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对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时间,史学界公认是1927年9月9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第113页:“9月9日举行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82页:“起义在9月9日发动”;何沁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第123页:“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等等。
考诸史料,笔者以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日期不是9月9日,而是9月11日。
一
认真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持“9月9日说”的主要理由莫过于两点:一是认为驻扎在修水的师部及其直接指挥的第一团是在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的;二是长沙等地的工人、农民是从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的。
对于第一个理由,笔者通过全面地查阅有关秋收起义的史料,发现支撑这一理由的唯一原始史料依据是余洒度在1927年10月19日向中共中央所作的《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为分析问题起见,现把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9月8日得先俊兄转来萍乡举动决议,及告以俊部同志决议书云: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两团应互相联络。又云:此系同志决议,未便拒绝等语。度当时侦察平、浏敌人兵力,我军以合力攻一面为宜,正拟将第一团集中铜鼓,适得先俊此项意见,因以时迫,未便迟疑,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9月9日)取平江,不料第八团已与邱国轩部联络。在第一团攻长寿时,邱部偷袭我后,致两面受敌,遂将我军击散两营。”
因为余的报告里有:“(9月9日)取平江”之语,所以史学界据此认定第一团在修水的秋暴活动开始于9月9日。笔者认为,从这条史料中,不可能得出“修水第一团于9月9日发动秋收起义”的结论。
第一,从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语法常理看,余洒度注在括号里的“9月9日”,不是第一团攻打平江长寿街的时间,而是第一团在修水县改变向铜鼓集中,改向长寿、平江一带前进的时间,是作出改变前进方向的时间。因为汉语语法常理是,括号里面的文字说明括号前面的文句或词语,而不是说明后面的词语或句子。因此“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9月9日)取平江”一句中的9月9日,是“改道长寿”的时间,而不是“取平江”的时间。
第二,根据余的报告,我们可以得知:在秋收起义前一、三团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希望在秋收起义过程中“相互联络”、互通信息。而且第一团在秋收起义过程中活动范围在修水、平江一带,第三团则在铜鼓、浏阳一带,两团相距不远,也便于联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第一、三团也确曾“相互联络”、互通信息。据起义参加者张启龙的回忆:在秋收起义过程中“三团与一团有通讯联络”。余洒度在报告中也提到,在第一团长寿街失利后,他正准备率第一团余部去浏阳配合第三团作战,”至中途毛泽东以前敌书记名义来信,嘱度即将部队改道退萍乡再说。”页)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随苏先俊第三团行动,经常派通讯员去一团传达命令,了解情况。如果第一团在9月9日发起了进攻平江的长寿街战役,且遭受了重大损失,那么在一、三团互通信息的情况下,身为第三团团长的苏先俊不可能不得到消息和情报。但是,在8天后即9月17日苏先俊给中共中央的情况汇报材料中却写道:“11日修水第一团及新编之第四团向平江进攻……”根本未提第一团在9月9日发起了平江长寿战斗,而是明白无误地指出:第一团进攻平江的日期是11日。这就说明9月9日的长寿街战斗纯属子虚乌有。
第三,第一团要在9月9日“改道长寿”的当天“取平江”,实不可能。修水至平江的直线距离180里,道路里程在230里左右。在靠两只脚行军的条件下,余洒度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带领部队飞奔200多里路,至平江长寿街一带并立刻投入战斗。这样不仅行军速度不可想象,而且也违反作战常理。哪么第一团是何时离开修水?怎样到达平江长寿街一带的呢?湖南毛泽东活动资料调查办公室对此作了认真的实地调查。根据他们撰写的《第一团秋收起义活动史实调查汇报初稿》,我们得以搞清第一团在9月9日至11日的行军活动情况。该书写道:第一团在修水“中秋节边,受命往平江方向出发。……经马坳,在渣津一带过中秋节(9月10日),第二天(9月11日)进军朱溪厂,越过平修边界,抵达龙门、金坪”,并于当天与敌接触,遂发生了长寿街战斗。可见,第一团到达平江的金坪、长寿一带的时间确是9月11日。
第四,笔者认为,“9月9日改道长寿”不能作为秋收起义的爆发标志。尽管9月9日是第一团开始向平江前进的日期,但是武装起义爆发通常不是以战前部队的调动集结为标志,而是以起义军主力与敌人打响战斗为标志。如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就是如此。根据约定俗成,史学界没有因为7月25号叶、贺部队由九江向南昌集结,而把南昌起义的日期定为7月25日。同理,我们也不应该因为9月9日第一团由修水向平江进发而把9月9日定为秋收起义爆发的日期。
