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地处湖南东部偏北,东临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及湖南的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北界岳阳市平江县。古代地属荆州,因县城位于浏水之阳而名。浏阳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近代以来,这里磅礴着一股历史的风云之气,走出了第一个为戊戌变法牺牲的志士谭嗣同,走出了民国先驱唐才常、焦达峰,走出了一批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曾在这里会师,留下了大量重要的革命标语、历史建筑、遗址,成为浏阳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概况
(一)以谭嗣同为代表的近代时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青年时期漫游各省,接触下层生活,目睹各地饥民惨状,立志救国救民。他广交朋友,研究维新之道,宣扬爱国之理,探索救亡之路。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被保守党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十三岁时回到家乡浏阳,在浏阳开始了他的生活、学习、成长及探索国家与民族振兴之路,在此留下了诸多重要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包括谭嗣同故居、新算学社旧址、谭嗣同纪念馆、谭嗣同墓。
(二)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革命时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指挥全军到文家会师,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浏阳,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标语、革命遗址、革命文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旅游资源,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群、秋收起义文家会师纪念馆。在秋收起义期间,王震、李志民、李贞(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杨勇、宋任穷、唐亮、孔石泉、汤平、张启龙、张藩、张翼翔等数十位热血青年,积极投身起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爱国将士,还有数万名工农革命烈士,加入起义队伍,他们用鲜血诠释了浏阳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他们的精神是浏阳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以党的领导人为代表的建设时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
浏阳孕育了许多俊彦人杰,不仅包括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还包括和平时期的一批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家副主席王震、政协副主席宋任穷、中顾委副主任王首道、中纪委副书记张启龙、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等。他们的故居等活动场所大都作为浏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学习的机会。如胡耀邦故居年均接待旅客10万人次,王震故居年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都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二、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价值
(一)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浏阳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历史的凝聚,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就是一例。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是工农革命军作为战斗主力的开始。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军攻打长沙过程中受挫之后,毛泽东果断决定改变计划,指挥各路起义军到文家市会师。当晚在里仁学校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卢德铭、余洒渡、余贲民、苏先俊等师团主要负责人。在会议上,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出敌强我弱,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应该把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到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攻打长沙的主张,决定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9月21日,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制定与实施的转变决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首创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它率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它和全国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相呼应,使工农武装割剧形成燎原之势。
第二,它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第三,它进行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铸造了人民军队的灵魂,人民军队永远听从党的指挥。
第四,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它保存下来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因此,文家市会师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对于浏阳而言,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记忆、一种财富,是革命老区发展的灵魂。不论是近代时期、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革命前辈都在浏阳留下了大量的革命纪念地、革命标语、革命文物,成为浏阳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戊戌变法烈士谭嗣同在浏阳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光,他的英雄事迹不仅是浏阳文化影响的结果,更是浏阳文化的升华,为浏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谭嗣同的事迹感染每个人,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烈士让人敬佩,从浏阳走出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更让人感叹浏阳的人杰地灵。浏阳的本土文化影响了这些人的一生,这些人也为浏阳市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胡耀邦故居、王震故居、宋任穷故居、杨勇故居等都被评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点爱国教育服务基地,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三)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
浏阳市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特殊的旅游资源,它是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是红色旅游珍贵的旅游吸引物。随着全国旅游热的不断升温,浏阳市旅游业在浏阳经济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浏阳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2011年,浏阳市全市接待旅游人数702.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3.2%;旅游产业收入47.8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6.28%。一直以来,浏阳市以爱国主义作为永恒时代主题,为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浏阳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专门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服务中心,开辟了一条以文物景点为主题,辅以体闲、观光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专线。
三、浏阳市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
(一)提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是浏阳市旅游开发中的高等旅游资源,是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有革命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思想教育价值,从经济价值分析,它可以转变成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从革命文化价值分析,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给人以教育启迪;从历史文化价值分析,它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从审美文化价值分析,它是社会美、物质美的体现;从思想教育价值分析,它可以资政育人,传承文化,给人教益。因此,保护浏阳市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就是保护浏阳的文化记忆,传承浏阳的文化精神。
