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一生勤学不倦,坚持真理,虽然党性很强,但骨子里不喜欢条条框框,特别喜欢亲近新鲜的思想知识。 他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打破思想禁区;他以舆论为武器, 转变人民传统的思维。胡耀邦不仅是解放思想的时代先锋,而且也是解放思想的实践典范。
叶剑英曾在粉碎 “四人帮”后的四天内派儿子叶选宁两次到赋闲在家的胡耀邦家里,询问他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建议。胡耀邦要叶选宁向他父亲转告三句话:第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 冤案一理, 人心大喜;第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叶剑英接受了胡耀邦的建议,着手为邓小平的复出排除阻力:首先,是考虑胡耀邦与华国锋曾在湖南共过事,有较好的感情基础的有利条件, 向华国锋建议,重新启用被“四人帮”打倒的胡耀邦,让他担任重建中央党校的工作。其次,他多次出面,与李先念等一批老同志向华国锋提议,请邓小平出来为党工作,但没有为华国锋所采纳,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将邓小平一家迁到北京西山保护起来,把党中央下发的一些重要文件,让秘书交给邓小平去看,使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并动员复职的老干部到西山看望邓小平,为邓小平的复出争取更多人的支持。
胡耀邦明白,要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就必须打破“左”的思想禁区。 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1977 年 3 月,胡耀邦受命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党校校长由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第一副校长由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兼任,胡耀邦是第三把手, 实际负责党校工作,筹备党校的恢复。
中央党校不但是培养中、高级干部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最具权威性的理论舞台。在恢复和筹办中央党校的过程中,胡耀邦高瞻远瞩,意识到理论思想战线拨乱反正的全局意义,下决心创办中央党校自己的刊物,把“四人帮”颠倒的理论是非、路线是非、政治是非扶正过来。
1977 年 5 月, 胡耀邦召集党校教师孟凡、龚士其、郑宏璋、韩树英等人说:“现在北京有一个政治漩涡,你们敢不敢进这个漩涡?我是想进的。”接着又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也要有个发言的地方,所以我想在中央党校办一个小小的理论刊物,你们同意不同意? ”他首次提出了创办《理论动态》 的基本设想。 他设想, 这个刊物不作为校刊出现,而是议论性的内部理论读物,不搞大块儿文章, 要短小精悍;联系实际,正本清源,拨乱反正,解决问题;三五天一期,一期一个题目,每期三五千字,四到六页的样子,专供党政干部阅读。 胡耀邦鼓励大家说:“鲁迅把他的文章叫匕首和投枪,我们要学他的风格, 写成理论的匕首和投枪,要活泼生动,不要八股调。刊物的名称我也想好了,就叫《理论动态》。”《理论动态》是胡耀邦在思想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而筑起的前沿阵地,也是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行理论准备而建立的活跃论坛。
为办好《理论动态》,胡耀邦不仅亲自物色理论专家,搭建写作班子,而且还多次向办刊人员阐明办刊的指导思想。 1977 年 6 月 4 日 、 6 日、 21 日,他多次召开会议,与吴江、孟凡、沈宝祥、吴振坤、刘立中、王聚五等人具体研究 《理论动态》 的编辑工作。 在这几次会议上, 他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办刊指导思想。 主要内容有:一是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 胡耀邦认为理论刊物是一个空白点, 很重要。 其作用有两个:一是给中央领导同志了解理论战线的动态, 起一个耳目作用; 二是在理论研究上起引导和举纲的作用。二是《理论动态》是理论性刊物,只搞理论问题,要把这个刊物办成针对时弊进行理论评述的议论性刊物。理论上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就要讲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三是文稿怎么组织?主要靠自己写和选他人文章, 原则是:第一,限制在理论问题上;第二,限制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上,好的、坏的、还没有发表的。此外, 篇幅要短, 4000 字以内;定期出刊,暂定五天一期;发行量 400 份左右,地方、中央、理论宣传单位、中央党校各 100 份。由此可见,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一个重要的文化舆论阵地, 从思想理论上进行拨乱反正。
