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毛泽东第一次遇险事件的始作俑者——陈甲元团防队覆灭记
甘武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1927年秋,南昌起义的硝烟还未散尽,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回湘发动秋收起义。按照计划,毛泽东在安源进行军事部署后赶往铜鼓,亲率第三团暴动。可就在行进的途中,毛泽东不幸在湘赣边界的浏阳张坊镇遇险。对于这段刻骨铭心的遇险经历,毛泽东于1936年在陕北接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采访中,作了详细阐述。对此本文不作细说,而着重为大家解读毛泽东生平第一次遇险的始作俑者——陈甲元团防队覆灭经过。

  如今,位于浏阳市张坊镇七溪村有一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陈氏宗祠。该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人字形山墙、硬山顶,小青瓦,总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虽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仍不失其威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房子的主人是当时为恶一方的大土豪陈甲元。陈凭借当时手里的十几条枪,勾结浏阳西乡的张梅村地主团防武装,组织了为国民党反动派卖命的团防队,在当地霸占田地,积谷屯粮,剥削乡邻,肆意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向国民党反动派邀功请赏,民众对他恨之入骨而敢怒不敢言。

  1927年9月9日,团防小队经过一整天的搜寻后,也没有找到那个机智脱逃的身穿旧蓝布衫、脚穿草鞋的高个男。就回到团防局(现陈氏宗祠)向陈甲元汇报情况。陈听后,回想近来得到平浏清乡团有关严密共党要在湘省举行暴动的消息,思忖着今天放走的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工农暴动的大官,大为懊恼。可人已经跑了,陈甲元也只能训斥属下一番后,将此事搁在了一边。也就是此事发生后的第七天,陈甲元万万没想到,那个高个男又重回了张坊镇,此时他已不是一个人来,而是一个团的兵力。9月1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从上坪折回江西排埠镇,给湘敌以撤回江西的假象。16日,部队从排埠出发,迅速跨过铜浏(江西铜鼓、湖南浏阳)边界进入浏阳张坊地域。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进驻张坊镇后,附近的地主土豪纷纷作鸟兽四散,可工农革命军根本没有给他们留后路,迅速包围了整个乡镇,联合民众纷纷对罪大恶极的地主土豪们进行清查。当军民来到离张坊镇不到五华里的陈甲元团防局驻地陈氏宗祠时,陈仍垂死挣扎,组织拼命抵抗,经过仅十来分钟的战斗,团防队全部被缴械。组织进攻的工农军门将他们一干人等押解到一块空地上,听候毛委员及三团军官们的审判。几天前险些抓住高个男的几个团丁,当得知坐在前台中央的高个男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毛泽东时,顿时傻了眼,战战兢兢将此事报告给了陈甲元,陈听后立马瘫了下去。依据乡民们控诉团防队的种种劣行后,工农军们读取了审判报告,就地处决了这批无恶不作的团防队。当天,部队将陈家坊的陈家祠堂所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了附近的贫苦百姓。晚上,部队驻扎于此。并将陈甲元家的大肥猪杀了缟赏全体官兵。   

  后附:

  关于张坊遇险,毛泽东1936年在陕北接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采访记载,摘自《西行漫记》: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到了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的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