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话英雄——纪念胡筠同志
胡筠同志,平江虹桥人,大坪桂林族胡家的女儿,丈夫李筱池(积琦)。
她粉碎了封建的枷锁,跳出了礼教的樊笼。革命从自己的家开始,将所有的粮食、田产分给了广大劳动群众,还放火烧毁了自己安乐的家园,率领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战斗在湘鄂赣边,横戈勒马,血战沙场,不愧为三十年代巾帼英雄,党的忠实儿女。
一、菊花会上初露才华
一九二四年九月间,平江启明女子师范学校,举办菊花大会,平城各校师生都往参观,我也躬与其盛看了独幕话剧“诚实的孩子”。一位标致的女学生,扮演华盛顿,轻装漫步,活泼、天真。她使尽气力,把门前一棵大树砍倒了。父亲发觉,查问是谁砍倒了树。华盛顿大胆的走到父亲跟前,抱住大人的手,坦白直率的承认自己的过错。人物刻划表情真挚,博得在场观众喝采,一致鼓掌,后经同学们介绍:她是师范第五班胡筠同学,那时我方十岁,深受感动。一个女孩子活泼机智、果断、毫无拘束畏惧,实在难得,虽然她这只是牛刀小试,才华初露,但是已孕育着以后的光明。
二、在学生爱国运动中
一九二五年,国事日非,各个帝国主义,尤其是英日两国在我国上海、长沙先后制造“六一”、“五卅”惨案,无数人的被害,工人顾正洪的渗死,而国内军阀直皖、苏浙、奉直战争连年不断,国困人穷,民不聊生,由于共产党在各地的组织壮大成长,学生的爱国运动,自“五四”以后,也在蓬勃发展,我们平江地区的学生,暑期下乡演讲,也纷纷走向农村。记得一曲国耻歌:“高丽国、琉球岛,与台湾,地不小。可怜都被他侵吞了。到今朝乘我国飘摇,欧洲血战方未了,又提出灭国条。无公理,无人道,好山河将送掉,最伤心,五月七日噩耗,为奴为仆眼前到。这国耻,几时消。”再各自演讲,挂横幕布“毋忘国耻,誓雪国耻,外抗强权,还我河山。”五卅惨案后,全县罢课游行,捶胸顿足,喊出触及灵魂的口号:“前年六月杀我湘人,今年二月杀我沪人,噩耗传来,惨目伤心”民气甚为激昂,抵制英日货,烧毁英日货,风行一时。本年六月,我县荣庆斋老板钟坦然黄栋材运来一批英国亚细亚煤油,仇货检查站传话禁止起岸。商人以钱雇来驻平的鄂军李柱中派兵弹压。男女学生蜂拥上船头,用铁器凿破油鼓。油满昌江。同时横队船上以死相拼。结果伤人很多,落水不少,造成惨案。原兴建在崖上的留李柱中的“留亭”,后改为惨案纪念亭。放寒假后,商人潜回,企图幸免,而留城的同学竟将这两个家伙反穿皮背心,打扮象狱形,背上写上洋奴奸商牌子,在月池塘照相示众,这种正义的行为,轰轰烈烈的义举,胡筠同志都在战斗的行列,作为积极的领导者。
三、彭、黄起义的搭轿人
一九二八年七月的彭、黄起义是轰动全国的壮举。当时众口一致的传说是胡筠与他们接的头,三○年我参加革命后,街头巷尾议论是胡先坐轿子以学生打扮到普爱医院接的头。二九年下期我就读平江县乡村师范,读过一个历史教材名《中华近世》的(自鸦片战争起的)系,新化第五中学罗昆文所著,上面有这么几句:“平江驻军彭德怀,勾结女匪胡筠叛变,县长刘作柱死焉。”胡筠在中国革命上是有她光荣的一份的。
四、驰驱沙场 英勇善战
马日事变后,革命一时趋于低潮,平江当奉行中央的三大政策,以赤色恐怕镇压反革命的白色恐怖,所以当时敌对斗争是十分尖锐的,是拼你死我活的,每每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有时进入敌人的侧背,有时插入敌人的心脏,胡筠同志在东南西北四乡,到处有她的足迹,敌伪报刊也不少对她进攻某些地区的告急电文和报导。二九年四月他曾率领部队袭击过浯口挨户团。战斗开始,挨户团仓皇应战,继而狼狈逃窜,我军进入市场,分兵把守四面高山据点外,大胆的捣毁匪巢,放火烧燃了上街,造成了很大的声势,震破了敌人的狗胆,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由于敌人援兵赶到,不能不作战略性的撤退,据群众的一致反映,这次战斗,胡筠同志深入前线指挥作战,横坚冲杀,战四小时,最后,她单枪匹马,行经晏家洞时,曾独立战斗,到朱家口会师,她胆大心细和须眉男子一样,指挥作战,个人一骑也敢与敌人拼。
