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一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0年4月26日
地点河北张家口地区怀来县
陪同人
胡耀邦到怀来县视察工作,指示张家口地区经济发展要农、林、牧并举。并指示,要发动大队、生产队开展怎么尽快致富起来的大讨论,进一步开动脑筋,加快经济发展。在官厅水库的座谈会上,胡耀邦重点谈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介绍了安徽省、四川省的农村改革经验。
胡耀邦二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1年8月18--19日
地点河北保定地区,邢台地、市和沙河县
陪同人
8月18日,在河北保定地区视察工作。
8月19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到邢台地区视察,在沙河县新城招待所接见了邢台地委、邢台市委和沙河县委的负责同志,听取了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
胡耀邦三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1年9月13至19日
地点河北张家口地区
陪同人
胡耀邦到张家口观看北京军区“八O二”军事演习。演习期间,胡耀邦亲临地委机关接见局以上干部,听取了地、市领导的工作汇报,视察和参观了部分单位和旅游点,对有关方面的工作分别作了重要指示。
9月15日胡耀邦在地委常委会议室接见了地委、行署负责人。胡耀邦首先询问了落实干部政策工作进展情况,然后与地委常委一起讨论了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胡耀邦建议坝上地区多种植胡麻、甜菜等经济作物,不要搞以粮为纲,可以搞食品工业,喂猪养畜等,鼓励并支持张家口的土特产采取远销政策,农副产品可以销往北京,要为北京服务。在汇报放宽政策时,胡耀邦说:“我们中央的,省上的,地委、县委、公社的同志都要提倡到群众里面去,宣传政策,稳定政策。”
9月17日胡耀邦专门接见了全体参加安全警卫工作的公安干警。
胡耀邦四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1年11月4日
地点河北邯郸市
陪同人
11月4日上午9时30分,胡耀邦同志来到邯郸市第二建筑公司援唐指挥部,同这个公司的干部、劳动模范30人进行了座谈。胡耀邦称赞邯郸市二建公司是全国最先进的建筑施工单位,并且指出,他们的主要经验就是有干劲,发扬了国家主人翁的精神。如果全国建筑行业都象邯郸市二建公司那样,我们的建筑投资就可以大大节约,工期就可以大大缩短,质量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就可以节省数以亿计的资金办更多的事,加快四化建设步伐。
胡耀邦一一询问了这个公司的生产、生活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之后,问工人同志们:“你们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主要经验是什么?”一个工人回答说:“我们公司领导班子团结,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施工第一线劳动。领导带头干,我们工人干劲就足了。”胡耀邦说:“我看这一条很重要。领导带领大家一起干,比说什么话都强。”
在座谈会上,胡耀邦说,你们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你们对支援唐山灾区人民极端地负责任。你们发扬国家主人翁精神搞四化建设,把国家利益看成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这是真正有工人阶级觉悟的表现。你们是全国近千万建筑工人的好榜样。你们为全国工人阶级争了光。我从沈阳回来路过这里,是代表党中央来看望你们的。
座谈会后,胡耀邦同参加座谈的职工一起合影留念,并到施工现场看望了正在操作的工人。胡耀邦勉励大家说:希望你们戒骄戒躁,不断前进,继续发扬中国工人阶级的高尚品德和风格,为加快四化建设进度,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成绩。
胡耀邦五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2年4月18日
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安新和雄县
陪同人
胡耀邦视察是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安新和雄县,并作了重要讲话。
胡耀邦六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4年8月23--26日
地点河北省唐山抚宁、乐亭、滦县、迁安、迁西、遵化、宽城、兴隆八个县
陪同人张曙光 时任河北省省长
胡耀邦在考察中向干部、群众强调,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四化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生产而奋斗,使国家和人民群众早日富裕起来。
胡耀邦同志由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省长张曙光同志陪同,乘坐旅行车从北戴河出发,由抚宁经乐亭、滦县来到燕山山脉深处,一个县一个县地进行考察。长城内外的崇山峻岭已呈现出一片初秋景色。胡耀邦同志到山沟小村访问了群众家庭,询问了生产发展情况,察看了滦河和大黑汀水库,听取了一些地方负责同志的汇报。
要实实在在为农民致富想办法
23日中午,胡耀邦同志一行来到抚宁县。在听取县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后,胡耀邦同志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领导农业不能还用过去的老套套:“上传下达,统计归纳,催种催收,伸手要粮 ”而要实实在在为农民致富想些办法。他还提醒说,粮食多了,不能光靠国家收购调出去,还要靠就地加工。就地加工,不但减少了运输压力,还能使农民收入更快地增加。就地加工有两大类:一是饲料,一是食品。他进一步强调,凡属能够就地加工的其它农副产品,都可加工,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加工主要靠鼓励和扶持加工专业户或联户去做。领导上一要给以技术指导,二要向他们提供经济信息。
农村生产至少要有八个方面
在迁安县,县委负责同志在汇报中提到棉花积压问题。胡耀邦同志说,现在农村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了,有些同志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志,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除了发展加工外,还要放手打开流通渠道,发展农民的长途和短途贩运。他说,一些同志对农村生产门路想得太窄,农村生产至少要八个方面:一是种植业,只种粮食不够,还要发展经济作物;二是养殖业,如家禽、牲畜、水产等;三是采矿业,各种小型矿床都要放手让群众开采;四是发展加工业;五是发展商业运输业;六是发展服务业,饭店、旅店、旅游业都可以搞;七是小型能源建设;八是建筑业。其实内容很多。要多向老农请教,这每一大类都包含着至少上十种小行业呢,门类多农民就可不出家门便能找到自己愿干的活了,这不就是就业的门路多了吗。你下乡走走,中国好多村里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的小手工艺品,做鞋的,锈花的,做油纸伞的,做各种各样咸菜的,编竹噐的,搞石噐石刻的……。有很多村都以做某种产品发财致富甚至名闻天下哩。搞技术也是服务,搞经济,搞信息都是服务嘛!
