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在整理有关胡耀邦青少年时期的史料时发现,新华社发出的《胡耀邦同志生平》(以下称《生平》)一文中有三处时间与我们掌握的材料不符。现特提出来与同志们商榷,以期能更加准确地记述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光辉的一生。
一、关于胡耀邦的出生时间
《生平》中说,胡耀邦生于1915年11月20日。但修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的《胡氏家谱》中关于他的记载却是:“祖仑四子耀邦、通派盛邦、字国光,民国四年乙卯阴历十月二十四日午时生。”根据阴阳历对照表,“民国四年乙卯阴历十月二十四日”为阳历1915年11月30日。两个出生时间竟相差10天。
这两个时间中那个更为准确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生平》中的时间来自胡耀邦生前填写的履历表,这虽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由于他不到15岁便离开父母参加了革命工作,这种年龄一般都不太计较自己的生日,加上当时阴阳历混用等因素,他将自己的出生时间记错数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胡氏家谱》中的时间则来自他父母亲的记载,一般是不会出错的,因此,后一个时间,即1915年11月30日,当更为准确。
二、关于胡耀邦辍学回乡从事革命工作的时间
《生平》中说:“1930年5月,中央红军解放了浏阳县城,正在县城中学读书的胡耀邦同志受党的派遣,回乡担任团支部书记,团区委委员。”这一时间不对,应该是1930年6月。
此处所说的“红军解放浏阳县城”,是指1930年中共湘鄂赣特委组织的“红五月总暴动”中,红六军在浏阳赤卫军的配合下攻克浏阳县城的事件。对这一事件,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在1930年6月27日给湖南省委并转中央的工作报告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浏阳暴动是6月7日举行的,六军参加了,动员了十万以上的群众,与敌人经过几次冲突,始将县城夺得。”胡耀邦是在红军攻下县城后辍学回乡的,很明显,这只能是1930年6月7日以后。
另外,胡耀邦在浏阳县立初级中学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也说:“1930年6月某日,红军攻克浏城,学校在战争中停课,胡耀邦同志即在此时跟随红军参加了革命工作。”这也可作为上述结论的佐证之一。
三、关于胡耀邦从少共湘东南特委调入湘赣省委做儿童工作的时间
《生平》说,胡耀邦在辍学回乡参加革命工作后,“不久被调到少共湘东南特委担任书记。1932年5月,他被调到湘赣省委做儿童工作。”
从这段话看,《生平》的编者认为胡耀邦是在1932年5月8日,湘东南特委就已划归湘赣临时省委管辖,并在不久以后完全撤销了。1931年10月26日中共湘赣省委的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党的组织状况”时只说:“省委直接管辖,北路、南路、湘南三个特委,永新、安福、吉安、莲花、茶陵、萍乡、攸县、酃县八个正式县委,遂川、宁冈两个临时县委。”没有提到湘东南特委,说明当时已经取消。按照惯例,中共湘东南特委撤销后,少共湘东南特委也应会同时撤销,因此,胡耀邦不可能是1932年5月从少共湘东南特委调入湘赣省委的。
据王首道回忆,1931年10月间,湘赣省召开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成立了湘赣苏维埃政府,“同时还组织了湘赣省少年先锋总队和湘赣省儿童总局……胡耀邦任儿童总局书记(后改任少共书记)”。这说明,胡耀邦在1931年10月便已调入湘赣省工作了。王首道是当时的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其回忆应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一时间与少共湘东南特委撤销的时间也比较吻合。因此笔者认为,胡耀邦从少共湘东南特委调入湘赣省委做儿童工作的时间,应该是1931年10月左右,而不是193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