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胡德华口述(一):父亲为人光明磊落,一直是我的楷模

  口述者:胡德华 

  口述因由: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的独家专访

  口述地点: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  口述时间:2005年

  父亲和蔼 母亲严厉

  父母在一起,当然都是谈工作,从不谈柴米油盐。母亲比较严,对我们很厉害,因为上幼儿园全托我不想去,有一次她打了我。父亲很和蔼,他特别喜欢孩子,也特别喜欢别人的孩子。当时团中央机关内气氛特别好,除了工作朝气蓬勃之外,生活上大家都特别融洽。那时,父亲经常带我和妹妹出去玩,大家都聚在一起,我感觉整个机关里面特别温馨。

  儿子当工人,父亲无异议

  1965年,像大多数初中毕业班学生一样,我正集中精力准备毕业考试。但是当时,没有意识到父亲已在陕西遭受厄运。“文革”开始后,不仅父亲屡遭批斗,母亲也受到牵连。1969年,21岁的我当上了一名市政工人,对于自己的儿子当工人,父亲并无异议,他还鼓励我用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给家人买礼物。1973年我上了大学,了结了父亲的心愿。

  而父亲的政治命运也是在进入70年代后,才出现真正转机。1975年,就是小平同志上来之后,父亲到了中科院当了党组书记。在中科院搞整顿,要恢复专家的名誉、待遇,然后再就是要解决知识分子的后顾之忧。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父亲也重新“出山”。直到1977年年底,父亲才由中央党校调任至中央组织部任部长。在他履任的第一天,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积案如山,步履维艰!”一句话,那太沉重了,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却听出了他心中的悲伤。

  我对父亲充满了敬畏

  1989年4月8日上午9点,在一次正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父亲突发心脏病,当即送往医院抢救。4月15日早晨7时53分,因左胸部血管大面积破裂,经医生紧急抢救无效,74岁的父亲离开了人世。他走得非常突然,没有跟任何人说什么。

  父亲为人光明磊落,一直是我的楷模。他离开我们后,全家人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的是父亲的照片。

  有件事让人特别高兴,我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单位刚刚给我分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我对父亲充满了敬畏,时隔这么多年之后,我回忆起父亲批评自己的情形,好像还是很慌乱,那个劲儿完全不像是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而像是父亲身边那个年幼不懂事的孩子。

  现在,母亲的身体还挺好,兄妹的工作也都非常顺利,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家都会聚在一起缅怀他老人家……

  胡德华:

  胡耀邦的儿子。他1973年就读于北京通信兵工程学院,1986年开始从事科学研究,担任中科院软件中心负责人。90年代初正式下海,1994年,胡德华组建北京泰利特科技公司,从事金融、银行和办公室等软件系统的开发。  

  胡德华是胡耀邦与夫人李昭的第3个孩子。1948年,时值战火纷飞,李昭在撤退中生下了胡德华。之后,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和军区政委,年幼的胡德华随父亲生活在川北。1952年,胡耀邦调任共青团中央任书记,已经4岁的胡德华讲一口四川方言,跟随母亲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