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夏明翰精神的丰富内涵
吕芳文

  夏明翰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敢于叛逆的精神特质:“这样的家不败,我们的国就不能保,更不能兴!”

  夏明翰出生于一个封建的官宦之家。在清朝,他的祖父夏时济中年中举,进士及第,官至户部主事。这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进士的衔头,京官的名位,使他受宠若惊,始终对于清廷怀抱一片忠心。他的思想极端顽固守旧,总希望子孙光宗耀祖,富贵齐天。但他的儿子夏绍范于1914年猝然病逝。在十几个孙子中,他对第三个孙子夏明翰独垂青睐。明翰于1900年农历八月初一出生,时当桂花飘香季节。夏时济联想到晋人郗诜“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的豪语,于是为其起名“桂根”。并说:“桂者冠也,根者底也。新儿命名桂根,意谓他日荣华富贵,有根有底也!”因而从四五岁起,祖父就开始教授夏明翰四书五经,祈望夏明翰早登金榜,位极人臣。可是,年龄尚小的夏明翰对锦衣玉食,之乎者也,毫无兴趣。

  夏明翰的家境虽然比别人富有,地位显赫,他却从来没有因为官家的出身而洋洋得意过。相反,却因旧社会、旧家庭的腐恶而感到窒息。为了不做反动腐朽的旧制度卫道士,他不进私塾,而先后就读于石鼓高等小学堂和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堂。他决心跨出封建礼教的樊篱,选学工业,意在科技救国。可是在那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年代,岂允科技救国理想的实现。其时,反对军阀混战、反对卖国求荣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震荡着全中国。热血沸腾的夏明翰参与组织了爱国团体“沙子会”(意即团结起来,打倒黑暗的旧势力),并且成了衡阳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爆发后,夏明翰被推举为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不断组织爱国学生参加如火如荼的游行示威和打击乡绅的活动。

  夏明翰的爱国行动,引起了土豪劣绅的不满,也使得他那位清朝遗老祖父更加失望揪心。他运用家法,把夏明翰关进了自家的牢房。还声言要把他“沉潭”(封建家族刑罚:把人与石头捆绑在一起,沉于水潭中)。可夏明翰没有屈服。牢笼没能关住这头愤怒的雄狮。一天午夜过后,夏明翰在他人的帮助下砍毁窗棂,逃出牢房,随即砍倒那棵枝繁叶茂象征着荣华富贵的桂树,以表明自己与封建家庭决裂的心志。正如何叔衡赠诗中所说的那样:“家法纵严难锁志,天高海阔任鸟飞。”从此以后,夏明翰成为翱翔于革命风云中的一只雄鹰。

  其时五四运动的风雷正在全国激荡,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十分高涨。夏明翰积极投入衡阳各界抵制日货的斗争。风声一紧,他的爷爷把日本产的家珍奇宝藏进了夹墙。夏明翰和弟妹们要把家藏的那些东西查抄出来,通通砸碎焚毁。一心只想继承乃祖衣钵的长兄夏雷根,以训斥的口吻说:“这些东西,祖辈花了多少心血,你们不要做败家子!”夏明翰气愤地说:“你要明白,不是花了祖辈的心血,而是花了人民的心血换来的!这样的家不败,我们的国就不能保,更不能兴!”即使夏雷根把祖父夏时济请出来,也没有阻止住夏明翰叛逆家庭的反帝爱国行动。

  有一次,吴佩孚在接见衡阳各界代表时,阴阳怪气地对在座的夏明翰说:“你就是夏明翰?没想到你真成了逆子贰臣!……不过,我还是奉劝你继承令祖倡导的家风,安分守己,好生读书为妙。”夏明翰理直气壮地反诘道:“国风不正,家风糜烂,做个贰臣逆子,仗民族大义,兴国家正气,秉公正之理,除门户之见,又有何妨!再说,读书嘛,本为救国除奸,不救国何必读书?”又说:“外交失败,内政多弊,国家将亡,亟待扶危,不以天下之忧而忧,学识何用?”

