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李仲公为什么诬陷贺龙
蒋健

  《文史精华》2003年第八期《贺龙在“文革”中》(作者安熠辉)一文提到李仲公在“贺龙通敌案”中起的作用。那么,李仲公为什么诬陷贺龙呢?

  从历史上看,原因有二:一是1927年3月,公开叛变革命前的蒋介石曾经派时任其秘书长的李仲公到武汉“运动”贺龙,而贺龙在“谈心”时把李仲公抓了起来,甚至要把他枪毙掉。后来贺龙将其送交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总指挥唐生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认为“李仲公是蒋介石的秘书长,不好枪毙”,所以唐生智就将他放了。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后,李仲公到中南海找周恩来要官做,百般纠缠,想当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在场的贺龙当面揭穿李仲公说:“老朋友了,李先生。在武汉那年,我送你到唐生智那里,后来你怎么走的?”

  李仲公尴尬不已,后来他只被聘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李仲公因此而对贺龙耿耿于怀,“文化大革命”中,他自行伪造了所谓贺龙向蒋介石的求降信,诬陷贺龙。不过,《贺龙在“文革”中》一文说“李仲公又公然伪造了‘1929年贺龙给蒋介石的乞降信’直接寄给林彪”,却与事实不符。

  实际上,1968年3月20日,驻国务院参事室的军代表王炳辉等人召集参事室造反队负责人开会,布置发动参事揭发所谓“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历史问题,方法是边学边揭,以写材料为主。在3月25日的参事全体会议上,王炳辉布置并动员参事集中揭发所谓“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历史上的问题”。之后,国务院参事们多次座谈揭发。期间,李仲公将两封据称是早年贺龙的“亲笔信”,交给了参事室,并提出要向周总理报告,要和周总理本人单独谈。参事室即向周总理联络员郑凯电话报告,郑要求将原信马上送去,参事室即派人送去,此事当时也向王炳辉作了汇报。

  李仲公为什么这样做呢?恐怕是既有报私仇之因,又有借机“立功”往上爬之嫌。

  李仲公的两封信交给周总理本人,是他蓄谋已久的了,那两封信显然不是1968年3月伪造的,否则他造假的技术和速度未免也太高太快了,周总理也太好骗了。

  现在看来,当时周总理确是受到李仲公两封信的一些影响,此后贺龙便一直被困在西山……这恐怕就是周恩来1975年6月对贺龙夫人薛明说“我对不起贺龙同志,对不起你们!我没有保护好贺龙同志”的原因之一吧。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总理下令重新调查李仲公交来的“贺龙求降信”的真伪。经过艰难的调查取证,1974年9月23日得出结论:“求降信”所用纸张、墨是1940年以后出产的。当时调查人建议“处理”李仲公。周恩来说把调查结果告诉李仲公,就能把他吓死;算了,他已经80多岁了(见《红旗渠之谜与杨贵的磨难人生》一文,《中华儿女》2003年第四期,第72页)。

  但是1978年后,90岁的李仲公还是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尽管李仲公一直坚持“贺龙求降信”是真的。1978年5月26日,李仲公审查小组作出《关于李仲公问题的处理决定》:“关于1968年春李仲会交出两封伪造信陷害贺龙同志问题,审查小组报经中央批准,认为这是李仲公配合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蓄意陷害贺龙同志的一起极其严重的反革命事件,李仲公罪行严重,又不老实交代。根据党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本应从严惩处,逮捕法办,但考虑李已年近九十,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不再捕办,决定撤销其国务院参事职务。每月发给生活费80元,交国务院参事室监督。”

  1978年6月20日,李仲公因患肺炎等症,医治无效,在北大医院去世。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