对于第二个理由,查阅史料,确实可以发现长沙等地工人、农民从9月9日起破坏铁路的史料记录。如彭公达在向中央所作的关于秋收起义的情况汇报中就谈到:“9日起即开始破坏铁路。”但正如前述,武装起义是以起义主力部队与敌人打响战斗为标志的,破坏铁路的活动毕竟不是主力部队的战斗,其目的仅在于瘫痪敌人的交通,使之不能运兵到前线去镇压起义的主力部队,因而只能属于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支撑“9月9日说”的两个论据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的观点难以成立。
二
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或失败后不久,许多参与领导秋收起义的当事人,都先后向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秋收起义的情况总结汇报。现已收进中央档案馆编的《秋收起义资料选辑》的就有:(1)第三团团长苏先俊在1927年9月17日所作的《关于浏阳、平江、岳阳作战经过报告书》;(2)中央派驻两湖总结秋收起义经验教训的代表任弼时在1927年9月27日所作的《关于秋收暴动的情况与计划》;(3)当时醴陵县委负责人邓乾元于1929年9月所作的《对于醴陵暴动经过的报告》;(4)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于1927年10月8日作的《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5)当时起义主力部队最高指挥官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于1927年10月19日作的《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6)当时的萍浏地区党的负责人潘心源于1929年7月2日所作的《秋收暴动之始末》。这些材料都是秋收起义的当事人,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或事后不久,以严肃的态度向党中央所作的情况汇报,因此,其史料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些资料对秋收起义时间的记述情况来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结论:秋收起义的日期是9月11日。
1.苏先俊的报告说:“9月7日接安源同志通告,知湖南革命委员会已组织成立,并决调各处军队进攻长沙。10日毛泽东同志来铜鼓……11日修水第一团及新编之第四团向平江进攻,第三团向浏阳前进,安源、醴陵部队向老关进攻……”这天下午第三团“首战白沙胜利”,并于12日“击败浏阳之敌,即驻东门市。”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肯定:苏先俊驻铜鼓一带的第三团是在11日发动秋收起义的。还可以初步断定第一师3个团都是在9月11日发动秋收起义的。
2.邓乾元的报告说:“醴陵暴动,原定与安源同时,后以城市工人组织未完善,敢死之士只有80人”,于是决定醴陵县城的暴动推后,而“乡村则仍与安源同时。乡村暴动实在9月11日晚8时四乡同时发动。”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安源王兴亚第二团开始暴动的日期与醴陵乡村开始暴动的日期是一致的,都是9月11日。
3.任弼时的报告说:“安源矿警及王兴亚部(系江西农军)500人会同工人炸弹队、宣传队将近2000人于11日清晨进攻萍乡不遂,乃弃萍攻老关……”这一材料同样也表明,第二团秋暴开始于11日,且于当天发生了进攻萍乡的战斗。
4.潘心源的报告说:“阴历八月……十六日晨攻萍乡,敌军约一营人,闭城困守,围两日晚,没有攻开……”查1927年阴历八月十六日正是9月11日。这条材料较详细地告诉了我们9月11日第二团攻打萍乡之敌的情况,与前面3条材料互相印证。至此,确认第二团于9月11日发动秋收起义是没有问题的。
5.彭公达的报告说:“驻在铜鼓、修水一带之浏阳及平江农民军,于11日分3路进攻平江的长寿街,预计有得胜之可能,后因收编的邱团反戈,腹背受敌,遂遭失败。”页)这一材料同苏先俊关于“11日修水第一团及新编之第四团向平江进发”中关于第一团暴动的时间完全吻合,同余洒度报告中关于长寿街战斗的情况相互印证。据此,第一团的秋暴开始于11日也是肯定的。
对于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3个团都是在11日发动起义,除了上述当事人提出的正面材料之外,我们还有两条有力的旁证材料。
1.1927年9月23日《汉口民国日报》刊载的一篇署名长沙特约通讯员省吾写的《湖南最近防共与剿共》一文中说:“余、苏两逆曾于11日联合反攻平浏一次,幸得邱国轩部之夹击,夺枪百八十枝。”
2.湖南省秋收起义史实调查组编《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进军路线》里写道:“第三团9月11日清晨,挥师出征,下午,首战白沙获胜。”
总之,诸多的原始材料都一致证明,秋收起义主力部队是在9月11日发动起义并同敌人打响战斗的。
不仅起义的主力部队,而且各县乡村的秋收暴动也是9月11日开始的。如彭公达的报告中说:“长沙乡村的暴动始于11日。”邓乾元的报告说:“醴陵乡村暴动实在9月11日晚8时四乡同时发动。”平江、浏阳两县计划11日乡村暴动配合起义主力部队进攻,但因军队进展不利,乡村暴动便未发动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秋收起义之所以能出现各地于11日同时发动起义的局面,完全是党中央、湖南省委和毛泽东加强对秋收起义统一领导的结果。当时党中央高度重视湘赣秋收起义,在《中共中央关于两湖暴动计划决议案》里明确指出:“两湖的农民暴动必须始于9月10日。”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前委书记于9月初到达安源,主持召开了张家湾军事会议,对秋收起义作了周密部署,并规定9月11日暴动。在9月5日毛泽东把安源会议关于“约定11日发动”的时间安排报湖南省委后,省委立即召开了常委会议,最后决定“9月9日起即开始破坏铁路,11日各县暴动”,并于9月8日向各地发出通令:限于11日齐起发动。各团和各县正是根据湖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于9月11日同时发动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