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高勇口述(十二):神州失俊才,青山拥英魂

  口   述:高 勇

  访   谈:程 敏

  记   录:赵文辉

  口述时间:2007年7月1日

  口述地点:北京西直门高勇住宅书房

  程 敏:耀邦同志走得比较突然,当时葬礼的全过程您都参加了。还有那个悼词,这些情况您是不是介绍一下?

  高 勇:耀邦同志是89年的4月8号去参加政治局第17次会议,本来过去政治局的会议他都请假,一般不参加。他当时刚开完人代会,人还在北京;这次会议内容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这方面的一个决定。因为耀邦长期做的是政治工作和青少年工作,他对教育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工作非常重视,所以就参加这次会议去了。

  会上工作人员读文件刚读了40分钟,他就犯病了,站起来请假准备回去。赵紫阳说是不是心脏病,不要动,让他坐下来。这时候坐在他旁边的秦基伟扶他坐下。有人问了一句:谁有硝酸甘油。江泽民说他有。当时吃了硝酸甘油,在怀仁堂会场就地抢救;同时出了三部警车去请大夫。

  北京医院的救护车15分钟就到了,带了全套抢救设备来。这样会议就搬了地方,会议室作为一个临时抢救地方,到下午比较稳定了才送到医院去。我是9号才听说他病了,10号上午和刘崇文到北京医院去看他。他刚睡着,我们看了一下就退出来了。这样从他病了以后我们一句话也没跟他说过,就看他这一次。后来每天打听他的情况。

  到了15号,最危险的一个礼拜应该说已经过去,但是没想到这天突然去世了。

  听说以后,我们就到他家去了,工作人员很快把客厅布置成灵堂。   第二天,第一个到灵堂吊唁的是王光美。她买了个花篮送来,还讲到她去买花篮的时候,花店的工人问她送给谁。她说送给胡耀邦。花店的工人就说不收钱,也代表我们一份心意,非常感人的。

  以后就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包括从外地来的。我印象深的一个是青海来了个姑娘,说她爸爸委托她一定要来送个花圈,到灵堂来悼念,因为她爸爸的冤案是耀邦给他平反的。另外像孙敬修,著名少年儿童教育家,一来就跪在那儿了,老先生憋了半天就憋了一句话:耀邦同志您是个大好人啊!

  吊唁簿好几十本,上面有一些很感人的话。有些人不光是签了名,还写了一些话。送挽联的也很多。群众到他家里吊唁好几天。

21号晚上有人组织我们去北京医院起灵。他的遗体在北京医院的告别室里,已经整过容了,在一个水晶棺里面。在那儿我们三鞠躬,然后几个人就把棺材抬到灵车上去了。

  灵车从北京医院出来后就走前门东大街那个地方,到人民大会堂南门进去,先把遗体送到那儿去了。人民大会堂有很多解放军,托着个军帽,行注目礼。

  送到大会堂东大厅,又换了一个水晶棺。我发现有几根头发立着,问是怎么回事。中直管理局长刘胜玉说可能是静电的关系,一定整理好,到大家满意为止。到晚上12点左右吧才弄完,然后我们就回去了,留着两个礼兵在那儿持枪守护着。

  到22号去参加追悼会,这个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相当多了,有的学生是头一天晚上就来了。当时中央警卫局的局长孙勇在八宝山给我说学生当时提了七条要求,包括学生要派代表参加追悼会;要送花圈;一定要看看灵车。有六条未答应,就答应一条,看灵车。

  当时定的是出人大会堂的南门后绕到东门,再上长安街。结果后来追悼会完了以后,灵车就从西门,一下子拐到长安街走了。

  到了六部口那儿,好多人用手拍打灵车。有人喊“耀邦、耀邦”;有的身上背着一个标语:“送耀邦一程”;“我们要再看一眼耀邦”,  跟着灵车跑。灵车也是走一走,停一停。

  到了八宝山,当时是胡启立和我们一起去送的吧。很快就听说学生冲大会堂了,我当时也很生气,说活该。人家在那儿等了一夜半天,就等着看看灵车,你都答应了,又骗人家。人大会堂追悼会完了以后,那个哀乐一直放,学生以为还没完,其实灵车早到八宝山了,人家能不生气吗?孙勇讲后来改变路线连他都不知道。我说为了灵车安全顺利,想赶快走,不是不可以改变,你说明一下也行啊,你不能采取欺骗手段啊!