发展养牛养羊专业户专业村
在四天的考察中,胡耀邦同志登高山,下沟坎,查水情,看草场,同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兴致勃勃地和地方的同志一起商讨发展生产、富国富民的计划。他说,张家口、唐山、承德三个地区要把农业搞上去,就要狠抓畜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奶牛、肉牛。饲养肉牛要采用国外的先进办法,使牛的生长期缩短到一年半或者更短的时间。25日,胡耀邦同志来到遵化县,他望着一座座青山向县委的同志建议说,这里草山多,草好,应该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要发展奶牛和奶山羊。一头、两头分散养羊,农民因收入不合算,不愿干。可以让大家合伙由专业羊倌承包,年底分成。同时还要发展养牛、养羊专业户、专业村。一个村子养上几千头牛几百头羊,就能办起奶厂。
开发荒山谁种谁有长期不变
胡耀邦同志还强调要绿化荒山。他说,植树造林、开发荒山一定要抓紧抓好。过去我们对植树造林,政策过死,检查也不严。现在要放手支持农民去开拓,坚决实行谁造谁有,长期不变的政策。他还指出,种树要提倡直接播种。飞机播种因各种条件限制,只能一年一年有所扩大,移栽的方法只能在城镇和交通线上实行。因此要多提倡用种子直播,并且要密播,使幼树竞长,三四年就能覆盖保持水土。
在兴隆县考察时,胡耀邦同志走进山沟里的黄门子村,向两户林业专业户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他说,承包对发展生产有很好的作用,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当他得知兴隆县是发展山区经济的先进县时,他说,山区的生产潜力很大。他赞扬兴隆县发展了干鲜果品加工业,并希望兴隆县在发展山区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
利用水库有利条件广开门路
在考察中,胡耀邦同志还专门去观看了引滦枢纽闸。他看了十二公里长的隧道入口,又看了出口,还从九号斜井下到洞底,查看了水的流量。在大黑汀水库工地,他向管理水库的负责同志指出,水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广开生产门路,特别是同当地农民合作,搞开发性的生产,以利增加收入,提高职工收入。
胡耀邦同志在听取滦县县委负责同志关于如何利用滦河、发展内河运输的汇报时,建议县委负责同志考察一下滦河,沿河两岸走走。他说,人的本事不是光从书本上来的,正确的书本知识也是从实践中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调查研究是最好的学习
在各地考察时,胡耀邦同志还就如何加强学习、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发表了意见。他说,我们搞现代化建设还缺乏知识、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我们过去的领导生产的经验,有许多现在不能用了或者过时了,因此要学习新东西,积累新经验,创造新花样,注意人们新的需要,眼睛要有市场,我们希望少走弯路,少付出代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方法得当,有事大家商量。胡耀邦同志说,目前我们全党面临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你们要学习,中央也要学习。调查研究是最好的学习,对外开放也是学习。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国开放,一个是对外省、市开放,闭关自守、闭目塞听是完全错误的。
他的首先让农民富裕的思想,是经过他和干部群众啇量探讨的。他到湙县是这样对人们说的,领导群众致富要做到:每乡每村每户每年都要有致富的新道道。他要求大家都要用让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引领自己的工作。他说:干部要干,战士要战,干什么都要力求有建树(这是他又一个带劲儿的口头禅)。他就是这么一个说话带劲儿做事带劲儿的思想者!
他说 ,加工东西多了,就要硏究流通,有人要取缔长途贩运,我看那可是“二郞神”哩。不加强运输,生产的东西多了,怎様运出去卖呀 。
胡耀邦七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4年9月14日
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尚义县
陪同人秦基伟 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邢崇智 时任河北省委书记
胡耀邦到张家口视察。在驻军某部招待所,胡耀邦接见了驻张部队首长和地、市负责人,听取了工作汇报。指示:(1)张家口地区要变成首都的副食品基地;(2)要大力种草、种树,改造环境;(3)用3到5年治理清河,美化山城。
胡耀邦到尚义县视察,听取县委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并会见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县纪检委五大班子领导同志。
胡耀邦八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4年11月5日
地点河北省黄骅港的前期工程——大口河港址
陪同人 王兆国 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张曙光 时任河北省省长
胡耀邦从徐州北行,进入河北境内。视察黄骅港的前期工程——大口河港址。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2′,北纬38°19′。
这是耀邦同志沿海行的一个“站点”。
显然,当时的沧州在沿海还属于贫穷落后地区,又有历史上的“林冲发配”说,耀邦同志深深记挂着这块尚未开发的热土。早在1982年,他就听说了黄骅要建港的消息,曾让秘书给沧州地委打电话:“黄骅建港是好事,中央和国家支持你们,希望你们抓紧进行。”在沧州建港刚刚起步的困难阶段,总书记的鼓励,象一束辉光,投向了沧州的苦海沿边。
上午九时许,沧州地委书记韩进先、行署专员郭枢俭乘面包车到吴桥县招待所,同吴桥县的书记、县长一起,和耀邦同志谈了一个多小时。在开往沧州的专列上,郭枢俭同志向总书记汇报了沧州地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耀邦同志关切地问:“沧州这个地方过去土地盐碱低洼易涝,现在怎么样?”“黄骅建港情况怎么样?”
