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年
十二月 由于湘鄂西中央分局负责人执行了王明“左倾”冒险错误,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归于失败。红三军被迫于一九三三年十月转移,由豫西南、陕南、川东、鄂西转战到湘鄂川黔边境活动。十二月上旬,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大村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湘鄂边苏区,向川东的酉阳、秀山、黔江一带发展,提出了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
一九三四年
三月十七日 红三军为了贯彻执行大村会议的精神,成立了出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四人组成的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开展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斗争,并及时向中央作了报告。
五月一至五日 红三军经湖北咸丰转移至四川彭水、酉阳一带。五月九日袭占彭水县城,中旬进入黔东的沿河、务川县境。
六月一日 敌彭镇朴团在红军强大攻势下,放弃了东岸,逃遁务川。红军占领了沿河全城。
六月三日 黔东神兵首领冉少波在晓景找到红军,要求参加红军队伍。
六月四日 红三军在晓景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青年团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并进至酉阳南腰界。
六月十六日 红三军在沙子坡召开群众大会,夏曦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名义印发的《致贵州印江、德江、婺川、沿河各县神坛诸同志书》。贺龙同志讲了话,赞扬了神兵作战英勇,指出他们失败的原因。
六月十九日 中共湘西西中央分局在沿河县枫香溪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会议决定了建立黔东苏区、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政治机关等重要事项。
六月二十六日 红三军在枫香溪召开了工农兵群众大会,成立了沿河县第五区革命委员会,并通过了《沿河县第五区革命委员会斗争纲领草案》,公布了《沿河县第五区土地没收和分配条例草案》。
七月上旬 红三军主力分散到沿河、酉阳、印江、德江、松桃、秀山等地开辟工作,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各级革命政权。
七月十七日 红三军第九师在师长钟炳然率领下袭占沿河淇滩。
七月二十一日 党中央的交通员到达沿河,送来了中央五中全会决议和五月六日指示信。
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了黔衷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到会代表一百三十余人。大会选出由贺龙、夏曦、关向应、卢冬生、朱绍田等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农村工人保护条例》、《武装问题决议》、《优待红军及其家属条例》、《肃反决议》、《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等六个文件。大会还讨论成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及委员名单。
七月二十三日 为了给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路线,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边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并向西与红三军取得联络。
八月一至四日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论论了中央五月六日指示信和五中全会决议。4日,基本通过了《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会决议的决议》,决定停止长达三年之久的扩大化了的“肃反”,党内、军内长期存在着的人人自危的不正常局面开始扭转。但是,《决议》没能从根本上纠正长期以来执行的“左”倾冒险的错误。
八月七日 红六军团九千七百余人,在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三人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从江西遂川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从湘赣边根据地南线的衙前、五斗江之间突围,实行战略转移。
八月十一日 红六军团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至湖南省桂东县寨前圩。
八月十二日 红六军团在桂东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构,肖克任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治委员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任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为十八师政委。
八月中旬 红九师一部和沿河独立团两次击退进入洪滩的黔军,歼敌两个营。
八月二十日 红六军团由大富园出发,占领新田县城。
八月二十三日 红三军在木黄与由梵净山前来之黔军廖怀中师黎岗部激战。我军故作撤退至岩柯坝。二十五日反攻木黄,俘敌百余人,击毙击伤二十七人。
八月二十六日 贵州军阀部队以五个团的兵力,向黔东特区大举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保卫苏区,黔东特区召开了各区、乡苏维埃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的决议》。