五、三零年十月的平城会见
三零年的十月我工作于平江县委的组织部,驻在东街生祥茶坊右侧,在油印科写党校教材,忽然有位女学生打扮的干部到来。他上穿白褂,下着青裙,短短的头发,面部有些雀斑,有人叫他胡麻子,这是不正确的。她身材修短合度,胸前右上侧口袋挂着一支钢笔,很温和的问声:“涂正坤同志在家吗?”我回答:“都出去了。”她恐耽误我的时间,不多搭话,而双脚盘在太师椅上坐着。我当时有这么一种想法,这位客人未免太放肆了一点,一个小时过去了,他起身告辞,说:“请转告正坤同志,说胡筠来看他们。”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这是平江鼎鼎有名的胡筠同志,我真有眼不识泰山。
六、活跃在修水,战斗在赣北
三零年的十二月,他担任了中共修水中心县委的宣传部长,后又改任中共赣北特委的宣传部长,写过一些总结类的文件,出版了党报刊物,对财经政策的阐述别有见解。例如针对当时情况,如何打破敌人的封锁,采取有效的进攻,食盐困难,问题严重,公私合办快熬硝盐,放宽苏区商业尺度,允许个体小本经营,以物易物,互相调剂,加强白区工作,大力组织财贸货源等。赣北党的刊物命名《红旗》,中心一个,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铁的红军一百万,有计划有步骤,巩固向外发展,一切服从战争,一切给予战斗(列宁语),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围绕这一中心,谈些什么,如何做法,纠偏补上,至其文章的具体内容,我记不来,说他对财经政策阐述“别有见地”也是当时一班干部的舆论,总之,胡筠同志在当时是下笔千言,事事中肯,可称女中的佼佼者。三十一年十月湘鄂赣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江的长寿街召开。我们省委正住在务本女校内面,我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他们来省委接洽公务,我有缘看到她打招呼,未作长谈,以后省级机关移驻修水上杉。我们很少见面。
七、万载小源的三年
一九三二年的四月省级机关由修水的上杉移驻万载小源来,小源是个不大不小的集镇,有几座烟砖大房,省级机关住下来,恰恰相安,胡筠已是省委妇女委员会兼任省苏妇女部长,长期出入省苏省委机关,省委改组,原书记李宗白调中央苏区,已改选林瑞笙(萍乡人,苏联留学生)担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与中央巡视员陈佑生一同来到小潭后,胡筠被安置在省互济总会工作。
三三年的湘鄂赣苏区掀起了一股高潮,反革命组织如改组派、AB团、恋爱研究社、三八委员会、打狗委员会、层出不穷,这些狗东西好象有他天大的本领。无孔不入,无缝不钻,领导上手忙脚乱,过左地执行肃反路线,造成肃反高潮,甄别审查,大胆怀疑,于是一批批的干部倒了下去,卧在血泊中、丈夫在工作。妻子作反革命死去,相好一点的朋友深恐株连,平日作风不够正派有些随便的同志,容易上网,进入圈圈,紧张的气氛笼罩住整个湘鄂赣省。