郭枢俭同志一一介绍。
在沧州站下车后,耀邦同志顾不上休息,转乘面包车,与前来陪同的省长张曙光同志一起,奔往黄骅港的前期——大口河港址处。
由宣惠河和漳卫新河交汇而成的大口河在这里流入渤海。河口低潮期宽300多米,高潮时海水漫上潮间带,一片汪洋。午后的阳光映照在远海近滩上,但见波光鸥影,了无边际。
在离大口河港址不远的盐码头,郭枢俭同志简明介绍这里的地理特点、航道走向、发展前景,耀邦同志听得很认真。他告诉大家:“西煤东运正需要建港口,现在国家正在论证。”当时,有前苏联专家留下的大口河处是“建港的禁区”之论,有国内业界在这一片“烂泥滩”上能不能建港的争论,有疑黄河泥沙每年流向这里对建港的“影响”论……沧州人正倍感压力。因此,郭枢俭同志用请求的口气说:“要建在我们这里,东西运距最近。”
耀邦同志点点头,表示理解。
沧州领导人从总书记身上读出了坚毅和信心,平添了又一轮争港、建港的底气。
胡耀邦九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4年12月30日--1985年1月1日
地点河北省任丘县和华北油田 文安、霸县、永清3县
陪同人 余秋里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康世恩 时任国务委员
唐克 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高扬 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
张曙光 时任河北省省长
胡耀邦到任丘县和华北油田视察,并看望了华北油田干部职工。又同高扬、张曙光、沧州地委书记韩进先、专员郭枢俭、廊坊地委书记王子昭,以及任丘、河间、肃宁、献县、饶阳、深县、霸县、固安、文安等9个县的县委负责人就中共拟发1985年1号文件的内容进行了座谈。
胡耀邦与华北油田工人一起欢度元旦
张子敬 李文芳 和炳顺
1985年元旦,对华北石油15万干部职工及家属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
1984年12月30日至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余秋里,国务委员康世恩,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一行,在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省长张曙光等人的陪同下,由北京赴华北油田看望干部、职工和知识分子,并一起欢度节日,祝贺新年。
30日这天,天气晴朗。下午3时40分,胡总书记一行乘坐旅行面包车,来到了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二招待所。总书记下车以后,与等候在这里的华北油田管理局党委书记张恕基、沧州地委书记韩进先、行署专员郭枢俭、任丘县委书记刘健民、县长张国庆等一一握手。总书记身着深蓝色西服,脚穿一双半旧皮鞋,看上去朴素自然。虽在严寒中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但总书记依然容光焕发,毫无倦意。
那时油田第二招待所的条件比较简陋。总书记到来之前,有关人员因陋就简对会议室稍加整饰:墙围子涂上浅黄色涂料,沙发罩撤下来洗干净,墙壁上挂几幅本地书法家的字幅,会议室中央间放了几盆鲜花,虽稍嫌简朴,但给人以素洁、清雅之感。当总书记来到会议室门口时,张恕基打开门,对总书记说:“这是会议室,条件不好。”总书记进屋来,环视了一下,说:“典雅俭朴,不错,勤俭持家嘛!”这时,陪同前来的高扬、张曙光等同志劝总书记先歇息一会儿,喝点水暖暖身子。总书记说:“不用了,先了解情况吧!”这样,总书记没有休息,水未喝一口,进得屋来,马上听取张恕基代表华北石油管理局所作的工作汇报。
张恕基汇报的主要内容简要是:一、基本情况介绍,包括成果、经验教训;二、1984年的工作;三、发展目标;四、认真进行改革。总书记认真听着汇报,不时插话提出问题。当听到华北油田1984年产量为1020万吨时,总书记问:“你们的气(天然气)还没有开发?”张恕基回答:“没有,我们准备向北京供气,第一期工程明年投产。”这时余秋里同志说:“你们这个气一定得要,这是总书记讲的,要建设第一流的首都,没有这个(气)就第一流不了啦。”当汇报到 1984年勘探工作取得新突破,油气新增储量超过1983年前三年探明储量总和时,唐克说:“耀邦同志在大庆油田讲的‘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起了很大作用。这是个共性问题,大家要借这个东风,开阔思想。”当汇报到规划中石油地质储量1990年二连浩特新增2亿吨时,胡总书记问:“这里离二连有几百公里?”张恕基答:“有七八百公里,现在成立了勘探公司。”唐克插言道:“内蒙很重视。”总书记笑了:“那当然喽,如果能搞到200万吨、300万吨,经济形势就可以大大改观了。”当汇报到华油“油老三”地位时,总书记表情端重:“油老三你能保得住吗?”张恕基回答:“我们想用1500万吨产量来保,规划到 1990年,原油产量达到1500万吨。”这时唐克同志插话:“这里有一个问题,要给耀邦同志讲清楚,就是他这个地方有个老井产量递减问题。”总书记眉额微蹙:“噢,还有个递减问题?现在中原、辽河都处在上升阶段,你们可不能大意哟,否则就要落后了。”当汇报到“1985年供气能力达到1. 46亿立方米”时,总书记关切地问道:“现在天津怎么样?”康世恩回答:“准备把中原、大港、华北甚至胜利几家的气联网。”这时,康世恩、唐克等同志提到,明年中原的气送到沧州、郑州、洛阳、开封等地,总书记插话:“郑州是河南省会,没有理由搞得污烟瘴气,现在北京污染挺严重,天津、济南污染也很严重。一定要把气送到这些城市,减轻污染。”当汇报到华油要“发展各种形式的承包经济责任制,改革勘探、开发管理体制”时,康世恩同志说:“打井就要搞承包。” 总书记说:“我是赞成这个办法的。只要把指标定得先进,真正和经济效益挂上钩,平均先进定额,抓好质量,你把工资搞上去,没有危险性,说揩国家的油那是没有把定额搞好,起点低嘛!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确实低呀,低的不像样子,石油工业还好一点。”康世恩说:“他们这里没有大庆、胜利放手,他再放点手,钻井效益还可以提高。”这时张恕基谈到,钻井同志也要求包干,总书记说:“我赞成包,这里边有个核定基数问题。第一不要怕工人紧张一点;第二不要怕人家工资长上去。不要怕工人劳动操作紧张,紧张有好处。要严格定好平均先进定额,要敢于同工人群众、干部、科室人员讲清楚。有了两个不怕,生产才能上去。我们现在是两怕,又怕紧张,又怕工资长得高,我是不怕那个东西。我们去年全国工资800亿,说是今年要突破1000亿,突破1000亿怕什么?问题是你突破的对不对,只要劳动生产率上去了就不怕。我就怕造假,劳动生产率没有上去,工资却上去了,那才危险。低工资,松要求,会产生许多弊病。要严要求,高工资。严不起来就是我们干部的问题。”当汇报到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总书记问道:“你们上边离开工人队伍的人多不多?”康世恩回答:“由前方往后方的人有。”唐克插话道:“有这个问题。第一线的知识结构差了,为什么?就是松要求,低工资。现在几个油田凡是改了的,都愿意上第一线。上第一线,大学生都提一级,大庆就是这样做的。”总书记称赞说:“这个好。”座谈快要结束时,总书记谈到了他关心的产量问题。他说:“全国石油产量今年一亿一千四百万吨,明年搞到一亿二千万吨,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一年搞一千万吨,搞到1990年就是一亿八千多万吨,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奔。我们在世界上是油老七,如果把伊朗除掉,我们是第六位。”最后,总书记带着感慨的语气说:“到什么时候我们做个油老三呢?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叫油三王了。”
这次座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总书记和其他领导同志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解决了华油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华北油田,乃至全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这对于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华北石油来说,对今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心里有了底。总书记的谈话,具体处,细致入微;宏观处,总括全局;平和处,如涓涓山泉。总书记平易近人,仅仅两个多小时,人们原来的紧张感、陌生感就消失了,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泱泱大国的当家人,总书记非常重视和关心农村工作。利用此次视察机会,总书记就即将下达的中央1985年1号文件中有关农村政策问题和省、地、县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