同日 红六军团在敌重兵合围之下,东出白果市,然后急转南下,跳出敌人合围圈。
九月四日 红六军团于兴安县以北的界首抢渡湘江,向西延地区前进。在进军途中,我第五十二团以步、机枪击落敌机一架。
同日 自八月以来,黔东特区遭黔敌五个团兵力的围攻,红三军在地方武装的积极配合下,于枫香溪一带挫败敌人进攻,获得保卫特区的胜利。
九月五日 红六军团先头部队进占西延(资源)县城。
九月八日 中央军委电示红六军团依托西延山地展开游击活动,求得在城步、武冈、绥宁地区暂时立足,吸引敌人,然后再沿湘、黔边境转移到凤凰、松桃、乾城(今吉首)、永绥(今花垣)地区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九月十五日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向中央报告了一九三三年以来红三军斗争情况,及四次肃反的错误。
同日 中央军委电示六军团不应过早进入黔境,并于通道、绥宁、靖县三角地带广泛发展游击战争。
九月十七日 红六军从菁芜州出发,袭占通道县城。
九月十九日 红六军在靖县新厂地区给湘敌成铁侠的补充第二总队以歼灭性打击,毙伤俘敌五百余人,缴枪三百余支。
九月二十三日 红六军团在苗、侗族人民协助下,在锦屏县的瑶光及清江县的南孟两地渡过清水江。
九月二十六日 红六军团在清江县境内遭湘敌补充第一总队和桂敌第二十四师伏击。战后,红六军团将第五十四团拆散分别编入第五十二团和第五十三团。
九月二十八日 贺龙同志亲临前线指挥,在松桃岩柯坝、火烧桥一带,击溃黔军李成章、柏辉章六个团的兵力。
九月三十日 红三军地方武装(各县独立团)与黔东纵队合编成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
本月 黔东特医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建立了包括印江、德江、沿河、松桃、西阳五个县,纵横二百余里,拥有十万以上人口,十七个区,一百多个乡苏维埃的黔东特区。红三军在此期间得到了休整,并发展了地方武装,成立了黔东独立师,由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黔东特区的开辟,为红三军和红六军团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
十月一日 红六军团于施秉、黄平间突破黔敌截堵阵地,强渡大沙河。
十月四日 中央军委电示红六军团:“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三军已占印江,六军团应速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不得再向西移。”
十月七日 红六军团朝东北方向前进,在石歼县的甘溪与桂敌第十九师两个团遭遇,我军仓促应战不利,伤亡近五百人。红六军团主力此役被截成三段。十八师师长龙云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后被杀害于长沙。
十月十日 红六军团任弼时、肖克、王震关于甘溪战役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不利的处境。
十月十五日 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率四十九、五十一两个团部人员及一个机枪连突破敌重围,到达沿河水田坝,与红三军一部会合。
十月十六日 红三军主力在贺龙率领下,由黔东沿河水田坝南下迎接红六军团。
十月十八日 任弼时、肖克、王震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红六军团主力穿过镇石大道的情况。
十月十九日 红六军团主力在楠桥一带击溃黔敌的阻击。五十二团在川岩坝、黑滩河一带遇敌,团长田海清及大部战士壮烈牺牲。
十月二十四日 红六军团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行程五千余里,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黔东与红三军在印江县的木黄胜利会师,贺龙、关向应等到木黄迎接任掰时、肖克、王震等同志,当晚转移到松桃县的石梁,在石梁召开了大会。
十月二十五日 二、六军团领导人会师后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并就两军团今后行动方针问题,电告中央军委,主张“两个军团应集中行动”。红二、六军团离开松桃石梁,前往酉阳南腰界。
十月二十六日 中央军委指示六军团领导,二、六军团合成一个单位及一起行动是绝对错误的,要求六军团向规定的地域——乾城(今吉首)、凤凰、松桃等地进军。
同日 红三军与红六军团所属部队全部会集四川秀山南腰界(今属酉阳县)。傍晚,在南腰界猫洞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根据中央指示,红三军恢复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并以红二军团总部为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原黔东独立师编入二军团,另组以王光泽为师长、段苏权为政委的新的黔东独立师。
十月二十七日 红二、六军团致电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鉴于夏曦犯了“退却逃跑的机会主义”等一系列错误,建议撤销夏的职务,并提议贺龙任分革军委会主席,肖克、任弼时副之。
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 二、六军团领导人两次电告中央军委,介绍敌我形势,建议两军团暂时集中行动,且指出两军团“在军事上政治上迫切要求互相帮助”。
十月二十八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为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本日从黔东地区南腰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留下黔东特委和黔东独立师坚持黔东地区斗争。
十月三十日 红二、六军团在进军湘西途中,攻克酉阳县城。
