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高勇口述(十):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口   述:高 勇

  访   谈:程 敏

  记   录:赵文辉

  口述时间:2007年6月14日

  口述地点:北京西直门高勇住宅书房

  程 敏:毛泽东同志曾说,耀邦同志是红军自己培养起来的秀才。可以说耀邦本人具有知识分子的特点,他尊重知识,也爱护人才。耀邦同志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您给介绍一下。

  高 勇:毛泽东说耀邦是我们自己培养的知识分子,这个话我也是听别人传说的。陆定一曾反思在当中宣部长期间,应该向中央提出建议:一些老干部没有上过大学的,应该在解放后送到学校培养,这样就会成长出一大批知识型干部。没有这样做,看起来是个失误。

  耀邦在团中央期间,非常喜欢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他发现和选拔干部往往根据一篇文章、一个发言。徐惟诚在经济困难时期写了一篇文章:《“大道理”万岁》。耀邦就是从这篇文章发现了他,以后经过考察、调查,调到团中央。后来还到中宣部当了副部长。

  钟沛璋,原《中国青年报》的副总编辑,是团中央的“笔杆子”,很有才的, 58年也被划为右派。团中央“九大”的主要报告他也参加写了,九大开幕式作为工作人员他也参加了,坐在二楼。有人发现了他,当天写了个小报告报到中央去了,晚上杨尚昆打电话来查问这事——当时他在中央书记处分管团的工作。

  程 敏:那就是耀邦同志解释完了,尚昆同志也就理解了?

  高 勇:也就理解了。后来耀邦对这事还有看法,说有些人的思想太狭隘了。毛泽东也讲,对犯了错误的干部要帮助,要亲近,不能疏远。摘了右派帽子就不是右派了嘛。

  程 敏:他对钟沛璋的这种爱护,在当时的领导干部里面,这种例子多不多?

  高 勇:我觉得我们党内有一批干部是尊重知识的。当然也有一些人看不起知识分子,说这些人简直一无是处,知识分子最没有知识。

  程 敏:是不是知识分子爱思考?

  高 勇:这可能有关系。知识面广,不容易驯服,思想活跃,独立思想比较多一些。

  项南,团中央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有思想,又能写文章。钟沛璋在57年有些人非要把他划成右派,耀邦一直保护到58年,最后团中央还是给他补了个右派。耀邦觉得这些人是非常可惜的,第一批右派摘帽子时就给他摘了。

  程 敏:耀邦同志对项南有什么样的一种表示呢?

  高 勇:当时准备团的“三大”的时候,项南在常委会上有一个发言,叫《四权三化》。“四权”好像是“活动权”、“发言权”、“人事权”、“财务权”吧,“三化”就是“群众化”、“民主化”、“自治化”。到了58年开团的三中全会时就批判他们,是主管青年团工作的中央常委坚持要批他,给个处分并撤了职。耀邦顶不住,但一直认为是个问题,文革后曾多次表示歉意,说对不起项南。

  耀邦在文化大革命中给人写证明材料时,都是一分为二的,根据他了解的历史上这个人,实事求是地写。那种情况下能这样写材料,真是不简单,弄不好挨造反派打啊!那时候让你写这个材料,外调的人首先就告诉你这是什么人,让你写材料证明他们的结论。

  程 敏:实际上就是让你证明那个人有问题。

  高 勇:所以一来先念毛泽东语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硬引着人往这边写。

  他到中国科学院解决的都是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五子登科”。什么煤油炉子啊,两地分居啊,房子问题啊,孩子上托儿所的问题啊,当时那种情况下这些问题多了。让科技人员发挥作用,这些后顾之忧不解决是不行的。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