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文家市——罗荣桓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听毛泽东的讲话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入党仅仅四个月的罗荣桓尽管已决心革命到底,可是,这一支小小的起义部队,在强大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究竟要到哪里落脚,能不能坚持下去,怎样才能坚持下去,罗荣桓和大家一样,还心中无数。无论是他的模范作用还是苦口婆心的说服,都未能遏制开小差之风,而这也正是当时包括罗荣桓在内的许多干部十分焦虑的问题。

  九月十七日,部队转移到铜鼓县排埠和浏阳县孙家圾一带,与毛泽东和在东门市受挫的第三团会合。部队休整了一天,谭希林调往第一团第一营,特务连长由浏阳县工会主席朱建胜担任。因为当时尚未在连队建立党代表制度,罗荣桓改任师部参谋,仍随特务连行动,与朱共同负责指挥特务连。

  九月十九日,部队到达文家市,与攻浏阳失利的第二团余部会合。起义部队原本有五千余人,仅师部和第一团便有二千多人,三个团先后受挫后,这时还剩下一千余人。特务连还剩下七八十人,随师部住进了文家市西头的里仁学校。

  当天晚上,毛泽东不顾旅途疲劳,连夜在师部召开了扩大到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前敌委员会。在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时攻打长沙已不可能,建议部队改变计划,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找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

  第二天清晨,全师一千余人在里仁学校的操场开会,毛泽东讲了话。由于他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和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人们此时都称他毛委员。毛泽东说,这次秋收起义我们打了几个败仗。这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留有队伍。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现在需要好好总结这次起义的经验。我们分成几路,力量分散了,但是敌人力量却很集中。结果我们打了败仗。秋收起义原来计划是攻长沙的。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但是现在那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我们不能去打大城市,去打交通要道了。现在要找个地方休养生息。

  说到这里,毛泽东稍稍提高了嗓音。他说,同志们,革命总是要发展的,总是要胜利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因为老百姓在我们这一边。有了群众,就有了天下。而我们要得到群众的拥护,有一个条件,这就是要整顿纪律。对老百姓的东西,一个鸡蛋也不能拿,一根禾草也不要动。只要我们和群众结合在一起,就会如鱼得水,立于不败之地……

  罗荣桓过去没有见过毛泽东,但老早就听说过这个名字了。一九一九年他刚到长沙读中学,在驱张运动中,他就知道毛泽东是湖南一位著名的群众领袖。他还知道,今年年初,毛泽东曾到湖南衡山等县考察过农民运动。罗荣桓受湖北省委农民部派赴通城之前,还读过他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这个报告考察内容之翔实,观点之鲜明,说理之透辟,文笔之犀利,留有深刻的印象。

  此刻,正当罗荣桓为部队缺乏明确的前进方向而焦虑的时候,听到了毛泽东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讲话,感到像是久渴之后饮进了甘泉。罗荣桓感到毛泽东这个讲话完全合乎客观事实而又闪耀着睿智的光芒。这是罗荣桓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和听毛泽东的讲话。从这时开始,罗荣桓便非常尊重和敬仰毛泽东。他所以尊重和敬仰毛泽东,是因为他从革命实践中日益认识到毛泽东的思想里包含着既丰富又深刻的真理。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