十一月一日 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致电请示周恩来,决定以原六军团政治部为二军团政治部,六军团另成立政治部,并调六军团部分同志去二军团担任政治工作。
十一月七日 红二、六军团攻占永顺县城。湘西军阀陈渠珍新编第三十四师龚仁杰、周燮卿两旅和黔敌杨其昌、皮德沛两师共十个团,约一万余人向永顺县城逼近。
十一月十日 黔东独立师和黔东特区人员在沙子坡集中。在这里与敌激战后,进入梵净山区游击。
十一月十六日 红军在永顺之龙家寨十万坪地区于运动中给陈渠珍部主力以歼灭性打击,歼敌两个旅大部,俘敌两千余人,缴枪二千二百余支。并再次占领永顺县城。
十一月二十四日 攻占大庸和桑植。接着又在常德以西浯溪河地区歼敌近两个团。控制了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部分地区。
十一月二十五日 大庸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十一月二十六日 根据中央书记处电示,中共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委发出第一号通知,宣布在大庸县城成立湘鄂川黔边临时省委,任弼时任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肖克、张子意、刘士杰、周玉珠为省委委员;成立湘鄂川黔边军区,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同时,还成立了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贺龙为主席,夏曦、朱长清为副主席。
十一月下旬 红二、六军团接中央军委电告,中央红军已过潇水,指示红二、六军团应深入到湖南的中部和西部行动,积极协助中央红军。
十一月二十八日 黔东独立师三百余人,行至秀山川河盖,不幸遇敌,师长王光泽身负重伤被俘,后惨遭杀害。二十多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其余战士突破重围,后在湖南省保靖县野猪坪找到了红二、六军团主力。
十二月一日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颁发《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不久,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又制定了《分田工作大纲》。这些文件对分田的意义,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办法,关于领导方式等问题作了说明,并要求“在十二月底彻底解决基本区域的土地问题。”此后,永顺(即后来郭亮、永保两县)、桑植等县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相继建立,有五十三个区,三百多个乡也建立了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
十二月七日 红军主力由大庸向南进袭沅陵,未克,旋沿沅江东下。
十二月十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等领导机关,由大庸迁至永顺塔卧。
十二月十六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创造湘鄂川黔边苏维埃新根据地任务决议》。决议指出,“为着开展和掀起湘鄂川黔苏维埃革命的巨潮,使得这一地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得到解放;为着我红二,六军团有着巩固的根据地来实行它所担任的历史任务,省委决定在湘鄂川黔边创造巩固的新根据地。”
同日 红军在桃源浯溪河战斗中歼敌罗启疆独立三十四旅大部。
十二月十七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占领桃源县城,进而围攻常德。
十二月十八日 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向贵州进军的正确主张,放弃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认为这个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十二月十九日 中央军委作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
十二月二十二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省军区政治部作出《关于游击队中党的工作指示》。
十二月二十四日 湘鄂两省敌军对二、六军用的“围剿”正在形成。二、六军团撤离常德、桃源。
同日 湘鄂川黔省委调整行政区划,将永顺县划为永保、郭亮两县,分别成立两县县委。
十二月二十六日 红军攻占慈利县城。
十二月三十一日 红军主力西返,在大庸、永顺地区休整。
本月 在永顺县石堤溪成立了永(顺)、沅(陵)中心县委。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简称“红四分校”或“红校”),校长由王震兼任,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长陶汉章。一九三五年四月迁往桑植,改称“红军大学”,肖克兼任校长。
一九三五年
一月四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发出《关于地方战争动员给各级党部和各级政治机关的指示》。
一月六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召开第二次活动分子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郭亮、永保、龙山等县党的积极分子,党校毕业生,省级活动分子。任弼时在会上作了《关于粉碎敌人大举进攻最后的彻底的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前面党的紧急任务》的报告。
一月十一日 红二、六军团领导致电朱德,报告敌情及我军反“围剿”的作战部署。
一月十六日 红六军团政治部印发《战斗时的党团员——关于党团员在战斗中的任务》文件。
