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胡耀邦清正特质的文化之源
夏远生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党和人民对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清廉作风的精湛评价,深刻揭示了他党性、品德、人格、风范的精神特质、价值精髓和文化意义。

  一、“苦寻屈子魂”:胡耀邦清正人格之源

  胡耀邦的诗句“苦寻屈子魂”,精辟概括了其一生自奉廉洁、持身正直的文化渊源。追溯而言,首先是湖湘文化的滋养哺育,可以说湖湘文化构筑了胡耀邦人生成长的性格基因,“苦寻屈子魂”凝聚了胡耀邦求索与创新的精神内涵,弘扬“先忧后乐”精神成为胡耀邦的人生信条;其次是革命斗争的人生历练,炼铁成钢,锻造了胡耀邦金刚不坏之身、正直廉洁之心、正气清白之风;第三是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使胡耀邦受益终身,虽然走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高位,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一身公仆情怀、一腔忠诚热血。

  1、湖湘文化构筑了胡耀邦人生成长的性格基因

  上下求索,先忧后乐,湖湘文化,湖南精神,筑就了胡耀邦锻炼成长的性格基因和精神家园。湖湘文化有关的心性内涵、乡土风物及世事人情对胡耀邦产生了最初的影响,湖南人的生活习俗,湖南人的个性特质,湖南人的人格精神,既对他的人生历程、理想追求、精神修养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又在他的身心中、言行里、人生旅途体现得淋漓尽致,发扬光大。在他74载的春秋年华中,学习和发扬了湖湘优秀文化传统中屈原大夫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湘军左宗棠的“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的抗敌意志,谭嗣同烈士的“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献身精神,近现代仁人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太平天国将士、辛亥革命先驱的牺牲奋斗精神,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独特坚强的山民血性,毛泽东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创造性地形成了“胡耀邦精神”——以变革创新为显著特征,“尘步当年谭嗣同,鼎新革旧气恢弘”;以人本民本为精神实质,“以民为本贯平生,赤胆一腔公仆风”;以刚正清廉为人格风范,“无私无畏一身正,光明磊落两袖清”,树立了改革开放时代共产党人的清廉作风和人格典范。

  2、“苦寻屈子魂”凝聚了胡耀邦求索与创新的精神内涵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出身于湖湘文化之地的胡耀邦来说,故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先贤,对他的影响和教育也是巨大的。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明知楚水阔,苦寻屈子魂。”

  “苦寻屈子魂”,透露出胡耀邦人格追求的高尚与廉洁,这是他上下求索、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化根源。

  湖南百姓也是这样看的,民间一首缅怀诗赞颂道:

  “明知楚水深千尺,屈子忠魂看耀邦。”

  3、弘扬“先忧后乐”精神成为胡耀邦的人生信条

  胡耀邦的家乡湖南,有一篇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此作,留给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就是“忧乐”精神和民生情怀,充满为民办事、为民请命和为民除弊的意识,用现代语言讲,为民办事就是“利为民所谋”,为民请命就是“情为民所系”,为民除弊就是“权为民所用”。古往今来,一个清明政治家的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的支撑。范仲淹的人格思想,具有“无奴气,有志气”的独立精神,“实事求是,按原则办事”的理性精神,“为官不滑,为人不奸”的牺牲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公仆精神,“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为民精神。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成为体现爱国思想、进步价值的人生信条。千百年来,对于修养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人格精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胡耀邦清廉作风和高洁人格的哺育和修养,就深受“岳阳楼记”思想文化精髓的熏陶和激励。

  胡耀邦一生中至少3次登上岳阳楼,与岳阳楼结下了不解之缘,演绎出青出于蓝的人生佳话,印证了他与湖湘文化传统的深厚渊源。

  登上岳阳名楼,心系天下苍生。千年名楼、万载湖水作证,《岳阳楼记》所抒写的伟大的人生忧乐观,早已深深渗透了胡耀邦高洁的灵魂和清廉的精神,化作当代共产党人正直廉洁的风范。

