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创办“五七”干校

  创办“五七”干校是根据毛泽东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指示进行的。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革委会组织原省直机关干部和省革委会的工作人员下放庆安县柳河农场劳动锻炼的经验,并传达了毛泽东对这一经验的重要批示。从此,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迅速在全国推广,逐步成为党政机关进行“斗、批、改”的一种形式。

  文化革命初期,湖南省对于被打倒的干部采取的做法是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8年6月19日,省革委常委会决定撤销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建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由省革委负责人直接领导。将原省委党校校址、湖南财贸学院和省干部文化学校校址全部划归学习班使用。7月3日,省革委决定将原省委各部、办、委级领导干部和省人委系统各厅、局级干部集中到学习班进行“一斗二批”,要他们交代检查以及互相揭发批判“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随后,各大专院校和各地、州、市级领导干部也被分期分批地集中到这里来进行“一斗二批”。学习班由军队指战员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住宿开会,一般学员只有休息日才可以请假回家,“黑帮分子”更是失去人身自由。10月1日,省革委会又决定将原省委、省人委及直属机关的全体干部近8000人(除已抽调到省革委工作的人员外),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第九期集中学习。同时抽调1000多名产业工人,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到学习班加强组织领导。学习结束后,小部分人员被安排进省革委会办事机构工作,对一些所谓有“严重问题”的人员留下继续审查,大部分人员则连带家属直接下放农村劳动。全省各地、州、市和县也仿照省革委会“砸烂旧省委”,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办法,将所属干部分期分批集中到学习班进行“一斗二批”。

  《人民日报》介绍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的文章和毛泽东的批示发表后,湖南省革委会和全省各级革委会立即展开学习、宣传,并组织贯彻执行。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柳河“五七”干校经验,创办“五七”干校的热潮。10月27日,省革委决定将省农业厅干部400余人作为创办省“五七”干校的第一批学员开赴衡山贯塘,要求他们在那里锻炼成“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亦工亦农,能文能武的共产主义新人”,并决定省直机关各部门的干部也都将分期分批到“五七”干校去。12月18日,省革委决定将省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改为省“五七”干校总校,在总校之下设有福田(零陵)、贯塘(衡山)、清水坝(汉寿)、衡东草市等分校,作为省直机关干部轮流下放劳动,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的基地。以后又在攸县创建网岭“五七”干校,多批轮流下放干部。各地、州、市、县革委会也纷纷照此办理,把原党校改为“五七”干校,有的还新建了“五七”干校,作为干部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分期分批组织了成千上万机关干部参加学习和劳动锻炼。常德地区革委会决定,将集中在常德农场学习的原地、市一级机关干部,改为半天搞劳动、半天搞“斗、批、改”,地区革委会常委和办事人员分批轮流到农场参加劳动。益阳军分区、株洲县等许多单位,都掀起了干部到农村和工厂参加劳动的热潮。衡阳市革委会“五七”干校于10月15日建立,原衡阳市委、市人委直属机关的1100多名干部作为第一批学员,来到位于狮子山的干校边参加劳动,边进行“斗、批、改”。湘潭原地委、专署机关第一批700多人于10月21日奔赴位于农村的“五七”干校学习。至1968年年底。全省共办“五七”干校115所,在校劳动的干部1.8万余人。全年用于安置城市下乡人口、干部下放和创办“五七”干校的经费达9674万元。

  从1968年12月4日起,省直机关和长沙市共10万名干部、学生、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大部携全家老小到生产队集体安家落户,小部分到国营农场或“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到1969年2月,全省下放农村的干部职工总数达40万人。他们的户口、组织关系、供给关系全部随人转走,工资照发,劳动工分归集体。1969年9月16日至11日,省革委会在汝城县太坪“五七”干校召开了省、地、市、州、县200多名有关“五七”干校的领导干部参加的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办好“五七”干校的经验。创办于1968年10月的汝城县太坪“五七”干校,学员原是县直机关干部,后又下放了一批企事业单位和公社的领导干部。在办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了学员们劳动和学习的关系,坚持以学习为重点,生产上坚持以农业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学校办成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和培育干部的大学校。这些经验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此次会议后,太坪“五七”干校的办学经验在全省推广开来。

  全省各级“五七”干校坚持多年。到1971年,全省各级“五七”干校一共有4.7万人进校劳动,还轮训过5.4万名干部。中央一些部委和解放军也在湖南办有一些“五七”干校。到1973年冬,全省共有“五七”干校111所,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的干部达到27.34万人。

  在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名义下,大批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专家被下放到山区、农村、基层和各种“五七”干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事体力劳动,他们虽然经受了劳动锻炼,增加了对农村的了解,但是有的人在“五七”干校长期接受审查,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伤害;许多人长期被“挂起来”,迟迟得不到解放和安排工作,被排除在各项业务工作和科学文化研究之外,耽误了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深造的时间,给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达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在许多部门、单位成为迫害干部、惩罚知识分子的手段,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