一月二十三日 湘鄂敌军达成了“协同作战协议”,组成以陈耀汉、郭汝栋、李觉、陶广、徐源泉、张振汉为司令的六路纵队,总兵力为十一个师又四个旅,约十一万人,向根据地发动“围剿”。
一月二十七日 红二军团在大庸丁家溶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清算了夏曦的错误。任弼时在会上作了报告。会议认为,夏曦所犯的锩误,最明显而基本的错误是错误地估计敌我力量,夸大了反革命的力量,因而没有信心创造一个巩固的苏维埃根据地。这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与统一,对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月底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决定》。
本月 蒋介石在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同时,集中正规军十一个师又四个旅共十万余人,企图对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反“围剿”的战斗于二月八日开始打响。
二月八日 慈利溪口战斗,红军给敌郭汝栋纵队以打击。
二月十一日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及军委致电湘鄂川黔省委及红二、六军团,指示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肖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电报还对粉碎敌人“围剿”的战略战术原则及红军行动的方针问题等作了明确的指示。
二月二十七日 从一九三四年初起就战斗在鄂川边之红军独立团,几经转战。长途跋涉,在桑植龙溪河与红六军团一部会合,后在永顺龙家寨改编为红二军团第十三团。
二月二十九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给各级党部和突击队的指示信》,规定从三月十日至四月十日为扩大红军的突击月。
三月十四日 永顺高粱坪战斗,红军将敌两个保安团击溃,接着又给增援之敌陶广纵队十六师的九十二、九十四两个团以重大打击。
三月十五日 敌军占领大庸以北地区。
三月二十一日 大庸后坪战斗,击毙击伤敌人近千人,红军伤亡颇大。红二军团政治部发布《关于话坪战斗后的政治工作指示》的训令,总结了后坪战斗的经验教训,强调要绝对遵守时间,坚决执行上级命令,遵守战术原则等指示的重要性。
三月二十二日 任弼时就敌军及红二、六军团作战部署电告中央军委。报告提到:“就目前情况,只有渡长江到(南)彰、兴(山)、远(安)边为便利”。
同日 敌陈耀汉纵队占领桑植城。
四月上旬 湘鄂川黔省委和红二、六军团在团以上干部中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广大干部深受鼓舞。
四月五日 中央书记处针对湘鄂川黔省委三月二十二日请示电作出指示,认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还是存在的,仍应尽力在原地区争取胜利。而“在原有地区不利于作战,且红军主力非转移地区不足以保存有生力量时”,方可北渡长江。
四月九日 永顺县城被敌占领。
四月十二日 红军主力和省委、省革委机关撤离塔卧、龙家寨基本地区,向北转移至龙山兴隆街。不久,省委、省革委会等机关迁至茨岩塘。
四月十三日 桑植陈家河战斗,红军抓住战机,对立足未稳之敌陈耀汉纵队实施进攻,一举歼灭该纵队第一七二旅,并击毙其旅长李延龄。
四月十五日 永顺桃子溪战斗,红军歼敌第五十八师师部和一七四旅旅部、一个山炮营、一个整团。
四月十六日 红军收复桑植县,并恢复了塔卧以北的大块根据地。二军团在桑植组成一个炮兵营。
四月下旬 红军主力东进至慈利江垭、象耳桥,进逼慈利县城。
五月七日 红军西返,于塔卧至县城道上茶林坡,歼灭湘敌六十二师解运粮、弹的一个营。
六月四日 龙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茨岩塘。同时宣恩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于两河口。慈、桑联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于桑植县空壳树。
六月九日 红军包围湖北宣恩,准备歼灭增援之敌。
六月十三日 红军主力大举西进,在湖北咸丰忠堡消灭敌第四十一师和一二一旅,活捉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
六月二十日 红二、六军团在李家河召开“忠堡战斗”庆祝会。
六月二十三日 红二、六军团围攻龙山县城首善镇。
本月 红二、六军团与中央军委中断电讯联系。
七月三日 永顺小井战斗,红军给敌陶广纵队以阻击。
七月十日 龙山象鼻岭战斗,红军给鄂敌独立三十八旅以打击。
七月十五日 来凤胡家沟战斗,红军阻击鄂敌由咸丰增援来凤的五个团。
七月二十七日 红军撤龙山之围。
七月二十八日 龙山招头寨战斗,阻止敌陶广纵队前进。
八月三日 宣恩板栗园战斗,红军歼敌八十五师两个团,一个特务营和师部,击毙敌师长谢彬。
同日 龙山独立团颁发布告,宣布企图混入红军拖枪逃跑的反革命匪首陈余林、曾玉进二犯罪行,将其枪决。
八月八日 芭蕉坨战斗,红军又一举击溃敌陶广纵队的十个团。至此,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军民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八月二十六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发表了《为号召全国民众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卖国罪魁蒋介石的宣言》。
八月下旬 红二、六军团乘胜由反攻转入进攻,集中主力向敌人兵力薄弱的津市、澧州地区突击,以发展反“围剿”的胜利和创造反对敌人新“围剿”的有利条件。先后占领石门、澧县、津市、临澧等县城。在根据地东部开辟了广大的游击区,向广大群众作了广泛宣传,吸收六千余新战士参军。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筹集了十万多块银元,解决了全军的冬装问题,为反对敌人新的“围剿”开辟了广阔的回旋余地,赢得了时间。
