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夏,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遵照军委和总政治部关于机关干部下基层的“四、五、六”制度(即军机关下基层每年不少于四个月,师不少于五个月,团不少于六个月),我们派出团职以上干部深入基层连队“蹲点”,帮助基层和连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根据我们工程兵部队驻地分散、环境艰苦、多数部队担负繁重国防施工任务的实际情况,工程兵党委明确提出:下基层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典型,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这也是贯彻毛主席实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我当时是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党委常委,在分工时,党委责成我掌握各工作组蹲点情况,听取汇报,搜集反映。雷锋所在的工程兵工程第十团正在辽宁抚顺执行“7511工程”任务,分配到这个团的工作组,是由司令部副参谋长朱玉山和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赵琪率领的。他们在蹲点中了解到,雷锋在入伍后短短的几个月里所表现的一些先进思想、模范事迹以及部队业已提出在各连队开展向雷锋学习的活动情况。在一次交流蹲点情况时,他们向我作了汇报,我听后感到这是一件好事,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战士典型。特别是在1960年,国家正处于暂时困难时期,雷锋能从小处注意节衣缩食,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他通过读报给大家讲清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道理。这虽然是先进事迹中一个小小的例子,但很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对此,我向工程兵党委书记王良太和政委吕清作了口头汇报,并专程到工程兵十团调查了解雷锋的全面情况。我到十团后,约团政委韩万金、政治处主任刘家乐等一起座谈,听取汇报,同时看了团政治处整理的《解放了,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的雷锋事迹材料。我将调查的情况和搜集到的材料带回机关,向党委书记王良太同志作了一次简要汇报,他当即提出要召开党委会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在此之前,政治部的组织、宣传、青年部门一些同志,同十团一起在运输连深入了解雷锋,积累了雷锋怎样学政治、怎样学技术、怎样勤俭节约等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例,这些都在党委会作了如实的汇报。党委会上就雷锋的身世、入伍前的表现、政治思想基础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经过对全部调查情况的研究,我们对雷锋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一、第一次接触雷锋
首先我们感到雷锋的阶级觉悟很高,对党的感情特别深,最突出的表现在他入伍后仅仅8个月,就将积蓄的100元钱支援了人民公社。其次是雷锋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以及爱看英雄人物的书籍,还有他在学习军事技术方面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总之,他处处带头,处处起模范作用。因此,党委在研究怎样看待、怎样培养雷锋这一典型时,大家都认为,他入伍半年多就成长进步得这样快,说明他的政治思想基础确实好,决定的因素在于他主观上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也指出,雷锋尚年轻,必须正确地科学地对待他的进步,责成工程兵十团不放松对他进行培养教育。这就是军区工程兵党委最初认识雷锋并把他作为典型提到议事日程进行研究的简要过程。
我第一次接触雷锋,是在1960年7月份,工程兵部队于丹东召开体育运动大会时,我曾单独同他进行了交谈。从谈话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雷锋,他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兵,他对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从他的每句话中都能听得出来。他的思想觉悟高,对问题认识深刻,心怀国家,关心集体,那次交谈,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难忘的印象。
1960年11月初,军区工程兵党委开了一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整顿基层党支部和在部队开展“两忆三查”教育问题,同时会上决定召开工程兵部队连队政治工作会议,让所属部队团、营、连三级政治工作人员都来参加,除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外,把学习宣传雷锋事迹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让雷锋本人到会作忆苦报告,以典型引路,把连队的政治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在这次连队政治工作会议期间,我们对待雷锋,对待宣传雷锋事迹所做的几项工作,不论当时还是今天看来都是很有意义的,对宣扬和扩大雷锋事迹在全军区、全军乃至后来在全国的影响起了重大作用。
二、摘抄发表雷锋日记
