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冷溶,曲青山,徐守盛

  铭记历史功绩 继承精神风范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冷溶

  1945年,党的七大及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标志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任弼时同志当选为五大书记之一。随后,他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同志一起,协助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很不幸,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他就因病英年早逝,年仅46岁。任弼时同志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过程,在很多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他在使共产国际认同并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的领导核心,以及在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过程中作出了独特贡献。任弼时同志逝世后,全党给予高度评价和无限敬仰。毛泽东同志曾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朱德同志动情地说:“中国共产党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党员、干部和领导者,中国人民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战士和政治家!”叶剑英同志赞誉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

  任弼时同志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他的革命思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任弼时同志是党内具有很高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的高级干部。他先后四次去苏联,长期在那里学习和工作,可以说对马克思和列宁、斯大林的著述是很熟悉的。他善于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进行创造性思考。他的主要论述和思想,集中反映在《任弼时选集》中。书中收入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文稿,涉及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建设、根据地建设、经济工作和土地改革等。从这些文献看,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党的建设的,这方面也是任弼时同志理论贡献最具特色的地方。这里,我就这个问题谈点学习体会。

  在革命各个时期,任弼时同志都十分关注党的建设问题,有深刻思考,形成很多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上,他提倡要树立正确的理论态度,既“反对把马列主义看成教条公式来搬运的倾向,同时也反对那种不重视理论的狭隘经验主义的倾向。”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只是学习原著,“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及党的决定,并要在领导群众实践中发展马列主义。”在党的政治建设上,他强调要加紧党性锻炼,警惕“资产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侵蚀我们党以及影响我们的党员”。他提出了衡量党员党性的四个方面主要标志,包括“与一切非马列主义的思想和观点作坚决斗争”,“把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遵守纪律、服从组织”,“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等。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坚决反对破坏党内团结统一的言行,强调“要使我们的党成为坚固的整体”。“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既是我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又是每个党员都必须遵守的纪律。”革命胜利前夕,他郑重告诫全党:“我们由乡村走向城市,更须强调统一和纪律,才可以避免出现类似张国焘的问题。而且越前进越胜利,则这些问题,这种坏倾向越可能滋长。故需加强纪律性,统一集中,请示报告,服从纪律。”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他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提出要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他所作的著名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他重视发挥群众作用,指出:“我们党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与广大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就在于它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脱离了群众,失掉了群众,那就等于失掉了基础,失掉了斗争力量。”他经常批评那种“离开革命的实际变化凭自己的愿望来决定问题”的做法,和不顾情况变化发号施令的恶劣作风以及官僚主义的做派。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在集中的同时要扩大民主。他认为:“民主作风是要靠长期培养的,党内必须发展批评自我批评,允许党员说出心里话,则能有真正民主的实质。”“必须先有党内的民主,人民的民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任弼时同志这些重要思想,在党内产生很大影响,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缅怀任弼时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他的历史功绩,学习研究他的革命思想,继承弘扬他的精神风范,以此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光辉事业 薪火相传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任弼时同志是八七会议选举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六届四中全会正式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担任过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他还是共青团第三届、第四届中央总书记。任弼时同志是我党我军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

  任弼时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胸怀救国救民的理想,是十月革命后中国最早赴苏俄学习的先进青年之一。任弼时同志出生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他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是湖南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是毛泽东等发起组织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成员,他于1920年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为赴苏俄学习作准备,并首批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俄,就读于莫斯科东方大学。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在东方大学,任弼时同志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为他后来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任弼时同志始终战斗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勋。大革命洪流中,任弼时同志领导广大团员和先进青年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中,他与毛泽东等同志一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4年,他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策应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在湘鄂川黔边建立了新的根据地。长征途中,他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深入华北敌后,扩大人民武装,努力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赴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40年回延安后,他成为毛泽东同志的得力助手,大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解放战争中,他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他出席了七届二中全会,参与制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党的中心任务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转向建设新中国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任弼时同志善于准确把握革命方向,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斗争。他主张开展土地革命,努力纠正党内盲动主义错误,强调要结合实际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初期,他受党中央委托,前往共产国际介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阐明我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克服王明右倾错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指出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的错误。他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经党中央批准作为指导文件印发全党,有力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健康开展。

  任弼时同志在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任弼时同志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释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吸收新条件新环境下正确解决了问题所获得的经验,来发展丰富马列主义科学”;“创造新原理代替过时的原理。”早在1943年,任弼时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便不只是去学习马克思列宁的原著,特别要去学习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及党的决定,并要在领导群众实践中发展马列主义。”他参与了党的七大召开的筹备工作,并受中央委托主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这个历史问题决议极大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统一,为七大在全党确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任弼时同志被誉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光辉业绩已经深深镌刻在我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丰碑上,功垂千古,彪炳千秋。

  伟大的征程前赴后继,光辉的事业薪火相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扬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克己奉公 精神永存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徐守盛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我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和7200万家乡人民,向任弼时同志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任弼时同志1904年出生于湖南汨罗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汨罗、长沙等地接受教育,汲取了新思想新文化的营养,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湖南爱国学生运动,逐步培养起爱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树立起救国图强的远大志向。1920年,年仅16岁的他参加毛泽东等发起成立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后被选送到上海外国语学社作留俄学习准备,并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他赴苏俄留学,并于1922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4年他从莫斯科回国,后担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领导广大团员和进步青年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中。1927年秋收起义后,他作为中央全权代表回湖南考察工作,果断地停止了再次举行长沙暴动的冒险计划,从而避免了流血牺牲,为革命保存了实力。这是他离开家乡7年之后的首次回乡,他的父亲已于三年前去世。然而,他在家陪母亲仅仅几天,又毅然踏上了征程。1928年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他留在中央工作期间,针对湖南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着力整顿党团组织,重新恢复工会、农协和共青团机关,在农村打击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在工人中扩大经济罢工,鼓舞工农斗争勇气。1933年,他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当时正是王明“左”倾路线统治时期,他尽力保护被错误打击的干部,抑制了湘赣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错误。1934年,他和王震、萧克等同志一起率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与红三军会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任弼时同志任红二军团政委、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和湘鄂川黔军区政委。与贺龙、关向应等同志一起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反“围剿”战争,使之成为长江南岸苏维埃运动的重要战略区域,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他和贺龙同志率领红二、六军团迈上万里征途,途经湘中地区时,帮助工农群众建立“工人团”,组织抗日游击队,为饥寒交迫的父老乡亲分发粮食、食盐等生活物资,播下了革命的星星火种,在家乡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对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弘扬他们的崇高风范,把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开创的、几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更好地推向前进。任弼时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他不辞重负、不计得失、奋力前行、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骆驼精神”。这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他逝世之后的60多年来,湖南人民坚持不断地学习弘扬任弼时同志的伟大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对任弼时同志的宣传纪念活动,源源不断地从任弼时同志高尚品格、宝贵思想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动力,不断推进建设和改革事业。可以告慰任弼时同志的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精神激励下,家乡人民团结奋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夙愿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新形势下弘扬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坚韧的奋斗精神、清廉的公仆操守,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湖南人民将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哺育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把湖南这块红色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