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保存和展出,是湖南省博物馆、湘雅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和组胚教研室的贡献。值此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之际,特向博物馆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在那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成了难忘的合作伙伴,留下一个永恒的历史记载。1972年是工农兵上大学的日子,人体教学标本十分缺乏,我是教研室的秘书,总想千方百计收集标本,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听说长沙马王堆挖墓,恰好在工地上找到省博物馆侯良副馆长,他们馆里有一具出土的女尸,每天派人买冰块给尸体降温,尸体散发出一股酸腐气味,大家担心女尸会腐烂,希望提出保存的方法。这是人体解剖学专业的范畴,故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湘雅医学院一批医学专家投入了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研究,原湖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被湖南省革委会指定为科学保护西汉女尸的单位。
关于马王堆汉墓女尸的科研价值,起初的看法不一致,考古专家与文物专家很重视包裹女尸的丝绸织物,处理女尸时不损伤文物,女尸不能作为文物;人类学专家认为女尸虽有二千一百多年,仍然是现代人不是古猿人,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研究价值不大。我听了这些意见后,认为女尸有可能给我们医学院。回到学校给教研室报告情况,转达了省博物馆侯良的要求,决定第二天派人去做防腐处理。第一次进行防腐处理时,省博物馆把女尸停放在桌面上,尸旁放着大小冰块降温。我们几个人先给女尸局部注射防腐剂,在胸部、腹部、颅部进行穿刺,抽取样品进行化验,穿刺时发现骨质有疏松,进针时很少抵抗感。皮肤暴露部位呈浅黄色,皱折部位粘有沉淀物质,手指按压皮肤有弹性,触摸时质地柔软,暴露切开股动脉时发现管壁变薄,穿刺注入防腐液能流通,后来有报道尸体股动脉如同死后不久的尸体,是不能相信的,实际上血管已经变性,不过因尸体深埋密封而腐败终止。
西汉女尸的出土,成为1972年全世界和全国的特大新闻,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省博物馆摄制新闻片,公开放映称为《考古新发现》,王鹏程,张贵生和我进入镜头,我们按徐冰导演的要求表演和交谈,听说解说词是周总理审查过的,那是“文革”、后中国大地第一次播放教授的称呼。我在省博物馆见过几份外国报纸的报导,头版头条新闻标题,我们三人站在西汉女尸旁边的照片,同我们报纸上刊登的国家领袖照片一样大小,经历“文革”后,见到外国报纸这种做法感到惊奇。当时有人议论中国乒乓球外交活动之后,紧接着是有关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外交活动。参观省博物馆的外国元首和外交官员不少,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画家也多。陪同兄弟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马王堆一号汉墓成为当时的新鲜内容。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对于有科学头脑的领导来说,认为是我国的无价之宝,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材料,而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领导来说,认为女尸辛追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是进行阶级教育的典型材料,所以一意孤行,不听省博物馆的意见,强行开馆给群众参观,安宁的烈士塔周围闹得乌烟瘴气,战士和民兵也无法维持秩序,这种做法受到中央和周总理的严厉批评。西汉女尸怎么办呢?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某天深夜,湖南医学院革委会副主任罗年丰喊开传达室大门,对守门工人说学生在实习医院病死,家长在外省坐火车未到,暂时放到实验室去处理,此事你要保密不能告诉别人,如果出了问题你要负责。汽车开到第二教学大楼西头,我们几个人把尸体抬上四楼,放入木棺里加满防腐液体,处理完成东方放晓,我的右手中指被盖女尸的玻璃划破,流血不止,坚持把事做完,王教授叫我马上去看急症,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明天休息不去教研室上班。