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上海分公司:
此次拖航向全世界航运界显示了“德平”轮的顽强、勇敢,说明了“中沪海”真正是第一流的公司,她提供的服务总是成功的。
香港华联船柏有限公司
1985年6月11日上午,一艘灰暗色的澳大利亚废航空母舰“墨尔本”号在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所属远洋拖轮“德平”轮的拖引下,缓缓驶进广州黄埔港,完成了它最后一个然而是最艰巨的航次。为此,委托方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发来了这份热情洋溢的电传。对“德平”轮来说,这是一次极其难忘的远洋拖航。
一、喜逢亲人
4月17日,“德平”轮船员在澳大利亚悉尼港迎来了第一个早晨,悉尼港航道上,港监巡逻船犁开片片浪花,无数船舶挂起了五彩缤纷的旗帜,显现出一派节日气氛。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胡耀邦总书记今天将要游览港口。“德平”轮船员们内心格外激动,三五成群地聚集在甲板上。柔和的霞光洒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前方,著名的悉尼大铁桥身披彩虹,显得雄大壮观。山脚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隐约可见。船员们尽情的欣赏美丽的悉尼港,朗朗欢声笑语驱走了连续十六天、远航五千多海里所带来的疲倦。
下午4时,胡耀邦总书记乘坐的游艇由正航道渐渐驶进“德平”轮,当时船员们毫无准备,值班同志发现后,高声大喊道:“胡总书记来看望我们啦!”全体船员闻声跑到船舷边,这时,游艇已接近“德平”轮,船员们一起热烈鼓掌。当游艇靠近“德平”轮船舷时,只见胡耀邦总书记动作迅速地走出船室,高兴地挥动双手向全体船员致意。此时此刻,船员们第一次见到总书记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是1982年12月初的一天,“德平”轮偕同大力号浮吊船在厦门东渡港吊装门座起重机。胡总书记在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陪同下来到这里视察。当总书记路过“德平”轮时,特意止步向船员挥手致意,总书记那潇洒自如的风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在异国与总书记重逢,救捞船员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呢?在一片掌声中,胡总书记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是上海来的吧?”全体船员回答:“胡总书记,您辛苦了!我们是上海来的。”胡总书记又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国?”大家说:“4月22日回国。”这时,胡总书记说:“你们要好好干,倪副市长也在后面。”这时,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从船尾过来,倪副市长高声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回上海见!”游艇渐渐离去了,“德平”轮船员在老远处看到胡总书记还在高辉双手。后来,“德平”轮船员听到领事馆的同志介绍,是他们告诉胡总书记“德平”轮到悉尼港的。总书记亲切的话语久久回响在救捞船员的脑海里。是啊!任凭航途有多么艰巨,救捞船员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圆满完成拖航任务。
二、炎黄子孙
澳大利亚新闻界相当重视“德平”轮拖航一事。悉尼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天天报道这方面消息,就是“德平”轮到达悉尼港前,报纸已做了预告,尤其是悉尼电视台第七、九频道报道更为突出,在二十四小时的“全天候”节目中,经常插播“德平”轮最新动向,甚至还开辟了“德平——墨尔本”专辑。与“德平”轮萍水相逢的台湾高雄港六万吨散装船“慈利”号对来自大陆的“德平”轮由衷地佩服。海峡两岸船员在异乡国土上,一见如故,话家常、寻老乡,俨然成了友好邻居。
