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回忆怀念
赓续蔡和森的革命精神品质
王向文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丰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湖南的红色资源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在老一辈革命家中,蔡和森胸怀天下、自强不息和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缅怀和传承。

学习蔡和森胸怀天下的精神品质。蔡和森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自勉。13岁时因家境贫困,去当学徒,学徒三载,受到欺压,从而萌发反抗意识。16岁进入双峰高等小学学习,刻苦勤奋,博览群书,关心时局,立志改变国家黑暗的现状。1913年以后,先后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文学部,在4年半的时光中忘我学习。他认为作为有志青年,应该积极参与救国救民的革命,为国家安危而担忧,一个人毕生所做的努力就是让天下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自觉组织新民学会,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他由探求革命真理向投身革命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为求得学会的“向外发展”,他积极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来到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在李大钊等人的指导下,他确立了要仿效俄国革命,以改造黑暗中国的志向。

学习蔡和森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蔡和森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有韧性”的代表人物之一。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勤奋刻苦,“猛看猛译”,三个月后,看报渐有门径,各国社会运动消息,已能了解一二。半年之内,他就“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中国计划略具规模”。蔡和森吃苦耐劳的性格,探求真理而穷追不舍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在法国,他积极参加领导留法学生三次斗争:第一次是发起和组织“争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争,即反对北洋政府拒绝资助勤工俭学的学生;第二次是“拒款”斗争,即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借款的斗争;第三次是抗议里昂中法大学吴稚晖拒绝招收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在三次斗争中,蔡和森都发挥了卓越的领导作用,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精神。1921年12月,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在党的二大上,参与起草大会宣言,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根据中央决定,筹备创办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在担任《向导》主编期间,撰写了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对鼓舞和动员工农群众起来参加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他以《向导》为阵地,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主张,指导了运动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他领导群众斗争的卓越才能。

学习蔡和森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1920年初,蔡和森怀着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在给毛泽东同志的信中提出要“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1920年8月,他从法国写信给毛泽东,明确提出:“我意于中国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这事关系不小,望你注意。”9月,再给毛泽东的信中重申,“我认为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他还强调指出,这个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方法,坚决反对各种改良主义,坚定不移地发动人民大众起来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把政权夺到自己手里,建设新的社会。历史证明,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是具有创新价值的,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蓬勃展开,我们要赓续蔡和森的革命精神,胸怀天下、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博士)

原载《湖南日报》(2021年5月11日07版)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