31日上午8时,座谈会继续在油田第二招待所会议室进行。参加座谈的有余秋里、康世恩、唐克、高扬、张曙光、韩进先、郭枢俭及任丘、河间、献县、肃宁、固安、霸县等9个县的县委书记。在总书记桌子上,铺着两张地图,一张是沧州地图,一张是任丘地图。当谈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总书记说:“在农村,一方面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另一方面也必须发展多种经营,这两点都不能放松。中央决定集中物力、财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要多支持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有个‘工农林畜’一条龙问题,这是农村产业的方向。”总书记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冀中,平原辽阔,是农业的重要产区,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就可以多多养猪嘛!每户养上一头至几头猪,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还可以扶持养猪专业户。这个你们要多宣传、引导。现在中央政策出台了,你们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再补充一些具体措施,予以实际帮助。猪多了,肥就多了,庄稼生长就不愁肥了,这可是件大好事呀!”在谈到棉花生产时,总书记询问了河北省和任丘等县的产量,他说:“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光人们穿衣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棉花的生产、收购都不能掉以轻心。”当谈到发展交通事业时,总书记说:“现在不是有句口号叫‘要想富,先修路’嘛,说明人们观念有了变化。我们过去用民办公助的办法,这个办法可行。在你们这里,可实行社会集资修建公路的办法,谁集资,谁受益。石油和任丘在一起,可以多协商,可以共同修路嘛!”在座谈中,余秋里、康世恩等同志也发表了一些重要意见。在场的高扬、张曙光同志还向总书记汇报了河北省1984年出现的好形势。他们谈到,河北省198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已达100亿元,比1983年翻了一番,1984年全省140个县(区)中,已有61个县(区)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百元以上。群众中正在广泛讨论和制订翻番计划,农民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勤劳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听了这些,胡耀邦、余秋里等同志很高兴。座谈会结束后,欣然和省、地、县的同志们合影留念。10时50分,在余秋里、康世恩、唐克、高扬、张曙光和石油管理局张恕基、扈连才等同志陪同下,总书记亲临油田研究院、设计院视察。当胡总书记和其他领导同志乘车来到研究院科技楼前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局领导咸雪峰、唐智及两院领导同志,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列队热烈掌声欢迎。总书记下车后,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当张恕基同志向总书记介绍到崔辉说:“这是研究院院长,留苏的。”总书记问崔辉:“你多大了?”崔辉回答:“51岁。”介绍到研究院书记闻天恩时,总书记问道:“你多大了?”闻天恩回答说:“50岁。”总书记高兴地同迎候在门口的领导干部亲切握手。
随后,总书记和其他领导人进入地质陈列馆地宫参观。此时地宫灯光全部打开。陈列馆分勘探、陈列、开发三个大部分,面积约800平方米。这里有地形构造模型,有古生物标本、岩石矿物标本,有各种岩芯、油样,为增强参观效果而设置的不同强度的灯光的映照,给地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总书记饶有兴趣地看着,听着崔辉的汇报讲解。当来到“任四井”喜喷高产油流的大幅照片前时,总书记问道:“这就是当年第一口喷油井的照片吧?”崔辉回答说:“对。”崔院长给总书记详细介绍了“任四井”的情况,说:“1975年7月3日,由华北石油钻井二部3269钻井队在任丘——辛中驿构造上钻探的‘任四井’,喷出了高产油气流,一个新型的高产大油田被发现了。它打开了古潜山油田的大门,揭开了地质构造储藏油气的秘密。”听着介绍,总书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指着这幅照片对身旁的同志说:“这口井有功,可要保护好啊!”当走到录像机前时,总书记和其他领导人观看了古潜山形成录像。康世恩同志边看边用通俗的话向总书记解释。当汇报到油藏储层结构、储层类型、储层物理性质、任丘油田初期开发情况时,总书记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大型酸化和分层段采取的措施。这时余秋里说:“把原来高产的水淹层堵掉后,不太出力的可能出大力,你们要好好搞。”总书记连声说:“对,对,对。”当汇报到第三系油田情况时,胡总书记带着赞许的口气说:“你们这很有希望。”
参观结束后,总书记来到休息大厅,同两院领导人合影留念。下楼时,余秋里说:“这样的参观最好,简单精炼。”总书记应道:“是啊,很好,很有意义。”
11点40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总书记等领导同志乘车缓缓驶离两院。
31日下午,总书记冒着严寒,在招待所东院露天广场接见了300名为开发和设计华北石油做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模范代表。总书记来到大家中间,频频向大家招手,问大家新年好,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接见结束后,总书记没有休息,又来到俱乐部礼堂,参加1700多名油田干部大会。任丘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和常委以上领导人都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华北油田管理局扈连才局长主持。他首先宣读了总书记为油田题写的两幅题词:“新年要有新气象”,“中华要振兴,科技作尖兵”。总书记题词笔迹流畅,气韵豪迈。全场1700多名干部起立鼓掌,感谢总书记的巨大关怀。
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1984年,我们全国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比1983年更大的成就。这是各条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努力奋发、开拓前进的结果。因此,如果说要祝贺新年,我们还应当向全国各条战线上的一切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全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当讲到为什么来到华北油田时,总书记说:“第一是因为这个地方离北京较近,并且我还没有到过你们这里——占石油战线光荣位置的油‘老三’;第二是因为几年来我先后访问过一批石油基地,同石油战线的同志们接触的比较多,对石油战线的同志们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情!”
