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胡耀邦主政中组部
张宏波,郑志勇

  “四人帮”倒台后,中共中央面临“两个凡是”和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两大难题亟待解决。在这场要彻底改变十几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的搏战中,打先锋的便是胡耀邦。从1977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委派胡耀邦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到1978年12月胡耀邦调离组织部长的职位,共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一年。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胡耀邦以非凡的胆略和勇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大量工作,使大批受到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使大批蒙受冤屈和迫害的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上任伊始的“一句话、两个要求和一个大动作”

  1977年12月15日上午,西单商场北边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院里,忽然噼噼啪啪地响起了一片鞭炮声,招引得行人驻足观望。大家挺纳闷:今天是什么日子,这么喜庆?其实,这是为欢迎胡耀邦第一天上任,中组部出现的从未有过的感人一幕。由于此前胡耀邦在担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率先向“两个凡是”发起挑战,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深得民心。所以,中组部的同志对胡耀邦到组织部主政是热烈欢迎和倍受鼓舞的。

  胡耀邦走马上任时,等待他的不只是欢迎的鞭炮,还有档案室里堆积了好几间屋子的冤假错案材料。

  所以,当中组部大院里欢迎的鞭炮烟雾还在弥漫时,胡耀邦已经在二楼召开处长以上干部会议了。部里的同志们将胡耀邦在这个初次见面会上的讲话,视为他的施政纲领,连同他会后的决策,归纳成“一句话、两个要求和一个大动作。”

  “一句话”,就是“积案如山,步履维艰”。

  胡耀邦指出:“这山究竟有多高呢?光是人人熟知的‘文革’期间重大案件,诸如‘天安门广场事件’,‘六十一人’问题,彭德怀案件,陶铸案件,王任重案件,内蒙古自治区的‘内人党’问题,东北的所谓‘叛徒集团’问题,新疆马明方等所谓‘叛徒集团’问题,为刘少奇鸣冤叫屈和‘恶毒攻击伟大领袖’、‘恶毒攻击林副统帅’而被杀头的‘现行反革命’案件等等,究竟有多少受害者,谁也说不清。这叫‘积案如山’!”

  胡耀邦严肃地提出:对建国后和“文革”中每一件冤假错案的清理和落实政策,自然是我们组织部门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我们组织部门都要把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要有“会当凌绝顶”的决心。

  胡耀邦还响亮地提出:要让我们的同志有一种“找到组织部,就像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那样的感觉”。他对中组部的工作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恢复和发扬优良传统,把党的组织部门办成“党员之家”和“干部之家”,一扫这些年来的官衙习气,使每个来访的党员、干部,不论党龄长短、资历深浅、职务高低,都能感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二是今后如有受冤挨整的老同志来找我,我都要和他们见面谈话,请任何人不要阻拦;凡是信封上写有胡耀邦三个字的来信,都请及时送给我,也望任何同志不要主动代劳处理,更不能扣压。胡耀邦特意交代秘书:凡是地委副书记以上干部的申诉信,必须送他批阅,不得代他处理;县委书记以下的来信,可转信访部门处理。

  “一个大动作”,就是会议一结束,胡耀邦便将中组部还在“靠边站”的杨士杰、张策、章蕴、曾志、蹇先任、陈野苹、何载等几十位部局级老干部,一一请来谈心,分别给他们安排工作,请他们帮助分担平反冤假错案的重任。随之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落实干部政策的庞大的审干局,由曾被错划为右派的何载任局长,辅之以六位副局长。胡耀邦大胆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中组部的工作人员深感吃惊,也倍加振奋,从而加速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中组部的工作一铺开,胡耀邦就整天忙得寝不暖席。那年胡耀邦已64岁,可是为了重建党的实事求是的组织路线,他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到中午,胡耀邦总是自己拿着碗到部里食堂,一边排队打饭,一边与有关同志谈工作。吃完饭回到办公楼,就躺在会议室的长沙发上看人民来信。

  胡耀邦在延安当总政组织部长时口碑即佳。30年后,听说他又主持中央组织工作,来信来访的老干部便络绎不绝。他上任的第一个月里,每天都有好几百人到中组部上访,光收到的来信就装了六麻袋。胡耀邦身体力行,除了每天晚上几小时的睡眠以外,剩下的时间他几乎都在与人谈话或处理来信。