九月上旬 红二、六军团与中央失掉联系,主力由津市、澧县撤回至根据地中心区域。
国民党蒋介石调集一百三十个团的兵力,采用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于九月对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大规模“围剿”。
九月二十九日 红二、六军团在磨岗隘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任弼时在会上作了《冲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与粉碎敌人新的大举“围剿”的报告纲要》。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也在会上讲了话。
同日 接到周恩来的电报,讯问二、六军团情况。任弼时用密码与中央军委进行联络。
九月三十日 张国焘利用红军总部密码,窃获二、六军团与中央军委的电讯联系,并利用总政治委员名义和密码与二、六军团建立通讯联系。
十月十五日 张国焘以朱德、张国焘名义,致电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谓:“在狭小区域内固守固失策,决战防御亦不宜,轻易尝试远征,减员必大。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碉堡,用进攻路线集中全力突破之。”
十月十九日 张国焘再次来电,重申十五日电示内容。
十一月四日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在桑植刘家坪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认为敌情是严重的,而根据地内群众工作尚未取得很大成绩,党的组织尚薄弱,群众工作不甚强固,地主武装没有完全消灭,而且给养困难。同时,四方面军也没有东出川陕的计划。据此认为:依据活动不广的区域,击破敌之新“围剿”是困难的,乃决定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转移到贵州石阡、镇远、黄平地区活动。并将地方独立团组成第五师和第十六师。
十一月五日 敌宜昌行辕发布对我根据地实行封锁密令。
十一月十日 为了策应红二、六军团主力实行战略转移,暂留红十八师在根据地牵制敌人。十八师师长兼政委为张振坤,政治部主任李信,参谋长刘风。
十一月十五日 红十八师佯攻保靖,后又折回龙山茨岩塘。
十一月十六日 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刘家坪、瑞塔铺分别举行突围誓师大会。
十一月十八日 红二、六军团总部下令突围。
十一月十九日 红二、六军团两万余人,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同志率领下,由桑植出发,开始突围。
十一月二十日 红二、六军团突围的先头部队红十七师在老鸦口突破敌人澧水封锁线。
十一月二十一日 敌军几十个团围攻茨岩塘。红十八师声东击西,与敌周旋。
十一月二十二日 红十七师袭占沅陵洞庭溪、大宴溪,歼敌一部,突破敌人沅江封锁线。渡江后向湘中的辰溪、溆浦、安化、新化锡矿山、蓝田开展攻势。
十一月二十七日 红三军团占领辰溪、溆浦。
十一月二十八日 红六军团渡资江占领新化、蓝田,锡矿山等城镇。
十二月三日 红十八师三千多人从茨岩塘出发突围。
十二月十一日 因敌妄图采取正面追击、两翼迁回的战术,将红二、六军团限制和消灭在沅江和资水之间。红二、六军领导认为,挺进湘中已达到了体整和调动敌人的战略目的,乃决定我主力退出湘中,转移到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
十二月十五日 红十八师在陈家河召开大会,张振坤师长作突围动员。
十二月二十日 红十八师经桑植、永顺转移至龙山招头寨。
十二月二十七日 红二、六军团从黔阳县江西街、托口等地出发再次抢渡沅江。
十二月三十日 红二、六军团各部先后进入芷江县境。
一九三六年
一月一日 红二、六军团进入芷江冷水铺地区。红十八师抢渡北河之后,进入鄂川边区,并在四川黔江后溪袭击敌团防。
一月三日 红二军团占领芷江的波州,红六军团占领晃县的龙溪口。
一月四日 红二军团第五师占领贵州玉屏,作为红二、六军团主力的临时后方。
一月六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在芷江、晃县之间的便水与敌激战,虽毙伤敌千人,但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月八日 红二、六军团部队全部离湘,进入贵州境地。
一月九日 红二、六军团占领江口。
同日 红十八师在完成牵制敌人的任务后,奉命突围,辗转经过鄂西、川东和黔东,到达江口闵孝,与主力会合。红十八师归还六军团建制,缩编为一个团(人员仅剩六百余)。
一月十二日 红二、六军在贵州石阡、江口休整,吸收了八百多名新战士。
一月十九日 由于敌情变化,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夏曦等在石阡开会,决定继续西进,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地区活动,争取在贵州西部之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一月二十日 红二军团由石阡西进,红六军团由江口西进。
一月二十一日 红二、六军团突破了镇(远)、黄(平)、余(庆)敌之封锁线。
一月二十六日 红二、六军团经猴场,克瓮安而占领平越,歼敌一个营,在马场坝击退敌傅仲劳第九十九师的截击。
一月二十七日 红二、六军团主力袭取洗马河、龙里,威逼贵阳。
二月 红二、六军团转战黔滇之间。二月七日成立川滇黔省委。
三月 红军总部电令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到西康与四方面军会合,大举北进。
尔后,在六月三十日,红二、六军团在甘孜绒岔与四方面军会师。七日二月,中央电令红二,六军团及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十月二十日,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于甘肃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