三三年的秋收后,政治保卫队派人在会场上押了胡筠随即带走,据说以后死难在铜鼓幽居,死时毫无惧色,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为了什么?为了革命,我牺牲了我的一切,甚至我的爱人,毁灭了我自己的住屋什物分给了劳动人民,与敌人肉搏了十年,到今天还落得一个反革命下场。”里面有说不了的隐情。
有抱负、有作为的一位时代新女性,竟然跳不出这一人生旅途的坎坷。
皮唐卿 (70)岁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
1958年的平汪县委书记王效良同志回忆彭德怀谈胡筠
(访问地点:湘潭地区农业局宿舍)
彭德怀同志是1958年在武汉开了八届六中全会后到湖南来的。他来平江之前,省委书记周小舟打了个电话给我,要我准备好保卫工作。我布置了保卫,并组织了人修好了县城通往平江一中的公站。
大约是58年12月份,彭德怀来到了平江。那天平江街上人山人海,许多人还以为是毛主席来了。
彭德怀同志当天12点钟到,休息了一会就吃中饭。下午他参观了好几个地方。首先到了三阳公社,听了三阳公社的汇报,参观了县里一个农业展览馆。就到了一中(即天岳书院)参观了一下。回头又到了当年起义召开秘密会议的地方——县人民医院(普爱医院)。在医院参观时,有人请他谈起义的情况,他这么说了一句:“不叫起义,叫暴动”。他接着,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当时二营营长黄公略,省里派来的党代表滕代远,县里派来的党代表胡筠。彭德怀说:“那次开会是为暴动作准备,胡筠也参加了会。”他指着一栋旧砖房说:“这是胡筠和我们开会的会场。”他还说:“胡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很有能力,可惜被左倾路线杀害了。”我们陪彭德怀一边参观一边谈。彭德怀还说:“我当时也不知道胡筠在什么地方,只知道她是县委派来的。”这时,彭德怀顺手指着医院墙上的几条大粉刷标语说:“这就是胡筠写的。”
彭德怀对胡筠的印象很深。胡筠在彭德怀眼中是个很不错的县委书记。
我们的谈话是零零碎碎谈的,不是详细的专门谈此事,加上时间仓促,就只谈了这一些。
我本人是南下时到平江的。开头在梅仙区当区委书记,52年当公安局长,53年当县长,54年当县委书记,59年因反了我右倾而调离平江。我在平江期间,接触了许多老革命和参加了大革命活动的人,大家都知道胡筠当年当过县委书记。有一个老革命叫彭泽智,是梅仙人,在胡筠当县委书记时,彭泽智当区委书记,他对胡筠的情况最了解。50年代我在平江时,经常听到彭泽智谈到胡筠,据彭说胡筠后来被害在江西。
那些老人说胡筠的特点是:胆子大,做事有魄力,军事、政治、文化样样都行。搞起革命来雷历风行,声势浩大。
据说胡筠是个大学生(黄埔生),在当时是个很有文化的人材。
我从解放到平江,在平江工作。10年工作。10年中,每当一与老革命同志谈起过去的斗争事迹,他们就要谈起几个最著名,印象最深的,对革命贡献最大的干部,湘鄂赣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胡筠、罗纳川、余贲民、涂正坤、李宗白。其中尤以胡筠为最。
我了解的情况基本如此,建议你们再去了解一下。甘渭汉(平江虹桥人,中央军委工作)。
签名:王效良 1983年11月27日
访问地点:本人家中
访问人:李沙(原件存全国妇联妇运办刘渺若同志处)
有关胡筠同志等的历史事迹 戴宗义
一、陈景潜……略。
二、黄浑一、三阳街人。大革命时期我们就认识。1938年,他任驻贵州国军某师政治部主任,携眷住在贵阳市铜像台附近。我在贵阳市贵州禁烟缉私事务所工作。相距很近,常去他家叙谈。据他说:“陈景泉被捕后,毛简青任县委书记。不久,又由胡筠接替。当时我在县委搞宣传工作。她对工作同志要求很严。我有两次没有参加组织活动,她派两支手枪把我抓回去。我对她说,你真开玩笑,把我吓坏了……后我因病在长沙治疗,失去了组织关系。