一次,“德平”轮政委、船长应邀到“慈利”号作客。在谈到拖航时,船长充满自信地说:“电视天天看到你们的动态,你们此行关系到中国的声誉,祝你们成功!”“慈利”号船员祖籍大分是粤、闽、浙、鲁等省,对家乡亲人寄托无限思念,表达了海峡两岸船员的良好愿望。又一次,“慈利”号船员来“德平”轮作客,主人拿出土特产招待客人。“慈利”号船长美滋滋地吸上一口牡丹牌香烟,双眼闪耀着异彩,连声说:“好烟!好烟!”有的船员磕了傻子瓜子后连声道:“真香!真香!”临别时,“慈利”号船长握住“德平”轮船长郑重地说:“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是啊,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炎黄子孙,为了中华崛起,他们都在不懈的努力着。
三、修复副机
中国海员从未与航空母舰打过交道。这回,“德平”轮船员将要登上“墨尔本”号,了解船体结构,拟定拖航方案,首开了国内航运史上新纪元。
“墨尔本”号航空母舰长213米,宽24米,高13米,目前排水数13000万吨,澳大利亚以140万澳元(90万美元)卖给了我国某拆船厂。“墨尔本”号锚泊有两年多时间了,船体任凭风吹浪打、日晒夜露,已经锈迹斑斑,满目疮痍,不堪入目,船体心脏一一主机早已拆毁了,虽然不久前卖主雇佣了几名电工,力图修复一台副机,几经努力,但未能奏效。18日上午,“德平”轮第一批船员首先踏上“墨尔本”号。甲板上,散件四起,横七竖八;机舱里,满地油污,闷热的油气几乎要把人熏倒。凭借着微弱的油灯光,船员们将副机拆解下来,然后进行调试,经过两天努力,副机终于运转了。
动力,给“墨尔本”号带来了活力,给救捞船员带来了希望。
四、出师不利
4月27日清晨,悉尼港水平如镜、春风送爽,一轮红日沾起一滴海水,跃然而起。“德平”轮拖着“墨尔本”号,踏上了返航的征途。
“德平”轮一行驶出悉尼港,空中腾起了七、八架直升飞机,她们是悉尼海上救护中心和新闻单位的使者,紧紧尾随着船队,密切注视着一切动向。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海域,时值台风形成季节,海面风大浪急。“德平”轮一出悉尼港,就遇上七、八级大风,船体剧烈地震动起来。这时,彩色电视机正在播送“德平轮——墨尔本号”专辑,银幕上出现了赫然大字:“德平SOS!”虽然此时船队没有发生险情,然而,,敏感的宣传中心记者似乎已经预感到凶兆,预发了这条不吉利的新闻。
现在,“德平”轮一条700米长的主拖缆牵着“墨尔本”号,逆水顶风行进在浪谷浪峰之中,航速里有4- 5级。“墨尔本”号头大身狭,正面吃住东北风向,船体总是朝西北倾斜。“德平”轮努力往北拉回,但终因被拖物势大力猛,无法兑现。主拖缆依然猛烈地磨擦着缆口。航途中,两船俨然在并驾齐驱。一天、两天过去了,船队仍旧航行在澳大利亚沿海线上。4月30日深夜,忽然“德平”轮船体“光当”一声震响,船体剧烈地摇动起来。船员们马上意识到:导缆口撕毁了!此时,海面风力增强到10级。狂风恶浪象一头饿昏的野兽,张开血盆巨口,似乎要把船队一口吞嚼下去。此刻,“德平”正处于万分危急之中,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说不定什么时候“墨尔本”号会横躺过去,给“德平”轮造成严重威胁,刻不容缓!“德平”轮一艘6000马力拖轮,1979年出厂后,曾拖航过半潜驳,海上钻井平台、大型浮吊船,堪称“见多识广”。时间就是生命,船长果断地下令慢车淌行,以减缓被拖物水中的冲势。同时,请求澳大利亚中方代表接洽进布里斯班港。
五、返船触礁
进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是一段十分艰难的航行,海区航道狭小,浅滩众多,船舶随时有搁浅的可能。“德平”轮牵着“墨尔本”号小心翼翼地慢速进港。尽管雷益不停地扫测海区障碍物,被拖物在风浪中像一个醉汉,东倒西歪,横来横去,不易控制。严重情况终于发生了:“墨尔本”号一个猛扎,象座小山似的搁在浅滩上。
“墨尔本”号可以称得上是一艘不吉利的船,它曾在1964年将澳大利亚的一艘驱逐舰撞成两段,五年后,又把一艘姜国驱逐舰碰坏,两次事故共有156人死亡,就在交船的前几天,还有一名外籍工程师从梯上掉下来而身亡。
此刻,“德平”轮全体船员临危不惧,施展了海滩救助的特殊本领。经过努力,终于将“墨尔本”号拖下浅滩。这一事件,被跟踪在空中的新闻记者及时作了报道。在记者笔下,“德平”轮被称为“不屈的中国远洋拖轮”。
5月16日上午,“德平”轮导缆口修复后启航了。一路上又经过了连续二十六天的航行,遇到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这里笔者不再做详尽描绘,就权且留作读者去想象驰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