几年来,总书记对石油工业倾注了很多心血。他走遍了全国年产300万吨以上油田,有些小油田也去过,就在1984年9月,总书记还看望了战斗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华北油田干部职工。总书记每到一地,都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一些重大问题指明方向。所以,总书记讲“和石油战线的干部职工有一种特别亲近的感情”这句话,决不是一句随便讲的客套话。
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石油战线的120万职工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富有开拓精神的建设大军。为了振兴中华,石油战线的同志们英勇拚搏,真是几十年如一日!你们几乎是在‘空地’上建立起了今天这样强大的石油工业,并且没有停步,今年我国原油又增产800万吨,使我们的石油年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一亿一千万吨。刚才,秋里同志说要感谢我,”说到这,总书记离开了座位,胳膊在胸前做了个否定的姿势说道:“不要感谢我,如果有什么功劳的话,我只是向你们敲了敲边鼓,我是沾了你们的光,你们光荣,就是我的光荣!”总书记接着充满感情地说:“对于这一切,党中央是满意的,全国人民是高兴的,是感谢你们的!”
总书记最后说:“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石油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能够继续站在四化建设的前列,实现你们已经确定的1985年产原油一亿二千四百万吨的新目标。”
总书记的讲话情真意切,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都说,总书记讲的实在,感情深,真正体现了党中央、总书记对石油干部职工的关怀。讲话不时为热烈掌声打断,表达了人们对总书记的敬意。
高扬同志在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曾提到任丘的宴春楼饭店。早在1979年,宴春楼就在全省饮食业率先实行了用工招聘制,改革给宴春楼带来了活力,其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在全国饮食行业中名列前茅。总书记对宴春楼的改革及其经济效益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高扬同志提议下,31日晚上,请来了宴春楼几名厨师,在油田招待所,为总书记做了一顿带有地方风味的饭菜。总书记同大家一起品尝了白洋淀的小鱼、卤虾、圆鱼、松花蛋,还有驴肉、三合面饼子、小虾糊饼等。吃饭时,总书记仔细询问了宴春楼改革发展的情况,并夸奖任丘小吃风味独特。总书记高兴地说:“我吃到了地道的冀中农民的饭。”就餐时,总书记端起酒杯,向饭店经理张克勤及饭店厨师敬酒,并对张克勤说:“听你们省长说,你们这里全国效益第一,可要保持住啊!”吃完饭,总书记与宴春楼服务人员合影留念。据说,后来总书记在北戴河疗养时,还跟高扬、张曙光等人提起这顿俭朴实惠的晚餐呢!
晚餐时,张曙光省长向总书记转达了任丘同志请总书记为宴春楼题名的想法,总书记说:“好,宴春楼效益高,我一定给你们写。”不过总书记太忙了,就在吃饭时,从北京急驶来一辆轿车,带来了急等总书记阅示的急件,题字的事就暂且搁下了。总书记回京后,没有忘记此事,及时将“燕春楼”题字转送到河北省委、省政府,并嘱咐不要登报。省委、省政府为总书记的题字专门做了一个黑色檀木镶边,大理石嵌心,刻字镀金的匾牌,并于1985年1月26日派专人把这个匾牌送到了任丘。从此,任丘的“宴春楼”改称“燕春楼”。刻有总书记题字的匾牌,挂在了迎客厅中。
1985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的早晨8点,在华北油田第二招待所,总书记与油田管理局及省、地、县的同志们一一握手惜别,而后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面包车。车已走出一段距离了,总书记还在车里向人们挥手致意。
(张子敬、李文芳分别为任丘市党史研究室、档案局干部;和炳顺为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12月31日上午,胡耀邦等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油田勘探、开发地质资料陈列馆——“地宫”.
12月31日下午,胡耀邦出席了有一千七百多人参加的油田干部大会并讲了话。
胡耀邦说,1984年,全国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比1983年更大的成就,这是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按照党中央的正确方针和政策,努力奋发,开拓前进的结果。因此,如果说要祝贺新年,我们应当向全国各条战线上一切为四化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深深的谢意!
胡耀邦说,石油战线的一百二十万名职工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富有开创精神的建设大军。为了振兴中华,你们英勇拚搏,真是几十年如一日!你们几乎是在“空地”上建起了今天这样相当强大的中国石油工业,并且没有停步,今年我国原油又增产八百万吨,使年产量达到创纪录的一亿一千多万吨。特别是胜利油田,今年增产幅度很大,一年增加四百万吨。还有大庆油田,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保持年产五千万吨的高水平了。对于这一切,党中央是满意的,全国人民是高兴的,是感谢你们的!
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石油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能够继续站在四化建设的前列,实现你们已经确定的年产原油一亿二千四百万吨的新目标。作为重要能源产业的石油工业,你们的每一重大新发展,都将对我国四化建设的全局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胡耀邦向华北油田和全国石油战线职工致以节日祝贺,为华北油田书写七个字:“新年要有新气象”。胡耀邦在任丘期间,还同河北省委、沧州和廊坊地委、以及任丘、固安、霸县等九个县的县委负责人,就中共中央即将发布的关于当前农村经济的政策进行了座谈。
12月31日晚,胡耀邦等观看了华北油田职工业余文艺演出。
1985年1月1日胡耀邦到文安、霸县、永清3县视察。
胡耀邦十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6年3月18日
地点河北省保定地区涞水县
陪同人
1986年3月18日:胡耀邦总书记到保定地区视察工作,听取了涞水县县委书记刘俊生关于开以野三坡旅游资源的汇报,观看了野三坡风景资源相册,并欣然题词。
胡耀邦11赴河北调研
时间 1986年4月17--20日
地点河北省保定地区的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易县
陪同人
胡耀邦同志驱车千里,翻山越岭,先后视察了保定地区的阜平、曲阳、唐县、完县、易县,听取了保定和石家庄地区十个县的工作汇报,同山区干部和群众共商加快山区建设步伐与山区绿化速度的大计。他指出,扶持贫困户主要应当依靠进一步扩大生产门路,给他们一送技术、二送信息、三送资金,其中最重要的是送技术。
太行山区这几年在各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使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胡耀邦同志由衷地感到高兴。在阜平县,他看到山坡上新栽的上百万株枣树,欣然写下了“立下愚公志,枣满太行山”的赞语;在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城南庄,他栽下了四株枣树。在曲阳县,胡耀邦看到这个县执行“有水快流”的方针,开采大理石等矿产资源而迅速致富,称赞他们找到了一条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山区的好路子。在访问唐县岭北村农民张明时,胡耀邦了解到近几年当地有许多贫困户生活有了根本改善,他对张明说,党中央的富民政策绝不会变。
胡耀邦在4月20日向河北省部分省、地、县领导干部讲话时说,你们河北的工作是向前发展的,保定也是发展的,我的心情是舒畅的.他从三个方面分析河北太行山区的变化:一是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找到了一条适合山区特点的治穷致富的门路,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收获;二是群众生活有了普遍改善,就是那些至今还被称为贫困户的农民,他们的生活同前几年相比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山区农民对靠山致富有了信心,太行山区的绿化速度在近几年明显地加快了。
当灵寿县同志讲到大种饲草发展畜牧业时,他说:山坡种饲草,比种洋芋,土豆肯定合算.把种子选好,一年可以割几次,一亩地可产草七八千斤,上万斤.太行山区可以种草,张家口地区,承德,唐山都可以发展饲草,这也是绿化!