  4、革命人生历练是胡耀邦清廉作风的实践渊源

  1926年,11岁的山村少年胡耀邦,从20里地之外的苍坊村,来到文家市里仁学校念书,就读第十班。里仁学校的历届校长都是同情和倾向革命的进步人士,聘请的教师大多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维新、民主、爱国、求索的思想教育。浏阳河边的山沟里,能够涌现出胡耀邦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不为无因。

  文家市,并不是“市”,而是当地群山环抱中的一个集镇。到学校去的20里山路,是对胡耀邦的最初锻炼。为了读书求知,胡耀邦每天往返跋涉40多里山路,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整整4年,至少1200个来回,艰苦求学的胡耀邦默默地走过了一天又一天。可以说,在投身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前,他已经在艰苦求学的山路上跋涉一个二万五千里。

  60年后,胡耀邦在长沙回忆往事时深情地说:“我的爷老子是靠做苦力挑煤卖养大我们的,我的石姐没日没夜织麻攒了两块银花边供我读书,我至今还记得。我爷老子他老人家因长期担脚,两只肩膀肿了两个好大茧包哟!”

  大革命在浏阳蓬勃兴起,共产党、共青团和农民协会开展革命斗争和社会宣传,少年胡耀邦开始懂得一些革命道理,明白原来只有农民团结起来,同土豪劣绅作斗争,才能够争得政治上、经济上的权利,获得扬眉吐气的机会。

  在共产党员陈世乔和甘恩藻等人的培养下,胡耀邦担任了里仁学校少年先锋队队长、宣传组长。他的志同道合的表兄杨勇,还参加了著名的湖南农军攻打长沙的斗争。

  上世纪20年代,十几岁的九伢子胡耀邦,就是在苍坊、文家市、浏阳这块红色土地上度过了少年时代。他的儿童经历,他的启蒙教育,他的求学生涯,他的人生奋斗,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档案中写下了历历在目的记录。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人生的历练,人民斗争的磨练,千锤百炼,终得精钢。胡耀邦这块合金钢的本质和成色,最初形于湖南人民革命斗争熔炉的锻炼。

  胡耀邦从投身革命斗争之日起,就体现了可贵的品质和精神,那就是“真”、“实”、“严”三个字——讲真话,做实事,严律己。在湘赣苏区工作期间,胡耀邦曾受到委曲,蒙冤“AB团”,差一点革命到底。这一段革命生涯中的插曲式遭遇,对胡耀邦来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引为难忘的教训。所以,后来一生中,他都特别谨慎地处理党内斗争问题,以“真”、“实”、“严”为座右铭。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一代共产党人深受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哺育,成长为党、军队和国家的栋梁之才。1945 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延安许多领导干部意气风发,奔赴全国各地去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陶铸、胡耀邦、王鹤寿在王家坪桃园“约法三章”:三位志同道合、一身正气的挚友郑重相约,终生要做到三件事:永远跟着毛主席;永不叛党;永不做吹吹拍拍的事。这一年,陶铸37 岁,王鹤寿36 岁,胡耀邦30 岁,正是青春华年。延安“约法三章”,这三位都信守终生,始终践行,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身正气,做人清白,大公无私,廉洁奉公。

  1981年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主席后,主持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胡德平回忆父亲当时说的话:“他说想问题、动手动脑、工作方法我们要学毛主席。工作精神我们要学总理,因为总理是全党的楷模。研究大问题,不搞烦琐哲学,我们学邓小平。”

  二、“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胡耀邦清廉作风之本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奠定了胡耀邦厉行为民务实清廉作风的根本基因。他的清廉作风,着眼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体现在他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方方面面。仅从他与湖南有关的几则事例,滴水映光辉,足以反映胡耀邦清廉作风的特质、本质、特色、本色。

  1、一封信与一面镜子——映射清廉本色

  浏阳市中和乡苍坊村胡耀邦故居,收藏一封信,是胡耀邦在上世纪60年代初写给家乡党总支书记龚光繁的。他写道:

