纵队铺天盖地地扑来,但王震率领部队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当地再次冲出重围,冲过西(安)兰(州)公路,与从延安来迎接的警卫三旅胜利会师。
8月27日,日夜兼程5000余里、经90余次浴血奋战的三五九旅指战员,回到日夜盼望和思念的延安。延安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这支远征归来的队伍。
二次“长征”创造奇迹
到达延安以后,王震连家也没有回,便直奔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紧紧握住王震的手,长时间说不出话来。王震那满头的长发,那瘦削的面孔和满腮的胡须,还有那褴褛的衣着,仿佛在向毛泽东诉说着一路的风尘劳苦,诉说着九死一生的浴血艰辛。毛泽东连连感叹说:“王震同志,你受苦了,你受苦了!你们任务完成得很好!”
8月29日上午,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盛大欢迎大会。当天下午,中共中央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出请柬,在王家坪礼堂宴请胜利归来的团以上干部。席间,毛泽东举起酒杯,动情地说:“南下支队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胜利了!你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猛顽强,深入敌人心脏,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剿’,胜利地返回延安。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你们虽然牺牲了不少同志,但是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是从战争这所大学里毕业出来的优秀大学生!将来,你们要把三五九旅的旗帜插到北平的城头上。”
朱德举杯祝酒时说:“这次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共走了二万七千里路,同志们辛苦了!”王震当即站起来回答说:“没有,仅仅是二万二千里。”参加宴会的续范亭得知南下支队的英雄壮举后,兴奋不已,即席赋诗一首:王震将军不会飞,八千子弟两条腿;天罗地网都突破,万里长征百战归。
南下支队在王震率领下,自1944年11月10日从延安出发,至1946年8月29日胜利回到陕甘宁边区,历时658天,跋涉2万多里,途经晋、豫、鄂、湘、赣、粤、陕、甘8省100多个县。一路上克服严寒酷热和高山大河等自然险阻,冲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血战300余次,在所经之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虽然南下支队几遭全军覆没的危险,但终能化险为夷,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