  中国社会的富家子弟,耽于逸乐尚能勉力维持的守财奴有之;贪得无厌,疯狂敛财的吸血鬼亦有之;嫖赌逍遥、醉生梦死的纨绔子弟更是不在少数。夏明翰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官位显赫的家庭,但他志存高远,不恋家财,心忧天下。他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在众多道路中选择了叛逆:对顽固祖父的叛逆,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叛逆,对当时那个吃人社会的叛逆。

  二、勇于探索的精神:“只要主义真”

  高尔基曾经形象地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人贵在有理想,活在世上而没有理想,意味着没有目标。这种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但怎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一个艰苦探索、冷静思考和决断取舍的过程。青年是政治的寒暑表。在旧制度行将崩溃、旧政权行将解体的时候,他们极易感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式的躁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地把握国家民族的脉搏,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争取光明前途而投身变革,为国效力。于是,有的人消极颓废,醉生梦死;有的人彷徨犹豫,朝秦暮楚;有的人乃至螳臂当车,公然为旧政权的垂死挣扎当帮凶。当然,会有更多的人审时度势,投身革命,为旧制度掘墓,为新社会催生。这些人的先进性表现在他们都有自己正确而远大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一旦树立起来,他们就如虎添翼,勇往直前,英勇奋斗,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

  夏明翰挣脱封建家庭的枷锁之后,于1920年秋天来到长沙,并经何叔衡介绍,认识了毛泽东。此后,他经常去一师附小,虚心向毛泽东请教。在这里,他不仅聆听了毛泽东许多精辟的论述,而且阅读了不少新书报刊。对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他都仔细研究,反复揣摩。在毛泽东和何叔衡的指导下,夏明翰重点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懂得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本质,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确是人类最理想的天堂,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最伟大的真理。他从书中录下一段,作为自己心中的座右铭:“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旋律。真理总是在斗争中成长的,夏明翰在理论上的成长同样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有一次,夏明翰跟一位姓刘的同学谈到无政府主义。刘说:“我看无政府主义不错。它主张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把社会改造成为共产主义,又不用政府统治。”夏明翰反诘道:“那由谁来行使权力来改造社会呢?”刘着迷似的说:“要什么权力!我们主张无政府主义,就是以反对强权为主要目标。凡现在社会带强权性质的制度,一概废除。秉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来实现我们所理想的社会。无地主,无资本家,无寄生虫,无监牢,无警察,无军队,无裁判者,无法律,无宗教,无婚姻制度。这个社会,只有自由,只有互助之大义,只有工作之幸福、快乐。”姓刘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夏明翰通过思考、比较,觉得这些言论是混淆是非的诡辩,是瓦解组织、削弱斗志的涣散剂。于是他说:“按照你宣扬的无政府主义,这也无,那也无,最后岂不连你自己也‘无’了。你会离开这个地球,什么也看不见的!”并明确表示:“我不能同意你的幻想,并且希望你也趁早放弃无政府主义,争取做一个布尔什维克。”刘不服输,说:“你跟布爹(指布尔什维克)走,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夏明翰反问一句:“跟无政府主义走,对谁有好处呢?”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后来最终分道扬镳。

  如果人生是一首歌,理想就是歌的主旋律。但理想是依靠科学的、合乎实际的真理来支撑的,而真理又是从不断的实践中求得的。探求愈深,对真理的认识就愈透,理想就愈坚定,行动就自觉,襟怀就宽阔,立志就高远。为了远大理想的实现,不顾自己的身家性命,这就叫以身殉志。古来以身殉志之士不少,或血洒疆场,或气吞河岳,或蹈海自尽,或力谏陈尸。但像夏明翰一样能将生命与理想的关系,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将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看得那么透彻、说得那么清楚的,却不多见。这是有行动证明、有文字记载的。而这个最能说明革命烈士人生真谛的不朽篇章,就是他二十字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在夏明翰看来,生命仅是真理的一部分,现实只是未来的一部分。因为有真理,所以砍头不要紧;因为有后继之人,所以杀了我夏明翰并不重要。夏明翰对真理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不疑,不经长期深入地探索的认识不到,不把生命和理想融为一体的更是无法做到。夏明翰用他短短的一生,完成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理想与奋斗的统一,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一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相结合的永久丰碑。

  三、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什么地方需要人,他就到什么地方去!”