三、1930年下半年,忘私桥正盛客栈门口的墙壁上贴过一张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布告,署名“主席张怀一、文化委员钟期光”。
中共党员、离休干部戴宗义(亲笔)1992.1.12于上海
关于胡筠同志生前革命活动情况
就我了解的证明如下:
胡筠同志在启明女校我和她同过学。她是师范班我是高小班。正是马日事变前两年。我在启明读书时,就入了团,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介绍人同班的李进静(系李叔陶的女)、严群英。启明女校当时有个党支部,胡筠、朱璋、李俊等都是党支部成员。
在反英煤油事件中,胡筠同志非常积极的打头阵,脚被反军打伤了,不过后来把油商黄栋才揪来游了街,在月池塘还照了相,捉了一只洋狗子放在他的面前,表示他崇洋。
平江起义时,胡筠、张警吾他们到了瑚佩三墩那里,起义另天,她们带了游击队进城,我当时是搞宣传工作,在胡筠的领导下。这时胡筠、张警吾他们是县委负责人。在起义后另天县里正式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胡筠是主要负责人。张警吾等都是重要成员。开成立会那天,张警吾、余贲民等部参加了,胡筠还在会上讲了话,内容记不清楚。余贲民是启明女校管权木培养的老师,他的女和我同学,因为年久记不上名字。那时我家住在城里,开“聚贤居”,她们来往是在我家,把我家做联络点的。这时他们的联络信件都是由我转送李家巷交李俊、朱璋他们收的。信面上:李积厚堂收(是我家的堂名)实际上交给他们。拆看信时还要用药水冲,冲过后才能看清,我也从不拆看他们的信。其他情况我也记不起来。
证名人:原名 李树秀 现名 李慕华 李慕华
记录人:张白纯 83.8.19
艾小清 男 75岁
我原在龙门区工作,区苏主席是吴祥云,后是张健,我当区委秘书。
胡筠是县委负责人,还在湘鄂赣边特工作,他常来我们龙门区开会,指导工作,她身为大干部,平易近人,与群众关系十分好,很有工作能力。她来开会常带警卫数人。
有一次(可能是1932年),在连云山与浏阳交界的大山里,召开湘鄂赣三江处军事会议,我又看见了胡筠,那次会开了三个星期,各区都派了代表参加,我龙门区的代表。
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彭德怀、李宗白、胡筠、孔荷宠、涂正坤等,他们都在会上讲了话。会议内容是反立三路线,禁止乱烧乱杀,研究打土豪分田地的问题。参加会的有千把人,分几处地方讨论。
那里有个造币厂,可能县委、边特就扎在那里。
证明人:艾小清 1983年8月19日
张四台 75岁 男
双江公社晋平大队陈公生产队
民国15年国共合作,我十几岁,参加了农会,我后来参加了共产党,民国17年(28年)彰德怀起义,我当时被关在县黑牢里,起义军打开了牢门,我放出来了。在县里看见过胡筠,胡筠是县里负责人,平江起义时,她常开会,组织活动。
平江起义后,我回家不成了,就干脆参加了红军,我在李连清的游击队里当兵,我们驻扎在平江北乡东坑时,胡筠的县委就扎在我们对门屋里,县委干部还有李宗白、涂正坤。我们在东坑扎了个来月才开走。
1928年,我哥哥张清台在北乡白花尖负了重伤,胡筠常来看她,还给了他5块钱。我知道胡筠善于带兵打仗,当时生活很艰苦,敌人很残酷。胡筠外出活动常化装,要不然敌人会认出她。
我在游击队搞了二年时间,后因我家五兄弟有三兄弟参加了游击队,家里无人作田,我就回了家。