  “我曾经给公社党委详细地写了一封信,请求公社和你们一定要坚决阻止我哥哥、姐姐和一切亲属来我这里。因为:第一,要妨碍生产和工作;第二,要浪费路费;第三,我也负担不起。但是,你们却没有帮我这么办。这件事我不高兴。我再次请求你们,今后一定不允许他们来。”

  这封信,还附了一张退款清单,胡耀邦将家乡人送给他的诸如油茶、豆子之类的土特产一一折价,要求哥哥将这笔钱带回,“偿还生产这些东西的社员”。

  半个世纪过去了。现在,这封信的原件放在胡耀邦故居陈列馆的玻璃柜中。信,语言朴实,字迹清秀,展示着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磊落胸襟和清廉作风。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这封信应该说是一份极为生动的践行群众观点、做到“三严三实”的廉政教材。它使人们看到了胡耀邦的崇高人格、浩然正气和廉洁品德,更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廉正本质。

  2、一堂课与“两个务必”——重在身体力行

  1962年,胡耀邦兼任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到任33天时,给全地区机关干部讲了一次党课。行署大礼堂,挤满了人。他上台后,给大家作了一首来湘潭33天的七律诗,然后就“艰苦奋斗,共渡难关”为题发表演讲。台下有人递条子,问“为什么要搞计划供应,按计划发粮票、布票?”

  胡耀邦看了条子,背诵了《资本论》中的一段话,背诵了毛泽东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指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然后说:我们的国家虽然解放十多年了,底子太薄,一穷二白,7亿多人口,要穿衣吃饭,他边讲边做手势,说一个人两寸宽的嘴巴,排成一字形队伍,联接起来,要绕地球一圈多,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又是个有这么多嘴巴的国家,一年要吃多少粮食啊!要吃饭还要搞建设,毛主席当这个家不容易呀!不艰苦奋斗,不节衣缩食,行吗?

  1962年12月5日,胡耀邦和华国锋来到酃县。听取了县委书记汇报。工作之余,胡耀邦索要《酃县志》阅看,并专程到炎帝陵,绕陵园走一走,了解炎帝陵的规模、建筑结构和原貌。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会上,胡耀邦作了“要为人民多做好事”的讲话。他说:“同志们,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更伟大,我们应该具有比前人更大的志气、毅力和才智,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人民也是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

  3、“胡耀邦不吃鸡!”——严以律己表率

  1963年7月上旬,骄阳似火,胡耀邦前往家乡浏阳北盛公社调研。

  得到地委通知后,浏阳县委派办公室主任坐镇公社,准备午餐及其他事项,而县委书记则率常委一班人在县委办公楼等候。将近10时,还不见胡耀邦踪影。

  此时,胡耀邦正顶着烈日,头戴一顶麦秆编织的草帽,身着蓝布衣,径直往北盛公社走去。原来,胡耀邦在湘潭至浏阳途经永安岔路时,途中下车步行,沿线察看农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

  当走到北盛公社门口时,胡耀邦已大汗淋漓。他看见公社厨房内,厨师正忙碌,案板上摆着各类菜肴。胡耀邦一进门就问:“弄这么多菜,搞什么?”

  厨师不认识胡耀邦。旁边一人扫了一眼,对胡耀邦说:“你不认得字呀!墙上写着哩!”

  胡耀邦问:“是招待胡耀邦的吗?”

  一位厨师高兴地说:“那当然,中央首长回家乡,还是为了工作,做几样家乡菜是应该的呀!”

  胡耀邦用竹棍指了指待杀的鸡说:“胡耀邦不吃鸡!”

  厨师一愣:“什么?他不吃鸡?”

  胡耀邦又指了指案板上的一条鲤鱼说:“胡耀邦也不吃鱼!”

  厨师生气了,说:“人家老远跑来能不招待吗?家里来了客人也要准备几道菜嘛,何况他是中央领导!你是什么人,怎么把他比作一般的勤务员!”

  胡耀邦给厨师递上一支烟,边为他点火边说:“鸡不要杀了,我就是胡耀邦啊!”