从军区工程兵机关来说,发现雷锋这个典型,是在1960年六七月间。我先后从工作组的汇报中,以及从工程兵十团政委韩万金、宣传股长吴广信等同志那里,了解到不少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从大家反映的情况中得知雷锋还经常记日记。1960年10月,全军部署开展“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的“两忆三查”教育运动。雷锋在9月间被团队树为“节约标兵”,首先在本团队忆了苦;随后,我们政治部研究并经党委同意,便把雷锋调到沈阳,从11月2日开始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作忆苦报告。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为了进一步从思想上了解雷锋这个先进人物的成长过程,便给工程兵十团政委韩万金打电话,让他转告雷锋在来沈阳时把日记带来。雷锋按照要求,把他的日记本和笔记本带来了四五本。一天晚饭后,雷锋带着日记送到了和平广场一号楼我的家。雷锋对我说:“首长,我现在就这几本了,在鞍钢的一下子找不到啦!”我笑着说:“我就看几天,保证一页不会少,给你写个保证书都行。”就这样,雷锋的日记本便到了我的手里。我连夜看了一遍,越看越感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在日记里竟能记下这么好、不仅思想境界高而且极富哲理性的心里话,我被日记深深地打动了!看后的第二天,我就安排政治部的赵志华同志,组成了一个小组,让他们抓紧对日记进行一次摘抄整理,并严格要求不准修改,不准补充,一定要实事求是,原文照抄。对于摘抄的部分,我让送给党委常委们阅读,他们反映强烈,对雷锋的日记都极为赞赏。这件事使党委成员又进一步了解了雷锋。随后,我把日记还给了雷锋。
一天,《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带领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李健羽到机关来找我,对雷锋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就在这次调查了解的过程中,他们到雷锋在沈阳作报告临时住的办公室内,从雷锋的床上见到了几个本子,总编拿起翻了一下,发现是雷锋写的日记,又看了几段,觉得很好,并问我能否借来看看,我当即表示赞成。总编又看了一下,原来这几个本子不全是日记本,还有工作或学习的笔记本。他挑了一下把日记本带走了。后来知道,嵇炳前总编辑带走雷锋日记回去后交给了董祖修同志。就是这一次,促成了雷锋日记于1960年12月1日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上首次以一个版的篇幅摘录发表。
编者在按语中写道:“雷锋同志的事迹,在本报1309期上已做了些介绍,这里再把他的日记摘录一部分发表。当我们翻开他的日记本,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把我们的精神完全吸引住了,每一篇、每一句都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们久久不能动笔割爱。雷锋同志确实是我们祖国的优秀青年,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热爱自己的阶级弟兄,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他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着自己的头脑,指导着自己的行动,处处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他真正做到了:对同志像春天一般的温暖,对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困难从不畏惧,对敌人恨之入骨。他没有好了疮疤忘了痛,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美德。雷锋同志的行动具体地表现了这些先进思想和高贵品质;他的日记又真实地记录了他的内心情感和具体行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希望同志们再仔细地阅读一下这组日记,把雷锋同志作为一面镜子,来对照检查自己,学习雷锋,赶上雷锋,发一发阶级之愤,图一图祖国之强!”
我之所以把这篇按语原文抄录,是因为,据说这个按语在发表之前,经过沈阳军区政治部有关领导同志的敲定,并经过沈阳军区政治部主要领导同志的审阅。所以它反映了当时军区领导机关对雷锋这个“祖国的优秀青年”、“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日记发表时,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在这个总题目下,共摘发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日记15篇。雷锋日记发表之后,在军区部队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各部队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材料。
三、催促十团积极培养雷锋入党
雷锋入伍时间尚不到一年,军龄大短,这是个实际情况。按说对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就考虑接纳为党员,这可以说是破例,是打破了常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雷锋入伍后9个月就被评为“节约标兵”,也就是这9个月,他先后荣立一次三等功和一次二等功。况且在他入伍前,早已是“治辽工程模范”、“红旗手”、“标兵”、“先进生产者”和“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他提出入党申请也不是到了部队后,而是入伍前早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时就有要求入党的强烈愿望。事实上,在部队时间固然不长,但在入伍前他就按党员的标准接受了严格的考验。就此,我向十团的领导同志讲:“在雷锋身上不要过分强调军龄长短,应重在一贯的思想政治表现……”并建议他们最好能尽快研究讨论,当然不能降低党员标准和违背党章规定。他们都很赞同我的意见。后来知道,就在政工会议期间,他们已经讨论通过了雷锋入党申请。
四、建议党委接见雷锋给以勉励