第二天烈士公园内围观的群众,都传说西汉女尸坐飞机去了北京,外地参观人员只得回家,烈士公园停入的大小汽车陆续开走,省博物馆恢复往日的平静,他们的宝贵文物解除威胁。一个众人注意的目标转移了,可是王教授、曾嘉明我们三个人背上了大包袱,停放女尸的楼上和楼梯四处被放射性元素污染,我们要冒着受害的危险,经常上楼观察女尸的保存情况,深夜行动偷偷摸摸的,还不能开电灯,担心被人发现。女尸在湖南医学院第二教学大楼保存约半年,中途运至解放军163医院作X光照片检查,最后运回省博物馆陈列室二楼解剖,我和曾嘉明前后五次护送“老太婆”辛追夜游长沙城,那时的长沙城没有灯红酒绿,听不到狂喊的流行歌曲,深夜的空气显得格外新鲜,坐在汽车上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西汉女尸放人保存液浸泡之前,皮肤的保存如何评估呢?可以举例说明,女尸第一次放人保存液中,整体有上浮现象,头部明显上浮不沉底,为了保证尸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我们请示在场的领导后,在上面加盖绿色塑料纱。然后在纱四周加压几块红砖,浸泡几周之后,发现尸体前额皮肤留下纱的印痕,表示女尸弹性和柔软度有变化,不像从前手指按压皮肤的的情况。有次讨论会有人发言,分析麻布等丝绸织物包裹头部,给面部皮肤压下印痕,我就此作过说明。我和曾嘉明做过馒头试验,在湖南宾馆买来热馒头,用同样的纱压上痕迹,请摄影师拍了照片,与女尸前额皮肤照片比较,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网眼大小,其结果完全一样,而且出土的麻布制作精细,结构严密,和现在的产品相比也不会差。这种发现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女尸皮肤出现纱印痕,一定和保存液有关。我们经过讨论研究后,对保存液成份进行了改良,同时在医学院解剖陈列室做实验,一种是用原来甲醛溶液固定的离体标本,一种是新鲜的尸体肢体,分别用不同成分的保存液浸泡,发现不同成份的保存液,浸泡时间长短不同,尸体标本皮肤的弹性和硬度就有差别。这个实验结果的分析报告,后来王教授去北京,在毛主席遗体保存方案的研讨会上宣读。
关于西汉女尸面部皮肤颜色的保存,参观群众也有议论,说法并不一致。正确的推论是与棺液和丝绸织物的颜色有关,棺液呈棕黄色,皮肤也会染上相同颜色。除去棺液和包裹的丝绸织物后,暴露时皮肤颜色会受空气影响,每次取材和拍照从保存液中抬出尸体,皮肤颜色要受空气影响,所以各种不同的议论,都会使我们三个人精神紧张。要让参观群众看了满意,只有想办法给女尸美容。如果美容伤害女尸皮肤,造成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小心谨慎。我们用教研室教学标本做实验,用多种不同浓度的漂白剂,做不同时间的处理,取得有把握的效果后,决定给女尸做美容,从此“老太婆”辛追更加美丽,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马王堆西汉女尸解剖后继续陈列展出,要求尸体外观恢复原状,解剖取出的离体内脏标本,要按人体位置瓶装陈列,都要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后来的《西汉古尸的研究》我和曾嘉明既是演员又是业务导演,亲身体会到电影演员是很辛苦的。有机玻璃的制作难度大,请第三军医大学帮助。我和曾嘉明脱产半年,专心制作瓶装陈列标本,工作很困难,大部分脏器有过腐败过程,例如大小肠壁很薄,无法按正常位置摆设,全部肠腔用棉花纱布填塞的,泌尿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为了标记肺结核病灶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曾嘉明老师发挥了他的艺术特长。整个脑已经腐败无法陈列,用棉花塞满硬脑膜维持外观,整个胃经过加工处理,陈列出来还很漂亮。参加马王堆女尸的保存和研究,是一个难得的训练机会,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党政军的高级领导,接触了许多各行各业的高级专家,从中受到终身受益的教诲。去年湖南省博物馆组织有关医学专家,对西汉女尸的保存进行评估,结论是女尸外形、肤色无明显改变。现在新建的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很高级,各种条件十分优越,保存西汉女尸的玻璃棺是上海新近制造,停放女尸的地下室达到国际水平,又有化学试剂和物理条件的保存,具有双重保险作用,实现周恩来总理的遗愿是有保证的。王鹏程教授和曾嘉明副教授在九泉之下知道也会很开心的,你们安息吧,我向你们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