  “胡耀邦不吃鸡!”的故事传开了,往后,地委领导再下县乡调研,杀鸡杀鱼搞招待的事就少多了。

  胡耀邦严以律己作表率,使各级干部深受教育和鞭策。

  三、“准则”“表率”“力行”——胡耀邦端正党风之魂

  “准则”“表率”“力行”,铸就了胡耀邦端正党风的原则和灵魂。人们对胡耀邦端正党风的深刻印象,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在全党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篇文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为了贯彻执行中央文献精神,胡耀邦在中央主席和中央总书记任上,为全党作出了遵守准则、全面整党、要做表率的典范。他端正党风,为政清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胡耀邦给党和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将发挥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的功用。

  1、一篇《准则》划时代

  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组织和纪律,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央根据目前党的状况,向全党重申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胡耀邦领导制定和实施了在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十二条准则,虽然过去35年了,拿到今天,每一条都仍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性。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在干部工作中要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严禁以派性划线,严禁利用职权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私人势力。共产党员应该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不应该效忠于某个人。任何人不得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不得把上下级关系变成人身依附关系。”言犹在耳,振聋发聩。

  “恢复和发扬党一贯倡导的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按照工作需要,对领导人提供某些合理的便利条件并保证他们的安全是必要的,但绝不允许违反制度搞特殊化。”

  中央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党的重要法规,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要对照《准则》的规定,认真检查自己的工作和作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任何党员如果有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必须按照党的纪律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997年、2010年中央政治局两次制定和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可以说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升级版和具体化。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规范”,为重申和弘扬毛泽东、邓小平、胡耀邦为全党倡导的清廉作风,奠定了基础。

  也可以说,第十八届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与《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精髓上的融会贯通性。既是《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又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成果。

  2、全面整党开新风

  陈云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胡耀邦对此有着更为清醒而深刻的认识。1980年他在《搞好党风的几个问题》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党风搞好”的要求,强调“党内的不正之风,是个腐蚀剂,腐蚀我们党的肌体”,“党风不正,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关系,损害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泛滥”。他重申毛泽东的警告,强调说“执政以后,我们一些革命意志薄弱的同志很容易被糖衣炮弹击中,腐败下去”。

  在中共十二大上,胡耀邦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三个根本好转的任务,要求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的根本好转。他对端正党风一直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倾心推动。他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决定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他担任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主任,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艰巨斗争,为改变党内存在的思想、作风、组织严重不纯的状况,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端正党风,纯洁政风,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地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其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央机关做表率”

  为了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央机关担负着特殊重大的责任。在我们整个事业中,中央机关起着枢纽的作用。这个枢纽运转得好不好,对于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因此,必须尖锐地向中央机关提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这就是:要以自己高尚的精神面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做全国的表率。

  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大声疾呼。30年了,言犹在耳。当时,笔者参加湖南省委农村整党工作,整党联络组下到祁东县归阳区,听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耳目一新,精神大振,感觉从严治党动真格的了,党风廉政建设抓到关键环节上了。

  1986年1月9日,胡耀邦在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机关要做全国的表率》的讲话。中央机关整顿纪律和作风,军队的情况和端正党风的他严肃强调“克服不正之风,一要坚决、二要持久”,“需要愚公精神”,用挖山不止的精神来克服不正之风,端正党风。“愚公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革命队伍的优良传统。”

  胡耀邦痛心疾首地强调说:“端正党风,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带头,为政清廉,艰苦奋斗,为党员作表率!”

  胡耀邦逝世时,中央的悼词高度评价他“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的高贵品德”。

  湖南省委送的挽联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湘哀悼四水悲歌。”

  “赤子情怀,鞠躬尽瘁,肝胆长如洗”。今天,我们纪念胡耀邦,不仅是因为他曾经担任中共中央主席和总书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更是因为他一身正气,能够正己正人;两袖清风,能够端正党风;清廉如水,执政美德的象征;光明似玉,做人理想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胡耀邦革命一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树立和弘扬清廉作风,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将发挥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的功用。这也是湖南党组织和各族人民,至今仍深深地为有这样中央领导人而倍感自豪、充满思念的原因之所在。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