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期间,我曾提议要党委成员集体接见一次雷锋,通过接见可以对他进行一次当面教育,同时也在于让雷锋感受到党组织时刻都在关心着他的思想进步、健康成长,从而激发他力戒骄傲、谦虚谨慎,进一步加强学习,真正做一个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但因会议期间日程太紧难以安排,后来,于11月21日下午一点半钟,党委成员集体接见了雷锋。党委书记王良太同志赠送了他一套《毛泽东选集》,并在书上签名鼓励他继续前进。其他常委也都赠送了书籍给他,对雷锋是一次很大的触动!他向党委表了决心:“首长的教导,我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绝不会辜负党的希望,做一个毛主席的好战士。”
五、授予雷锋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雷锋入伍后,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在工作和学习上表现出众,这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工程兵十团曾先后两次给予记功奖励,授予“节约标兵”称号。为了表彰他的模范事迹,工程兵机关的组织、宣传、青年三个处联合提出建议,授予雷锋光荣称号。为此,在连队政工会议期间,经我提议,党委常委讨论后认为应以军区工程兵机关的名义给以表彰。就这样,经青年处起草,由我代表党委签发,在11月23日正式做出了中共沈阳军区工程兵委员会“关于授予雷锋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决定。
在此前后,从几份行文中也可以看出,各级组织对树立雷锋这一典型是极为重视的。例如:
11月16日,工程兵十团政治处下发了第一期《开展学雷锋赶雷锋运动简报》。
11月23日,工程兵政治部宣传、青年两处,提出了《关于运用雷锋典型事迹做活教材配合部队当前教育的报告》。
11月23日,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提出了综合材料:《关于在部队开展学雷锋赶雷锋运动的情况》。
11月23日,军区工程兵党委做出《关于工程兵运用雷锋活典型向军内外进行活的教育的总结报告》。
11月23日,工程兵十团党委的报告:《人人都在学雷锋赶雷锋做雷锋式的好战士》。
12月6日,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向所属部队下达《关于转发工程兵党委关于授予雷锋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的通知》。
12月9日,工程兵十团政治处下发了第二期《开展学雷锋赶雷锋运动简报》。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各级组织对宣传雷锋这个典型的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从11月2日开始,军区工程兵政治部组织雷锋在本系统内作忆苦报告,并汇报他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至1961年1月15日,包括在本部队内,以及应邀到兄弟部队和地方大中小学所作的报告总计27场,听众达2.2万余人。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1960年11月26日的《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套红宣传雷锋的事迹。在一版,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通讯,刊登了杜平副政委意义深远的重要指示的手迹,报道了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决定授予雷锋同志“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消息,同时配发了《不忘过去发愤图强》的社论。尤其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的批示,我们认为是揭开学习雷锋序幕的重要标志:“雷锋同志的苦难是整个阶级的、民族的苦难。在解放前有过像雷锋同志那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人中的一个。解放后,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正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忘我地劳动。可是,有的人竟在短短的11年中忘了本,身在福中不知福。因此,雷锋同志这种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值得学习。现将此材料印发军区部队,结合‘两忆三查’运动进行教育。”这一批示,我们也感到,实际上是对雷锋同志作了最恰当的评价,给了雷锋同志以崇高的荣誉。所以,在这期《前进报》发到部队之后,一场大规模宣传学习雷锋的活动,便在沈阳军区范围内逐步展开了。
最后,还有两件事,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即在1961年秋,经过研究决定让雷锋参加两个会议。其一,军区决定召开首届团代会,我们一致同意呈报军区将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很快即得到了军区的同意批准。后来在1962年的2月19日,他出席了军区首届团代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军区首长的亲切接见。其二,军区给我们工程兵部队一个名额,让在先进模范人物或突出典型中推选出一名,作为参加1962年北京国庆观礼的代表。我们研究结果确定让雷锋参加,这件事机关的少数人员已经知道,而且也向工程兵十团领导打了招呼。当时没有向下作正式通知,更没有通知雷锋本人,目的是由组织上掌握,以便对雷锋作进一步的考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1962年国庆节前的一个半月,即8月15日,雷锋同志因公牺牲了,未能实现他日夜盼望见到毛主席的衷心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