  夏明翰的一生是为革命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埋头苦干、拼命实干的一生。1921年,夏明翰在毛泽东、何叔衡的亲自培养、教育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充满爱国热情的学生,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从此,夏明翰高举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随时按照党组织的指引,投入了更加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当时,在党组织和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革命的洪流中,夏明翰愈发显示出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党需要办的事就要认真地去办,坚决把它办好”,成了夏明翰革命实践的准则,革命行动的指南。1922年夏明翰在长沙,担任党组织办的自修大学附设补习班的教导主任,他与毛泽东、姜梦周、夏曦、罗学瓒、李维汉等同志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启发工人群众的革命觉悟,指出只有“我们工人农民联合起来,砸碎旧世界,打垮官僚资本家,打垮封建地主,赶走帝国主义,才有出路”。在工人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反动派十分惊恐。1923年,夏明翰被党派往湘江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便一方面潜心钻研业务,同时秘密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组织。在长沙,他还常常脱掉长衫,身穿粗布衣衫,脚蹬草鞋深入人力车工人中间进行革命活动,组织成立人力车工会并使之加入以毛泽东为总干事的湖南省工团联合会,领导了人力车工人的游行、罢工斗争。与郭亮等发起组织了“湖南外交后援会”,发行《救国周刊》,号召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决议对日经济绝交,发动长沙人民进行收回旅大的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赵恒惕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夏明翰在团省委工作期间,也非常出色。谢觉哉曾这样回忆道:“他(夏明翰)经常担任指导青年参加政治活动的任务。经过几次斗争之后,能力更有进步……后来什么地方需要人,他就到什么地方去。那时湖南的党员少,工作多,工作来了谁适合就调谁去。1920年到1924年间,明翰同志参加过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见谢觉哉:《夏明翰传》)在团省委,他先后主管过宣传工作、政治教育、学生和妇女运动的工作。他与同志们通过各种渠道和社会关系,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刊物就有10余种,通过这些刊物和报纸,广泛宣传了革命道理,对于指导学生运动和群众斗争以及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起了很好的作用。1924年,夏明翰担任中共湖南区委执行委员期间,他被派往浏阳开展建党、建团和建立农协的组织工作,为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先进分子和革命人才,如田波扬、潘心源、张启龙、宋任穷等,受到毛泽东的赞扬。1925年五卅运动后,夏明翰继续领导学生运动。他在长沙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活动,通过省学联田波扬和工团联合会张汉藩,组织100多名学生和工人把曾三等几位学生领袖从敌人的“法庭”上抢出,把许多优秀青年送去广州的黄埔军校和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夏明翰去湘潭领导农民的平粜斗争,狠狠打击了地主豪绅,为贫苦农民争利益,并为日后进一步开展农民运动培养了许多骨干分子。负责省农委工作的夏明翰还制定了许多有关农民协会的章程和策略,组织梭镖队,成为农民武装的雏形。1927年夏明翰奉调去武汉,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的秘书。不久,反革命政变不断发生,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在这种血风呼啸、腥雨如注的极度恐怖时期,夏明翰协助毛泽东指导许多党的组织转入地下斗争,又以全国农民协会的名义,发表通电和文章,向全国人民揭露蒋介石、何键和许克祥等的反革命罪行。在革命紧要关头,共产党员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与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在夏明翰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因畏惧敌人的屠刀退出革命阵营者有之,为保命或升官发财叛变革命而沦为叛变者有之,但夏明翰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毅然前行,毫无畏惧。

  1927年“马日事变”后,夏明翰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随毛泽东回湖南组织秋收起义,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在新省委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为筹备秋收起义,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起义的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并教育鼓励自己的亲人,全力参加武装斗争。由他提议,组织上派他的七弟夏明霹到衡阳,五弟夏明震到郴州,四妹夏明衡到衡山,分头组织暴动。1927年年底,七弟夏明霹在衡阳被捕,当敌人割掉他的脚后跟,用铁丝穿他的手心时,仍高呼“共产党万岁!”痛骂敌人不止,在衡阳小西门外牺牲时,年仅18岁。五弟夏明震不久成为湘南暴动中地方党的重要领导人,1928年在郴州事变中牺牲,年仅22岁。四妹夏明衡在衡山组织武装暴动,亦壮烈牺牲。

  而夏明翰本人在秋收起义发动后,仍然在湖南省委坚持地下斗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工作,并于1927年11月与李六如冒险到平江,与罗纳川等领导发动了平江秋收起义,到浏阳发动武装暴动。对于夏明翰在平浏的活动,中央组织部办公厅档案科所收藏的《夏明翰传》中这样写道:“马日事变后,由湖南省委派赴平浏指导秋暴。他与李六如同志等亲自指挥辜家洞、施村各役,莫不布置周密,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坚持数日。其时天雨淋漓,爬山走路,饥饿困乏,衣履透湿,毫无倦容。尤其吃苦耐劳,接近群众,遂至威信卓著,为农民所信仰。”

  夏明翰在平浏指导武装暴动后,被调往湖北省委工作,不久即因叛徒告密,在汉口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夏明翰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劳苦工农的解放,为了使我们的后代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当敌人强迫他悔过自新时,他却面对一大群记者,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当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时,他用带着铁铐的手,饱蘸着自己的满脸热血,挥毫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者。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流传千古的就义诗。

  诗如其人,字字是血,笔笔是心!这诗不仅是夏明翰伟大人格的体现,也是他崇高信念的最好表达。

  夏明翰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为驱散旧社会、旧制度反动统治的阴云而发光!他的壮烈牺牲,换来了人民的解放。