  中组部的同志曾做过粗略的统计,胡耀邦在任中组部部长的一年零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处理副厅局以上级别干部的申诉信33封,最多时一天处理200多封来信。经他手处理的信件,有的作了批示,有的亲自回复。

  中组部干审局副局长王荣光回忆说:这一年里,耀邦同志光是批给干部审查局的信件就有902封,封封都有他的亲笔批示。

  在对重大案件的复审中,胡耀邦遇到重重阻力,但他应难而上

  1978年初,“两个凡是”还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因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遇到了难以想像的重重阻力。有的人说:“平毛主席的案子,矛头指向谁?”“平毛主席亲自审阅、批定的案子,谁敢平反?”“这是按毛主席指示办的,就是把大楼吵塌了,也不能动!”

  胡耀邦没有被这些吓住难倒。他指出:毛主席不是完人,特别在他的晚年,也有缺点和错误,领导和发动“文革”,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我们正是遵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纠正我们党自己的错误,包括他老人家的一些错误。

  为了尽快落实干部政策,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胡耀邦找到中央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主席,提议把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的重大案件,全部交由中组部复查处理。

  胡耀邦认为,各种案件真正的材料都在文书档案里,每个案子的缘起,调查所得的旁证材料,结论引用的材料是否有失偏颇,都要看文书档案才能弄清楚。为了对党对同志负责,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的案件还是通通交给中组部复查。

  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是于1967年夏由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的,是负责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高级干部进行立案审查的专门机构。下设的办公室,“一办”负责中央机关和各省、市领导人的专案,“三办”负责公检法系统的专案。

  虽然胡耀邦反复交涉,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移交档案一事,从年初一直拖到5月仍无结果。

  5月中旬,邓小平的一个批示转到中央组织部,要求为中央的几名高级干部复查。而这几名高级干部在“文革”中受审查的档案材料,全都封存在“一办”。胡耀邦借此机会首先取得了邓小平、叶剑英两位副主席的支持,然后在向华国锋主席汇报工作时,专门反映了“六十一人案件”的当事人及其家属强烈要求复查此案的请求,表示中组部准备进行复查,要求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将档案移交给中组部。

  华国锋同意了。1978年5月,中央决定把中央专案审查小组下属的“一办”、“三办”掌管的专案材料,全部移交给中央组织部。

  但中央专案复查小组过去做过的一些调查,没有多大价值,胡耀邦他对来诉苦的干审局负责同志说:“急也没有用,不等了,我们自己干。”

  面对平反冤假错案的复杂形势,胡耀邦说:“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面对错综复杂的冤假错案如何下手?针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如何掌握政策?缺少依据,纠错改正工作难以展开,因此,许多省市的组织部门都提出了制订政策的要求。

  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召开全国性的大型组织工作会议很难得到批准。胡耀邦只好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化大为小,分别组织由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今天找这几个省和部,明天找那几个省和部,一年中开了十几个座谈会。胡耀邦还多次亲自主持召开这样的会议,参与讨论各地带来的典型案例。胡耀邦说,几个小会加在一起,也可以把有关精神传到全国。过去打仗连死都不怕,现在还怕多费口舌、多劳累吗?

  对于十分复杂的案件,胡耀邦采用“会诊”的办法来解决,并起名为“疑难案例座谈会”。胡耀邦鼓励操办座谈会的同志说:“你还记得《论语》中‘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还有李大钊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吗?你这也是见危授命,担起我们党的道义。在目前形势下,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1978年2月到4月两个月间,胡耀邦先后指示召开了3批有28个省、市和自治区组织部门92人参加的“疑难案例座谈会”,研究解决了118件疑难案件;3批由中央和国家各部委22个机关56人参加的“疑难案例座谈会”,讨论疑难案件74件。

  每次会议,胡耀邦都亲自到会参加并讲话。每一个案例,他都与大家一起悉心研究讨论。这些会议,不但指导全党动手排除阻力平反冤假错案,而且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政策,提高了与会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分析能力,对落实干部政策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使久拖不决和难以定性的案件得到了迅速解决。

  对平反工作,胡耀邦主张实行“领导上第一线,一抓到底,干净利落全部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会上提出“两个不管”,矛头直指“两个凡是”