  到八宝山以后,大家又作了一次告别,然后我们和他家属、身边工作人员一起把耀邦遗体送到火化炉门口,最后向他告别,每个人在他的脑门上吻了一下。

  程 敏:这个告别有多少人呢?

  高 勇:这个告别就二三十人吧? 没多少人了,就是家属和身边人员。后来到京西宾馆吃饭、休息,下午6点去取骨灰。那时八宝山门口不少群众,一直等着我们把骨灰取走以后才散去。

  到了家以后,李昭一边上台阶一边说:耀邦,你又回到家了。这就是耀邦从8号病了,一直到这个时候骨灰才回家,出门以后没回来。

  高 勇:骨灰在家里放了一年八个月。90年12月5号,李昭通知我们送骨灰安葬去。耀邦去世以后骨灰安葬在共青城,我的印象是李昭同志的意见,不是有些传闻说耀邦生前已经讲过,死后不到八宝山,要到共青城。我觉得耀邦当时没有想到他会很快去世,他不大可能说这类的话。

  为什么送到共青城呢?李昭说,耀邦同志是在江西参加革命的,又回到那儿去;他对共青城很关心,垦荒队现在人已成才,木已成林;耀邦同志是农民的儿子,还要回到大地怀抱中去,回到群众当中去。她就是这样不断思考、不断升华的。

  李昭同志考虑成熟以后,向中央作了报告,中央同意她的意见。共青城党委连夜开会,非常欢迎耀邦同志到他们那儿去,还带着地图模型到北京来汇报。以后就根据中央的决定,请了一些人设计方案。李昭她们一幅一幅地选,最后选中了现在的这个方案。

  专机是从西郊机场起飞的,乔石送到机场,温家宝和杨德中陪着到江西九江市的机场,机场到共青城还有四十公里。考虑耀邦同志生前不坐进口车,一直坐红旗车;耀邦同志去世以后,包括取骨灰,从家里到西郊机场,都还是他生前坐的红旗车。当时江西只有一部红旗车,还经常抛锚,非常不保险。而且从九江机场到共青城,经过很多小山村,路也不是太好走,江西同志是想换一辆奔驰车。耀邦同志家属和中办秘书局都认为不大合适:最后这一段路换奔驰车,有违他的意愿,就从湖北省借了一辆红旗车。

  每个小山村都派了两三名警察在关键路口指挥,这一下就吸引了很多群众出来看。到了共青城,那里是倾巢而出,包括房上,阳台上都站满了人。少先队员在道路两边戴着白花,敬着少先队礼。

  葬礼就在陵墓那个地方,李昭有个讲话,好像别人也讲了几句,不多。然后就把骨灰埋葬在墓碑后头,墓碑后头是一个草坪,在草坪底下挖了一个水泥坑。这时候其他人都不去了,就是他们家属——李昭同志和几个孩子,还有耀邦的哥哥——他们都去,把骨灰放在那儿。埋好以后,大家又围着走了一圈,最后告别。那个葬礼很简单,葬礼完了以后我们在宾馆吃了午饭,然后当天就回来了。

  程 敏:当时那个山还是光秃秃的?

  高 勇:基本上没有树,包括路都还没有弄好。我觉得他的葬礼又朴实、又隆重,这也符合耀邦同志生前的意愿,并不铺张。

  选墓地的时候,共青城想选一块最好的地方——市中心七墩林,那本来是群众一个公园。李恒和德平他们都不赞成,包括绿化好的山头他们都不赞成,就找一个荒凉的山头。这都考虑到耀邦同志生前一贯的思想,不跟群众争利。现在看也非常有远见。这样选的结果,一绿化,把这个山头也绿化起来了。

  耀邦去世以后,写悼词的生平部分最早是中央组织部找的我,要我提供材料。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过一个领导人传略,我提供的就是这个。耀邦的传略是他生前看过的,应该说比较权威、比较准确。

  程 敏:这个是耀邦他自己看过的?

  高 勇:他自己看过的。他现在的生平后来就更完整一些了,这个是比较简略的。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