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洞庭布阵挽狂澜
凌惠民等

  浩浩八百里洞庭,古往今来,曾造福三湘百姓。润泽绿夏金秋,托起渔歌帆影,把一支洞庭鱼米香的歌谣唱遍大江南北,而有了横贯海内的大气,有了风行天下的美名。

  滔滔八百里洞庭,从古到今,也曾祸害湖区儿女。洪波涌起,惊涛裂岸,猛兽一般摧毁良田,卷走美好的家园,而有了惊心动魄的岁月,有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岳阳地处洞庭湖和长江交汇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几个夏天,这里连续发生了特大洪水。

  1998年春末夏初,洞庭湖暴雨成灾,洪水蜂涌袭来,湘资沅澧5次洪峰与长江8次洪峰恶性组合,南北夹击,江湖顶托,城陵矶水位一路攀升,4次创历史新高,最高水位超过1954年1.39米,63个堤垸、1068公里江湖大堤有320公里洪水超过堤顶高度,最高的子堤挡水1.5米,仅有180亿立方米容量的洞庭湖超负荷地装水350亿立方米,它像一个巨大的水盆,高悬在520万岳阳人民的头上,岳阳危在旦夕,洞庭湖危在旦夕。

  洞庭湖告急,数万援岳抗洪大军云集湘北,部队卸载开进、宿营布防如何操作?军分区果断决策——

  军地联手  靠险部署  正确指挥

   

  1998年6月下旬的一天凌晨,岳阳军分区5名常委及司政后有关人员聚集在作战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神情专注地听副参谋长罗林桂在那电子显示屏前作汛情报告:当前,高洪压境,来势凶猛,洞庭湖区全线告急。广州军区所令各路大军正在集结,即刻兵伐洞庭。听完汛情报告,李继军司令员宣布:根据广州军区、省军区和省防汛指挥部指示精神,岳阳军分区开设军分区基本指挥所和前线指挥部。

  进入七月,洪水毫无退却迹象,湖区和长江沿线大小堤垸险象环生,广州军区两湖抗洪战场总指挥、军区司令员陶伯钧上将及湖南湖北前线指挥部文国庆、龚谷成中将,分别命令战区陆海空三军及武警有关部队,星夜兼程,千里机动,开赴长江洞庭湖一线抗洪。一时间,京广线上,军列如风;107国道,军车如箭;茫茫云海,银鹰翱翔。岳阳,这块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各路大军整装而至。

  “报告军分区抗洪抢险指挥所,省武警部队官兵已集结完毕,听候调遣!”

  “岳阳军分区基本指挥所,驻湘某部抢险官兵奉命抵达岳阳,请求指派任务!”

  军情急报纷至沓来。

  广州军区驻桂某摩托化步兵师出发的电报是这天傍晚收到的。这时,距部队抵达岳阳仅一天时间了。由于部队出动紧急,军交部门从战区范围内紧急调集车辆,紧急编组,紧急输送。铁路部门未来得及按常规送达铁路运输计划。因此,对这个师的开进序列、具体人数、到站时间等情况不清楚。这就给军分区带来了一连串拉不直的大问号:多少个列车梯队?何时抵达岳阳?需几个站台卸载?车辆怎样加油、送多少油?如何安排吃饭?怎样安排宿营?需多少抢险工具和救生器材?

  这是一支成建制开进的大部队,也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能否保障该师顺利开赴抢险地点,对湘北抗洪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司令员李继军和政委赵永杰紧急碰头,感到在这军情如洪、大军云集、大战在即的紧要关头,重要的是要走好第一步,保障赴岳部队和武警安全卸载,如果第一步不到位,后面就无法展开,就会乱大套。时间不等人,必须迅速决策。

  当晚,军分区牵头协调地方政府,先后召集军地领导、岳阳火车站、车站军代表以及公安、交警、民政局、邮电局、石油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召开协调保障会,对部队卸载、开进、宿营、通信等具体事宜当面协调,由所涉单位负责解决,并在会上当场拍板定案。随后,军地联合,迅速成立了协调组、引导组、保障组,对岳阳所属3个站台进行现场勘察,通过“防汛抢险指挥自动化系统”,对当时的汛情、险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迅速为部队选择进驻点。

  军分区立即成立临时保障组织,对内部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

  以司令员李继军为组长的指挥卸载组,负责整个卸载的组织指挥;

  以罗林桂副参谋长为组长的站台现场协调组,具体协调各个站台卸载工作;

