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顶着“两个凡是”的压力,在3年的时间里,为平反刘少奇冤案奔走,最终促成刘少奇冤案的彻底平反。胡耀邦这样做,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胡耀邦受到残酷迫害,失去工作将近十年。对“文革”的反思,是他赋闲期间的重要思考之一。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10月8日,叶选宁奉叶帅之命,向胡耀邦通报粉碎“四人帮”的情况,并向他征求今后治国理政的建议。10月12日,胡耀邦又见叶选宁,胡耀邦向叶帅提出“中兴三策”。据胡耀邦秘书李汉平保存的胡耀邦辞职后对此事的亲笔追记,胡耀邦对叶选宁说:
自古以来,有识之士,总是说,大乱之后,要顺从民心。民心为上。根据这种远见卓识的道理,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
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二,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胡耀邦的三条政策建议,其内容实质上就是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是使中国摆脱“文革”噩梦的新隆中三策。对包括刘少奇冤案在内的数以千万计冤假错案的平反,构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内容。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以整版篇幅发表胡耀邦主持写作的《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文章说,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特别重要的是要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文章鲜明地提出:要敢字当头,敢于冲破阻力,敢于推倒“四人帮”一伙在审查干部中所做的错误结论。一切强加给干部的诬陷不实之词,一定要推翻,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一定要纠正。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一个月内收到一万多封来信和电报,文章作者两个月收到的来信来电可装两麻袋。
1978年5月10日,胡耀邦组织撰写、并两次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理论动态》发表。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 “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碎。文章还鲜明指出:“检验路线的正确与否,只能是实践,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11日,《光明日报》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该文。思想解放运动由此在全国全面展开,极大地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9月25日,胡耀邦出席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谈到解放干部问题时,他说: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什么?是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判断对干部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正确,根本的依据是事实。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定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就是著名的关于平反冤假错案的“两个不管”,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利器。
胡耀邦以上的这些思考,是平反刘少奇冤案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