  胡耀邦到中组部任职后,鉴于申诉信和上访人员日益增多,而有些人又不能正确对待,他即向中央建议,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1978年9月,中央同意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要求胡耀邦主持这次会议并讲话。会议主题是:如何落实政策,才算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对这次会议,胡耀邦非常重视。他请来政策研究室和干部审查局的同志一起研究,并协助他起草讲话。胡耀邦严肃地说:“这正是广泛动员平反冤假错案的好时机,是踏破铁鞋也难找的好讲坛,决不能放过。”

  他接着说: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八个字:“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尤其是在有关党和人民利益的是是非非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那种不讲原则,“你好我也好”的庸俗作风,是同党的性质水火不相容的。他还说:“两个凡是”说到底,就是搞个人崇拜。我相信我们党总有一天会作出这样的历史决议:永远禁止个人崇拜。因为一搞个人崇拜,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民主,谈不上什么实事求是,谈不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搞封建专制。

  胡耀邦明确地说:如何正确对待毛主席,我们与坚持“两个凡是”的人是有原则区别的。用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要遵循不变;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决不能延续不变,否则就是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

  信访工作会议于9月18日开始,10月5日结束。9月25日,胡耀邦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这次,他一改讲话只写个提纲的习惯,事前用很大功夫写了讲话稿。他在讲话中列举数字说明,落实干部政策任务还很大。他批评了有些人对落实干部政策犹犹豫豫,怕这怕那,并指出,所以这样,有些人是有私心杂念,怕否定了自己。他告诉与会者,中央领导同志谈过,几个有关全国的大案问题,也要重新复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接着他说:“我的体会是,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什么?是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判断对干部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正确,根本的依据是事实。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两个不管”,体现了我们党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一贯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实践标准,也是对“两个凡是”的根本否定,大多数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拥护。

  胡耀邦让《组工通讯》全文刊载了他的讲话,坚持用“两个不管”冲破“两个凡是”。后来,这句话变成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基本方针,很快在广大干部中流传开来。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得到了迅速全面的推进。

  为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平反,吹响平反特大冤假错案的号角

  在全国30多个影响巨大的冤假错案中,胡耀邦着手平反的第一个大案,就是著名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早在1977年12月初,胡耀邦到中组部上任仅半个月,就接到一封邓小平、汪东兴批转来的申诉信。

  申诉人王先梅,是“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中蒙冤者之一、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先梅的遗孀,一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她为五个子女受“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牵连、境遇坎坷而上书邓小平。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大都知道此事。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就是1936年4月,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中共北方局为了开展工作,解决干部缺乏问题,报请中共中央批准,指示被国民党关押在北平草岚子胡同反省院的薄一波等61人,可以履行国民党规定的手续出狱。

  对这件事,中共中央早已做过结论,没有当作问题。“文革”开始后,林彪、康生、江青等于1967年3月诬陷“薄一波等人自首叛变出狱,是刘少奇策划和决定,张闻天同意,背着毛主席干的”,将薄一波等61人定为“叛徒集团”,制造了这起冤案。

  当时,61人中“文革”期间还健在的有40人,其中有22人担任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13人为司局级干部。这些同志遭受迫害后,家人子女均受到株连。

  胡耀邦接到批转来的申诉信,当天下午就委托部里两位同志去看望王先梅,以尽快帮助解决问题。他决定选择“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作为平反冤假错案的突破口,从而全面展开清理大案要案的工作。

  与此同时,胡耀邦根据薄一波的请求,派秘书去他家听了他的申诉。胡耀邦看到谈话记录后,当即写了好几页的批语。

  由于这是党内众所周知的早已作过结论的重大历史事件,胡耀邦马上将干部审查局和政策研究室的几位同志找来,问他们:“现在有个案子,你们敢不敢翻过来?”

  几位同志表态:“实事求是,该翻就翻。”

  胡耀邦提醒他们:“这事可是要担大风险的哟!”

  几位同志说:“再大的风险还能超过‘四人帮’?”