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认为,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首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他说,现在许多老同志正在逐步退出第一线,目前在第一线工作的主要是中青年干部。中央的方针政策已经经过了七年多的考验,“七五”期间能否搞得比“六五”期间更好,主要看各级新班子的实践才能。
胡耀邦提出,中青年干部应当学会两大本事:第一个本事是能够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他说,所谓创造性,就不是一般化地工作,不是机械地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指示,不是等、靠、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已经经过了“六五”期间的考验,“七五”计划也制订了,现在主要就是看中央各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能不能以创造性的姿态执行中央的政策,推动实际工作前进。我们的同志一定要了解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中央的政策是从全国情况出发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中央不能把所有的文件都规定得那么具体、详尽,需要各地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办事情。中央特别强调,要改变过去那种统得过死的状况,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二是新鲜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产生,中央也是根据下边的实践来制定政策的,下边的同志有责任向中央提供新鲜经验。三是政策定好了,可是在实践中不可能不出偏差,这就要靠下边主动地向中央反映情况,及时发出“信号”。这三种情况,都要求下边的同志创造性地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他讲的这三条,主要是第一条。无论是什么地方,都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他说,现在,我们的许多同志工作一般化,主要问题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深钻不够,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坚持实事求是,终归站得住脚。
第二个本事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胡耀邦说,我们有些同志不承认党内有矛盾,其实,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和解决矛盾中发展的。总书记说,党内有矛盾不要怕,不要回避。我们党内的矛盾,大量的是工作上和认识上不同意见的矛盾。在通常情况下,这类矛盾不是对抗性的,是完全能够解决的。要采取交换意见、民主协商、个别谈话、有的还要采取互相谅解等办法来解决。要有正确的方法,不要怕麻烦,不要怕民主。当然,我们党内也还存在某些对抗性矛盾,比如严重的犯罪行为和违法乱纪,但这种人只是极少数。对这种人就要严肃处理,不能讲情面。胡耀邦同志强调,我们的同志要汲取过去的教训,学会正确分析和处理党内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党内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就会大大加强,我们的工作就会更上一层楼。
鉴政沧州
2014年第1期(总第109期)
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2014年1月1日
胡耀邦第一次莅临沧州
和炳顺(作者单位: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1984年11月5日10时20分至18时30分,胡耀邦不顾旅途劳顿,没有很好休息,就接连视察了吴桥、黄骅、盐场、沧州,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座谈,与正在开会的县市委书记、县长合影留念。至今,他那亲民爱民的作风和深刻生动的谈话,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与启迪。
心系吴桥
杂技之乡吴桥,既以中华杂技艺术家的摇篮著称于世,还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而赢得荣光。当时之下,杂技艺术发展如何?人民生活状况怎样?牵动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心。
初冬,北方的天空一片灰白。
1984年11月5日上午10时20分,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山东省委、德州市委领导陪同下,乘两辆面包车由衡水地区景县到吴桥县视察。
接省委办公厅通知后,沧州地委书记韩进先、行署专员郭枢俭和吴桥县委书记白永才、县长张宝起、副书记李云生等在吴桥县委大院迎侯。
面包车刚一停稳,王兆国同志先行下车,对迎接的地、县领导人说:总书记到吴桥仅停留40分钟,抓紧安排汇报。随即,汇报会便在吴桥县委老干部活动室开始。
胡耀邦同志刚一落座,就对白永才说:“来吴桥说吴桥,吴桥有什么特产?”
“吴桥是杂技之乡……”白永才干脆地回答。
总书记紧接着白永才的话头说:“过去北京就有吴桥马戏团,我见过。演出节目很精彩,很受人们欢迎。”说到这总书记顿了顿,用手梳理了一下头发,接着说:“现在,你们吴桥还演不演杂技,演杂技的有几个乡,多少人?演杂技赚钱不赚钱?”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这是对吴桥杂技的历史评价。现在,吴桥县内有杂技艺人1.1万多名,全县449个自然村,几乎村村都有杂技艺人。经常演出的有4个乡,六七十个村,1000多人。靠演杂技每人每年可以收入1000到3000元。”
听到白永才的汇报,胡耀邦同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近几年各级地方文工团,虽然经常性巡回演出,活跃了文化市场,但大都赔钱。国内电影虽然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吴桥杂技是一门传统艺术,演出杂技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吴桥杂技艺人多,技艺过硬,演杂技正是吴桥人翻番致富的一条捷径。
胡耀邦高兴地对白永才说,演杂技每人每年可收入三四千元,四口之家就是个“万元户”。你们吴桥杂技是优势,要大力发展,先发展到3000人,以后可以逐步增加。只要能增加收入,只要能赚钱就干,你们吴桥杂技可以跑遍全国。印度有个电影《大篷车》,吴桥杂技也要有大篷车,不仅在大城市演出,还要巡回于中小城镇,更要来往穿梭于农村乡镇。杂技这项传统艺术中国老百姓既喜好,又爱看,何况我们农村文化活动太少,剧团养不起。这样巡回演出杂技,既赚了钱,又丰富活跃了农村文化,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吴桥县城坐落在桑园镇。历史上植桑养蚕,故而得名。由于自然环境等原因,吴桥的养蚕业已萧条。但种植棉花已成为沧州市乃至河北省、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桥县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983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416元,比1978年人均收入61元翻了2.7番。县委书记白永才高兴地介绍说。
听到这里,胡耀邦微笑着说:“不错嘛!五年群众收入翻了2.7番,明年人均收入可达多少?”