调查人李沙 1983年8月31日
郭如友回忆(曾任省委秘书) 胡筠率两团人救红十六军增援打排埠的情况
(1930年左右)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率部在铜鼓与敌人遭遇上了,旋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由于敌人多,武器好,红十六军且处于被围之势,战斗打了一天,终未突出重围,情况十分危急。这时胡筠得到了消息,决定带兵前去增援,救出红十六军来。胡筠作战善用巧打奇袭。这次,她带两团人避开正路不走,从浏阳界上的石果山丛林里横插向排埠,直指敌人的侧后翼,从背后揪住敌人一顿猛打,敌人被背后的突然一击打得昏头转向了,顿时乱了阵脚,红十六军见胡筠带的援兵来了,精神大振,乘势发起进攻,敌人在前后合击下,丢盔弃甲,死伤一大片,剩下的也只顾仓惶逃命了。这次战斗不但救出了整个红十六军,而且还消灭了敌人两个团,缴获大批弹药枪枝。胡筠在别人危难之际挺而相助的英勇精神深为广大指战员所敬佩。
吴真生回忆 木瓜人
平江起义时,游击队还未进城,彭德怀部队已抓了许多土豪劣绅。这时,有不少人要求保出来。起义军回答说:“是保是放,要等县委胡筠来。”
黑夜里,游击队在山里,渺无人烟,我们只能拿一根香火照路,并靠这根香火计时。
1986年5月访问记录
童汉舟 男 84岁 红军十六军连长 三墩乡他山村
我于民国16年起就加入了农民自卫军和农会……平江县委干部潜伏到我们他山洞,胡筠担任县委书记,驻在他山洞桥坡里许少生家。……胡筠把找介绍到钟洞区上,见了区干部陈孟根、刘素芳、童正明等负责人,编入西区游击队,队长黄再成,党代表刘宗义(张纯清)。西区游击队只有七根枪,是县里从天岳区调拔来的。其余武器是梭标和刀。我们游击队一律服从胡筠的指挥。她要我们去哪里就去哪里,要杀什么人就杀什么人,要打什么地方就打什么地方,无二话可讲,坚决服从命令。
西区游击队刚成立就打了几个漂亮仗……平江起义后,我们编入红五军,一直跟着彭德怀打仗。
……
民国23年,我随部队到了山鸡坳与排埠之间的山坡上,在路旁休息,看见远远的押着两个人,我就问营长刘益(红十六军九师七团二营营长)是什么人,营长把头一低,拳头往心口一捶,“是胡筠与张敬吾……”我要冲上去与胡筠讲话,刘营长一把拉住我:“你不怕杀头?”后来,听说胡筠死了。刘营长讲起这事就哭,哭过好几次。……
童汉周(盖章)1988年2月11日
胡兴隆 男 76岁 尤门区苏干部
1928年,胡筠是最有权的时候。开会时常说:“这是胡筠批准的。”这句话就象圣旨一样有权威,令人信服。
打通城时有个新八师。这个师没搞好久。
打通城后,七团团长刘义生被处决,他不听调,上火线时说:“还要等我吃了饭再说。”没有及时参战,回到龙门就把他枪决了。
胡兴隆(签字)1984.8.18
张坎生 男 67岁 游击队员石印局工人
有一次,彭德怀在台庄千家岭被陶广部一个旅围住,仗打得很激烈。下午,胡筠带兵增援来了。结果,敌人溃退了。彭德怀与李芙蓉(胡筠)开住了黄金洞。李芙蓉在我们这边很出名,他的队伍叫一纵队。
张坎生(签名)
张幼清 男 69岁 修水台庄 老革命
1928年,有一天,彭德怀带兵从平江龙门过来,经过这里,翻过后面大千家岭上打了一仗,又经山鸡坳过平江黄金洞去了。当天下午李芙蓉骑马带兵经过这里,也过千家岭去黄金洞。
1928年,彭德怀在台庄驻扎了三个星期,开边区党政军联席会议。李芙蓉参加了。
敌人对台庄“三光”了七次。
省委驻在上杉,李芙蓉在上杉工作很久。
台庄离上杉只有12公里。有次我看见李芙蓉在主持会议。她特会讲,很会打仗。在北岭桃树港就打过一次胜仗。
高台庄一里的芭蕉窝,有个兵工厂和石印局。
张幼清(签字) 1984.10.12.
