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是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辛,百折不挠,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长期从事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成绩卓著,多有建树,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政治工作理论。
一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谭政先后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和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委等职。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转战赣南闽西的斗争中,他贯彻毛泽东关于“支部建在连上”的指示,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总结连队工作经验,起了重要作用。他参加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古田会议决议,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为加强红军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维护红军的团结和纪律,做了大量工作。
谭政重视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在行军打仗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写出了《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对红军早期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利用战斗间隙,组织部队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并经常给部队上党课、讲时事,宣传各项政策,用英雄模范事迹教育干部战士,鼓舞指战员士气;他严格维护群众纪律,在红军部队创造了“打收条”的制度;他十分重视开展敌前政治攻势,以瓦解敌军军心。为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他每月都要写一篇政治工作报告,在所写《月终政治工作报告》和红军战时政治工作经验中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毛泽东提出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几乎一致。
1936年3月26日,谭政根据即将进入抗日新时期和红军所要担负的任务,在总结“十年来红军中政治工作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写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报告。他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变化,指出:现在中日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应当适应于民族矛盾;红军政治工作已从比较单纯的社会活动转变为复杂的社会活动,要利用许多旧的形式来充实新的内容。他认为,进行统一战线宣传教育的原则是:第一,着重于党的策略的解释,进行马列主义关于殖民地民族问题的教育,保持红军的阶级本质和应有特色;第二,利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历史传统、人物、事迹和经验教训,作为课内的引征和课外的发挥;第三,注意国际问题的教育,解释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第四,适当选择三民主义中的部分内容。以上宣传教育,应着重在干部和党员中进行,使其政治理论水平提高一步。
在文章中,他强调:政治工作必须研究战争的发展和战争性质的改变,以此确定自己的工作重心,他还就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战术的关系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政治工作要保证提高部队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素养,使红军近代化;红军在发挥自己“迅速秘密、灵活机动、善于决战”的特长时,还要“善于持久、善于攻击、善于防御、善于山地战、善于平原作战和村落战、巷战以及河川战等”;在军事训练中,应着重于干部战术素养的提高和指挥艺术的发挥,并精于指导战争规律的研究。
谭政在文章中还特别指出,不管红军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改变组织形式,“必须保证党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绝对领导,必须保持红军政治工作优良的传统”,不允许破坏或分裂党组织,不允许管理教育松懈和破坏纪律的行为发生。他写道:“党的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基础,政治工作应该通过党的组织进行,使政治工作指导系统和党的工作指导系统融为一块”,“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不仅要求他们能够完成指定任务,而且要培养他们具有单独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敢于负责解决问题的毅力。”谭政的这篇文章,对红军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起了指导作用。
二
抗日战争时期,谭政先后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1938年2月,他与罗瑞卿等赴武汉,出席过国民政府召开的全国军队政治工作会议。从1938年春到1942年冬,他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军队政治工作以及敌后根据地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文,主要有《敌人在华北的现行政策》、《华北已进入艰苦斗争的阶段》、《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敌军工作的当前任务》、《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和作风》等。
特别是谭政在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三年时撰写的《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作了初步总结。他指出:八路军、新四军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政治工作作基础,有共产党的组织作基础,有广大非党战士作基础,能发挥无穷的威力。三年来,八路军、新四军“积极地站在国防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为抗战的模范”,其政治工作的中心,是从“抗日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出发,团结各抗日阶层、党派、友军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对敌”;“巩固部队的中心又在于加强内部团结,强调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严密组织,提高部队的政治质量,提高战斗力。”同时,他又指出:“没有广泛深入的民众运动,敌后游击战争是决然不能坚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也无从谈起,因此,宣传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敌后抗战,仍是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论述瓦解敌军时,他写道:“鉴于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日本侵略军及其御用下的伪军,对这样两部分敌人,应有区别,应有不同的政策。对日军主要是加强宣传工作,用一切方法,积极地、有效地减轻和消除日本士兵对中国人民、中国军队的民族仇恨与民族成见,从敌军内部扩大其官兵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促其发展散漫、懈怠、厌战、思家情绪。宣传工作的目的,在削弱和摧毁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力,涣散它的组织,消失它的顽强性。而对于伪军,则应多注意争取,使其觉悟反正。争取伪军的基本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欢迎他们反正打日本。”这篇文章,有力地指导了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政治工作,坚持敌后抗战。
值得着重指出的是,1944年4月11日,谭政在西北局高干会上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对共产党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的政治工作作了历史总结,提出和解决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这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我军政治工作的又一历史性文献”。报告由谭政起草初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审阅后作了几次修改,最后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通过。