“明年计划人均收入达到500元以上。”白永才答。
“一年增长20%,这样的增长速度不慢。”胡耀邦接着问:“你们的乡镇企业搞得怎样?”
“基础不好,但近几年有所发展。1983年产值1800万元,今年可望搞到3000万元。”
“3000万元产值,还是少一点。”胡耀邦接着讲:“乡镇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你们要大力发展。基础不好,要多出去参观,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先进经验,把乡镇企业搞好。衡水景县的同志到山东参观过,你们也去参观一下。”
“我们已经到山东参观过,学到不少好的东西,眼下还准备去。”白永才回答。
“去学什么?”胡耀邦紧接着问。
“重点学习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畜牧养殖业的经验。”
胡耀邦接过白永才的话说:“你的思想比较解放。吴桥要多种棉花,像邯郸的成安县,80%的土地种棉花,棉花本身价格高,棉柴还可以烧,棉籽可以榨油,棉籽饼既可以作肥料,又可以作饲料。有了饲料就可以发展畜牧业了。棉花种多了,一旦出现卖棉难可以另找出路。你们交通方便,我们的国家很大,各方面需要量很大,发展水果、蔬菜,乡镇企业都可以嘛!总之,条条道路通翻番。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共产主义,条条道路也通翻番致富这条路。这条不通,就走那条路。”
汇报座谈会的气氛热烈亲切。
11时,胡耀邦、王兆国等同志在与沧州地委、行署,吴桥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同志合影留念后,乘汽车到桑园火车站。
北去的列车启动了,胡耀邦亲切向送行的同志招手致意,大家热烈鼓掌欢送总书记。白永才同志说:请总书记再来吴桥。耀邦同志说,你们翻两番不来了,翻三番的时候再来。
牵挂黄骅
墨绿色的专列缓缓驶出桑园站。车上,胡耀邦总书记正认真地听沧州地委、行署领导韩进先、郭枢俭的汇报。午饭到了,胡总书记边吃边听汇报。12时半,列车驶入沧州火车站。
下车后,胡耀邦同志没有休息,立即换乘面包车,在已经等候在车站的河北省省长张曙光和沧州市委书记李荫澄等陪同下,前往黄骅视察。
初冬的天气,没有午休的胡耀邦丝毫无倦意。他不时从车窗向外眺望,不时同张曙光谈论,兴致勃勃,谈笑风生。
黄骅县委书记苏雁鸣、县长赵维椿、副书记魏登瑞、副县长李振伦等人接到总书记来黄骅的通知,早已等候在县城西的公路上。
13时40分,汽车停稳后,韩进先依次把前来迎候的人向总书记作了介绍,总书记和大家握手,互相问好。随后苏雁鸣上了总书记的车,直奔大口河看长芦黄骅盐场。途中,胡耀邦向苏雁鸣询问了黄骅县有多大面积,人口多少,每年产多少粮,养殖业的发展情况等。
汽车驶进长芦黄骅盐场后,胡耀邦等同志走上盐码头的工作台,一边向远处眺望,一边仔细询问建港的条件,察看建港的地址。郭枢俭同志一一认真回答。
十几分钟的短暂察看后,胡耀邦又驱车来到黄骅县招待所,和省、地、县领导同志座谈。近一个小时中,总书记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黄骅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场的省、地、县领导深受启发,对黄骅今后的改革发展有了目标。
座谈开始后,苏雁鸣首先介绍了黄骅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当听到黄骅县1500平方公里、人口30万时,胡耀邦说:你们县1500平方公里,至少可容纳 60万人,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平原地区像这么大的县没有。这么大的地方,才30万人,人均10亩耕地,这还是光算地面,算上水面就更大了。人少地多这就是优势,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充分利用好人均10亩的耕地搞好种植。种植什么作物,要根据土壤条件,还要看经济效益。刚才,我去长芦黄骅盐场途中,见到你们这里土地盐碱。因地制宜,你们这里可以种耐盐碱而又高产的高粱。我到山西看到他们种了很多高粱,把高粱运到四川,一斤高粱换一斤大米,因为四川没有高粱嘛。高粱贱大米贵,一斤换一斤就产生了效益,况且高粱产量高。这就是互通有无。不光是种高粱,我看你们可以利用一些地种苜蓿,苜蓿不仅是耐盐碱,还是养地的草科作物。我赞成你们拿出几万亩地种苜蓿,一亩5斤种子就可以,三年长成,一亩收几千斤。发展起来后,还可以卖种子。甘肃、内蒙古一些地方就是靠卖红豆草种子发家。日本北海道一个代表团到我国东北地区考察,他们想从黑龙江进口我们的紫花苜蓿,还要求我们多种苜蓿。种苜蓿,你们要搞专业户,政府扶持一下,试一试,搞起来可以卖种子,富了就可以推广。讲到这里胡耀邦顿了顿接着说,搞种植有一个问题要重视,就是不论搞什么种植,要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不然洼塘的苇子长不起来,盐碱滩涂的黄菜盘子也长不起来。青海、甘肃、新疆骆驼刺草都不见了,为什么呢?因为农民没有烧的,连根都挖了当柴烧。即使煤价低,农民也不愿买,没活干时他有闲置劳动力可以拣柴烧。搞种植还要保护好植被,我们许多同志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燃料问题解决不了,发展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就很困难。
黄骅县滨临渤海湾,水产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是当务之急。苏雁鸣在介绍黄骅沿海开发时说。
听完介绍,胡耀邦指出:沿海地区要搞综合开发,要抓远洋捕捞、近海养殖和滩涂开发。捕捞要更新设备,提高技术,要打入公海。捕捞的水产品不能及时售出怎么办?就要冷冻储存,就得建冷库。山东有3000吨的冷库,你们也得建。胡耀邦还把黄骅同山东、江苏沿海开发作一比较。指出,你们不如江苏和山东,捕捞落后。你们要到外地走一走,参观一下。你们要到山东海阳县的大辛家、文登县的张家堡、威海市的光岳村参观一下。他们的沿海开发搞得不错,你们可以到那里取经。你们这里濒临渤海湾,自然条件不错,发展近海养殖业是个方向,你们最有前途的还是水产养殖。
黄骅过去被称为“苦海沿边”。这里地势低洼,港、洼居多。虽然经过50年代的“一垦三改”,建立了中捷、南大港两个农场,但大洼地还有很多,需要开发。对此,胡耀邦指出,大洼地区要搞承包,30年或几十年不变。一旦需要调整,—定要给农民报酬,因为农民是投了资的。
胡耀邦还对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及欢迎农民进城务工作了重要指示。在谈到农民进城时,他指出,你们这里港口一建、铁路一通发展就快了,就来人了。大概到1990年,黄骅恐怕要达到40万人口。来了人你们不要阻止,不要说人家是“盲流”,你就叫他流嘛!