余君轩(部队用名余德胜) 78岁 老革命
三阳公社美潭村马头岭人
我于民16年当红军,有一次在辜家洞开会,看见了胡筠,她和孔荷宠部是纵队长。她在会上作报告,精明能干,待人和气。红军官兵部打成一片,没有等级观念,同吃同住,开玩笑。只有开会和打仗才会分等级。当年打游击只有胡筠和孔荷宠两支主要部队。胡管东北区,孔管东南区。胡筠常驻地有个红花尖。胡筠编了民谣:“老子本姓天,住在红花尖。有人来吃粮,八角钱一天。”(另回忆:“老子本姓天,住有红花尖。穷人觉觉困,地主筹花边(钱),若是筹不到,脑壳分两边”)胡筠有匹白马,老远看见骑马的就知道是胡筠来了,因为游击队的战马很少。
1930年打长沙,到金井后,我们在孔荷宠带领下在春华山与胡筠部队分手,去打浏阳永安,胡筠和红五军一直朝长沙去了。
我们攻下朗梨后,直到后半夜才进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坡子街敌军械修理局的枪支运往平江。枪真多!后来,不大好的枪在路上丢掉了。打长沙后,每个战士还奖了一块光洋。
1930年冬打通城,通城是胡筠的游击区内,全由胡筠指挥。我们去支援,指挥仍是胡筠。这一仗打赢了。
余均轩(签名)1986.2.3
我对婶母胡筠点滴回忆 张献元
婶母胡筠同父亲张警吾是1928年结婚的。1929年婶母和父亲调修水赣北特委工作,把祖母和我接到修水去。我们走到金坪时,出现了严重的敌情。抬祖母的担架只得放下,祖母就回老家献钟去了。我由方济南背着到了修水。从此,我跟婶母和父亲生活到1933年10月。
跟父亲婶母一起的还有伯父张海清、伯母以及他们的儿子(我的堂弟)张佛保。伯父母没有参加工作。
婶母待我很好,把我带在一起睡,我是1924年生的,跟她在一起,正是五岁到九岁这段时间。
在修水时,长期驻在台庄,1932年才到万载小源去。
有一次,打了大胜仗,捉了很多俘虏,有几百人,还有不少的军官。把他们安放在小源大屋后的小山坡上。在小源大屋召开庆祝胜利大会。会刚开始不久敌人的飞机来了。
婶母在台上看到我在台下,急速跑下台来,就拖着我一只手左躲右躲,这只房拖到那只房,由于她懂得飞机丢炸弹的规律,有转移的办法,所以我们没有受伤。在修水台庄,有一次演戏,戏名是《龙岗擒瓒》这是我父亲写作的。看得津津有味。有一年在万载小源召开省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将要结束的一个晚上,大会刚开始不久,就叫赖汝樵站起来,随即把他带出了会场。接着又叫我父亲婶母站起来,也带走了。我当时正在会场玩耍,不知为什么,心里也很紧张。当晚,涂正坤送我去睡,我问父亲和婶母去哪里?他说到别处有事去了。后来我睡上床,他又在我身上到处摸。我问他摸什么?他说帮我摸好衣服,都缩到一它去了。我心里知道,他是看我父亲婶母放了什么东西在我身上,或许是文件或许是金器等。
不久有人告诉伯父母说,父亲和婶母将押送走,可能会经过我们住地。有一天下午,我和伯母正在门口等望。不久,果然押解一些人经过,看到父亲来了,我叫他一声,他没有应,就走过去了。只隔三、四个人,婶母来了,我叫她一声,她尖声大哭起来,喊道:嫂子(我伯母)你要带好献伢子,这是见到父亲婶母的最后一次。这年农历大年卅夜,我伯父母带着佛保,过铜鼓石鼓山。转移到平江边境,我伯父托内山革命群众把我送出苏区,回到家乡献冲,和祖母生活。
胡课成 69岁 丰益三队
我是民国二十年才入伍的,在孔荷宠部队。听说平江起义前,胡筠带的队伍常走这里经过。
民国22年,我调到小源省苏警卫队当兵,后调保卫队7班班长。胡筠在省苏当妇女部长,互济会长。她待人亲近随和。警卫队三个排,共100多人。保卫队也有100多人。当时省苏有两个秘书,钟期光和骆奇勋。涂正坤是保卫局长。涂正坤曾带我们去修水抓县委书记,说他是AB团的,后来涂正坤、郑保去黄金洞抓赖汝樵。抓胡筠的时候,我因挂花离队养伤,住福老子家。在离队前,我亲服看到余贲民在牢里病死的。
听说当时国民党在共产党内的反动组织很多,如“恋爱社”、“AB团”、“打狗委员会”、“敲碗委员会”、“改组派”等。我们保卫队专门搞这些事。
1983年6月1日(盖章)
田野农 81岁 曾任红五军团政委
1927年,好友王嘉佑(烈士)劝我加入共产党。只要学会写CCP和记住六句誓词。
有一次,王嘉佑俏俏说:“现在县委在内山洞里,县委书记是胡筠。我这次去县委开会……
平江起义后,胡筠把游击队一大队(大队长喻庚)和二大队(大队长张纯清)调到红五军,充实红五军。我也由此到了红五军。
到了红五军后,多次听到彭德怀谈到胡筠。彭德怀说过:“平江起义时,是胡筠当县委书记。县委对我们支持很大,我们多亏了县委和游击队。
胡筠写的暴动歌(略)、先锋队歌(不记得了),结婚歌(唱)
田野农(签名)1886.2.3
王继泉回忆 虹桥洞口人
我原是县苏河西办事处西北游击第六队游击队员,后编为咏生县第四游击支队,队长张飞,政委张渥清。
打长沙后,成立过第八师,师长高咏生,胡筠当政委。师长后来是魏平。
王继泉签字 1908.5访问
方斐文(方员矩) 回忆 72岁
我在九师,喻庚当师长,李幼军政委。七师师长高咏生,政委不记得了。八师师长张涛湖北阳新人。七师辖一、二、三团,八师只有第四团,九师辖七、八、九团。每个团实际兵力只有四个连。四团团长袁立生,平江人。八师因兵力少,只在平江、通城附近打挨户团。在通城云溪、修水奇源、平江南江九岭都打过挨户团。八师是1930年底才成立,到1931年9——10月间就编到七师和九师去了。
1981年八师在渣津抓过一次“恋爱社”,杀了一些人。听说七师、九师在阳新抓的比八师还要多,据说有一次杀了200多人。
方员矩(盖章)1986.6.12.
