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高勇口述(九):但愿山河满眼绿

  口   述:高 勇

  访   谈:程 敏

  记   录:赵文辉

  口述时间:2007年6月14日

  口述地点:北京西直门高勇住宅书房

  高 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公布以后,他就琢磨青年团该做点什么。他就一方面垦荒,一方面植树造林。1958年3月15号到23号,在江西瑞金召开了江西、湖南、福建和广东四个省一百个县的团干部造林活动,造了一些林。

  程 敏:现在这些林子还在吗?

  高 勇:不大清楚了。

  程 敏:德平在这件事上还在继续关注。瑞金一个工商联的干部可能还专门为关于四省百县造林的事给德平写过一个东西。

  高 勇:59年11月1号全国青少年造林日就发动了15万青少年植树造林。

  程 敏:就是在那一天?

  高 勇:就在1959年11月1号的造林日。从那开始,以后每年就延续下来。团中央当时是首先对青年发出这个号召的,以后就成了全国的了,包括每年中央领导人都植树造林。

  程 敏:今天我们的造林事业,文革以前的那段——就是共青团发起的这几次,是在耀邦同志的领导下搞的造林活动。到了文革后,耀邦同志把这个事情又……

  高 勇:又恢复起来。耀邦的植树造林的情结很深,他一直延续下来。

  程 敏:耀邦同志在文革前就对植树造林有一系列的这种想法,那您能不能把这几次造林活动依着次序介绍一下。

  高 勇:首先,56年是第一次,延安的五个省的造林大会;然后就是58年瑞金的四省百县造林;第三次就是59年的11月1号在北京发动的15万青年的造林。另外耀邦同志在自己院里也造林植树,他院里的葡萄树就是他自己买了苗栽的。

  程 敏:他自己栽吗?

  高 勇:自己栽啊。

  程 敏:除了这个葡萄树,其他的果树还种了吗?

  高 勇:有啊。他栽了柿子树,他喜欢柿子。后来我在院子里栽了一棵核桃树,一棵香椿树,一棵苹果树,这是我跟他一起栽的。后来香椿树长得很大。

  程 敏:后来他当了总书记之后……

  高 勇:当了总书记后,采了树籽往甘肃送,让团中央的王兆国搞。西北干旱地区,光种粮食不行啊,还得发展畜牧业,种树种草,“反弹琵琶”。从这个考虑怎么让群众致富的问题。他的植树造林这个情结一直延续下来。

  程 敏:我们党的董老董必武同志有一个植树造林的文选,大概三四篇文章。周总理也有一个很薄的小册子,就是《周恩来林业文选》。耀邦同志植树造林是一种出于内心的、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实际上这是中华民族一个很深刻的这种文化传统,因为植树造林是福泽后人的事情。

  高 勇: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程 敏:实际上说明了他们那种和民族、和祖国、和大地连在一起的感情,好像是一个永久的纪念。这个在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里还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东西。

  高 勇:很有特点。你比如说现在发展到人去世以后“树葬”,又是纪念,又为后人造了福。骨灰最后献给大地,让它去给树作肥料。

  程 敏:所以今天给您谈这个,他这个种树啊,确实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他这个爱国主义不是简单狭隘的爱国主义。他就是爱你的整个民族和子孙后代,这种感情他们是很深刻的。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