报告的基本内容有六个方面:①对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新概括;②阐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③提出了政治工作“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总方针;④论述了“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的辩证关系;⑤倡导发扬联系群众与实事求是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⑥根据情况和任务的变化,适当采用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以及对待政治工作传统采取分析的态度,要有摒弃,有坚持,更要有发展。
在报告中,他指出:“以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教育军队,以人民革命的精神教育军队,使革命军队内部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与革命人民、革命政府趋于一致,使革命军队完全服从革命政党的政治领导,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进行瓦解敌军、协和友军的工作,以达到团结自己、战胜敌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军队和其他军队的原则区别。”“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是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服务的。”“政治工作要真正成为军队的生命线,就一定要善于从中国革命实际与我军的具体任务出发,结合我军的基本任务和当前的具体任务去做。”报告分析批判了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平均主义、孤立主义,以及重号召不重组织、工作有头无尾等倾向,认为这些同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作风毫不相容,“即使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政治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如果这些作风不改变,仍然无力完成政治工作的任务”。报告对基层的政治工作制度与组织形式,作出了十六项重大改革决定;对犯错误同志的思想改造,提出了三个具体步骤;对正确处理军内外各种关系,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个报告产生于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标志着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中共中央对这个报告给予高度评价,1944年4月20日,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在《关于学习散发谭政同志〈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称这个报告“是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问题的全面总结,其中关于发扬成绩、纠正缺点部分,及组织形式、工作制度部分,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全体适用的;关于边区经验部分,亦值得全军重视。八路军、新四军连级以上一切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干部,应一律将此件作为整风文件与固定教材,加以研究讨论,并须联系实际,改造自己的思想与工作,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与全军战士,则应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与各部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编为通俗教材,进行普遍的教育与检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对开展延安整风和进行政治工作,均有重大作用。
三
解放战争时期,谭政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参与领导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深入前线进行政治动员,教育部队克服因国共停战谈判而产生和平幻想,准备艰苦作战。他要求来自各地的部队搞好团结,深入发动群众,坚决支持土地改革。他重视党委、支部的建设和土改的政策教育,大力组织开展以诉苦和整顿思想、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他参与领导辽沈、平津等战役和进军华南,针对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对加强部队团结、加强组织纪律性和执行城市政策等问题及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号召部队争创“打好仗、团结好、政策纪律好”的三好连队,并公布进城“约法八章”,提出争取“军政双胜”、“秋毫无犯、原封不动”的口号。攻占天津后,他向中央军委写了《关于攻津部队作战勇敢纪律良好及战后情况》的报告,其经验被中央军委转发各中央局、分局、各前委、军区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谭政先后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和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在主持全军政治工作期间,把全部精力倾注于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他把普及文化教育作为部队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要求工农出身的军官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他部署下,全军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学习文化热潮。他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更要学好政治理论,并带头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把革命理论与我军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和解决部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他执笔写了《关于当前部队官兵矛盾和军民矛盾的考察报告》,提出了十项解决“官兵关系矛盾”的措施和八条解决“军民关系矛盾”的办法。
在中共八大上,他作了题为《建军新阶段中的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重要发言,在肯定了我军政治工作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他说:“现在的新阶段,我军建军史上的这样一个大转变,是我们多年来奋斗的结果。但是,部队工作在转变中发生了几个偏向,这些偏向大略表现为:忽视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传统,忽视民主的作用;在领导方法上,往往强调行政命令,忽视思想工作,不走群众路线;在学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中,存在着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军队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同地方党的关系,较前疏远。”针对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和方法,并强调指出:“人的因素始终是战争中的决定因素,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技术条件日趋复杂、兵种增多、战争更加残酷的条件下,更需要发挥人的作用。技术是由人掌握的,任何新的技术只有同人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巩固部队的内部团结,发扬民主传统,使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扬,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谭政的发言被编入八大文件汇编,并由中央军委作为建军的重要文件印发至全军。
此外,谭政还倡导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相结合,提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建议,领导制定了干部理论教育计划、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大纲、普及中高级文化教育的十年规划等文件。这些指示、建议和文件,促进了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政治工作的正规化、科学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