  胡耀邦十分赞赏他们的态度,说:“好,就要有这样的勇气。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不要靠摸精神吃饭。还是那句话,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样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一句话,就是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

  鉴于此案关系重大,胡耀邦认为多方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将这个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设想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听完后问道:“哦,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

  胡耀邦坚定的点了点头。

  6月25日,邓小平在其中一份申诉材料上批示:“这个问题总得处理才行。这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

  几天之后,华国锋也打来电话对胡耀邦说:“六十一人案件的问题要解决,由中组部进行复查,向中央写个报告。”

  7月,胡耀邦决定由干审局副局长贾素萍和倪书林、周曦和、张汉夫等四位同志,全力投入“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复查工作。

  胡耀邦叮嘱他们:“此案事关重大,为了减少阻力,先不宜声张。要认真负责,审慎细致,踏踏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珍惜每一份资料,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争取三个月复查完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拿出复查报告。”

  贾素萍等不辱使命,冒着盛夏酷暑,连续奔波数月,找遍了61个人中的幸存者,调查了几十个与此案有关的证人,查阅了大量的敌伪档案,足迹遍及天津、山东、吉林、陕西、安徽,取到了证明文字和物证,并由参与办理过此案的有关人员出面证明,查阅了中组部所有相关档案资料,夜以继日地进行分析研究。由于工作量太大,贾素萍累得犯了心脏病。每次他们外调回来,胡耀邦都要亲自听汇报,批阅调查报告,酌情呈送政治局常委阅示。

  到这年金秋10月,贾素萍等人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内查外调。

  胡耀邦和贾素萍等人一起研究起草的《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于1978年11月20日报送中央。这个报告以大量史实,彻底推翻了林彪、康生、江青等人制造的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的冤案,并对这一重大案件做出了公正的结论,提出了处理意见:

  薄一波同志出狱时在敌人拟好的“反共启事”上摁手印,并发表在当时平津的报纸上,是执行党组织的指示……中央和北方局根据当时民族斗争形势,指示他们可以履行敌人规定的手续出狱,以便为党工作,这是组织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特殊措施。

  对在“文革”中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应该恢复其党籍,恢复其原工资级别,酌情安排适当工作。因这一问题而使其家属、亲友受到株连和错误处理的,也应改正过来。已经去世的,应做好善后工作。

  ………

  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历史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在沉冤12年后获得了公正彻底的平反,一下子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局面。

  紧接着,胡耀邦又布置中组部有关部门着手复查刘少奇的案子,这是共和国在文革中的第一大冤案,在经过认真复查后,于1980年2月为刘少奇平反。在复查刘少奇冤案的同时,彭德怀、陶铸的冤情也被一一昭雪。 

  以超人的胆魄和勇气为“错划右派”平反

  解决右派问题是当时社会上呼声最高而又是最难办的另一大案件。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全国上上下下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竟达55万人之多。从1959年到1964年,虽然分5批陆续给右派摘了帽子,但全国仍有10多万右派分子。而摘了帽子的人,工作、生活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在政治上仍受歧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落实这部分人的政策,工作量之大,足以让人望而生畏。面对如此情况,胡耀邦心急如焚,他不顾一切地投入了这浩如烟海的巨大工程。

  为了改正错划右派的失误,胡耀邦到中组部后不久,就指定专人负责右派的改正工作;接着组织了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公安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政部参加的五部门摘帽办公室。胡耀邦主张对右派问题公开改正,大力推进清查工作。

  然而,有人认为,“只要右派摘帽就行了,没有必要一一清查;”也有人认为,“当时就是有人向党进攻,不能都给他们平反”;还有人认为,“如果把几十万右派都改正过来,工作就会乱了套”。

  为了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胡耀邦先后指示五部门两次联合召开会议,研究错划右派改正的问题。他对会议召开的方针、目的和方法作了交代。为了使此项工作稳妥顺利地进行,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胡耀邦同意对错划的右派,不叫平反,而叫改正;改正后,一律不补发工资,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等政策。

  6月中旬,中组部、公安部、中宣部、统战部和民政部五部门在山东烟台第一次联合召开了会议。胡耀邦委托杨士杰参加,嘱咐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错多少改正多少。果然,会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1、右派分子改正的范围有多大;2、对改正后的右派怎样安置;3、如果几十万右派都改正过来,会不会乱套。

  对于这些问题,一部分同志提出,只对个别确实搞错了的、改造表现确实好的人才可以改正;对改正的人只能就地安置,单纯解决生活问题。杨士杰等大多数人则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错多少改正多少;对改正的人量才使用,全面妥善安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被压制多年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四化做贡献。他们认为:我党历史上曾经为一些冤假错案平了反,分清了是非,增强了团结,广泛调动了积极性,从来就没有乱过。与此同时,他们立即向胡耀邦汇报了会议情况。胡耀邦表示,完全赞成杨士杰等同志的意见。联合会议以统战部和公安部的名义,向中央呈报了一个《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中央将此报告作为1978年11号文件转发全国。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胡耀邦认为,烟台会议只解决了右派摘帽的问题,没能真正解决摘帽后落实政策的问题。他让中组部政策研究室以中组部的名义,起草了给中央的报告。