  以政治部马先明副主任为组长的联络引导组,保证部队卸载后向集结地域开进的引导和联络;

  以后勤部长苏正芳为组长的部队生活保障组,负责落实部队下车后的吃饭、饮水;

  以岳阳市公安局胡德明副局长为组长、交警部门联合组成的道路开导组,保证部队开进途中的安全工作;

  政委赵永杰、政治部主任瞿政祥坐镇基本指挥所,负责组织指挥部队进点到位。各项组织保障兵分多路,迅疾铺开。

  几个小时后,先头部队抵达岳阳。随后,在10余个小时内,后续梯队陆续到达。顷刻,岳阳市内外几个站台上,人声鼎沸,车声轰鸣,热腾腾的饭菜送上来了,清凉的矿泉水送上来了,油车也及时赶来给军车加油,抢险工具、救生衣等一应俱全。连医生护士都提前到位。官兵们一下车,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来回寻诊发药。一个小时内,抵达部队全部得到给养补充,齐装满员,斗志昂扬。仅仅15个小时,军分区共组织卸载17个专列,430多台大小车辆,供应盒饭14000多份,矿泉水14000瓶,发放救生衣11950件,铁镐1000把,将万余名官兵送达抢险地域,未发生丝毫差错。

  某部第一梯队卸载后未及宿营安顿,就接到赴君山建设垸临江闸抢险的命令,军分区迅速组织协调该部,从车站直扑一线大堤,仅用2小时,官兵抢住了涵闸穿孔大险,加固了一道5公里长的坚实堤坝,挫败洪魔。坐镇岳阳指挥抗洪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国庆中将、政治部主任张国初中将看了卸载的情况报告后,当即批示:岳阳军分区协调部队工作做得很出色,其经验值得很好总结。

  这年夏天,在湘北1068公里防线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总兵力达2万余人,加上30万建制民兵,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长城。军分区根据上级的指示,以协调保障为前提,组织协调这两个方面军与岳阳人民一道勇战洪魔。90多天的严防死守,硬是把猖狂至极的洪魔挡在堤外,创造了18个蓄洪垸无一蓄洪,洪区堤坝无一溃堤奇迹。

  洪魔肆虐,抗洪大军几度征战,部队给养消耗、装备器材如何补供?军分区科学运筹——

  架设桥梁  联通纽带  全力保障

   

  有人称:军分区、人武部是军地结合部的桥梁和纽带,这话一点不假。在岳阳历年的重大抗洪战斗中,人们随时可以感受到这“桥梁”和“纽带”显示出的重大作用。

  面对分散在千余公里防线上的数万名援军的生活保障这道难题,岳阳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在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给予充分保障?抗洪大军所需的油料、食品、水电、药品、被装等大量物资从何而来?

  为此,他们建立了由军分区、人武部和当地政府联合组成的军地后勤联合保障体系,下设协调指挥、饮食供应、油料供给、医疗卫生等四个保障小组,以当地政府为主提供所需物资,以军分区、人武部为主组织协调,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好抗洪抢险部队的后勤保障。并对四个保障组的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责任到人,不留空档,严格按保障计划实施。

  为使部队一到驻地就能吃上饭、加上油、宿好营,军分区坚持跟踪督促抓落实。1998年7月25日,驻湖南耒阳某部摩托化开进400多公里抵达岳阳。前往迎接部队的李继军司令员及时指示后勤部长苏正芳,将事先准备好的油料给40多台军车加上了油,并安排一名科长和一名参谋引导部队到达临湘市的江南垸。供应科长韩保新了解到部队官兵尚未吃饭后,立即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不到一个小时,就为抢险官兵送来了热腾腾的快餐盒饭,保证了全体官兵以充沛的体力投入战斗。

  全体保障协调组成员始终做到,对当时能解决的就即刻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就研究解决,一方解决不了的,就多方联合解决。

  27日,军区某部500多人接替换防部队,增援洪山头。由于原部队住的学校和民房被转移群众占用,部队再住进去不仅拥挤,而且给官兵的生活、管理带来不便。政委赵永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县乡领导和军分区派出的联络员,另外选择了宿营地。

  一次,李司令员、赵政委到岳阳县检查保障工作时发现,近些天岳阳县给部队的生活物资补助不到位。于是,他俩分头找到县长和书记协商,又带他们到市里想办法,最后从该县的其它经费中解决了资金。