总书记的谈话总揽全局,细致入微,使人感到一种非凡的气势。人们原来的紧张感很快消失,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并邀请总书记合影留念。
16时13分,胡耀邦一行结束对黄骅的视察,乘汽车回到沧州。
汽车驶入大化招待所。胡耀邦总书记在这里接见了沧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接见了正在参加会议的沧州地区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并分别合影留念。
胡总书记登上回京的专列后,又让张曙光省长转告沧州地委两件事:第一,黄骅8里以外的地要包给农民,全部包下去,发动群众开发,群众投了资,将来征用地的时候要给点报酬,因为人家投了资;第二,没有水要种耐旱作物,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鉴政沧州 2013年第5期(总第77期)
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2月10日
忆胡耀邦同志来文安视察
作者:张致诚来源:《文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2013年07月11日
1985年1月1日,是文安历史上光辉熠熠的一天,是文安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风尘仆仆,驱车来文安县视察。
接待耀邦同志的房间安排在县政府二楼中间两间办公室里。当时,办公条件简陋,桌椅不整,只好临时从县直单位东拼西凑找来几套沙发。因为正值阳历年,总得找点土特产品招待首长,大家议论,芝麻大糖、五香瓜子是文安的传统名牌产品,就从郭辛庄买来几包大糖,从市场上买来几袋五香瓜子,摆在了桌上,勉强算是茶话会的标准吧。
耀邦同志一行是从任丘油田赶到文安的。1月1日上午8点50分,耀邦同志一行乘一辆小面包车来到文安县政府大院内。耀邦同志首先下车。他身着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防寒服,神采奕奕、步履矫捷,微笑着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陪同耀邦同志来文安的有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国务委员康世恩、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河北省长张曙光。
接待中央首长来文安视察的有廊坊地委书记王子昭、行署专员王洪廉、地委秘书长齐浩东、文安县委书记李振洲、县长蔡义川、县委副书记梁树田、王凤信、县委办公室主任张致诚。
胡耀邦同志一行健步来到县政府二楼办公室坐定后,彼此一一作了介绍。耀邦同志首先向大家问候新年好,然后说明来意。“你们文安是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历史上,明朝有过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新变化、新发展,请你们谈谈。”县委书记李振洲、县长蔡义川随即开始汇报。汇报以县委书记李振洲为主,原来县委办公室准备了稿子,振洲同志也未拿稿。他先简要介绍了文安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着重讲了文安地处清南地区最下游,历史上十年九涝,一到灾年群众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正如民谣里说的“淹了文安洼,十年不还家。”解放以后,尤其是根治海河以来,文安大兴水利,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连年增产。在介绍了基本情况后,振洲同志突出汇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
中央几个关于发展农业的一号文件,调整产业结构,农民迸发出前所未有积极性的情况。振洲同志既谈了全县乡镇企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宏观综合数字,又列举了很多生动的典型。如:全县40座砖厂卖土生金;大洼红小豆出口日本;大郭庄村支部书记带头种西瓜,实现千亩西瓜洼;大留镇农民买大轿车跑长途客运。振洲同志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耀邦同志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并不时插话。还询问:“老百姓生活好了,买电视机的多不多,全县有多少台?”当时全场一片宁静,随后有人回答:“1万多台。”耀邦同志满意地笑了。汇报即将结束时,县领导请中央、省、地领导尝尝文安的特产芝麻大糖,耀邦同志随手拿起一根,掰了半截,边吃边称赞说:“我们湖南孝感也产这样的麻糖,不过,你们的麻糖更好吃。”听完了县委书记、县长的汇报后,耀邦同志非常高兴。他和秋里等同志说:“你们看,机构改革后的新班子年轻、有知
识,干的很好。”还用浓重的湖南乡音精辟地总结:“你们文安,过去是打鱼摸虾,现在是烧窑种瓜。”并叮嘱县委、县政府领导:“1985年第一天,我们第一次访问你们县,明年1月1日要把情况向我汇报,究竟增长了多少。”“如果有机会,明年我还来。”秋里同志接着说:“耀邦同志来,我们一定陪着来,再来看望大家。”说着,耀邦同志和在座的一一握手告别,下楼后在政府大门口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合影留念,接着又匆匆登上去胜芳的行程。耀邦同志来文安视察大约一个多小时,虽然时间短暂,但他那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思想敏锐、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蔼、谦逊的音容笑貌却永远铭记在文安人的心里。
1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3万多人参加的广播大会,号召全县人民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作出满意的汇报。
经过一年的奋斗,我县实现了产值增亿人增百的奋斗目标。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亿5千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亿3千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7元,比上年增加了112元。县委专门向耀邦同志写了报告,题目是《文安县一九八五年实现产值增亿(元)人增百(元)》,副题是《文安县委向耀邦同志的报告》。并于1986年1月1日派县委办公室负责同志直接送到北京中南海,转交到王兆国同志办公室(注:王兆国同志当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当时,耀邦同志去海南岛与战士过元旦,回京后,阅看了文安县的报告,并令中央办公厅给文安县委回复了传真电报。电报的大意是:《报告》已收到,耀邦同志已阅。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文安县委的《报告》于1986年1月13日由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以《办公厅通报》的形式转发全省,省委肯定了文安县委的经验,为文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