  经中央批准,同年9月,五部门在北京再次开会,研究错划右派改正问题,并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公安部和国家民政部的名义,拟定了一份《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对摘帽人员的安置使用,规定“在提职、提级、调资、奖励、授予职称等问题上与其他职工一样对待”,强调对凡是被错划为右派的人,一律改正。

  中央于1978年9月17日以第55号文件批转下发了这个方案。文件规定:“凡不应划右派而被错划了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经批准改正的人,恢复政治名誉,由改正单位负责分配适当工作,恢复原来的工资待遇”;“原是共产党员,没有发现新的重大问题的人,应予恢复党籍;原是共青团员,应予撤销开除团籍的处分”。

  随后,五部门“复查改正右派分子办公室”分五批给全部右派分子摘了帽子。许多人热泪盈眶,有的甚至高呼“共产党万岁!”在胡耀邦的关心和推动下,1980年8月16日,被错划为右派的著名六教授曾昭伦、费孝通、黄药眠、陶大镛、钱伟长、吴景超得到了改正。

  右派的改正,大案要案的平反,“文革”中受迫害者名誉的恢复,像一串串不及掩耳的春雷,震开了人们闭锁多年的思想;像一泓清凉甘美的泉水,滋润了人们干涸多年的心田;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激起了人们为四化建设奋斗的热潮。

  在以后的日子里,胡耀邦继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指示中组部对“文革”前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纠正。先后为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平反,为1958年青海省平叛斗争扩大化被株连的人平反,为全国总工会党组第三次扩大会议被错误处理的同志平反,为“华北山头主义”平反,为“东北叛徒集团”平反,为“新疆叛徒集团”平反……

  到1978年底,各条战线上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冤假错案逐步得到了平反昭雪。

  胡耀邦还要求为历次政治运动中遭受打击、诬陷和迫害的党内外著名人士平反。

  对于工商业者、起义投诚人员、华侨和侨眷、旅居大陆的台湾同胞和去台人员,胡耀邦为了解除他们的重负,一方面大力宣传中央“爱国一家,既往不咎,一视同仁,量才使用,妥善安置”的政策,一方面指示中组部“凡未进行复查的,无论是本人或是家属有无申诉的,都要进行复查”。加给他们的“所有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翻;有关档案材料,应予剔除销毁;处分错了的,应一律平反;被迫害致死的,应予昭雪”。

  当建国以来的冤假错案基本解决之后,胡耀邦继续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将纠错改正的精神投向苏区和白区的历史,集中力量复查了30年代和40年代的沉冤遗案,为因“内人党”、“红旗党”、“托派”、“肃反”等问题而蒙冤的同志平反。其中包括为蒙冤多年的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等恢复了名誉。

  对于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胡耀邦下了大力气。

  胡耀邦一直认为,知识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没有知识分子,就没有科学的发现和发展,也没有知识的积累和飞跃。他还认为,没有知识分子,就不可能有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因此,胡耀邦为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待遇,总是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然而,思想认识问题不是听几次报告、开几次会就能解决的。许多地方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采取了“一慢、二看、三等、四通过”的办法,思想畏首畏尾,工作裹足不前。胡耀邦针对这一情况,明确提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要实行“家庭出身看本人,社会关系看影响,历史问题看现实表现”的“三看政策”。指出,知识分子是党的依靠力量,要使知识分子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胡耀邦指示中组部起草了《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文件起草后,经胡耀邦修改定稿,于1978年11月下发执行。这份文件明确了许多是非界限,对加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胆提拔使用知识分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胡耀邦还强调,制定政策在领导,掌握政策靠干部。因此他强调,要选择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并且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工作经验和政策水平的同志,落实这项工作。

  在胡耀邦的推动下,文件精神得以贯彻落实。据1980年统计,全国各地较好地解决了80万知识分子学非所用的问题,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回首胡耀邦主持中组部工作的一年,在屈指可数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义无返顾,无私无畏,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平反无数的冤假错案,这样大规模平反不但是我们党历史上的创举,也为四化建设准备了干部和人才。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