  8月5日,军分区政委赵永杰陪广州军区文国庆副司令员和政治部张国初主任视察某部时发现,华容县洪山头镇由于驻军多,出现了没菜吃的问题,他及时找到岳阳市政府秘书长白尊贤,请他找有关方面解决。第二天,市里派出副市长葛送培和秘书长白尊贤负责向洪山头调运蔬菜,保证了部队蔬菜供给。总参装备部副参谋长尚学琨在看望抗洪抢险的官兵时,对陪同前往的军分区政委赵永杰说:“你们的保障很有力,感谢你们和岳阳人民对子弟兵的厚爱。”

  抗洪抢险形同战场,又不同于战场。作为军分区一级协调部队,关键要为部队官兵解决实际困难。华容县是岳阳抗洪的重点,先后抵达的部队官兵近万人。该县防指和人武部专门安排了一名县委办公室主任和人武部后勤科长负责部队的生活保障。每天下午5时准时将伙食补助费送到部队,出动4名消防车为部队供水。7月14日凌晨1时,省武警三支队24辆车进驻离县城60公里的团洲垸后,汽车断油熄火了。该县油料供应组连夜将1000公升汽油送达,解决了部队执行任务的燃眉之急。在团洲垸某部队驻地,赵政委看到抢险归来的官兵要排队洗澡时,立即指示县人武部买来彩条布、塑料水管、围起一个露天澡堂。

  由于长江高危水位居高不下,部队参加抗洪时间随之拉长。官兵们中暑、患红眼病、烂裆的人员逐渐增多。为解决这一问题,军分区从分区干休所紧急抽调医务人员,由卫生所长艾银海带队巡诊。9月3日,后勤部苏正芳部长在湘阴得知某团9连有69名官兵食物中毒时,不顾自己正在打吊针吃药,冒着酷暑急忙赶往现场组织抢救,由于军地医生抢救及时,没有一人发生危险。在连续三年的抗洪抢险中,军分区共组织军地医疗队8支,行程24620公里,送服预防药、打预防针5.4万人次,发放各种药品82种,为部队和地方群众治病6.7万人次。

  为了确保通信指挥畅通,他们还给每个部队驻地安装了程控电话,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快捷地指挥部队。

  整个抗洪抢险期间,岳阳军分区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做好抗洪抢险部队保障工作》的指示,本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抗洪”的原则主动把困难想在前,把保障工作做在前,不等不靠不埋怨,不推诿,在保证部队吃上饭、喝到水、加满油、住进屋、拿到药方面认真研究,精心安排,与市防指共同制订了“部队抗洪抢险组织协调保障计划”。对部队生活所需的大米、食油、猪肉、蔬菜、饮水、油料等物品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守候;对开进、换防途中的部队实行了跟踪服务保障。先后为部队冲锋舟加机油418桶,运送大米11.3万公斤,调集猪肉3.3万公斤,抢运蔬菜17万公斤,调拨矿泉水31万瓶,申领药品价值97.4万元,组织盒饭14万盒,补助生活费731万元,分发干粮41.8吨,罐头20.9吨,救生衣16263件,帐篷307顶,锹、镐4000把,服装154515件(套)。这一串串实实在在的数据,凝聚着军分区全体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保卫家园,30万后备军奋起抗争,摆兵布阵、突击攻坚如何驾驭?军分区有序统率——

  紧急集结  快速机动  建制抢防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洞庭千里江防,岳阳水患不断。

  全市63个垸区1068公里长的一线防洪大堤,无一不是水满为患,水灾频繁。

  这对于没有驻军的“水城岳阳”来说,无疑是一大憾事。“藏兵于民、寓兵于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的新时期的屯兵战略决策。作为统率全区民兵预备役方阵的岳阳军分区,面对滔滔洪水,他们坚决贯彻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在省军区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导下,因地制宜组建了民兵抢险“快速反应”部队、“水上救生”突击队,为保卫湖区500多万儿女生命财产安全,为捍卫522万亩沃土良田完好无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水情就是敌情,灾区就是战场。

  当滚滚长江泛起滔天恶浪,洞庭湖区遭灾遇难时,军分区司令员李继军、三任政委汪泉源、赵永杰、高扬率领全体官兵以昂扬的斗志,统率全区30万民兵预备役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波澜壮阔的抗洪抢险中,在岳阳的抗洪史上,描绘着“人定胜天”的抗洪图。