(二)加强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强化对革命文物、革命标语、建筑、文献等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注重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保护是一个系统,浏阳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不仅要注重对重要文物、遗迹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的保护,还要对红色标语、革命历史文献、红色歌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推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加强浏阳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网络建设,建设浏阳红色旅游综合信息系统和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化。
(三)整合浏阳区域相关的旅游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不能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而开发,而必须对区域内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化整合。浏阳有著名的浏阳八景:中洲风月,巨湖烟雨,相台春色,吾山雪霁,药桥泉石,枫浦渔樵,亭芳草,鸿阁斜阳等,可以进行古、绿、红、蓝、俗结合。古色有浏阳文庙、奎文阁、石霜寺、宝盖禅寺、谭嗣同故居、谭嗣同墓、新算学社旧址等;绿色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吾山,周洛风景区等;蓝色有浏阳湖、赤马湖等风景区;红色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胡耀邦故居及王震故居、王首道故居、李白故居、李志民故居、杨勇故居。俗色有浏阳民族风情,民俗仿古步行街、张坊客家民俗坊,浏阳民舞、浏阳民歌、浏阳蒸菜等。这些资源要有效地整合起来,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搭配,优化整合。
(四)开发浏阳区域的特色旅游产品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文化是旅游产品的魅力,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求特求新上下功夫,注重教育性、观光性、时代性、参与性、体验性,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停留在观看革命旧址、看看图片照片等层面,而要研究旅游者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要创新手段,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可以定期举行仿工农革命军的军事演练、野营,观看秋收起义的电视、电影;请专家讲秋收起义历史文化;组织入党宣誓,教唱红色经典歌曲,运用声、光、电的手段展示浏阳文家市会师,向井冈山进军,三湾改编等场景的4D电影,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五)开发浏阳区域内外的旅游线路
开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必须将区域内外的旅游线路联结好,形成线路循环。一是省内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如,岳阳——长沙——浏阳;湘潭——长沙——浏阳;湘潭——株洲——浏阳。二是跨省区域的旅游线路:长沙——浏阳——上粟——萍乡——三湾——井冈山;长沙——浏阳——宜春——万载;长沙——浏阳——铜鼓——修水。三是区域内旅游线路。浏阳市——谭嗣同故居——花炮文化博物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胡耀邦故居——七宝山乡浏阳县第一次工农兵大会旧址——永和镇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浏阳市观赏植物园——浏阳市;浏阳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胡耀邦故居——七宝山乡——小河乡——张坊镇——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浏阳市。
(六)加大浏阳区域旅游的营销力度
一是继续完善浏阳旅游宣传资源的编制和印刷,如浏阳风光、浏阳名胜、浏阳文史资料丛书,可编写浏阳旧居旧址集萃、秋收起义文家市陈列概览,秋收起义研究等。
二是与旅游主流媒体、旅游杂志和旅游网站合作,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把浏阳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营销和推广。
三是建立浏阳旅游网站,不断丰富旅游网站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增强其知识性、吸引力、可读性。
四是打造浏阳文化品牌。要从文化产业的建设高度,开发浏阳的红色文化品牌。第一,发展红色教育。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把教育培训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开辟励志教育+红色培训,员工岗前培训+红色培训,大中小学夏令营+红色培训;拓展训练+红色培训,依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红色教育。第二,开发红色文化产品,要深入挖掘浏阳的历史、人物、事件遗存,挖掘文化内涵,从细微化、精细化去开拓实物背后的故事,开发文化产品。第三,创作红色题材作品。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创作大众文艺精品,依托浏阳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更多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优秀文化产品,如“红色浏阳”、“七彩浏阳”,再现浏阳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绿色家园,彰现浏阳的个性特色。
(七)加大湘赣两地的区域合作力度
秋收起义是湘赣边界的著名起义,涉及到湘赣两省的浏阳、安源、修水、铜鼓、永新、炎陵、莲花、萍乡、平江、醴陵等地,各地都有一些纪念馆和遗址,因此,必须突出各自的特色个性。
如修水有秋收起义纪念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山口会议旧址、军旗设计处、秋收起义部队第一团出发地。
铜鼓有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萧家祠、阅兵广场、排埠万寿宫、月形湾(毛泽东化险福地)。
安源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张家湾),1927年8月31日,毛泽东到安源布置秋收暴动。
萍乡有芦溪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陵园和秋收起义纪念碑广场。
莲花有莲花一支枪纪念馆。
永新有三湾改编旧址,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发端。
此外,炎陵水口、莲花、平江长寿街、醴陵、浏阳白沙、平江大门厂、浏阳张坊东门市都有秋收起义的有关历史遗迹。因此,我们要深挖文化内涵。第一,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设立保护标志,收集有关资源,重点突出遗迹的人文氛围和环境的组合,要突出挖掘本土文化、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从而彰现各自的个性。这些历史遗迹、民居体现了湘赣两地的地方特色,是客家文化、湖湘文化、庐陵文化的载体,显示出地方历史文化的精华特色。第二,提升文化品位。有很多历史遗迹由于保护不善濒临毁灭,我们要加强保护,有效管理,提升其文化品位。第三,要注重区域合作。湘赣两省要突出区域合作意识,淡化行政区域意识,加强区域的旅游文化合作。要通过线路的组合,将秋收起义这些遗址、遗迹有机整合起来,使秋收起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整合,促进湘赣两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形成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第四,要加强文化宣传。要继续通过研讨会、新闻宣传、文化节庆、陈列展览的多种形式,开展浏阳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宣传,对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点地区更要加大力度,给予经费、人力、物力的支持,形成合力。
(八)培养区域旅游开发的优秀人才
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优秀人才队伍。第一,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建设,形成爱才、育才的良好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第二,举办培训班、短训班等形式,请专家授课,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第三,依托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其学历和学识。第四,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特别注重其个性导游人才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能力素质,注重精细化、个性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培养。第五,借用外脑,与高校合作,请专家进行咨询、指导,从而构建区域旅游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