  后来著名诗人萧三回忆说:“夏明翰同志党性很纯洁,没有一点花招,扎扎实实,不说假话。要说他的性格、脾气,四句诗完全可以代表,是真心话,没有做作,很难得的就是他这言行一致。”夏明翰这种救国救民对党赤胆忠心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五、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

  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共产党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那种威武不屈的凛然正气和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夏明翰在敌人面前铮铮铁骨,钢铸铜造,凛然不可侵犯,似乎是一位刚而不柔的奇男子。其实,他的另一面却是一位感情丰富、温存体贴、情操高尚的读书人。他的这一性格来自他家庭教育的另一面。和他的祖父、长兄的反动、保守相反。

  夏明翰的父亲夏绍范,是清代一个阅历深广而又不墨守成规的地方官员,他为夏明翰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提供了最初的机会。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看到儿子的成长。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出身名门,性情温存,能文善诗,思想开明,给了儿女们良好的启蒙教育,而且在后来的时日里,大力支持儿女们的革命斗争。夏明翰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成为他这个革命硬汉永远的牵挂,伟大的母亲时刻温暖着他浴血战斗的人生!

  夏明翰有一位堂妹珠蕾,即夏明华,按叔伯大家庭女子辈排行第六,亦称六妹子。她才思敏捷,但性格柔弱,常常受到后妈杜青的欺凌。为了不让她过好日子,包办许配给一个家道平平、相貌丑陋的男子。之后不久,又离奇地死去。夏明翰悲愤难平,以六妹为原型,写了小说《死后的回忆》,以细腻的笔墨,刻画了六妹的悲惨命运,寄托他的高度同情。同时深刻揭露了杜青的丑恶灵魂,作为对封建家长统治制度的暴露和挞伐。

  夏明翰生活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大家庭,但他有分明的爱憎。对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大哥二哥维护封建家庭利益的行为,他坚决抵制,毫不迁就妥协。而对他的几个思想纯洁的弟妹却百般爱护,耐心启发,谆谆诱导。在夏明翰的引导下,他有三个弟妹投身革命,并英勇捐躯,他的外甥也参加了红军,成了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后来,在反围剿战争中牺牲。

  1926年,夏明翰和郑家钧结婚。郑家钧善良温顺,却没文化。结婚以后,夏明翰教她识字,非常耐心。郑家钧后来回忆说:“他给我拟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教我从一、二、三、四学起,光是跟我讲‘一’字,就讲了一个晚上……后来越学越难,我心里有点想打退堂鼓,一是怕学不好,二是怕学了也无用。明翰就鼓励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说,我们一切都是为了革命,学文化也是为了革命呢。”夏明翰还不断从革命的报刊上选取文章,逐字逐句地给她念,给她讲解。有时则因事展开,借题发挥。一次,家钧提到她厂里有人说当工人没出息,缘由就在这工字上。说这“工”字上不能出头,出头便入了“土”。下不能伸脚,伸脚就要下阴曹地府。夏明翰大笑起来,兴致勃勃地说开了:“我们这个‘工’字就是要出头。不但要出头,而且要封顶,出头就是土,封顶就是王,我们出了头,封了王,就可以称王了。不但称王,而且管王,比王更高一点。我们是无产阶级,我们要想到大多数人的解放,让人民大众坐江山,敢于在‘王’爷头上发号施令。家钧,你说由工而土,由土而王,王字再加点,这加上的是么子字?”家钧受到了启发,顺口答道:“是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主’字。”夏明翰高兴地说:“对,就是当家做主的‘主’字。但光出头还不成,必须伸脚。‘工’字伸脚就是‘干’,要想出头必须干。我们就是要联合起来干革命!”家钧在夏明翰尽心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后来,大革命失败,在白色恐怖的逆境里,他陪伴夏明翰坐机关送密件,或扮阔太太,与敌人巧周旋。夏明翰对她更是疼爱有加。一次,夏明翰送给家钧一颗红珠,并附诗一首。诗曰:“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这对革命夫妻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互相鼓励着。夏明翰壮烈牺牲后,郑家钧曾写诗悼念,其《祭夫诗》深情地写道:“赤胆红心交给党,毕生精力献人民。昂首刑场洒热血,忠魂犹绕汉阳城。吊祭来迟悲更深,鹦鹉洲前日色红。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

  《诗经》里的“木瓜”一诗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说的是以多报少。那么,郑家钧的悼亡诗是否是对夏明翰一生体贴、关爱、帮助自己的加倍回报呢?是,同时也不是,因为革命的友谊,革命的情操,并非一个“报”字所能了得的。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