为达此目的,胡耀邦在百忙之中,亲自抓《理论动态》的选题工作。 7 月 15 日 《理论动态》创刊号的文章《“继续革命”问题的探讨》, 就是胡耀邦在党校座谈会上听了哲学教研部主任吴江就“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这一命题的发言而敲定的题目。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这样三个观点:第一,不能将“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走资派”这一提法扩大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要对象是整走资派”, 这样完全有可能被某些野心家利用来不停顿地“打倒一切”;第二,“继续革命”的任务应该包括经济基础方面的革新和技术革命,即生产力方面的革命;第三,有人认为“不断革命”就是“不断反右”,这不是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说:“我们要进行两条路线的斗争,既反对‘左’,也反对右。” 我们知道,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谓“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十年之久运动的直接指导理论,当时可谓是最高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容任何怀疑的,人们只能天天学习,活学活用,进行“实践”。严重的是,粉碎“四人帮”后还是这个调子。而《理论动态》在 1977 年 7 月,即在党的十一大前夕,则提出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问题的质疑,这使当时的思想理论界乃至政界的不少人都感到了震惊。而发表这篇文章本身需要多大的勇气,负多大的责任,对于熟悉中国政治的人们来说,是不会不懂的。
据吴江回忆, 1982 年 10 月 16 日 , 胡耀邦找他谈话时曾经说过:“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开始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这一口号。 1977 年 7 月你写了一篇短文《‘继续革命’问题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继续革命的主要内容应是文化、技术革命、生产力的革命。 1977 年那时候提出这个论点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理论上拨乱反正的第一个行动。我把这篇文章送小平同志看了,小平同志表示完全同意。 这篇短文当时就作为《理论动态》创刊第一期发表。 ”
胡耀邦之所以重提这篇文章,是因为这篇文章在当时 “两个凡是” 势力笼罩一切的情况下,打响了向“左”的错误理论的枪声,从此中国开始了思想理论战线的拨乱反正。
胡耀邦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责难,始终高扬解放思想的大旗,为《理论动态》的编辑人员和理论工作者鼓劲打气。 1977 年 7 月 19 日 , 在中央党校第二次理论座谈会上,胡耀邦对参会人员说,对吴江同志那一篇《“继续革命” 问题的探讨》, 听说议论纷纷,这是好现象。 理论问题需要探讨、争论。马克思讲,科学的入口处,好比地狱的入口处。《理论动态》应该成为思想战线上的号角与哨兵,起向导作用,起交通警、领航员的作用。 1977 年 12 月,他在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前,在与《理论动态》 编辑部的成员谈话时,除鼓励他们要继续提高《理论动态》的质量外,还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他说,人总要依附,依附于自己的领导、熟人、老朋友、首长、老同事,我不这样。不要把自己轻易地依附于什么人,不要把自己轻易地绑在一个什么车上。 主席讲得很深刻,跟正确的走,跟科学走,依附于人民。归根到底,还是个人民,还是个人心的问题,大小干部都是这样。 他郑重地说,这是我易地闹革命要对大家讲的最重要的一段话。
他经常鼓励大家要勇闯禁区, 以真理作为判断行为的尺度。他在 1978 年 4 月 4 日 和 20 日与《理论动态》 编辑部成员的谈话中,一再告诉他们,理论战线的任务就是要砸掉精神枷锁,精神枷锁要靠自己来砸,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不能靠恩赐,只能自己救自己,要靠真理来砸掉自己的精神枷锁。 所以,理论工作者不但要用真理砸碎自己的精神枷锁, 而且要把真理交给人民,让人民自己起来砸掉精神枷锁。 我们要做思想上的先驱者,要思考,不要怕风险,革命总是与风险相联系的, 没有胆略,没有自我牺牲精神,怎么能成为先驱者?
胡耀邦正是以对真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以无限的勇气,与“左”的思想观念作斗争,利用《理论动态》这一文化舆论阵地,不断吹响解放思想的理论号角,引导思想解放运动一步步地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