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评论 > 理论研究
浏阳市革命文物的历史线索及价值分析
谢武经

  浏阳市的革命文物,主要是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遗迹,也有一些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艺术家的故居。这些遗址、遗迹、故居是我省革命文物的宝库,在全国也有着重要地位。深刻认识这些文物的特点和价值,对浏阳革命文物的研究、保护、利用、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浏阳市革命文物的主要历史线索。

  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三座大山压得中国人民透不过气来,在死亡线上挣扎,不少有识之士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浏阳的谭嗣同、唐才常曾致力维新变法,龚春台、姜守旦曾参与策划萍、浏、醴起义,焦达峰、陈作新发起辛亥革命湖南光复运动,在湖南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革命前的1922年1月,浏阳就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在金江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书记陈昌,党员有夏明翰、陈作。1925年在北乡毛公桥刘家庵组建浏阳农村特别支部。1926年10月成立中共浏阳县委,在县城文庙召开中共浏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员代表96人,代表全县22个支部,561名党员。此后,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女联合会相继成立,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算公堂、寺院财产,推倒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实行减租、减息,禁毒禁赌,组建特别法庭,民主选举县长,举办公益事业等活动,掀起浏阳农民运动的高潮。到1927年5月,全县大多数乡建立了党的支部,党员发展到1760人。团支部37个,团员2300人。马日事变后,浏阳的党组织根据省农协湘潭会议精神,组织浏阳工农武装会攻长沙(扑城),失利后转移到湘赣边境铜鼓一带。浏阳党组织也转入地下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浏阳工农武装和警卫团一部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在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著名的秋收起义中,第三团成为起义的主力之一。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并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后,浏阳又迎来了一次革命高潮,发生了蒿山暴动、张家坊暴动、卓然暴动、沿溪暴动、灌源暴动等大规模的农民运动,重建了浏东游击队、东三里游击队、高坪游击队、浏南游击队、浏阳游击队总队、浏北一支队等农民武装。召开了中共浏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1930年4月,浏阳被正式划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6月,彭德怀所率红三军团奉中共中央关于“切断武(汉)长(沙)铁路,进逼武汉”的命令,准备攻打长沙。7月27日,浏阳、平江赤卫军配合红三军团作战,攻克长沙。7月30日在长沙正式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8月5日,红三军团主动撤出长沙后,省苏维埃政府曾移驻浏阳东门漾水湾锦绶堂。1930年8月,为支援红三军团,巩固和发展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从江西进入浏阳,攻打文家市,全歼敌三个团又一个营,击毙敌旅长戴斗垣和一个团长,毙伤敌1000余人,俘敌10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400多支,子弹20余万发,是红一军团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8月23日,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全军共3万余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总政委,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政委。

  1931年7月5日,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浏阳东门乡楚东山召开,正式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进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时期。1932年,根据地受到“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受到重大损失。1933年2月,湘鄂赣独立第一、二师在浏阳小河合编为红十八军,为苏区的反“围剿”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湘鄂赣省委迁江西万载后,浏宜万为第三作战分区,浏阳人民仍然坚持根据地的斗争,配合红十六、十七师在社港、文家市等地的军事行动。

  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浏阳县的党组织起到了坚强堡垒作用,先后召开了十次代表大会,不失时机地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红军长征后,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继续进行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浏阳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0年中,浏阳全县参军参战和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就达10万余人,先后牺牲的同志达1万余人。另据统计,从大革命时期到浏阳解放,浏阳人口减少20余万人。人口减少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除因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失踪的过多外,就是很多浏阳人跟着共产党、毛泽东出去参加了革命。在井冈山、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抗日及解放全中国的战场上,都有很多浏阳人在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战斗。1955年,仅授予将军称号的浏阳人就达30余人,成为我省将军人数最多的县份之一。

  浏阳人民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遗址、遗迹、故居等),给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历史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浏阳市革命文物的价值分析

  浏阳市的革命文物具有数量多、种类多、意义特别重大、跨越的历史时间长等特点,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第一,浏阳的革命文物,大都是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物。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起步时期,是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道路的第一步。浏阳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是全国农民运动,特别是南方农民运动的缩影。以浏阳为中心区域之一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建设、发展的缩影。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大批浏阳藉和非浏阳藉的重要革命领袖人物、军事人物和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浏阳的革命文物是这段历史和这些历史人物活动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二,浏阳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形态,完全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形式的社会形态。打破了旧的国家机器、旧的社会传统、旧的阶级关系、旧的人际关系、旧的社会道德、旧的财产分配关系,甚至旧的家族、家庭关系。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最初尝试,大大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浏阳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主要采取游击战的形式,逐步形成了游击战的一整套战略战术,为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军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战经验。为此,浏阳的革命文物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均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浏阳的不少革命文物,本身就是很好的古建筑、古民居,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如文庙、里仁学校、锦绶堂等)。这些古建筑、古民居的选址布局、建筑风格、内部结构、外型设计,以及内外装饰的屋脊、檐角、泥塑、石雕、木雕、壁画、对联等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劳动人民艺术创作的结晶,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

  第四,浏阳是我省革命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县份之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重要的革命文物就有近百处,登记在册的仅小河乡就有55处。文物种类也多,有党、政、军领导机关遗址,重要党、政、军会议遗址,著名革命领导人住址、故居,有学校、医院、图书馆、被服厂、制衣厂、军械厂、造币厂、军营、义仓、重要战场等。在全国、全省特别有影响的革命文物也多,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文家市里仁学校;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成立旧址永和镇李家大屋;全国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东门锦绶堂;以及胡耀邦、宋任穷、王震、王首道等著名革命家的故居等。

  第五,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浏阳小河乡革命文物群是我省保存体系最为完整的革命文物群。由于小河乡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之一,较长时期控制在我党、我军手中,因而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之外的独立王国。既然是独立王国,就“麻雀虽小,肝胆具全”,形成了苏区的管理、生产、生活、安全、文化、教育、服务等系列体系,形成一种根据地独特的社会形态。小河乡现在的登记在册的55处革命遗址、遗迹几乎涵盖了上述各个方面,是我省难得的成体系的革命文物群。

  第六,浏阳的大多数革命文物,周围风景宜人,生态环境很好,既为研究、考察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人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也是休闲旅游、风光旅游、风情旅游、生态旅游的最佳去处。如小河乡,四面青山环绕,中间一长条形十多公里长的田洞,田洞中清清的小河,一派田园风光,实在令人陶醉。不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单是其中一颗至少1000多年树龄的特大的“罗汉松王”,就叫人拍案叫绝,令人留连忘返。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