阚恕炉 70岁 修水靖林三水坳
胡筠是省苏妇联主任,1980年曾任红十六军八师四团的团长。我们叫她四团长。扎在汤塅,是从江西过来的,扎了一夜,到长寿街去了。
阚恕炉(盖章不现,儿子又代签名)1983.6.19.
朱凤林 66岁 修水上杉金现屋原省委驻地
李芙蓉在赣北特委任职,带兵,她有个望远镜。
魏振华 76岁 原省委秘书
1929年,胡筠和张警吾在万载仙源横岭下石碓上和许家窝办过两期训练班。学员是各区乡农会干部。我是第二学期的。训练班讲革命道理,组织群众方法,游击战争等等。万载县委扎在书堂,张警吾的书记,胡筠是总工会委员长。她介绍我到具委当秘书。他们两个是万载革命的开山元老,以后是辛克明。
魏振华(签名)1983.6.8.
陈再励向忆 宜春档案馆卷案45号
郑保任保卫局长时,赖汝樵、张警吾、胡筠等人都抓了。八个县委书记抓了四个。
陈斐然(傅秋涛夫人) 67岁 北京北池子11号
我常听傅秋涛说:“胡筠特能干,省里的干部,是个带兵人,很会打游击,枪法很准。”
陈斐然(签字)1983.7.11.
樊平 80岁 修水大桥乡口 原修水县委常委
李芙蓉是省苏委常委,她工作最积极,什么东西都来得,写东西很快,作报告会讲,还常在外搞宣传,写标语。
李芙蓉打入长沙时就参加了省委。
樊平(签名)1983.6.21.
王群 女 78岁 小源干部曾在省苏工作
我是1929年3月18日参加曾国旗横岭暴动的。1932年调省苏革命主席团时,认识了胡筠。新的妇女部长,江友凡(浏阳人)对我说过:“你别听胡筠的,她是有嫌疑的人。”
当时红军学校在新塅段心,胡筠是军校领导。
王群(签字)1983.6.8.
邓爻安 男 72岁 大坪新塘 红十六军战士
1980年湘鄂赣武装在渣津整编。胡筠部编到第八师。师长邹之谟,胡筠是否在第八师兼职,记不得了。
……
邓爻安(盖章)1984.8.18.
邓菊英3女 78岁 上杉横坑人
李芙蓉住在我家10几天,开床铺在我屋里,在我叔婆家吃饭。
她来时,有两个男人担铁盒子,她就伏在铁盒子上写东西。走的时候,两个男的又来挑着铁盒子走。
邓菊英(签名)1984.8.13
王容箴,湖南大学图书馆退休
我于1926年11月在稻田女师读了两年书,由校长徐特立介绍投考武汉军饺,12月取录,立即去武汉,复试后,正式取录……
1927年7月初,国共分裂,蒋介石叛变,军校解散了,我就回长沙,进入湖大预料……
我不记得胡筠的名字。1930年,我在湖大读书时,听说红军进入长沙,有一位女将,共产党员,瘦小个子,面上有雀斑,解放脚,平江人。她骑一匹大马,驰骋于长沙城内。后来敌人要抓她。这个消息,传遍了湖大。
王容箴(签字)1983.8.18.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