  早在1996年洪灾过后,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就清醒意识到,后备军无正规系统集训,难以战时机动集结,布兵设防无法有序运筹。只有成建制集团演练,分方阵全方位立体摆开战场,模拟实战运作,方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面对严酷的抗洪态势,军分区根据上级指示和有关部门的汛情预测通报,及时动员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克服麻痹思想,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思想准备。针对民兵队伍人员难集中、经费难保障、指挥难协调的情况和矛盾,迅速对各县(市、区)的民兵抢险突击队进行了集中训练、临战演习、器材配发;统一了民兵标志和旗帜,成立了基本指挥所;沟通了通信联络。

  进入汛期,9个县(市、区)人武部的6个民兵防汛机动团、3个民兵防汛机动营、9个民兵抢险突击营和1个民兵舟桥营相继进入紧急状态;20万民兵集训资金迅速到位,532件舟桥装备器材、30艘冲锋舟装备一新;6个湖区的舟桥分队来到洞庭湖水面驾舟遏浪。

  当年东吴军师鲁肃操练水军的古战场,新一代中国军队的校官们齐聚在阅军楼下,操练着当代“民兵水兵”。号称“洞庭舰队”的民兵舟桥营在演绎历史的同时,不辱人民的使命,一次次成功地完成了水上编队、紧急救援、高速穿插、自我救生、突击转移等一系列高难度、高强度的机动作战训练任务。

  进入主汛期后,全体民兵迅猛集结,火速开赴各个战场。

  君山区建设垸14公里长的一线长江大堤是卫护岳阳古城的唯一屏障。全区4个民兵营的1600名民兵分兵把守,吃住在大堤,先后排除11处重大险情。一天下午,建设垸三支渠堤段出现严重滑坡,区人武部部长施永国率400名民兵突击队员赶赴险要地点,上百名民兵跳入江中,用身体排成人墙抵挡洪流,8名民兵相继潜入6米多深的江底探险、垒沙袋,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筑起了两道长55米、高3.5米的挡浪墙,及时控制了险情。正值来此地视察的省委书记王茂林万分感慨地说:“民兵是我们自己的‘拳头’部队,有民兵在,我们同样放心。”

  汨罗民兵抗洪抢险应急连曾在1998年抗洪中受到解放军四总部通报表彰。这支被誉为抗洪“铁军”的200人的精干队伍,七战磊石管涌群,声名远播;转战松柏垸立下不朽战功;激战湖溪垸蓄洪闸,誓死捍卫城区安全,在汨罗江畔转战数日,屡战屡胜,越战越勇。

  临湘民兵抗洪突击队护卫着湘北门户,在23.5公里的一线长江大堤摆开战场。堵管涌、挖蚁洞、疏散村民,迷彩服的身影处处闪现,成为市委、政府手中的一张“王牌”。

  岳阳县民兵配合抗洪部队死守麻塘大堤,确保境内的京广铁路、107国道畅通。1998年7月7日,狂风裹挟着暴雨掀起巨浪直扑12公里大堤,0公里+500米地段出现长70米、裂缝6厘米的整体滑坡,情况万分危急。实击队长袁玉涛一声大喊:“下水压彩条布,谁也不准离开。”300名民兵突击队员迅速纵身水中,用身躯死死压住彩条布,激战12小时,终于筑起一道长80米、宽2米、高1米的压堤脚块和2个大抱围,使大堤化险为夷。7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麻塘大堤时,亲切地接见了这支英勇顽强的民兵队伍,并同队员何石清进行了交谈。总理深情地对大家说:“感谢你们为京广大动脉的畅通作出的贡献。”

  云溪区基干民兵抢险突击队是由长炼厂和岳化厂青年职工组成的一支“快速反应”队伍。队员素质好、身体壮,江南垸、陆城垸的每一次重大战役都有他们激战的身影。

  华容县民兵舟桥营在军事科长滕建国的率领下,飞驰集成垸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灾民,苦战11小时,安全转移灾民90000余人,转移财产490多船。

  湘阴县民兵突击营在部长谭建煌、政委汪作琪的指挥下,以抗洪英雄高建成为榜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死保县城安全,辗转全县各大垸区,连续两年首开抗洪大战序幕,成功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洪水呜咽,青山垂首。1998年7月29日晚9时,基干民兵罗巍在转战途中以身殉职,献出了年仅24岁的年轻生命。9月4日,团省委、省青联联合作出决定,追授他为“青年抗洪英模”光荣称号。8月10日,屈原农场7分场4连2排民兵排长曹治辉为涵闸排险堵漏,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

  长江作证,洞庭作证。岳阳军分区组织指挥协调部队和民兵,与岳阳人民一道同舟共济,顽强拼搏,战胜洪魔的感人事迹将永记史册。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